臺北當代藝術館呈獻陶亞倫最新 VR 個展「無處不在的幽靈」 展開...

2020-12-23 騰訊網

陶亞倫,《徘徊的幽靈 No.5》,2020 年。

3D 數位影像,VR 虛擬實境,動力裝置,尺寸依空間而異。圖片由藝術家及臺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在海內外虛擬實境創作領域備受肯定的新媒體藝術家陶亞倫,將於今年8月 22 日至 11 月 1 日期間在臺北當代藝術館推出最新個展「無處不在的幽靈」,首次曝光 10 件全新創作的虛擬實境(VR)系列作品,視為近五年投入 VR 創作領域的一個裡程碑。此次展覽獲全球虛擬實境領導品牌 HTC Vive Arts 支持,觀眾在啟動 HTC Vive pro 設備後,即可沉浸於藝術家打造的虛擬空間內,探索科技與當代藝術跨界詮釋的情境場域。

展覽選定在現址臺北當代藝術館的百年歷史建築物中展出,藝術家試圖以虛擬串聯過去的歷史,併發全新意義的對話與想像。當中同時展出陶亞倫 11 件具代表性的互動裝置與擴增實境(AR)作品,讓觀眾一窺藝術家以光為介面,延伸至影像及空間的探討。展覽梳理藝術家從物理性創作過渡至數位虛擬實境的系列作品脈絡,展現豐富的創作光譜。

陶亞倫,《徘徊的幽靈 No.8》,2020 年。

3D 數位影像,VR 虛擬實境,動力裝置,尺寸依空間而異。圖片由藝術家及臺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如幽靈般的虛擬身體

陶亞倫表示:「這次展覽概念源自於保羅 維希留(Paul Virilio)以『生來即死』、『接近死亡的經驗』來形容高度擬真化、符碼化的世界。這種概念如同臨床醫學上瀕臨死亡者的身體經驗:身體如『幽靈』般漂移、眼前一切所見、所聞皆脫離物理現實世界」。藝術家認為,拜當今科技之賜,虛擬身體是肉體與機器程式共同創造的嶄新知覺系統,將以一種隱晦的、無法捉摸的、「幽靈」般的面貌出現。「不在場」的幽靈將對「在場」的一切,進行全面部署與控制。

展覽籌備期間適逢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擴散,陶亞倫也觀察到社會整體陷入深層恐懼,迫使人們進入低度社交狀態,加速所有文化活動趨向網路虛擬化及數位化,呈現網路空間(虛擬實境)對日常生活(物理現實)的殖民化。無論是對人類的意識、身體或感知,數據化皆如同潛伏流動的「幽靈」在各種「慾望機器」中流竄滲透。真實與虛擬共存在不斷擴延的多重時空中。VR 領域對照展覽空間設計,觀眾站立於藝術家自製的電動軌道上,身體被控制推移交互穿梭,宛如一具具被禁錮漂移的幽靈。

陶亞倫,《徘徊的幽靈 No.10》,2020 年。

3D 數位影像,VR 虛擬實境,動力裝置,尺寸依空間而異。圖片由藝術家及臺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無所不在的「幽靈」場域

隨著當代科技不斷演進與肆意滲透,陶亞倫預視未來管治技術將剝奪人類生存的自由,實現從虛擬到實體世界的全面滲透,徹底控管人類的意識與靈魂。再加上威權專政的控制力擴大提升,將超越歐威爾式(Orwellian)極權,形成一個「幽靈」般無所不在、前所未有的超高效統治系統。

在臺北當代藝術館的實體場地中,陶亞倫隱藏了一個虛擬的藝術館。「在場」的觀眾將分別潛入 10 個「不在場」的空間。在這座古蹟內,觀眾一旦戴上 VR 眼鏡後,即擺脫物理限制,自由翱翔於建築空間。他們如幽靈的意識將以潛入、攀升或平移等行進模式,沉浸於題為《徘徊的幽靈》的場域內,體驗 10件各自描繪不同虛擬歷史場景的系列作品。這些虛擬情境的安排與調度,安置於具百年歷史的場域內,創造出微妙的歷史疊合,召喚這塊土地的記憶。展覽體現陶亞倫試圖透過數位科技擺脫物質身體的限制,製造一個能穿梭過去、現在、未來的敘事現場;同時亦可視為他對於未來虛擬實境演進下,作為警世預言的創作實踐。

此次展覽同步展出陶亞倫多項具代表性的裝置作品:位於入口大門的動力裝置作品《夢》以巨大的凸透鏡,即時折射現場的光影風景;互動裝置《自我顯相儀》及《靈「光」乍現》則開啟「自我」與「顯像」間的幻象體驗,透過不同的形式,探討光與影像間的真實性;2012 年作品《留白》開啟陶亞倫對於真實與虛擬空間維度的探究,試圖於真實世界打造一座虛擬空間,在視覺上抹除水平與垂直空間的邊界;於 2015 年首度引用 AR 技術製作的《幻滅》系列作品透過螢幕在地面或牆上創造出並未真實存在的崩裂洞口,促使觀眾反思真實世界如何逐漸被網絡串流中一閃即逝的影像格式取代。

陶亞倫

陶亞倫 1966 年生於臺北,擅長於動力裝置、互動數位媒體創作,近年跨足虛擬實境領域,即榮獲2018 年馬德裡現代數位科技影音藝術節(MADATAC)「最佳新媒體藝術裝置獎」肯定,並於 2019 年首度獲邀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的平行展覽。陶亞倫多年來持續於新媒體藝術領域試驗當代資訊科技與藝術交互應用的可能性,關切探討人類主體、感知與空間互動的議題。

HTC Vive Arts

Vive Arts 運用尖端科技創造全世界皆能享受的獨特藝術及文化體驗,孕育數位創新科技,與全球最頂尖的藝術家、博物館等文化機構合作,以領先全球的 HTC Vive 虛擬實境技術創造出沉浸式的藝術作品。自 2017 年計畫發起以來,Vive Arts 全球已擁有超過 50 多個合作夥伴,其中包含多間頂尖文化機構,如巴黎羅浮宮、倫敦泰德美術館、巴黎奧賽美術館、橘園美術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以及臺北故宮博物院等。

臺北當代藝術館

臺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成立於 2001 年 5 月 26 日,是臺灣地區唯一一間當代藝術館。紅磚築成的館舍建於 1921 年,原為日據時期專供日本人子弟受教的小學。臺北當代藝術館旨在推動多元風貌的藝術創作與展覽,激發民眾的新觀點和新思維,並提供當代城市發展源源不絕的創意與活力。通過舉辦國際與臺灣當地藝術家的展覽,海納眾聲,藝術館致力於追求更多的可能,共創臺灣藝術文化的無限美景。

臺北當代藝術館自 2001 年開館後,首七年由市政府委託民間企業家組成的「當代藝術基金會」統籌營運。2008 年 1 月 1 日起,臺北當代藝術館轉由政府旗下臺北市文化基金會接手營運,進一步推動國內外對當代藝術之關注,媒合多元文化和跨界創意。驕陽基金會為臺北當代藝術館 2019 年度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當代藝術展覽回顧 | 2020年8月3日至2020年8月30日
    ·美術館,深圳8月8日至9月27日,劉川個展,可以畫廊,合肥8月8日至10月4日,「裸根——一切都是懸而未決的」李毓琪個展,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8月8日至10月4日,「花燁」呂紹瑜個展,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8月8日至10月8日,「楚材晉用」湖北當代藝術展,祥山藝術館,深圳8月8日至10月8日,「格物致知,或一則關於噴泉、地磚、錫、
  • 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呈獻「觸到的回憶」,多媒體展覽探索移民、工業...
    此次春季展覽作為 CHAT六廠開幕前的系列展覽之一,將呈獻三位知名藝術家巖崎貴宏、鄭然鬥和黎卓華的聯展「觸到的回憶」。展品包括三位藝術家的全新創作,探索並重塑香港紡織及時裝業的集體回憶。展期為2018年 3月24日4月22日。
  • 【展訊】「秦風個展」於亞洲藝術中心(臺北)盛大開幕!
    導讀:2016年1月9日下午3點,由亞洲藝術中心主辦並策劃的 「秦風個展」 於臺北二館盛大開幕,本展覽是繼2014年亞洲藝術中心(北京)舉辦「釋放未來: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獲得熱烈迴響後秦風先生與亞洲藝術中心(臺北)的又一次深度合作。本次展覽深入探討了當代水墨中特有的現代性視野與中國文化價值。
  • 「願你生活甜如蜜」 | 巽美當代藝術館開館展覽預告
    以「消費主義」為研究主題,由收藏家吳美曼女士創辦的巽美當代藝術館,將於9月12日正式開幕。首個開幕展覽將由策展人崔燦燦與16位藝術家共同呈獻「願你生活甜如蜜」展覽。崔燦燦將在這個南方商業之都的全新藝術場域中 – 巽美當代藝術館 – 結合消費社會來詮釋當代藝術所受影響和發展。
  • 即將展出|《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兩大拍行聯合呈獻!
    2020年12月3日至4日,富藝斯拍賣與保利拍賣聯合呈獻的「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2020香港秋拍,即將於香港金鐘萬豪酒店正式舉槌。而這場強強聯合的盛大拍賣,已經於11月6日在北京時間博物館開啟預展。16件精選拍品率先展出,現場反響熱烈。
  • 展覽預告 | 跡象:楊千個展
    :2017 三亞當代藝術館「跡象:楊千個展」   三亞2016  成都當代美術館「行走-曾家寨子」   成都2014  天仁合藝美術館 「行走-楊千個展」  杭州2012      菲籽畫廊 「碎片」 布魯塞爾 比利時天仁合藝.藝術中心「再生—楊千個展」    杭州
  • 索卡·展覽丨大競技場—席時斌個展 3月7日 下午4:00 開幕酒會
    這是席時斌在北京的首個個展,更是臺灣青年雕塑藝術家一次大膽且華麗的亮相。他將自己的內在濃縮進入世界,以一種萊布尼茲(Leibniz)式的矯飾主義呈獻:席時斌以等量繁衍其自身的小宇宙觀,分子化、微觀化的動靜快慢,不斷地在運動著,他並將記憶倍增於作品的再現中造成全然的變種,於是《大競技場》承載著他智慧的特質與高度摹仿的可能,這是一場席時斌對於自我的競技,也是他下一個對於藝術創作的想像,更象徵著他對於理性孜孜不倦的追求。
  • 亞洲現場 | 「韓湘寧個展 - 再現一九六〇 / 不是山水」於亞洲藝術中心(臺北)開幕
    亞洲藝術中心(臺北二館)Asia Art Center (Taipei Ⅱ)臺北市樂群二路93號No.93, Lequn 2nd Rd., Taipei「韓湘寧個展-再現一九六〇 / 不是山水」於2019年8月3日在亞洲藝術中心(臺北)開幕。
  •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延期至2021年7月份舉行
    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官方發布消息稱:鑑於現階段亞洲2021年眾會展的日期更動,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決定將2021年的展期從原先的1月15至17日,延期至2021年7月2日至4日,依舊在臺北南港展覽館一館舉行。
  • 當代藝術展覽回顧 | 2020年1月6日至2020年4月26日
    8日至4月16日,「你是另一邊的閃電」管昕然作品展,橋舍畫廊4月9日至5月17日,「威士新城」黎炳聲個展,墨方Mocube4月9日至5月17日,「無時無地」毛宇個展,墨方MOCUBE4月11日至5月13日,「惡是」群展,蜂巢當代藝術中心4月11日至5月15日,站臺中國十五周年特展,站臺中國當代藝術機構4月11日至5月24日,李玉雙同名個展
  • 城事|除了K11的尼爾·貝盧法個展,十一月還有很多城中熱展值得關注
    作為 K11 無「法」不美法式風情文化節的重要活動,貝盧法的個展「有所思」將從 2020 年 11 月 27 日持續展出至 2021 年 3 月 14 日,以其裝置作品《合理化對象》和影像作品《欲望數據》為核心,力求探索數據算法大時代下年輕人新的社交架構,以及被虛擬化、精神化的網絡生活方式影響下的新生活價值觀。
  • 展訊 | 遊雯迪當代水墨作品展——《豫 · 閱》
    ,探索畫面中表達的情感和情緒個展2018《豫閱》遊雯迪水墨個展,豫園,上海 2017刷存在感-遊雯迪個展,也趣藝廊,臺北,臺灣2014ART TAIPEI 2014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世貿一館,臺北,臺灣《
  • 謝素梅 | 臺北市立美術館個展「安棲」4月20日開幕!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version)馬凌畫廊很榮幸地宣布謝素梅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個展「安棲」。謝素梅的作品已經在許多國內和國際藝術機構展出,主要個展包括餘德耀美術館,上海(2018);阿爾高美術館,瑞士(2018年);盧森堡Mudam博物館,盧森堡(2017年);米羅基金會,巴塞隆納(2011年);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波士頓(2009年);水戶藝術館,日本(2009年);西雅圖美術館,美國(2008年);紐約P.S.1當代藝術中心,美國(2006年);卡西諾藝術中心-當代藝術論壇,盧森堡
  • 拍賣季必備攻略|蘇富比|趙無極|常玉|當代藝術|拍賣會_網易訂閱
    本周,受限於疫情的反覆與不確定,洛杉磯弗裡茲、香港巴塞爾、臺北當代等藝術博覽會紛紛將原定於2021年初的檔期推遲至5月、7月間。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同時宣布2021年展期從此前的2021年1月15日至17日,延期至2021年7月2日至4日,展覽地點維持於臺北南港展覽館一館舉行。  北京  木木發布2021年度三大個展  11月19日,木木美術館舉辦新展發布會,公布即將推出的三大展覽,分別為:莫蘭迪個人回顧展、坂本龍一個展「觀音聽時」、何翔宇個展。
  • 索卡·臺北 |【 TOPOPHILIA 】張致中個展
    【TOPOPHILIA】 張致中個展TOPOPHILIA Chang Chih Chung Solo Exhibition
  • ART TAIB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精神的肖像-唐華偉個展
    參展海報展覽地點:臺北世貿一館(臺北市信義路五段5號) 展位號:A5VIP預展:2016年11月11日  12:
  • 【171VR遊戲】2020年11月19日最新及更新的VR遊戲
    1.半衰期:愛莉克斯V1.5.1中文版含DLC版(Half-Life: Alyx)【更新至最新版本】遊戲星級:⭐⭐⭐⭐⭐反抗勢力尚未穩固,身為發起成員的你們,仍繼續從事著秘密科學活動——展開至關重要的研究,為那些為數不多英勇抵抗聯合軍的人類打造寶貴的工具。每一天,你們對敵人的了解都更為深入;每一天,你們都在為找到他們的弱點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