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現場 | 「韓湘寧個展 - 再現一九六〇 / 不是山水」於亞洲藝術中心(臺北)開幕

2021-03-04 亞洲藝術中心

展名/ Title: 韓湘寧個展 - 再現一九六〇 / 不是山水

HAN Hsiang-Ning Solo Exhibition: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1960s / Ink Art?藝術家/ Artist: 韓湘寧  HAN Hsiang-Ning

展覽時間/ Duration: 2019.8.3 (Sat) - 2019.9.15 (Sun)

展覽地點/ Venue

再現一九六〇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1960s

亞洲藝術中心(臺北一館)

Asia Art Center (Taipei I)

臺北市建國南路2段177號

No.177, Sec. 2, Jianguo S. Rd.,Taipei

不是山水 Ink Art ?

亞洲藝術中心(臺北二館)

Asia Art Center (Taipei Ⅱ)

臺北市樂群二路93號

No.93, Lequn 2nd Rd., Taipei

「韓湘寧個展-再現一九六〇 / 不是山水」於2019年8月3日在亞洲藝術中心(臺北)開幕。本展共設有兩個主題區,分別是亞洲藝術中心一館的「再現一九六〇」,以及亞洲藝術中心二館的「不是山水」——以不同的主題表現了臺灣戰後藝術「六〇年代」的特殊表現力,與這一重要藝術家獲得戰後臺灣藝壇重要的刺激力量、思想發展,自應時代與旅途的發展所做的新的創作系列,一窺其延續至今豐沛的創作力。

 「再現一九六〇」 

亞洲藝術中心(臺北一館)

本展區主題「再現一九六〇」源於《再現1960》系列作品,韓湘寧將自己60年代油畫圖像以數碼微噴的方式進行再創作,薄塗丙烯及凡立水(亮光清漆),由此在作品中可以看到那些經由創作者截取的圖像轉化為符號的重現,也召喚了原始畫作中的時代意涵。《雨水非水墨》系列同為數碼微噴的作品,雨水的痕跡隨機地呈現在地面上,層層疊遞仿如抽象畫般,又散發如水墨畫的氣氳,游離在似是而非的氛圍中。而這兩個系列的共同之處在於畫面都經過低度的繪畫處理,這種手繪的低度情感形式,如同藝術家抽離自身的主觀意識,以旁觀者的角度在畫面中展現物的狀態,凸顯其物性和時代性,也反映出韓氏的觀看哲學。

再現1960 01 Representing 1960 01

98x100cm

微噴列印、丙烯、畫布 

Inkjet Output and Acrylic Pigment on Canvas   

2018


雨水非水墨 16 The Rain, Not Ink 16 

98x98cm

微噴列印、丙烯、畫布 

Inkjet Output and Acrylic Pigment on Canvas   

亞洲藝術中心(臺北二館)

本展區主題「不是山水」能追溯到1965年,早慧26歲的韓湘寧在臺灣大學「存在社」提出的「不是東西」這一具有雙重意義的觀念——他認為在當代藝術的發展中,已不需劃分東與西,所謂的歐美抽象繪畫,不乏存在許多來源於東方的影響。從2000年伊始的《行旅圖》系列作品中,韓氏更加貫徹了無分東西的「世界」文化概念:他將北宋名家範寬的《谿山行旅圖》的構圖作為腳本,結合60年代的滾筒繪畫,融入遊歷世界找到的地面物件紋理,大量使用了半自動拓繪技法。在這一系列作品中,藝術家的實際行動個取代了原始畫面中的行旅者;無論是思想、實踐,還是作品本身,皆展現了韓氏開闊的視野,跨越東西的邊界,同時重構時間與空間的維度,迫使觀者進入新的繪畫定義中——是山水畫,又或不是?

行旅圖-香港 

Travelers Among Mountains and Streams: Hong Kong 

243×122.7cm

油墨、滾筒拓印、聚乙烯纖維紙  

Oil Ink Roller Rubbing on Tyvek Paper

2008

墨點仿宋 Ink Pointilism: Homage to Song Dynasty

149.9x227.5cm

水墨紙本 Ink on Paper

此次韓湘寧個展旨在凸顯一位藝術家早期極其前衛又風格多元的觀念性創作,以及紮根於這個悠久歷史之後發生變化的近作,整個展覽力求再現1960這個意義別具的起點。展覽將持續至9月15日。

關於藝術家

韓湘寧,1939年出生於重慶,1961年自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系畢業,同年加入「五月畫會」,為臺灣早期現代藝術的重要畫家之一;早期作品多著重於造型與空間的抽象繪畫,同時也愛好影像實驗創作,1966年以超8mm攝製「跑」。1967年移居紐約後,受到極簡與波普藝術的影響,並揉合點彩與攝影寫實的元素,形成了獨特風格,開啟七〇年代噴槍噴繪的「極淡系列」,漸漸成為攝影寫實的重要畫家之一。而後,韓氏的創作不局限於彩點噴繪畫布,更以墨點繪於紙上和數碼影像處理等複合媒材,並於1998年重拾早期的滾筒作畫,旅遊於世界各地並拓繪當地地面紋理,在純粹的視覺繪畫上加以時空因素。

 

韓湘寧曾兼任紐約大學藝術研究所工作室個別指導、芝加哥藝術學院及紐約聖託馬斯阿奎拉學院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及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客座藝術家。

 

重要個展:「韓湘寧個展 – 再現一九六〇/不是山水」(亞洲藝術中心,臺北,2019)、「韓湘寧的時空回顧」(官渡美術館,臺北,2017)、「韓湘寧個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1994)、「韓湘寧個展」(臺灣藝術館,臺北,1965)。

 

重要聯展: 「見微知萌→臺灣超寫實繪畫」(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2014)、 「臺灣美術家『刺客列傳』二年級生1931-1940」(臺灣美術館,臺中,2013)、 「25年典藏精粹」 (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2009)、 「臺灣美術發展1950-2000」 (中國美術館,北京,2006)、 「建國兩百周年移民藝術家特展」(赫希宏美術館,華盛頓,1976)、「第七屆聖保羅國際雙年展」(聖保羅,1963)、 「中國現代繪畫展」(歷史博物館,臺北,1962)、「第六屆聖保羅國際雙年展」 (聖保羅,1961)、「第二屆巴黎國際青年雙年展」(巴黎,1961)等,更多次於世界各大美術館如布魯克林博物館、紐約市立美術館、東京都美術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印第安納波利斯美術館、羅馬國家現代美術館等參與展出。

   

正在展出 Current Exhibition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不確定的修飾 - 杭春暉個展》

相關焦點

  • 【展訊】「秦風個展」於亞洲藝術中心(臺北)盛大開幕!
    導讀:2016年1月9日下午3點,由亞洲藝術中心主辦並策劃的 「秦風個展」 於臺北二館盛大開幕,本展覽是繼2014年亞洲藝術中心(北京)舉辦「釋放未來: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獲得熱烈迴響後秦風先生與亞洲藝術中心(臺北)的又一次深度合作。本次展覽深入探討了當代水墨中特有的現代性視野與中國文化價值。
  • 【最新展訊】如父如女——韓湘寧、韓儀展
    不止簡單的身體力行,還給予女兒不時的鼓勵與包容,從遞給韓儀「八大山人畫集」那一刻起,他已成為韓儀的「書童」。為感謝各方人士對本次展覽的支持,展覽作品銷售收入除去藝術家所得,其餘均捐贈支持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
  • 時永駿「家庭代工」個展開幕現場
    2016年11月5日時永駿在玉蘭堂的第二回個展「家庭代工」於Hi藝術中心圓滿開幕,如今時永駿已是一位炙手可熱的藝術家,作品更是受到眾多藏家青睞。本次展覽除了展示24件最新作品外,藝術家更是將他畫面裡的那些從各處淘來的道具、「人造植物」都搬到了展廳,讓觀眾更加直觀的感受到那些荒謬、有趣、戲劇化的畫面是從何而來。展覽將持續到12月7日,歡迎大家前來參觀。
  • 【Media現場】瑞納斯·凡·德·維爾德亞洲首展「殖民地」 | 金杜藝術中心
    | 北京朝陽區東三環中路1號環球金融中心東塔201金杜藝術中心於2019年3月21日至2019年5月16日在北京舉辦他的亞洲首次個展,展覽中凡·德·維爾德挑選了13幅大型紙本炭筆繪畫及彩色抽象作品,旨在致敬幾位20世紀的重要繪畫藝術家。
  • 新春祝福 | 亞洲藝術中心2020年展覽回顧
    >亞洲藝術中心(臺北)將於2021年2月9日至2月16日閉館休假,2月17日(周三)恢復開放。亞洲藝術中心(臺北二館)於2019年5月舉辦了原口典之在臺灣的首次個展「物,及其動勢」。亞洲藝術中心(上海)於2020年5月舉辦了「物派」代表藝術家原口典之和小清水漸(KOSHIMIZU Susumu)雙個展「復奏」。
  • 上海寶吉祥藝術中心 【不平衡的穩定】蕭長正個展
    上海寶吉祥藝術中心隆重推出雕塑家蕭長正先生個展《不平衡的穩定》。這是雕塑家蕭長正先生自1990年代起發表《森林》、《三角形》、《梯田》與《山》系列後的最新之作,並且首度於上海寶吉祥藝術中心展出。《不平衡的穩定》是蕭長正先生不同於以往的具象雕塑創作,其為表達藝術家對自我創作與社會觀察的抽象省思。
  • 「Hi話題」2017藝術臺北,精緻化、學術化能否讓其重回亞洲市場重要位置?
    全球藝術焦點東西東移之下,亞洲成為全球市場必爭之地,藝博會激烈競爭之下,藝術臺北如何打好保衛戰?鍾:藝術北京的董夢陽有來和我談過,我覺得要以大格局的思維來看亞洲的藝術盛世,應該是用藏家分享,而不是互相迴避。這樣的共識才有辦法將亞洲的當代藝術市場做大。我今年四月份也去上海了拜訪了包一峰和周鐵海,首先把這兩年的時間段都錯開,起碼這兩年不會再撞期了。Hi:如何讓藝術臺北重回亞洲藝術市場的重要位置?
  • 2020年度亞洲藝術先鋒:第二屆「現代傳播亞洲藝術貢獻獎」在上海藝術季發布
    過去數年中,張恩利在倫敦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臺北MoCA、香港K11藝術空間、義大利VILLA CROCE當代藝術博物館、倫敦ICA等重要美術館和藝術機構舉辦個展和藝術項目;他近年參加的雙年展包括首屆南極雙年展、印度雙年展、第六屆庫裡提巴雙年展、光州雙年展、第七屆上海雙年展、橫濱三年展等。
  • 亞洲現場 | 廣東美術館 「磅礴: 楊識宏作品展」開幕掠影及相關活動回顧
    重要個展:「磅礴 - 楊識宏近作展」(廣東美術館,廣州,2019)、「計白守黑 - 楊識宏意識流系列近作展」(亞洲藝術中心,北京,2017)、「永恆的當下 - 楊識宏近作展」(上野之森美術館,東京,2015)、「復調的詩學 - 楊識宏個展」(亞洲藝術中心,臺北,2014)、「心境 - 楊識宏個展」(亞洲藝術中心,臺北,2012)、「楊識宏的創作基因」(
  • ART TAIBEI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精神的肖像-唐華偉個展
    參展海報展覽地點:臺北世貿一館(臺北市信義路五段5號) 展位號:A5VIP預展:2016年11月11日  12:
  • 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亞洲七城預熱圓滿結束
    ,於2017年6月啟動了亞洲七城預熱活動,面向亞太地區的藏家群體、藝術業界人士和重要影像藝術機構。在:香港、深圳、武漢、成都、北京、臺北和東京成功舉辦藏家之夜系列晚宴,並展開關於藝術影像收藏的討論和對話。
  • 索卡·展覽丨大競技場—席時斌個展 3月7日 下午4:00 開幕酒會
    > 北京索卡藝術於2015年3月7日至4月19日舉辦「大競技場——席時斌個展」,展出臺灣新銳青年藝術家席時斌的13件作品。關於藝術家席時斌,1977年出生於臺灣臺北,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MFA)。專長複合媒材之雕塑與裝置。他的作品擴展日常形象的消逝與想像,藉由拆解與重組,打造出奇異多變的形態與空間。透過古典技術的演練與自然的幻想,席時斌企圖捕捉的,不是那些經由有限知覺所感知的事物,而是隱喻地超越了這些形體,傳達意識曾經感知的「記憶」。
  • 「絕塵真容」——韓佳茜個展臺北觀想藝術中心舉辦
    韓佳茜為嘉賓現場講解作品2018年9月1日至9月22日,「絕塵真容」——韓佳茜個展在觀想藝術中心(臺北空間)舉辦。
  • 【川大美術館·展覽】亞洲現場個人的現場藝術項目臺南展
    2015年11月14日在臺南嘉南美術館,亞洲現場個人的現場臺南展開幕,這次展覽展出了亞洲現場多位藝術家的個人項目與藝術計劃
  • 30年前是亞洲最大藝術市場中心,臺北能否重現昔日輝煌?
    2020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現場圖片:由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提供 因此,當第二屆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下或簡稱「臺北當代」)在面臨重重困難之下仍在1月19日落幕前共吸引了4萬名觀眾前來參觀時,著實令人感到驚訝。同時,這屆博覽會不僅吸引到了像張明、Dominique和Sylvain Levy夫婦、Shane Ackroyd、宮津大輔、Miwa Taguchi等一眾國際藏家到場,策展人南條史生以及藝術家村上隆等藝術圈人物也來到了現場。
  • 【Hi現場】雙個展開幕暨Hi8-《Hi藝術》八周年慶生派對圓滿!
    10月11日下午4點,為慶祝《Hi藝術》創刊8周年暨李偉&劉知音、郝建濤雙個展開幕,我們在恆通商務園B36藝術大樓一層Hi藝術中心舉辦慶生派對
  • 這個暑假,香港臺北有哪些大展不容錯過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與妮基慈善基金會和密特朗畫廊合作舉辦「妮基·聖法爾個展」。妮基的早期作品通過創造聲音,以及用動物、怪物和女性形象等具有原始和實驗風格的符號來表達她的憤怒和希望。「妮基·聖法爾個展」展覽現場。圖片:鳴謝當代唐人藝術中心05.
  • 「狂草」與「無境」:趙無極精絕三巨作閃耀蘇富比7月現代藝術晚拍
    「狂草時期」與八〇年代「無極時期」為成就雙峰,將於7月8日舉行的蘇富比春季現代藝術晚間拍賣隆重登場的《20.03.60》、《19.11.59》與《29.02.88》,即完美演繹此一代大師風靡寰宇的藝術魅力。
  • 索卡·臺南 | 【 時間的形狀】陳劭彥個展即將開幕
    而後回歸到繪畫中,此時的靜態影像已經無法滿足藝術家對真實的追求,走入現場開始變成他創作的起點。風的摩擦、樹的搖曳、光的改變、植物的氣味……它們在無形間傳遞能量,如湖面的水波般無聲地蔓延開來,原本無法測量與碰觸的事物,在藝術家的作品中凝結成了更真實的存在。
  • 亞洲展訊 1960 - 臺灣現代藝術的濫觴
    參展藝術家:  王攀元、陳庭詩、楊英風、丁雄泉、朱為白、霍剛、馮鍾睿、莊喆、李錫奇、韓湘寧、楊識宏(按藝術家年齡排序)展期:  2016.5.7 - 5.29地點:  亞洲藝術中心(臺北一館) Asia Art Center (Taipei Ⅰ)展覽支持:財團法人陳庭詩現代藝術基金會 財團法人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藝術在臺灣發展到1960年代,蓬勃發展的畫會標舉前衛的精神,其後更影響了許多後進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