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衛視在周日黃金檔安排播出了一檔紀錄片《本草中華》,這既顯示了東方衛視的情懷擔當,也體現出平臺方對這部片子的看好。《本草中華》代表著國產紀錄片精品制播的主流路徑。
文 | 葉實
今夏,紀錄片《二十二》在院線攻城略地,成就了國產紀錄片票房新紀錄,諸如「中國紀錄片春天到來」的說法也因此甚囂塵上。但事實上,業內普遍認為《二十二》的成功得益於其題材特殊性,以及在獨特的時間節點上撩撥了大眾情緒。
「一花獨放不是春」,國產紀錄片春天的到來,更需要成熟完備的工業化體系建立,相比之下,由「雲集將來」拍攝製作,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的《本草中華》,似乎更能代表國產紀錄片精品制播的主流路徑。
這部紀錄片以本草為切入口,飽蘸深情地展示了中醫藥傳承人的溫情故事,並以此詮釋中醫文化的博大精髓。《本草中華》於9月3日周日黃金檔首播,第二期CSM52城0.85的收視表現,以及豆瓣評分8.8的高分,達到了紀錄片收視和口碑的新高位。
眾所周知,周日檔向來是衛視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東方衛視的傳統優勢時段,在這個時間排播紀錄片,既顯示了東方衛視的情懷擔當,也體現出平臺方對《本草中華》項目本身的看好。在娛樂大潮的紅塵滾滾中,《本草中華》鬧中取靜,以傳統文化獨特韻致為螢屏帶來了清新之風。
紀錄片是一個國家的相冊,將傳統文化定格於鏡頭內,是紀錄片創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近幾年,一大批紀錄片人紛紛向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投注更多目光,博觀約取,層見疊出地打造了如《我在故宮修文物》《第三極》《大國重器》《史說漢字》等眾多優秀作品。
聚焦中醫藥文化的《本草中國》亦是其中佼佼者,該片在展示本草文化中,縱深地反映出中國人的生活智慧和東方審美,以其特有的「神秘感」聚攏了大體量觀眾,於去年進入一線衛視黃金時段播出後,取得了上佳的收視和口碑表現。
《本草中國》熱播後,主創原班人馬趁熱打鐵,在接續《本草中國》創作特色基礎上有力突破創新,再造了一個新IP《本草中華》。
「這兩部片子題材一致,但風格上略有差別。」《本草中華》總導演孫虹告訴「看電視」(ID:TVwatching),此前的《本草中國》關於中醫本草的知識比重稍顯薄弱,因此在《本草中華》中,他們希望能把每一種本草呈現的更細緻全面。
同時,相比前作涉及很多本草面臨失傳的困境,從而使風格略顯沉重,《本草中華》追求更輕鬆有趣、溫暖接地氣的調性,「我們想表現跟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本草,它可以滋養你的身體,溫暖你的內心,本草其實不是一種藥而是人的牽掛和寄託。」
《本草中華》共六集,以《相傳》《五味》《步履》《奇遇》《容顏》《功夫》六個不同主題分集,分別講述了本草的傳奇神秘、食療並用、調理滋養、奇藥軼事、駐顏有術和製法技巧。
孫虹透露,分集主題的劃分更多是基於大眾對中醫好奇的核心要點,六期之間雖沒有特別明確的邏輯關係,但整體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故事化表達是國際紀錄片創作的通用法則,而故事講述則依託於個體視角的敘事,因此,優秀紀錄片常常包含一個共性特徵,即無論題材如何有別,都應當以人的價值取向為核心落點,透視題材背後時代洪流下個體人物的生存寫照與生命智慧。
《本草中華》較為典型地體現了個體化視角、故事化表達的創作手法。孫虹表示,這部紀錄片的slogan是「療愈生命的生活智慧」,本質上說,本草只是切入點,而真正的價值傳遞是關於鮮活個體對中醫藥的執著堅守和人生智慧。
由此,每期《本草中華》都有兩條清晰的線索,一條是關於本草的發掘、整理、展示,另一條是圍繞這種本草相關人物的光榮與夢想、失落與困惑,兩條線索水乳交融又彼此觀照互文,以微觀折射宏觀,以具體詮釋抽象,從而使每期節目都敦厚紮實,直擊人心。
例如首期節目《相傳》中,主創重點想表現頗具傳奇性的本草並藉此講述傳承千年的守護故事,節目以冬蟲夏草、益安寧、枸杞、少林黑膏藥等四味藥生長、採摘、炮製、入藥的過程為經,並交錯以製藥人修身齊家的故事為緯,每個故事各自相對獨立,平行推進,卻又在前後呼應中共同指涉單期主題,結構較為緊湊。
每期節目的本草背後都有充滿人間煙火氣的真情故事,讓看似遙遠的奇珍異草與平凡人建立聯繫,也與觀眾搭建了一種情感橋梁,濃鬱的人文關懷和文化底色讓《本草中華》自成高格。
孫虹透露,《本草中華》去年年末開始策劃,今年2月開始啟動了調研。前期調研重點的就是發掘本草及其有關的人物故事。為此,主創藉助新聞報導、中醫藥相關網站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錄等途徑,網羅可供遴選的故事素材,同時團隊走遍全國30多個省市,探尋隱沒於各地的本草故事,最終為觀眾烹製了這道別具一格的聲色盛宴。
85後主創與古老題材實現「時空對話」 前沿技術賦能光影效果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講究天地一體,天人合一,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另一方面,中醫藥又是一個相對冷僻的領域,在影像轉化中,很容易落入文獻式的條分縷析,說教意味濃而讓內容失去靈氣。
但如此厚重的題材經由《本草中華》年輕主創團隊的製作,以更加時尚接地氣的風格收割了大量觀眾。據孫虹介紹,《本草中華》核心導演團隊都是85後,在她看來,年輕的主創賦予傳統題材的最大價值在於,他們的視角更接近於當下觀眾的生活,其表現手段和製作方式也更契合年輕人的收視習慣。
主創自帶年輕觀眾的群體未知,在切入這個題材時,更像是帶領觀眾一道去尋找答案,這種循序漸進的探尋也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
為了實現更具時尚感的傳播,《本草中華》在動用視聽手段上也頗費心思。該片在拍攝上使用了電影級設備,4K技術、無人機航拍、升格和高速攝影等頂尖技術成就了纖毫畢現的光影效果,不少觀眾評論《本草中華》「每一幀都能當屏保」。
「在我們傳統的認知中,本草似乎是沒有生命力的,但通過我們精心拍攝,這些本草在鏡頭中釋放了生命的光芒。」孫虹告訴「看電視」,最好的技術手段讓觀眾看到了另一個全新的世界,但同時她也表示,技術終歸是為內容服務的,《本草中華》中一流的技術並未喧賓奪主,與內容本身交相輝映,實現了完美統一。
正如上海市衛生計生委新聞宣傳處處長王彤所言,在中醫藥文化的傳播上,《本草中華》由85後導演拍給年輕人看,實現了年輕一代與古老題材的時空對話。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以及東方審美思維的延續,無不具有現實意義。
看電視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歡迎關注「看電視」!
深度行業透視、獨到客觀評論、新鮮內幕資訊
廣電行業、文娛產業資深媒體人運營打理
看電視,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見識的內容行業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