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本草中華》登陸東方衛視周日黃金檔,年輕化表達探索紀錄片主流路徑

2021-02-21 看電視

東方衛視在周日黃金檔安排播出了一檔紀錄片《本草中華》,這既顯示了東方衛視的情懷擔當,也體現出平臺方對這部片子的看好。《本草中華》代表著國產紀錄片精品制播的主流路徑。

 

 | 葉實

今夏,紀錄片《二十二》在院線攻城略地,成就了國產紀錄片票房新紀錄,諸如「中國紀錄片春天到來」的說法也因此甚囂塵上。但事實上,業內普遍認為《二十二》的成功得益於其題材特殊性,以及在獨特的時間節點上撩撥了大眾情緒。

「一花獨放不是春」,國產紀錄片春天的到來,更需要成熟完備的工業化體系建立,相比之下,由「雲集將來」拍攝製作,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的《本草中華》,似乎更能代表國產紀錄片精品制播的主流路徑。

這部紀錄片以本草為切入口,飽蘸深情地展示了中醫藥傳承人的溫情故事,並以此詮釋中醫文化的博大精髓。《本草中華》於9月3日周日黃金檔首播,第二期CSM52城0.85的收視表現,以及豆瓣評分8.8的高分,達到了紀錄片收視和口碑的新高位。

眾所周知,周日檔向來是衛視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東方衛視的傳統優勢時段,在這個時間排播紀錄片,既顯示了東方衛視的情懷擔當,也體現出平臺方對《本草中華》項目本身的看好。在娛樂大潮的紅塵滾滾中,《本草中華》鬧中取靜,以傳統文化獨特韻致為螢屏帶來了清新之風。

紀錄片是一個國家的相冊,將傳統文化定格於鏡頭內,是紀錄片創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近幾年,一大批紀錄片人紛紛向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投注更多目光,博觀約取,層見疊出地打造了如《我在故宮修文物》《第三極》《大國重器》《史說漢字》等眾多優秀作品。

聚焦中醫藥文化的《本草中國》亦是其中佼佼者,該片在展示本草文化中,縱深地反映出中國人的生活智慧和東方審美,以其特有的「神秘感」聚攏了大體量觀眾,於去年進入一線衛視黃金時段播出後,取得了上佳的收視和口碑表現。

《本草中國》熱播後,主創原班人馬趁熱打鐵,在接續《本草中國》創作特色基礎上有力突破創新,再造了一個新IP《本草中華》。

「這兩部片子題材一致,但風格上略有差別。」《本草中華》總導演孫虹告訴「看電視」(ID:TVwatching),此前的《本草中國》關於中醫本草的知識比重稍顯薄弱,因此在《本草中華》中,他們希望能把每一種本草呈現的更細緻全面。

同時,相比前作涉及很多本草面臨失傳的困境,從而使風格略顯沉重,《本草中華》追求更輕鬆有趣、溫暖接地氣的調性,「我們想表現跟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本草,它可以滋養你的身體,溫暖你的內心,本草其實不是一種藥而是人的牽掛和寄託。」

《本草中華》共六集,以《相傳》《五味》《步履》《奇遇》《容顏》《功夫》六個不同主題分集,分別講述了本草的傳奇神秘、食療並用、調理滋養、奇藥軼事、駐顏有術和製法技巧。

孫虹透露,分集主題的劃分更多是基於大眾對中醫好奇的核心要點,六期之間雖沒有特別明確的邏輯關係,但整體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故事化表達是國際紀錄片創作的通用法則,而故事講述則依託於個體視角的敘事,因此,優秀紀錄片常常包含一個共性特徵,即無論題材如何有別,都應當以人的價值取向為核心落點,透視題材背後時代洪流下個體人物的生存寫照與生命智慧。

《本草中華》較為典型地體現了個體化視角、故事化表達的創作手法。孫虹表示,這部紀錄片的slogan是「療愈生命的生活智慧」,本質上說,本草只是切入點,而真正的價值傳遞是關於鮮活個體對中醫藥的執著堅守和人生智慧。

由此,每期《本草中華》都有兩條清晰的線索,一條是關於本草的發掘、整理、展示,另一條是圍繞這種本草相關人物的光榮與夢想、失落與困惑,兩條線索水乳交融又彼此觀照互文,以微觀折射宏觀,以具體詮釋抽象,從而使每期節目都敦厚紮實,直擊人心。

例如首期節目《相傳》中,主創重點想表現頗具傳奇性的本草並藉此講述傳承千年的守護故事,節目以冬蟲夏草、益安寧、枸杞、少林黑膏藥等四味藥生長、採摘、炮製、入藥的過程為經,並交錯以製藥人修身齊家的故事為緯,每個故事各自相對獨立,平行推進,卻又在前後呼應中共同指涉單期主題,結構較為緊湊。

每期節目的本草背後都有充滿人間煙火氣的真情故事,讓看似遙遠的奇珍異草與平凡人建立聯繫,也與觀眾搭建了一種情感橋梁,濃鬱的人文關懷和文化底色讓《本草中華》自成高格。

孫虹透露,《本草中華》去年年末開始策劃,今年2月開始啟動了調研。前期調研重點的就是發掘本草及其有關的人物故事。為此,主創藉助新聞報導、中醫藥相關網站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錄等途徑,網羅可供遴選的故事素材,同時團隊走遍全國30多個省市,探尋隱沒於各地的本草故事,最終為觀眾烹製了這道別具一格的聲色盛宴。

85後主創與古老題材實現「時空對話」 前沿技術賦能光影效果

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講究天地一體,天人合一,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另一方面,中醫藥又是一個相對冷僻的領域,在影像轉化中,很容易落入文獻式的條分縷析,說教意味濃而讓內容失去靈氣。

但如此厚重的題材經由《本草中華》年輕主創團隊的製作,以更加時尚接地氣的風格收割了大量觀眾。據孫虹介紹,《本草中華》核心導演團隊都是85後,在她看來,年輕的主創賦予傳統題材的最大價值在於,他們的視角更接近於當下觀眾的生活,其表現手段和製作方式也更契合年輕人的收視習慣。


主創自帶年輕觀眾的群體未知,在切入這個題材時,更像是帶領觀眾一道去尋找答案,這種循序漸進的探尋也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

為了實現更具時尚感的傳播,《本草中華》在動用視聽手段上也頗費心思。該片在拍攝上使用了電影級設備,4K技術、無人機航拍、升格和高速攝影等頂尖技術成就了纖毫畢現的光影效果,不少觀眾評論《本草中華》「每一幀都能當屏保」。


「在我們傳統的認知中,本草似乎是沒有生命力的,但通過我們精心拍攝,這些本草在鏡頭中釋放了生命的光芒。」孫虹告訴「看電視」,最好的技術手段讓觀眾看到了另一個全新的世界,但同時她也表示,技術終歸是為內容服務的,《本草中華》中一流的技術並未喧賓奪主,與內容本身交相輝映,實現了完美統一。

正如上海市衛生計生委新聞宣傳處處長王彤所言,在中醫藥文化的傳播上,《本草中華》由85後導演拍給年輕人看,實現了年輕一代與古老題材的時空對話。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以及東方審美思維的延續,無不具有現實意義。


看電視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歡迎關注「看電視」!

深度行業透視、獨到客觀評論、新鮮內幕資訊


廣電行業、文娛產業資深媒體人運營打理


看電視,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見識的內容行業自媒體。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本草中華》登陸東方衛視 震撼傳遞生活智慧
    《本草中華》日前正式定檔東方衛視周日黃金時間,將從9月3日起每周日晚20:38播出。紀錄片以神奇的中華本草為切入點,帶領觀眾走進神秘而充滿生命力的中藥世界,感知早已融入中國人生活、生存和生息的中醫藥文化。此前,著名國藥大師金世元在看片後曾為《本草中華》點讚並題寫了片名,足見本片展示中醫藥文化的高度專業。
  • 東方衛視為何黃金檔播出《本草中華2》,這部紀錄片又有何特色?
    與大多數紀錄片22:00後甚至凌晨播出不同,東方衛視每周五21:30播出的「本草」系列始終穩定於黃金時間,實現了紀錄片播出時段的進階
  • 從920到8點檔,《本草中華》緣何成第一部登陸一線衛視8點檔的紀錄片?
    據悉,這部由《本草中國》原班人馬打造,雲集將來、愛奇藝聯合出品的紀錄片,將於9月3日登陸東方衛視,每周日20:45黃金檔播出。繼《本草中國》讓紀錄片在920時段釋放影響力、掀起收視熱潮後,《本草中華》進一步登上黃金時間,每周日接檔孫儷劇《那年花開月正圓》播出,成為第一部登陸一線衛視8點檔的紀錄片,實現紀錄片時段與排播的再度進階。
  • 一部中醫藥文化紀錄片,一場中醫藥文化盛宴---《本草中華》
    千呼萬喚始出來9月3日關於中醫藥文化的一部紀錄片《本草中華》登陸東方衛視黃金檔《本草中華開篇,《本草中華》以「相傳」為主題,帶著觀眾去結識了只存在於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的冬蟲夏草、被稱作「卻老子」的枸杞、由14味本草煉成的益安寧丸,以及可「透皮給藥」的少林黑膏藥。除科普基礎知識外,這些本草背後的中醫藥人將種植、獲取、煉製手藝代代傳承的故事,才是這部紀錄片更想傳遞給觀眾的。
  • 八大衛視跨界紀錄片,差異化布局謀發展 20餘家衛視決策者齊聚廣州節
    餘得通表示,「我們之所以這麼高密度地把紀錄片安排在黃金時段播出,正是源於我們的大情懷、源於主流媒體責任感,源於我們對中華文化的自信。」 接下來,廣東衛視將繼續深耕、盤活紀錄片產業鏈,主打差異化競爭,凝聚起團結奮進的中國力量。
  • 紀錄片《本草中華》: 一場中醫藥文化與年輕觀眾的深情對視
    紀錄片《本草中華》以「重顏值、重故事、重傳承」的特質,通過年輕時尚態的藝術呈現、富有人文氣息的溫暖敘述、充滿時代擔當的文化引航,帶領觀眾走入神秘而充滿活力的本草世界
  • 《本草中華》紀錄片
    兩年前,當冒著酷暑、躲著蛇蟲的《本草中國》團隊探尋在全國30多個省市時,她們一定沒想到,隨之而來的是這部紀錄片的走紅和逆襲。由獲得「四川電視節金熊貓最佳系列紀錄片、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中國系列片、中國紀錄片國際選片會十大紀錄片、廣電總局2016年度國產紀錄片優秀系列片」等多項大獎的《本草中國》原班人馬打造,雲集將來、愛奇藝聯合出品的紀錄片《本草中華》本草中華 第1集 相傳 http://www.iqiyi.com/v_19rr8wptys.html無論是「會跑」的人參,還是武林中人聞風變色的巴豆
  • 中國紀錄片又一年:做新時代的記錄者
    「紀錄片的夏天到了」的聲音呼籲更多紀錄片進入黃金檔,自2016年《本草中國》試水周五黃金檔以來,2017年多家衛視紛紛在晚間黃金檔版面安排播出優質紀錄片:廣東衛視21:10《我們的青春》、湖南衛視19:30《百心百匠》、江蘇衛視21:20《茶界中國》、東方衛視20:00《本草中華》等。
  • 【報導】從網際網路數據看年輕人喜歡怎樣的紀錄片
    語態年輕化。1月22日登陸央視紀錄頻道的《創新中國》以科技手段推動藝術形式創新,是世界首部利用人工智慧模擬人聲配音的紀錄片。此外,每集5分鐘講述一個文物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聚焦厚重的國寶話題,採用了年輕化的表達方式,為觀眾認識人物、了解文物提供了更年輕的視角。情懷深遠。大格局的故事未必只能配以超高冷的風格,央視近年力推的紀錄片恰恰充滿了人文情懷。
  • 紀錄片《寵物醫院2》再獲東方衛視提名
    升級打造的第二季《寵物醫院2》紀錄片再次獲東方衛視提名,登陸東方衛視晚間黃金檔全國上星播出。於2020年4月16日起,每周四晚22:00熱播,更新續集。去年,一檔被稱為「寵物版《人間世》」的高分觀察真人秀《寵物醫院》走紅網絡,也在東方衛視同步上星全國播出。
  • 大型歷史紀錄片《東方帝王谷》6月23日登陸央視科教頻道
    央視科教頻道總監助理、紀錄片《東方帝王谷》總導演王新建,陝文投黨委副書記馬湘雲致辭。來自文化、考古界專家學者,20多家中央和陝西媒體以及主創團隊參加活動。該片前八集將於6月23日至30日登陸央視科教頻道黃金檔。
  • 主流文化面向世界的多元表達——近十年中國紀錄片的創作發展
    近十年來,各種類型的紀錄片從不同側面以多元化的表達,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展示中國形象,傳遞中國聲音,彰顯中國精神,體現主流意識形態,匯聚成富有活力的、開放的和充滿時代氣息的紀錄片主流文化。在「網際網路+」時代5G、4K、AI等先進技術的助推下,紀錄片的紀實性進一步提升;紀錄片的國際傳播開闢了更多有效的路徑,其傳播渠道和傳播形式也更加多元化,這擴大了紀錄片在國內外的傳播面和影響力。
  • 紀錄片《本草中國》分析
    【標題範例】天·地·人藥與人中藥畫卷中的中國文化靈與情:在本草的年華裡相遇【紀錄片分析範例】本草有靈  中華有情                ——紀錄片《本草中國》藝術風格分析作為中國電視史上第一個跨平臺播出的紀錄片以及中國首部反映中醫藥文化的系列紀錄片
  • 【智造·關注】拿下2017全國省級衛視收視「榜眼」,東方衛視靠什麼改寫歷史?
    2014年東方衛視中心成立伊始,團隊就激情地喊出了「進入全國前三」的錚錚口號;4年間,以改革為路徑、向創新要活力,助推他們全速奔跑起來,推出了一個又一個爆款節目和優質大劇,進而帶動收視、口碑、影響力的飆升。
  • 紀錄片《本草中國》:向世界展現中醫藥文化底色
    紀錄片《本草中國》畫面。資料圖片這是紀錄片《本草中國》中的一個畫面。從南到北、自西向東,從廣東化橘紅到東北野山參,從西藏紅景天到崇明西紅花,從新疆紅花到內蒙甘草,探尋隱沒於山林、高原、戈壁、沙漠的中藥人與本草的動人故事……一部質樸的紀錄片躋身衛視的黃金時段,自今年5月20日開播以來,首播收視率達0.83%,成了電視螢屏的一道獨特現象。
  • 佛山源吉林甘和茶即將亮相首部中醫藥紀錄片《本草中國》
    大型中醫藥文化紀錄片《本草中國》5月20日晚在江蘇衛視首播,在以娛樂綜藝節目為主導的周五黃金檔激起千層浪。
  • 大型紀錄片《長江之戀》在東方衛視播出
    8月26日起,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牽頭,聯合湖南、浙江、江蘇等11家省級衛視創製的大型紀錄片《長江之戀》在東方衛視播出。展現中華兒女對母親河長江的戀戀深情,一直是文藝作品的一個母題,其中就包括兩部經典紀錄片《話說長江》《再說長江》。時間跨越了30多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偉大進步,長江流域沿岸地區舊貌換新顏,人們對於長江生態建設的理念也發生了轉變,提升到新高度。於是,講述長江流域人民的奮鬥歷程,展現中華民族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的又一部紀錄片新鮮出爐。
  • 浙江衛視《風味人間》迎收官,從「看餓」到「暖哭」人情最動人
    由陳曉卿擔任總導演的大型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自10月28日晚由老恆和領銜播映登陸浙江衛視上星開播後迅速掀起收視熱潮,節目跳出中國傳統美食的敘述框架
  • 《本草中華》第二季 梁河滇皂莢與木蝴蝶出鏡,明天開播
    中華本草的哲學,講述著我們與世界的相處之道。
  • 全媒體時代,紀錄片的思維空間和路徑選擇
    在電視螢屏上,紀錄片讓歷史畫卷和人文情懷與當下的觀眾相遇,讓自然世界與社會故事在光影交織中上演。轉移至其他終端時,紀錄片的剪輯則適度調整,使之和新的傳播渠道相匹配,和觀眾的收視習慣相吻合。現如今,多終端上的碎片化點播開始成為新寵,這對紀錄片的多路徑傳播是機會,但反過來也對紀錄片的創作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