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源吉林甘和茶即將亮相首部中醫藥紀錄片《本草中國》

2021-02-12 佛山歡樂購

       大型中醫藥文化紀錄片《本草中國》5月20日晚在江蘇衛視首播,在以娛樂綜藝節目為主導的周五黃金檔激起千層浪。其精緻的畫面、生動的講述、豐富的內涵,讓觀眾們驚嘆《本草中國》足可媲美曾火爆一時的《舌尖上的中國》。《本草中國》以中華文化為指引,分為《時間》、《年華》、《境界》等十集,從現代人生活角度出發,尋找符合內涵的相關中藥材,挖掘與之相關的藥工、藥農、藥師和醫師的故事。


《本草中國》

       隨著第一集《時間》的熱播,觀眾們紛紛猜想第二集《年華》將會上演何種神奇本草。據悉,嶺南中成藥的經典名方源吉林甘和茶將在《本草中國》中的《年華》驚豔亮相,片中將會講述甘和茶的原料採摘、古法炮製、傳承與創新等精彩內容。

《本草中國》探尋佛山,識得嶺南成藥瑰寶甘和茶

       作為國粹之一的中醫博大精深,能入選首部中醫藥文化紀錄片《本草中國》的藥材藥方,更是歷經千百年沉澱的中醫藥文化瑰寶,它們見證了我國中醫的歷史和傳承,極具代表性。我國南北中醫藥各具特色,嶺南成藥更是中國醫藥寶庫裡的一枝奇葩,作為具有百年歷史的嶺南中成藥經典名方的佛山源吉林甘和茶憑藉著承襲百年的工藝、代代相傳的口碑、療效確切的品質而入選《本草中國》,向世人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源吉林甘和茶歷史可追溯到清朝末年,由佛山源氏父子所創製,因其治療當時珠三角地區一帶的瘟疫(流行性感冒)卓有成效,被廣大嶺南老百姓所熟知,代代相傳至今,被親切地稱為「盒仔茶」。


(源吉林甘和茶製藥廠舊址)

       源吉林甘和茶主要用於感冒發熱,頭痛,關節疼痛,食滯飽脹,腹痛吐瀉之證。對於痰溼體質人群,飲食積滯日久,導致的發熱、口渴、頭痛、腹痛腹瀉等症可有效清熱祛溼、消食健脾;對於溼熱體質人群來說,日常可代茶飲,調理改善溼熱體質。夏季暑溼感冒高發,提前服用源吉林甘和茶可預防感冒。其功效顯著且廣泛,秘訣在於其精妙的配伍,源吉林甘和茶主要由35味純中藥組成,是由香薷飲、藿香正氣散、茵陳蒿湯、平胃散諸方加減演變而成,配伍清熱、祛溼、健脾等藥,共成疏風清熱,解暑消食,生津止渴之功效。


(國藥集團·德眾—源吉林甘和茶)

       不同於市面上的涼茶大多性質寒涼,源吉林甘和茶藥性溫和不寒涼,集寒、熱、溫、涼藥材為一體,有效祛溼熱的同時,又不傷脾胃,對於老人、小孩、女性等脾虛畏寒的體弱者也可放心飲用。

堅守品質,以德製藥,百年源吉林的傳承之道

       道地藥材,古方製作,是中醫藥人的堅守與傳承。進入新世紀後,甘和茶的古方傳承者——國藥集團德眾(佛山)藥業有限公司盡最大程度地保留古方的工藝傳承,並不斷探索創新,在符合現代製藥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確保藥品質量的前提下,改良工藝,把源吉林甘和茶製成小茶磚和袋泡茶,方便衝服。劑型變了,不變的是藥效與醫者為民的精神。


(「盒仔茶」現代化生產)

       源吉林甘和茶作為嶺南中藥茶劑名方入選《本草中國》,正是對其重要的中成藥地位的直白詮釋。相信隨著《本草中國》的熱播,佛山源吉林甘和茶將為更多人所熟知,也會有更多的嶺南中醫藥文化瑰寶,如蠟丸、藥酒等,將得以挖掘和呈現。

       5月27日(本周五)晚,21:20鎖定江蘇衛視,22:00聚焦愛奇藝,《本草中國》之《年華》,一同探尋那藥材中的一縷茶香。

來源:中國中藥


相關焦點

  • 收看|佛山被拍進《本草中國》紀錄片啦!今晚首播!就是你常喝的源吉林甘和茶
    第二集《年華》,將會講述佛山源吉林甘和茶的原料採摘、古法炮製、傳承與創新等精彩內容。(國藥集團·德眾藥業—源吉林甘和茶)● 源吉林甘和茶藥性溫和不寒涼:不同於市面上的涼茶大多性質寒涼,源吉林甘和茶藥性溫和不寒涼
  • 紀錄片《本草中國》:向世界展現中醫藥文化底色
    紀錄片《本草中國》畫面。資料圖片這是紀錄片《本草中國》中的一個畫面。從南到北、自西向東,從廣東化橘紅到東北野山參,從西藏紅景天到崇明西紅花,從新疆紅花到內蒙甘草,探尋隱沒於山林、高原、戈壁、沙漠的中藥人與本草的動人故事……一部質樸的紀錄片躋身衛視的黃金時段,自今年5月20日開播以來,首播收視率達0.83%,成了電視螢屏的一道獨特現象。
  • 中醫藥宣傳大片《本草中國》(第二季)全球發布
    本草神韻鑄妙道,岐黃聖手濟蒼生。五千年來中醫藥文化以它獨特方式傳承至今自2016年國內首部現象級中醫藥文化系列紀錄片《本草中國》溫情開播以來,開創了一線衛視周五黃金檔播放紀錄片的先河,並獲得收視口碑雙豐收。
  • 紀錄片《本草中華》: 一場中醫藥文化與年輕觀眾的深情對視
    猶記得去年一部《本草中國》在眾多綜藝節目中脫穎而出,改變了紀錄片的時段困境,讓一向難受青睞的紀錄片闖入一線衛視920時段。今年,大型中醫藥文化系列紀錄片《本草中華》登陸東方衛視每周日20:30黃金時段,創造了最高收視率CSM35城0.94的收視佳績,在豆瓣上獲得了超9分的好評,刷新了紀錄片收視和口碑的新高位。
  • 紀錄片《本草中國》分析
    在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視角下,用傳統中醫藥哲學「天、地、人」的思想統領全片,從而理解中醫藥中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偉大哲學命題內核。【標題範例】天·地·人藥與人中藥畫卷中的中國文化靈與情:在本草的年華裡相遇【紀錄片分析範例】本草有靈  中華有情                ——紀錄片《本草中國》藝術風格分析作為中國電視史上第一個跨平臺播出的紀錄片以及中國首部反映中醫藥文化的系列紀錄片
  • 一部中醫藥文化紀錄片,一場中醫藥文化盛宴---《本草中華》
    》以「本草」為切入點,帶領觀眾走進神秘而充滿生命力的中藥世界,感知早已融入中國人生活、生存和生息的中醫藥文化。 而在紀錄片的鏡頭語言與敘事上,得益於近兩年的發展,這個行業越來越考慮到傳播需求、觀眾的收看習慣、收拾反饋等因素,湧現出一批如《舌尖上的中國》《航拍中國》等反響不錯的作品。總結起來,該類紀錄片有三個共通點:高顏值,畫面比較唯美;年輕化的表達,剪輯節奏輕快,善於運用音樂、包裝等手段;呈現出的某個畫面、人物、語言,能讓觀眾反覆回味、咀嚼。
  • 《本草中華》紀錄片
    兩年前,當冒著酷暑、躲著蛇蟲的《本草中國》團隊探尋在全國30多個省市時,她們一定沒想到,隨之而來的是這部紀錄片的走紅和逆襲。由獲得「四川電視節金熊貓最佳系列紀錄片、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中國系列片、中國紀錄片國際選片會十大紀錄片、廣電總局2016年度國產紀錄片優秀系列片」等多項大獎的《本草中國》原班人馬打造,雲集將來、愛奇藝聯合出品的紀錄片《本草中華》本草中華 第1集 相傳 http://www.iqiyi.com/v_19rr8wptys.html無論是「會跑」的人參,還是武林中人聞風變色的巴豆
  • 紀錄片《本草中華》登陸東方衛視周日黃金檔,年輕化表達探索紀錄片主流路徑
    「一花獨放不是春」,國產紀錄片春天的到來,更需要成熟完備的工業化體系建立,相比之下,由「雲集將來」拍攝製作,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的《本草中華》,似乎更能代表國產紀錄片精品制播的主流路徑。這部紀錄片以本草為切入口,飽蘸深情地展示了中醫藥傳承人的溫情故事,並以此詮釋中醫文化的博大精髓。
  • 紀錄片《本草中華》登陸東方衛視 震撼傳遞生活智慧
    紀錄片以神奇的中華本草為切入點,帶領觀眾走進神秘而充滿生命力的中藥世界,感知早已融入中國人生活、生存和生息的中醫藥文化。此前,著名國藥大師金世元在看片後曾為《本草中華》點讚並題寫了片名,足見本片展示中醫藥文化的高度專業。
  • 中央電視臺《本草中國》第二季開播,第一集就是蘄艾!
    再次見證中醫藥神奇!首次集結國內眾多中醫藥大師,國家文化名片《本草中國》第二季,榮耀歸來,升級待發。
  • 從920到8點檔,《本草中華》緣何成第一部登陸一線衛視8點檔的紀錄片?
    徒手抓蛇、絕壁攀巖的情節,配以升格、航拍等特種攝影,剛剛曝光的《本草中華》宣傳片在短短30秒內高能詮釋了「驚心動魄」。在《相傳》《五味》《滋養》《奇遇》《容顏》《功夫》6集中,《本草中華》將以神奇的中華本草為切入點,帶領觀眾走進神秘而充滿生命力的中藥世界,感知早已融入中國人生活、生存和生息的中醫藥文化。
  • 雲谷田園延續中醫本草文明 為國民健康助力
    導語:中草藥植物對人類身心健康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隨著疫情的嶄露頭角,以及國家對大健康產業的關注,中醫藥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中央政府不斷加強中醫藥行業的規範建設,旨在延續國粹文明,為健康中國助力。《中華本草》裡曾記載「金線蓮,性甘、涼。入肺、肝、腎、膀胱經。清熱涼血、除溼解毒」。
  • 東方衛視為何黃金檔播出《本草中華2》,這部紀錄片又有何特色?
    這是紀錄片《本草中華2》的幾個瞬間。該片出品、製作方雲集將來已將「本草」IP做了整整三季,在董事長、總經理龔衛看來,「如果說《本草中國》反映的是傳統文化的經典與厚重,《本草中華》展示了傳統文化的青春與自信,那麼《本草中華》第二季則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力度與氣度。」
  • 【觀點】影視創作:打開中醫藥的新方式
    中醫藥紀錄片是中醫藥影視作品近年異軍突起的一支重要資源,如2006年鳳凰衛視《彷徨·回眸百年中醫》就對近百年來中醫的發展和現狀做出了深入細緻地總結與反思,引人深思;另如《中醫》(12集紀錄片)、《黃帝內經》(60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中醫藥民族醫藥探秘》(32集紀錄片)、《岐黃春秋》(4集)、《法醫宋慈》(6集)等,均是系列性製作;近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草中國》(10集)的播出廣受好評
  • 影視創作丨打開中醫藥的新方式
    中醫藥紀錄片是中醫藥影視作品近年異軍突起的一支重要資源,如2006年鳳凰衛視《彷徨·回眸百年中醫》就對近百年來中醫的發展和現狀做出了深入細緻地總結與反思,引人深思;另如《中醫》(12集紀錄片)、《黃帝內經》(60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中醫藥民族醫藥探秘》(32集紀錄片)、《法醫宋慈》(6集)等,均是系列性製作;近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草中國》(10集)的播出廣受好評
  • 在最中國的節日裡,用這8部紀錄片裡看懂中國
    紀錄片也許是最直接的進入路徑。小長假伊始,我們挑選了一批最值得孩子觀看的中國紀錄片,並分為自然篇、歷史篇、現代篇三類,從歷史到今天,從文化到科技,從自然造物到人類文明,展現中國獨特之美。祝您中秋快樂,在這團圓佳節中,闔家一起探索讓我們打開眼界的中國。
  • 這幾部醫療題材紀錄片為何能拿到豆瓣高評分?
    隨著疫情來襲,憑藉真實的一線畫面感與鮮為人知的醫療背後故事,醫療題材紀錄片作品也深受大眾關注,比如在豆瓣上的高分紀錄片《人間世》(9.6)、《生門》(9.5)、《中國醫生》(9.3)、《本草中國》第二季(8.8)、《生命緣·生命的禮物》第三季(8.0),這些作品有哪些創作共性?
  • 《本草中華》第二季 梁河滇皂莢與木蝴蝶出鏡,明天開播
    中華本草的哲學,講述著我們與世界的相處之道。
  • 中國首部房產中介紀錄片《中間人生...
    佛山日報訊 記者黃鶴婷報導:五一前夕,中國首部房產經紀人職場紀錄片——《中間人生》新鮮上線。該片由央視紀錄頻道原副總監周豔執導,拍攝團隊歷時6個多月,走訪北京、上海、成都、瀋陽、寧波、天津六個城市,對幾十位房產經紀人跟蹤拍攝,真實地展示新一代服務者的「中間人生」。
  • 首部以「中國」命名的紀錄片《中國》7日首播
    光明日報長沙12月6日電(記者趙嘉偉)首部以「中國」命名的紀錄片《中國》7日將在湖南衛視首播。該紀錄片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管理司指導,湖南衛視等單位聯合出品,從當代人的眼光觀望歷史並指導目前中國的改革實踐,通過人像展覽式的戲劇結構,探尋中國民族復興的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