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基金的時候,不少投資者都會觀察下基金排名,不禁感嘆為何自己的基金沒能榜上有名。
但是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基金排行榜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沒有哪只基金能永遠保持領先地位,短期可能變化不大,長期來看有些前期排名靠前的基金就開始落後了。
原因很簡單,風水輪流轉,市場風向轉變的時候排名靠後的基金投資的標的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受到投資者的認可,那麼排名上升則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那麼看排行榜究竟靠不靠譜呢?如何「科學看榜」?
關於靠不靠譜的問題,這裡引用興全基金理財實驗室的測算。
假設在2007~2018,共12年中,在每年年初分別選擇近1年、近3年和近5年主動偏股型基金收益排名前10%的基金進行投資,投資並持有一年。
結果是,無論哪個都沒有戰勝主動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
這是因為我國股市的板塊輪動,上一年的熱門,可能就是今年的冷門,因而基金排名也有個「冠軍詛咒」的說法,很多前一年的名列前茅的基金,今年就跌落谷底了。我國公募歷史上,貌似也只有王亞偉執掌時期的華夏大盤曾連續拿了兩年第一,如今的江湖依然有他的傳說。
所以我們知道了用排行榜上的基金組策略,幾乎是無效的,這是否意味著看排名毫無意義呢?
關鍵還是要「科學看榜」,用對的方法看、且給它一個合理的收益預期。
首先,基金排行榜要分類別看,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不可「一視同仁」,因為他們的風險和收益都差挺遠的,再細分的話,最好把不同行業的基金、投資不同區域的QDII基金都區分開來看,當然這個很多朋友都是知道的。
再來就是排行榜的時間區間問題,我們在排行榜的頂部一般都能看到「近1月、近6月、近1年」等等時段,通過點擊可以看到該時段內名列前茅的基金。
圖片來源:天天基金網
一般來說,長期的榜單更有價值,比如近5年及以上的長期榜單(如果是細分領域,基金不多,會看近3年的),在這個榜單上找長期處於前1/2的基金。
因為這類基金的回撤(虧損)一般較其他控制得更好,基金經理不會盲目追熱點。無論是主動型、還是使用了某種策略的Smart Beta指數基金,雖不能保證它今年業績好,但至少從從長期持有上來說,它還是有優勢的。
不過,我們也只能說「這隻基往後表現好的可能性(概率)更大一些」,主動型的基金,即使基金經理很優秀,也不能保證他不犯錯、不離任;對Smart Beta指數基金來說,也不能保證這個超額收益因子能在接下來繼續生效。
那麼短期的,比如近1月、近3月的榜單有價值嗎?
一定要說的話也是有的,可以炒短線,不過風險很大,且現在7天內贖回會收懲罰性贖回費1.5%,即使是買C類也不是很划算,ETF的費用倒是可以接受,但是再重複一次,風險很大,且主動型基金不適用。
第三,還需要注意排行榜上異常的高收益。
比如下圖中這幾隻基金,明明是債基,收益卻逆天了,點進去就會發現頂上有異常提示,大多是因為異常的超大額贖回申購。
圖片來源:天天基金網
最後,不要指望買了就漲、甚至是暴漲,巴菲特老爺子曾說,「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明天早晨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放到基金也是一樣的,買到一直今年的冠軍基、或者買完某隻基它就暴漲,都是概率極小的事,僅憑人力無法做到的,得看老天。
最新基金排行榜怎麼獲取?
大家可以在天天基金網查詢到各類基金的榜單。
進入天天基金網,點擊首頁「基金數據」中的「基金排行」
圖片來源:天天基金網
然後就可以看到所有基金的榜單,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自己要看的基金類型在不同時間內的榜單。
圖片來源:天天基金網
此外,大家點擊天天基金APP首頁「排行」也可以看到不同基金的排行。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對於基金排行榜,應該辯證地看待。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一味地相信基金排名往往會造成無法逃出排名的怪圈,也失去了應變的能力和心態。
(本文整理自財富號文章)
(責任編輯:DF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