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碎碎念。
那些星星明明距離我們幾萬光年甚至更遠,深夜凝望時,卻覺得他們好近好近。
距離也有相對論嗎?好奇妙的感覺。
信息技術出現,人們先愛上了網際網路,然後逐漸又熱衷於建立互不聯網。
人類智力進化,一邊追捧著天才和神童,一邊說話做事又常常不帶腦子。
人工智慧降臨,機器人逐漸變成了人,人逐漸變成了機器人。
創作者抄襲自己,外人看來那叫風格,粉絲看來那叫驚喜。
自我相處最為療愈,但有手機就會反向致鬱。
說不婚主義,那是因為還沒有遇到真正想結婚的人吧?
夏日幸福兩件事:運動出汗和衝澡。
如果有個氣象員朋友好像也挺浪漫的:看雲時在想你。
我遲疑,也敏捷;我孤僻,也有眾多的人交往;我多變,也始終不不變。
究竟是愛著想像中的你,還是靠你維持我所有的想像力?
如果擁有兩本不同的單向歷,一天就要翻兩次日曆,這樣子一天就能過兩次了,想想都覺得賺到了。
舍友:剛剛是不是建了一個年級大群?
我:對呀,我們已經是校友了。
舍友:沒有捐三個億的統稱為畢業生。
永遠偏愛成熟又有少年感的人。
理智型溫柔。
「詩人沒有戀人時,就為戀人寫詩。」
腦子有沒有記憶不知道,反正胃是有的。
男人就像彈簧 你強他就弱 你弱他就強
(胡說八道)
人可能本來就是依賴型動物吧,習慣是一切的理由。
所以除去一見鍾情外,所有的喜歡很可能都是習慣,習慣著某種感覺,某種狀態,某個聲音,甚至某種味道。
因而欲擒故縱才屢試不爽,多碰撞才結緣。
室友在看韓劇。少年站在舞臺上抱著吉他唱歌,臺下歡呼不絕,而他眼裡只有一個少女。是只為她一個人唱的歌。
情節老套極了,多少年來觀眾卻依然心動。對於偏愛,誰又能有抵抗力呢。
又想起去年《二十不惑》裡,姜小果和周尋度假回來後在公司會上隱秘的相視一笑,那一幕我至今還在磕。
是「我們在高朋滿座時,將隱晦愛意說到最盡興」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暗號對上,只屬於雙箭頭的默契。
前兩天在群裡和好朋友討論起最近困擾我的一些紛亂思緒。我說,隨著年齡一天天增長,來自外界的關於婚戀壓力就會越來越大。
如果一直不談戀愛,在親密關係這方面的經驗和能力值就一直幾乎為零。畢竟愛是沉浸式,這種相處感本來就不是可以通過書本和紙上談兵習得的。
可是雙箭頭又好難啊。在下一個人表白時不顧心意就答應去試試的話,我覺得對不起他更對不起自己。
他們一語將我點醒。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還是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愛還是只是普通的婚姻。
我說我想來想去還是想要愛。這是核心需求,沒有精神呼吸的親密關係太可怕了。
是那個人站在路口,你望見了就安心。你知道愛意能被穩穩噹噹接住。
雖人潮湧動千萬人往矣,他也徑直走向你,帶著一顆真心。
老奶奶在天台收衣服
白襯衣飄飛 像振翅的白蝴蝶
阿姨在頂樓採摘新成熟的菜
月亮斜斜地望著遠處高樓的尾角 像發現了什麼似的 忍不住一點點 再一點點 靠近
城市頂樓上的人和事
總與它高度的冰冷格格不入 生氣盎然
最喜歡的時刻是
快下班 黃昏的風呼呼吹起來
西邊的太陽欲言又止
徑直吻上了篔簹湖的水紋
躲在窗邊偷偷看雲 雲也在看我
貓在思念它的愛人 喵喵亂叫
樓下的大排檔傳來熱鍋油的香
勞松的扁食拌麵和丹香的車輪餅下了肚
窩進被子裡 打開私人雷達
無數細小的瞬間 在片刻組成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