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你知道天竺葵的花語嗎?偶然的相遇,短暫的相伴,沉靜如海,靜默無言。大音希聲,化作一句「Adieu」,往後餘生,各安天命。
最初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最終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誤。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筆者自行改編了倉央嘉措的《十誡詩》,用在此處,形容《沉靜如海》這部電影,恐怕是再合適不過。
《沉靜如海》(外文名:Le silence de la Mer )是根據法國作家Vercors寫於1941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法國電影。這一部電影有兩個版本,這部影片的老版,也就是由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導演,霍華德·沃儂、妮科爾·斯黛芬、Jean-Marie Robain、Ami Aare等人主演的第一版,早在1949年4月22日就已經在法國首映,緊接著又相繼在芬蘭、東德、西德、義大利等多個國家先後上映。
新版的《沉靜如海》是由Pierre Boutron執導的、以二戰為題材背景的影片,朱莉·德拉姆、米歇爾·加拉布呂、託馬斯·儒阿特、瑪麗·布奈爾等參加演出,影片於2004年9月18日在法國上映。以此同時,該部影片也分別在比利時、阿根廷、巴西、墨西哥、芬蘭等多個國家同時上映。
接下來,筆者就通過「兩人一曲」為諸位點一點這部全長93分鐘的影片暗藏的神奇魔力。
一、法蘭西沉默少女的愛情
《沉靜如海》這部影片的女主——Jeanne是一名花信之年的法蘭西少女。父母雙亡的她與爺爺一同居住在法蘭西的海濱小鎮,以鋼琴家教為生,過著平靜的生活。與德軍上尉的相遇,或許只是Jeanne人生中的一段插曲,並未擾亂她平靜的現實生活,卻吹皺了她心中的一池春水。
法蘭西與德意志之間的戰爭讓那個冬天顯得更加漫長與難捱。物質的匱乏折磨著他們的肉體,德軍的入侵折磨著他們的靈魂。然而,浪漫是法蘭西人不可或缺的天性。鋼琴少女可以排著長隊等待著麵包與牛奶,也不忘為了買一束鮮花而跋山涉水忍受嚴寒。
與德軍上尉的相識始於戰爭,迫於無奈,免於相知,報以沉默。
國難當頭,亡父亡母的臥室被無情的徵用,敵軍上尉赫然與自己共居同一個屋簷,家仇國恨意難平,Jeanne應該懷揣著怎樣的心情去面對這個陌生的男人?報以微笑?報以沉默?
關於這部電影的題材就有很多爭議。戰爭?戰爭與愛情?有少女的影片就必須要有愛情?21世紀的人看什麼類型的電影都像極了愛情?
是的!因為這位法蘭西沉默的鋼琴少女,因為這位法蘭西鋼琴少女的沉默,這部電影裡男女主角的心境像極了愛情!她看似無心睡眠實則在等待晚歸的他,是愛情;她看似無言交談實則偷偷尋著他房間裡的氣息,是愛情;她看似清揚一曲實則免他灰飛煙滅,是愛情。
或許有些人是出於對戰爭的敬畏與痛恨,總是矢口否認敵對的國民之間可以有愛情。然而,這部電影裡真真切切地存著在戰爭時期緘默不語的愛情。
法蘭西的國籍本沒有對錯,德意志的軍銜也沒有錯,因為愛情從來不分對錯。如果有遺憾,那一定要怪各自國籍背後敵對身份的戰爭是如此的不合時宜。
「如果不曾相遇,我就不會對你產生興趣,我就不會悄悄然地愛上你;如果不曾相遇,我就不用因你而心生漣漪,我就不用實時留意,又假裝毫不惦記。」
二、德意志文藝上尉的隱忍
「對不起,我不是有意與你相遇。如果可以選擇,我也不願意身處此地。」
如果人生有那麼多的選擇,上尉或許不會遵循家族的傳統去成為一名軍官;如果人生有那麼多的選擇,成為軍官的上尉或許不會選擇以德意志軍官的身份去入侵法蘭西;如果人生有那麼多的選擇,以德意志軍官身份入侵法蘭西的上尉或許不會選擇徵用民房的形式認識Jeanne。
可是啊!人生總是要學會被迫接受,只能祈禱接受的結果喜大於憂。
面對最糟糕的首次相遇,怎樣才能減輕他們的敵意?或許道歉才是最好的開始,也是當下可以伸出去的最nice的橄欖枝,關於此,上尉深知。
可惜,他遇上的是一位有尊嚴的愛國老人和一位沉默的愛國少女。他紳士、他自律、他嚴謹、他主動、他健談、他對藝術家有無國別的尊重、他對音樂有無差別的熱愛、他對戰爭有無區別的厭惡,依然全都無濟於事。因為,他遇上的是一位有尊嚴的愛國老人和一位沉默的愛國少女。
因為國籍,各負使命。你熱愛你的法蘭西,我忠於我的德意志。我們都無法輕易冒犯一個彬彬有禮的人,哪怕他是國家的敵人。
「我們應該感謝這場戰爭,因為戰爭讓我們相遇;我們應該痛恨這場戰爭,因為戰爭讓我們相遇,僅此而已!僅此而已!」
戰爭的殘忍不僅僅在於戰爭可以摧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個家庭,戰爭同時摧毀了自由去相愛的可能。
上尉對Jeanne的愛,充滿了無奈,哪怕是在無人的海邊,路的盡頭,指尖幾乎相觸的關頭,深邃的眼眸裡藏不住柔情的時候,亦是無奈的不能說出口,最終只能選擇沉默如海。
他想解救路邊的她,然而只能用她憎惡的德產汽車載她回家;他想向她表示尊重,然而只能用她憎惡的德式軍禮向她問候;他想與她產生共鳴,然而只能用她「恨屋及烏」的德國藝術家的作品彈奏一曲。
如果不是戰爭,哪位藝術家的曲子並不重要,而只是一個同樣熱愛音樂的紳士精神交流的樂章;如果不是戰爭,何國的軍禮並不重要,而只是一種軍姿帥氣的問候;如果不是戰爭,哪國生產的汽車並不重要,而只是一個可以送喜歡的女孩回家的工具。
關於戰爭,誰不是受害者呢?
因為戰爭,他也曾在年幼的時候失去自己的父親,他也渴望完整而安穩的童年;因為戰爭,他也需要在寒冷的冬天背井離鄉,他也想念冬日裡家中壁爐的溫暖;因為戰爭,他也棄樂從戎,他也喜歡黑白琴鍵在指尖跳動的律動感。
關於戰爭,從來不會完全顧及到每個人的感受,誰不是受害者呢?
最讓人無奈的是,戰爭不是因為他而開始,亦不能因為他而停止。既已許國,再難許卿。只是相遇,已是歡喜。只是指尖感受她的氣息,他已足矣。隱忍、克制、沉靜,是他唯一的選擇。
三、巴赫的第十二平均律
林夕的詞,巴赫的曲。東方的文字神秘與西方韻律的歡愉,樂者多愛鋼琴曲。這部影片的女主雖然是個鋼琴老師,但是整場電影,她一共只彈奏了一曲巴赫的第十二平均律。
影片開端一曲巴赫的平均律,讓男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裡初次相遇女主即生好意。影片結尾一曲巴赫的平均律,讓男主在女主「激昂律動」的奏曲提醒之下,免死於非命。
戰爭雖然有國界,但是音樂不應該有國界。即使女主因為戰爭而放棄德國的曲,也擺脫不了音樂將兩個人情感串連的宿命。一位法蘭西的少女與一位德意志的軍官最終因為巴赫的韻律而心意相連。
聖誕節前夜,絕無僅有的、獨處的、短暫的美好時光,鋼琴少女依然報以沉默。
面對鋼琴少女的背影,上尉觸手可及她後頸的溫柔,最終也只是輕輕拂過椅背。他緊蹙的眉頭、凝重的神情、半掩的心扉無不壓抑著內心的獨白:
我知道你痛恨戰爭,我知道你因為痛恨戰爭而遷怒於德國的音樂,我知道你因為遷怒於德國的音樂而不再談鋼琴,但是我依然想為你演奏一曲巴赫的韻律。我希望我在你的心裡不只是一個可惡的侵略者,而是一位無國界的音樂人。
可惜,我無法借一泓秋波的餘力將我對你的愛意嵌入你的雙眸裡,你報以沉默也好,你報以眼淚也好,我慶幸能夠從平均律的音符裡知悉你內心深處的本意。
四、Adieu
《沉靜如海》這部電影最經典也最殘忍的一句臺詞莫過於「Adieu」。
來不及說一句「初次相遇,很高興認識你」,來不及說一句「入骨相思,我已經愛上你」,來不及說一句「與君訣絕,化作相思意」,只那一句「Adieu」,轉身即此生,至死難相遇。
國家使命與未說出口的愛情,再無緣分的鋼琴曲與零下四十度的遠方,化作一句「Adieu」,它不是一句簡單的「再見」,而是「再見,再也不見」。
戀愛期的人看這部電影,慶幸的是和平時期,自己的愛情不用為戰爭埋單。失戀期的人看這部電影,難過的是和平時期,不用為戰爭埋單卻依然錯失愛情。
無論如何,你都有一個不錯的理由去看一看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