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有朋友問:人到中年心率每分鐘80多次,快嗎?需要降下來嗎?對身體健康和壽命有啥影響?
心率的快慢反映的是心臟收縮的頻率,雖然心臟是收縮起來不知疲倦的一個器官,但幾十年下來會有很多對心臟收縮帶來不利影響的因素發生,這些因素有可能增加心臟收縮的負擔,因此從理論上來說,過快的心率就可能對健康和壽命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
比如,心臟每一次收縮會將大量的血液泵入血管以推動全身的血液循環,血液進入血管後在向前流動的過程中會對血管產生一定的壓力,這種壓力反過來說是對血液流動的一種阻力,良好的血管彈性可以有效緩衝這種壓力,使血液前行的阻力最小化,心臟的收縮負擔也會處於最小的狀態。
但如果心率過快,有可能發生收縮不能完全到位的情況,就使得泵出的血液在血管中停留的時間過長,血管受到的壓力增大,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大血管發生了老化彈性下降時,過大的壓力有可能導致血管內皮的損傷,病理性的動脈粥樣硬化就可能發生;一旦有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反過來又加大了心臟的負擔,心臟不得不進一步加快心率才能泵出足夠的血液,如此相互影響,最終將導致心臟收縮功能的下降,對壽命帶來不利影響。
因此,將心率保持在一定範圍內更有利於健康長壽,這個心率以不起過80次/分鐘為好,尤其是有高血壓的人更應如此;臨床實踐證實:如果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發生時,則心率還應控制在60次/分鐘以下才更有利於阻止與延緩病情的進展。
可能有人會說,教科書上寫得非常清楚:心率60-100次/分鐘就是正常的呀。對此要從幾方面來理解,一是這是指平均心率,包括剛出生的小嬰兒和高齡老人,要知道小嬰兒的心率可以達到120-130次/分鐘;二是這是指理想狀態下的心率,是沒有發生上述血管病變等情況下的心率,實際上隨著年齡的增大人體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都會有血管硬化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因此,保持較低的心率,尤其是人到中年,對減輕心臟負擔、延年益壽還是有益的。
那麼,是不是心率越慢越好呢?當然不是,過慢的心率會血液循環過慢,會導致給組織器官的供血供氧減少,不利於發揮最佳的生理功能,保持在60-80次/分鐘之間為好,這樣的心率對有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病的人來說尤為重要。
如何保持理想心率呢?最有效的方法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合理飲食、堅持運動、按時作息、戒菸限酒、心態平和等等,這也是減緩血管老化及病變發生的基礎和保證,必要時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採取減慢心率的幹預治療。要知道血管的壽命卻是人的壽命,從某種意義上可以將心率的快慢作為衡量血管老化與病變的一項指標。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心率是指安靜狀態下的心率。那麼,你的心率是多少呢?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讚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