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求智慧而自然有智慧,不追求慈悲而自然有慈悲,不追求孝道而自然有孝心和孝行

2021-02-12 雪漠禪壇


首先,修道時要明白一些東西。第一,就是煉己。訓練自己不要太聰明,不要太有世間的智慧,太精明不是好事。修道不能有太多的思慮雜念,也不要太計較,否則就修不成。簡言之,如果想修道,就要把大道之外的東西掃掉,要遵循大道做人做事。修道更不要作秀、作假。一旦作秀,就必然出現大偽,必然遠離大道。什麼叫作秀?表演就叫作秀。真實的東西是心裡的,是你本身就那樣,不用表演給別人看。真實的人有直心。直心就是你心中有什麼就是什麼,所以,我非常喜歡那些總把心事表達出來的人,不喜歡那些虛虛套套的東西。因為,有毛病不要緊,直心是道場,只要返璞歸真,回到最自然的狀態就好。不要花言巧語。大家喜歡的大德,都不是辯才無礙的人,雖然也有大德是辯才無礙的,但很多非常木訥、看起來木木的人,可能是大德。很多非常聰明的人,反而得不到善終,就是這個原因。實際上,修道中如果過於聰明、心機過盛,甚至是不吉祥的,會入魔。這個魔不僅僅是自己的心魔,也有外魔作祟。心魔引來了外魔。所以,一定要注意。我告訴大家,我身邊的很多人,包括我的很多親戚,都比我聰明。他們都認為我很愚,小時候,他們就說我太愚了,「看書看愚了」。但我成功了,那些比我聰明的人還在家鄉待著。為什麼他們走不出來?就是因為太聰明了。太聰明,心量就不會大。所以,有時愚笨一點更好,至少在一些事情上不要太計較。大智若愚就是這個意思。大巧若拙也是這樣,非常善巧的人,看起來也顯得很笨。曾國藩就非常笨,他打太平軍時沒用什麼計謀,打的是呆仗、硬仗——也就是跟敵人耗著,挖地道,挖戰壕,一直往天京攻——出的都是苦力氣,讓人覺得很滑稽,但很多非常聰明的人——包括那些非常有名的軍事家——都滅不了太平天國,偏偏他把太平軍給滅掉了。為什麼?因為,他不是真的愚,而是大智若愚,他喜歡扎紮實實地把事情做好,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每天做一點,最後就會成功。此外,修道中也不能考慮六親。呂洞賓關於這一點的講解很有意思,他說「六親」指六根,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他認為,眼睛不看、耳朵不聽、鼻子不嗅、舌頭不嘗、身體不觸、心不昧,不能亂掉,能做到這一點,智慧就會出現。這個解釋跟別人都不一樣,但很有意思。他是把個人的生命作為一個國家來治理。比如,心是君主,四肢是中軍。國家昏亂,就是心不定。呂洞賓還認為,忠臣就是真心。這是一種解釋,也有他的道理。我們還可以把修道像治國那樣,分為幾個層次:第一,明白什麼是大道,證道之後就是得道高人,這是最高的境界。第二,如果你證不了道,就聚德,「大道廢,有仁義」,在仁義上下功夫,在德行上下功夫,也很了不起。具體來說,就是與人為善,說話有基本的規矩,做事有基本的分寸。如果這也做不到,就再退而求其次,「六親不和,有孝慈」,做個孝子,把你父母孝敬好。如果從這個角度理解的話,也很好。不過,在佛教的修煉中,只強調智慧空性。它就像一把金剛寶劍——《金剛經》就是能斷寶劍——斬斷各種煩惱的亂麻,不管三七二十一,斬斷煩惱之根。得道者不在乎那麼多概念和標準,也不管那麼多名詞,他只管修證那個終極的東西,直證心性。大手印的修法就是這樣。它像太陽一樣,瞬間射穿煩惱的陰霾,讓你看到光明,讓所有烏七八糟的小聰明、雞零狗碎的小心思,都融解在智慧的大光明之中。這時,你智悲雙運,自然一切俱足:不追求仁義而自然有仁義,不追求智慧而自然有智慧,不追求慈悲而自然有慈悲,不追求孝道而自然有孝心和孝行。所以,不要過於地投機取巧,不要賣弄小聰明尋找捷徑。人越純樸、越簡單越好,幸福就源於簡單。希望本書的讀者都能活得更加簡單、明白、自然、返璞歸真。那麼,我就沒有白講。

— 精彩推薦閱讀 —

●雪漠鼠年寄語 | 我的夢想在遠方

●一個人面對成功的態度,可以說明他的福報和發展潛力

●如何營造一個和諧又吉祥的家庭

●《金人銘》的啟示(一):多言多禍事

●《金人銘》的啟示(二):有時無論你多麼善辯,都不如不辯

●《金人銘》的啟示(三):強大不等於幸福

●《金人銘》的啟示(四):在喧囂處珍藏一份守候

●成就大事業、實現更大價值的智慧

●心裡沒有燈的人,靈魂就是亙古的黑夜

●不要高人一等,喜歡低調、謙卑、沒火氣

●有欲望才有誘惑,人不貪婪時,世界是誘惑不了你的

●為什麼朋友中人緣最好、最終能做大事的人,都沒有明顯的觀點

●十九個挑戰你世界觀的西部故事:守候愛情的老人

●閒置圖書捐贈活動倡議書:愛心接力,共沐書香

作者簡介:雪漠,原名陳開紅,甘肅涼州人。國家一級作家,著名文化學者,甘肅省 作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香巴文化 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和上海中醫藥 大學腫瘤研究所「人文導師」。

相關焦點

  • 訓練自己不要太聰明,不要太有世間的智慧,太精明不是好事
    首先,修道時要明白一些東西。
  •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智慧是如何得到的?有智慧的菩薩,不會厭世,也不會戀世,故名為出世;真能出世,才能入世及化世。入世化世而成為圓滿的大覺者,便是成佛。例如諸佛成佛都以人身在人間成佛,一切菩薩必須以慈悲心廣度眾生,方能成佛,假如菩薩不入世間,豈有眾生可度;菩薩出現世間而又迷戀世間,豈能救度眾生?唯有入世,才能有化世的工作好做。
  •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9月22日星期二長春9/17度同舟遠航~隨行筆記    一個人最可悲的就是,為了別人的看法,一味的改變自己,到了最後:做不成別人
  •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好文欣賞)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婁師德的做法讓我們明白了什麼叫慈悲沒有敵人,有一顆包容的心,不僅是對別人好,對自己也大有幫助。可惜很多人想不到這一點,不管什麼時候,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不如自己的人要扼殺在萌芽之中,免得變作日後的威脅。對於比自己強的人要處處針對,死死地咬住不放,一有機會就把對方拉下馬來。
  • 放肆的姿態,追求精彩的三大星座,有膽量,有智慧,更有魄力
    不知道大家,在人生的長河裡,有沒有那麼一刻,哪怕犧牲掉一切,都要大膽地去追一個夢,愛一個人,去攀越心中的那座高山。實際上,在我們這個現實的生活當中,我們也從來就可以發現這麼一類人,對待自己的生命,乃至對待自己的生活,從來就是最為放肆,也始終在追求屬於自己的精彩。甚至可以說,在漫長的人生長河裡,他們既具有膽量,更有智慧,甘願展現個人的魄力,去擁有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而接下來,不妨就來說說,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
  • 佛教:慈悲和智慧,衡量學佛境界的兩道標杆,看看您能打幾分?
    哪怕修行了多年的師兄,最多也只能說在智慧和慈悲的某一方面有一點成就,而且一般會有所偏重。比如說有些師兄偏於明理,也就是智慧多一些,那麼這種的極端情況是什麼呢?佛法對此有一句非常精妙的比喻——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
  • 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翡翠觀音有四大類,你戴對了嗎?
    觀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幾千年來,人時光荏苒,罅隙倥傯,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它的地位都是舉足輕重,一直深受人民群眾的景仰與喜愛。翡翠觀音將翡翠與佛教文化相結合,同時也蘊含著廣大人民的無限希望與寄託,一直是暢銷不衰的題材。俗話說「男戴觀音女戴佛」,很多男性翠友買翡翠掛墜一般都是以觀音為首選。
  • 佛說:慈悲,是最高的智慧
    人們常講:「我佛以慈悲為懷」。其實,慈悲並不是佛教徒的專利。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解釋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也就是說,「慈」是給一切生命帶來快樂,「悲」是讓一切生命遠離痛苦。慈悲,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因為有了慈悲,人世間才充滿了溫暖和喜樂,人生才有了充盈的意義。慈悲,是最好的相處,也是最高的智慧。
  • 慈悲沒有敵人 智慧不起煩惱
    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未必得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 幸福往往不是滿足了你多少小欲望,而是,你有了新的目標而且你看到了希望。 站在時光的彼岸,回看此岸的光陰,茫茫人海,每一場相遇,都是一場美麗;每一場離散,都是一場放逐。
  • 讓別人快樂是慈悲,讓自己快樂是智慧
    -你想看的都在這裡- 版權說明:文章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慈悲與智慧,本來不可分離
  • 戒律,讓「慈悲」、「智慧」、「內心安定的力量」活起來
    戒律並不呆板,它很活潑——讓「慈悲」、「智慧」、「內心安定的力量」活起來我們要了解,戒律並不呆板
  • 李偉文:自然是最好的學校潤生·自然豐美生命
    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對智慧的追求通過閱讀來實現,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著有《教養可以這麼浪漫》《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電影裡的生命教育》《你每天都在改變世界》《我的野人朋友》《我在黃昏的日落前趕路》《傾聽自己的鼓聲》等,廣受好評。
  • 智慧瑜伽的終極追求
    該書乃王志成於2011年9月份在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最新作品,作為對靈性大師商羯羅的《自我知識》的翻譯與釋論,它以漢語的形式面世,對我們的印度哲學研究以及瑜伽實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作為多年來從事世界宗教多元論與跨文化對話研究的學者,王志成個人對於吠檀多哲學文本的闡釋也自然為我們在全球化背景下,對於世界宗教對話理論提供一些嶄新的理解和視角。
  • 根據佛教的教義,什麼是「智慧」與「慈悲」
    問:我常聽到佛教徒談智慧與慈悲,這兩樣又有什麼意義呢? 答:一些宗教認為慈悲或愛(這兩者是非常相似 的)是最重要的精神素質,卻對智慧置之不理。結果你 可能成為一個好心的傻瓜,一個心地善良卻沒什麼智慧 的人。
  • 這樣愛他人,才是最高級的智慧和慈悲
    有位頗成功的中年男人,在一個宴會上遇到年少時教過自己的老師。他很是高興,因為這位老師可以說影響了他一生。他過去跟老師打招呼。」老師,您還記得我嗎,我是您曾經的學生。「老師搖頭,說實在想不起來了。他接著講了他童年中最驚心動魄的那一天:」那個時候,同學向您反映手錶被偷,您便給我們都蒙上眼睛,然後一個個搜身,您搜到我時,從我的口袋裡搜出了手錶,我當時又悔又恨,我以為我會經歷辱罵和懲罰,以及嚴肅處分,甚至有可能因此被學校開除。只是,您把手錶搜出後,默默把手錶還給同學,沒說一句重話,而我等了好久也沒等到驚天動地的批評和處罰,一直到小學畢業。
  • 心若有花開,幸福自然來
    活出蓮的模樣,有蓮的清韻永世貞好,願生如夏蓮愛滿心田,最美的緣,便是一朵花開時,你剛好來,我剛好在。願此生如同蓮淨而素雅,而不汙不垢,蓮謝在藕在泥,不與桃李爭春風。三千繁華在彈指剎那,不汙不垢淡看浮華,人生是一場修行,做一個愛蓮的人,讓不絕荷風清揚吹送生命自在清香。人生是場修行,若是願意做愛蓮的人,內心裡便會是溢滿暖暖的希望。一切善意而美好的,當風煙俱淨不染塵泥,一念慈悲一念感恩。從濁世抽然而出擎一枝而優雅在人生旅程,荷風清揚心若有花開美。
  • 任運虛空的智慧與慈悲成就力的加持者——空行母
    空行母是代表智慧和慈悲的女神。佛國與行者之間的聯繫,就是由空行母完成。佛經裡常說:「空行母是女性菩薩,常常擔任凡夫和佛菩薩之間的信差。」通常也泛指修行獲得證悟的女性行者,圓滿具備了覺醒的力量與度化眾生的廣大方便,如益西措嘉空行母、瑪吉拉準空行母、色拉康卓空行母、達熱拉姆空行母、慈玲秋瓏空行母、根桑旺姆空行母等,她們是行走在人間的菩薩。
  • 人生中有一種智慧叫順其自然,凡事淡定,不必糾結
    那些選定目標後態度堅定不放手的人固然可敬,但若在事情出現偏差後仍舊保持著「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固執,卻十分不可取。禪語道:「萬物自有定數,故遇事不可強求而行。」有些事情不是強求就能達成的,得知不可行時就要保持淡定,想要在絕境中重生唯有轉彎另闢蹊徑。人到中年,不懼將來不念過往,學會轉彎才有遇見更好未來的可能性。
  • 智慧心法|《奇蹟的蘋果》自然農法的啟示
    木村先生種植蘋果樹的方法,大家看過視頻都知道,他不使用農藥,而一般的農戶卻是一年要噴16次農藥,噴農藥就要花錢,所以他一次都不打農藥,這意味著買農藥的錢省下來了。做農業大家都知道,種地要除草,除草就要用人力,請人也要花錢,而木村先生也不除草。反過來,他認為草是很好的東西,這樣不除草又省下了一筆人工費。當然了,這個自然農法不是什麼都不管,而是要有智慧地管,要知道怎樣去輔助蘋果樹。
  • 【故事心讀】長期不共修,被移除共修群,是佛寶居不慈悲嗎?
    有一句話叫做:「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自修自得,不修不得。」修行、功德、福報,別人拿不走,都是你自己的。我們能不能因為有鼓勵、有獎勵才修,不鼓勵、不獎勵就不修呢?自然不能。大家要去思考:此時的佛陀他慈悲還是不慈悲。佛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可辨觀過去未來。自己的弟弟有邪淫的習慣和因緣,他未來必將墮入地獄。這個未來有可能是幾十年,也有可能是幾個月或者幾天。佛以他的大智慧和大神通,善巧方便來度化他的弟弟,難陀命運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