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匿名投稿
女兒確診抑鬱症,是在大一,確診後休學,目前剛復學。
從懷疑到確診,幾個月時間,慢慢接受現實。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和包容,也做好了最壞的心理準備。
作為母親,最大的壓力不是害怕,不是負擔,是自責。
曾經我們一直要求他考高分,對她的感受不聞不顧,覺得只要她可以按照我們制定的方向成長一定沒問題。
可是我們發現這一切都在抑鬱症面前是那麼的錯誤!
雖然她小時候很乖很聽話,她成為了所有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而且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但大一的時候,就發現她情緒低落,除了上課吃飯睡覺,其他沒什麼課外的活動和交往。有時候幾天不回復我微信,電話也不接。
大一下學期,突然有一天,告訴我她覺得自己可能心理有問題
後來他開始變得叛逆,我們帶她去醫院,她也覺得丟人。
一天她說特別恨我和她爸,當時她爸打了她,我其實特別傷心,就因為這個孩子離家出走了一周。
我們甚至動用了很多親戚和她的朋友才把她找了回來,說實話,之前我已經看了這方面的書和資料,對抑鬱症有了一定的了解。
確診的時候我已經能平靜接受了,我想女兒也是。至少她接受現實,同意看病,願意治療了。
看著女兒接受抑鬱症的折磨,作為媽媽真的好傷心好傷心。
每晚就聽到她一個人在屋裡哭個不停,而且不讓我們進去。
藥調了幾次,效果反反覆覆。
好的時候看電視玩手機吃零食,大聲地笑,早晚和我出去散步遛狗,還去蛋糕店奶茶店打工。
壞的時候幾乎幾天不怎麼吃飯,不說話,把自己關在屋裡,不按時吃藥,或者不吃藥。
我們知道該一同陪她面對這些,我們一起走進心理諮詢室,在心理諮詢室我和她爸爸承認了過去的錯誤,並且向她道歉。
一開始她是拒絕接受的,慢慢地可能是我們的真誠打動了她,她開始嘗試和我們講一些過去的心裡話,說實話別提多難受,當初自認為是愛孩子的表現原來在她看來都是傷害。
這裡著重說一說她康復的轉折點:
記得那是一個夏天,她從大學回家,我們算好日子準備車站接她,結果她告訴我們不用了,她找了一個男朋友一同回家看看,一進門我第一次看她這樣幸福地笑著。
說實話當時已經將近兩年沒看到她這樣開心了,我們打心眼裡開心,隨後一段時間她也把藥減了,雖然兩年間我們真的挺痛苦,並且覺得其實很累,可是看著孩子可以走出來是打心眼兒裡的開心。
我之前在一些平臺寫過陪伴孩子的抑鬱經歷並且得到很多支持,他們很關心怎麼幫助抑鬱的親人走出來,作為抑鬱者的家人,我們可以為Ta們做點什麼?
識別危機狀態抑鬱症會大大增加人的自殺風險。而曾經有一個調查說過,在自殺完成的人群中,只有極個別的人是衝動自殺。而幾乎所有自殺完成的人,都有過深思熟慮,而在自殺之前,都有過這樣或者那樣的求救信號。
所以,當一個人告訴你,說他覺得生命無趣,覺得死亡是種選擇的時候。請你一定,停下來,認真地去詢問他的感受,詢問他是否有自殺的計劃。
不要在她們難受的時候講道理他們抑鬱發作的時候,最需要的是陪伴。
之前我們喜歡喋喋不休的給孩子講大道理,沒想到她反而更加痛苦了,
理解TA的感受,承認TA的痛苦
* 不「期望」TA按照我們的方式和速度快快好起來
* 幫助和鼓勵TA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
做到不求助不幫忙抑鬱症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間,當TA們沒有求助你們時,別總是主動幫忙,這樣沒效果的。
你需要在他們求助你們的時候再去幫助,否則抑鬱症的人會很煩,這是我血的經驗。
以上就是我作為一個母親對抑鬱症的理解,其實作為抑鬱症的親人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TA患上抑鬱症的一個因素,他們的痛苦我們雖然無法完全理解,可是你可以從他們的言行舉止看出,真的是很難受,所以我們可以不理解,但是一定要嘗試盡全力改變這一切,因為作為親人你是有責任的。
讓TA們知道,TA們不是孤獨的,這一點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