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如何尊老,漢朝木簡記載:無故毆打七十歲以上老人的判死刑

2021-01-17 騰訊網

「服章之美為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合起來就是華夏。服章之美暫且不談,禮儀之大的要求之一就是尊老愛幼。

根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時期,中國人就已出現初具規模的養老制度,《禮記王制》規定:對五十歲以上老人,要給他們吃精糧;對六十歲以上老人,要給他們吃肉;對七十歲以上老人,飯食中要增加副食;對八十歲以上老人,要給他們吃些珍饈美味;對九十歲以上老人,要在床前伺候他們飲食。甚至,「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即為了讓子孫贍養老人,國家減免徭役與賦稅,家有九十歲以上老人的直接全家免除。

春秋戰國時代,雖然戰亂頻繁,但尊老傳統未變。春秋時期,晉國一位73歲的老人被徵去築長城,大夫越孟獲悉後,立即將之接回,分給他田地,並誠懇道歉,還撤銷了主事官員職務。戰國時期,齊國養老政策更為激進,「七十者,一子不從政;八十者,二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

到了漢代時期,推行「以孝治天下」的孝道,中國尊老養老再上一個新臺階,甘肅武威漢墓出土的漢簡,記載了一個令人難以想像的「老年人保護法」,其中一則記載駭人聽聞:無故毆打七十歲以上老人的罪責等同於「忤逆」,被判為棄市。所謂「棄市」,即在人眾集聚的鬧市,對犯人執行死刑。

01:漢朝的養老令

早在楚漢爭霸時,劉邦為了爭取民心,在公元前205年頒布了一條提高老年人社會地位和生活質量的養老令:「舉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眾為善,置以為三老,鄉一人。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復勿徭戍。以十月賜酒肉。」

漢文帝時期,進一步強調尊老,詔令「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飽」,對八十歲以上老人,每月賜給粟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鬥,對九十歲以上老人,每月再加賜布帛二匹,棉絮三斤,以確保他們衣食無憂。而且,「賜物及當稟鬻米者,長吏閱視,丞若尉致。不滿九十,嗇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稱者督之」,為了防止官員陰奉陽違,漢文帝還三令五申,要求地方官員要嚴格把關賜物等,比如不能將陳米給老者。

漢武帝時期,頒布了《受鬻法》,其中申明了鄉裡以年齡排定尊卑貴賤的禮制習俗和社會制度,以保障老者權益。

東漢明帝時,每年大射(射禮)時都會安排一場特殊的養老禮宴會,與會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滿70歲,無論貴賤,皆有資格成為這場宴會的座上客。盛宴之餘,漢明帝還贈送酒肉穀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清朝乾隆的「千叟宴」,學的就是漢明帝,另外漢明帝贈送的手杖,即漢代的老年證——鳩杖(又稱王杖),相傳漢朝「七十賜杖」的傳統源自劉邦。

總而言之,透過史書零星的記載,我們大概可以了解漢朝沿襲了周朝以來的尊老傳統,並有更進一步尊老舉措,但對於詳細的尊老政策卻知之不詳,直到甘肅武威漢簡出土之後才有更深刻的了解。

02:無辜毆打老人者死

1959年至1981年,在甘肅武威磨嘴子18號漢墓中,先後出土了8根王杖(鳩杖),還隨之出土了《王杖十簡》和《王杖詔令冊》木簡。透過斑駁的木簡,可以讀到很多令人驚訝的尊老政策,猶如漢代版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特別是以下四點:

一,持鳩杖者,猶如皇帝使者

《王杖詔令冊》規定:「高年賜王杖,上有鳩,使百姓望見之,比於節。」

也就是說,無罪之人只要年滿七十歲之後,都可以得到朝廷優待,被授予鳩杖,持鳩杖者的政治地位非常高,任何人只要見到持有雕有鳩首王杖的老者,就猶如見到手持天子節信的朝廷使者一般,必須恭恭敬敬,更不能有所衝撞。

除了政治榮耀外,持鳩杖者還有切切實實的政治特權,可以享受減免徭役、賦稅,擁有刑罰豁免權,本人到官府可以不行拜見官長的禮儀,還可以自由行走於馳道旁等。

二,持鳩杖者,享有經濟特權

漢朝對於適齡老者的目標是讓他們活的更好、吃的更飽、穿的更暖,除了國家定期補貼之外,朝廷還給予各種經濟特權。

持鳩杖者,種田與經商都會減免賦稅,尤其針對一些孤寡老人,規定免除各種租稅,允許孤寡老人從事特種行業經營,比如開設酒店賣酒(當時酒是國家專賣品)。

三,漢律更傾向於持鳩杖者

關於老年人犯罪問題,木簡中記載:官府調查案件,不能隨意請他去「喝茶」,不能對他用刑,對七十歲以上老人,即便觸犯刑律,但只要不是首犯就可以免予起訴,繼承了先秦時期老人「雖有罪,不加刑焉」的法律傳統。

與之對應的是,其他人對持鳩杖者犯罪怎麼辦?不僅罪加一等,而且更加的讓人心驚。木簡記載:不贍養老人者,要被處棄市之刑,對父母、祖父母等長輩不敬判以重罪,毆打長輩判棄市之刑,子女殺父母或祖父母,無論是否成功都判棄市之刑。因此,漢朝人對待老者,最基本的原則是千萬別動手。

四,無辜毆打老者被處死

木簡中還記載了一個案例,在漢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汝南(河南駐馬店市汝南縣)西陵縣一個叫吳賞的下層官吏,派隨從無故毆打一個名叫「先」的持鳩老者,當地主官接到申訴後,判處吳賞棄市,並上報朝廷。朝廷同意這一判決,並強調無故毆打侮辱持鳩杖者,罪責等同於「忤逆」。

如今看來這一判決嚴厲的過分,但在以孝治天下的漢朝人看來卻很正常,比如漢律還規定「不贍養老人者,要被處棄市之刑」。更為重要的是,鳩杖是皇帝賜予,持鳩杖者猶如皇帝使者,無辜毆打持鳩杖者,相當於打臉皇帝,被處於極刑不足為奇。

《周禮》《孟子》講「使得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如今看來並非空頭理想,至少在漢朝已經切實推行,儘管推行過程中或存在諸多問題,但亦的確讓不少老者受益,甚至連遠在甘肅武威都有懂得養老法的持鳩杖者。

03:墓主埋簡牘的目的

通過解讀木簡,有兩個很有意思的細節:

1,木簡內容豐富,既有持鳩杖者的各種特權,又有遠在河南的毆打老者受刑的案例,既非標準的法律文書,也非純粹的朝廷制令,為何這麼抄寫?

2,木簡最後還有一句話,即「孝平皇帝元始五年,幼伯生,永平十五年受王杖。」墓主幼伯生於西漢平帝元始五年,在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時獲賜鳩杖之殊榮。

根據這兩點不難想到,木簡是喪禮文書,目的是在地下世界保障和鞏固墓主幼伯在人間所享有的既得利益,藉助木簡申明朝廷的養老詔令,通過具體案例震懾地下世界,體現了秦漢事死如事生的風俗。

可見,在漢朝是真真切切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一旦家有老人,甚至全家可以受益無數。漢朝之後,歷朝歷代都沿襲了尊老政策,但真正執行到位的恐怕只有漢朝,因此漢朝可謂是中國古代老人最幸福的時代。

參考資料:《漢書》、《王杖十簡》等

相關焦點

  • 漢朝和羅馬是怎麼看對方的?史書記載很有趣!
    漢朝和羅馬 羅馬歷史中的漢朝 1,傳承 公元前7世紀希臘文明時代,希羅多德《歷史》中,記載了希臘東行旅行者聽當地人說
  • 漢朝:漢服就是漢朝服飾?NO!
    只是我個人吧,對漢朝的服裝比較感興趣,你再給我說道說道漢朝的人都怎麼穿吧!全金髮:漢代基本秉持「三重衣」的結構,最內層著中單,有曲領,也有直領,外面穿直裾袍,最外層是襌衣,即用單層薄紗做長衣。東漢,頭戴赤幘,身著絳紗袍,內衣是曲領中單;
  • 漢朝第一個漢奸是中行說,為什麼他要出賣漢朝?
    漢文帝六年,冒頓單于去世,老上單于即位。按照匈奴人的貪婪秉性,又找到藉口勒索大漢了:為了重申漢匈友好,老規矩,嫁一位公主過來和親吧。一歲牛幾頭,二歲牛幾頭.他就得敲碎腦袋。當然,如果你讓他們記錄下來,他們更是大眼瞪小眼。
  • 古代生活冷知識:漢朝人過生日有什麼講究?為何每十年做一次壽?
    筆者認為,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過生日其實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但隨著時間不斷推移,生日習俗開始流向民間。漢代史學家班固,在《白虎通·姓名》云:「殷以生日名子何? 殷家質,故直以生日名子也」。大概意思就是生日就是生子的日子,之所以會以「子」代替所有孩子,主要是因為當時社會以男人為尊,而女孩子的生日往往被忽略。
  • 漢服就是漢朝服飾嗎?淺析漢朝女子服飾的樣式和特點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統一王朝,其中漢朝又被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是中華五千年歷史中輝煌的一筆,對後世的影響也很深遠。但是漢朝同時的獨尊儒術的思想同時也是中國封建思想的開端,使得在繼漢朝之後的朝代都在儒學思想中誕生和衰亡。
  • 漢朝和羅馬誰更強大?
    陸續出土的漢代冶鐵遺址,基本都是古滎鎮這樣的規模,高爐的體積動輒兩三米以上,比起羅馬「鐵器時代」的「高爐」,各個都是巨人級別。而且保存完好的冶鐵遺址裡,更有鐵範鐵鑄等物件,還有從冶煉到炒鋼的一整套環節。單在西漢武帝年間,漢武帝就在全國境內,設立了五十個鐵官,每個鐵官都統轄一個或數個冶鐵工場。羅馬「32處工場」的規模,只是小兒科。
  • 為什麼漢朝使者能在西域十分囂張?
    在漢朝歷史上,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過這樣一個群體:漢朝使節,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輔助漢朝對匈奴的防禦戰爭,而且在西域開疆擴土,往往以一人或者數人之力,為漢朝降服一國。這樣的探險家和軍人,是如何煉成的呢?漢使飛揚跋扈、桀驁不馴的本性,來源於不同的主觀和客觀原因。
  • 歷史冷知識: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但漢朝「第一個」都是真的!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這是一個連三歲稚童都知道的歷史常識。然而秦朝雖然是第一個封建王朝,但是由於它統治的時間非常之短暫,只有區區十四年,所以在很多制度以及職位的確立上並不是很完善。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始皇帝在生前並未立後,許不知始皇帝是不是受其母親趙姬的影響,對王后始終不能報以信任之心,以至於史書上對始皇帝的妃子記載連隻言片語都沒有。只有現代曾發掘出秦女貴族「陰嫚」之印才知道,原來始皇帝有一個女人可能叫陰嫚。
  • 漢朝皇帝是如何與男友秀恩愛的
    是的其中不少人的確好這口僅僅是在漢朝有男朋友的皇帝就不少不乏鼎鼎大名的人物(突然變紫)眾所周知,漢武帝是一個感情豐富的皇帝,他與陳阿嬌、衛子夫的風流往事至今還被人們津津樂道。其實除了女色,漢武帝對男色也是有追求的,據史書記載,他至少有過兩任男朋友,關係還都不錯。
  • 竇太后——漢朝最幸運的「豬隊友」
    這件事情教育我們,擁有一副好身體,是多麼重要啊…… 更重要的是,竇猗房的名聲,不是一般的好,很多人都認為,漢朝著名的「文景之治」,與她有著很大關係。竇猗房篤信黃老之學,主張「無為而治」,漢朝初年的時候,百姓日子過得相當不錯,竇猗房居功至偉。在漢朝的所有皇后太后太皇太后中,她簡直就是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被稱為「賢后」。
  • 橫掃漠北的漢朝名將,卻在24歲英年早逝,霍去病的死因之謎
    作為一代戰神,他卻在24歲的時候英年早逝。這在讓後人嘆息的同時也對霍去病去世,疑惑不解。霍去病為什麼就突然去世了呢?霍去病的去世會不會不是正常死亡的?圍繞霍去病的去世,後世有很多不同的猜測,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漢承秦制:漢朝從秦朝繼承了什麼?
    楚霸王烏江自刎劉邦建立漢朝後,非但沒有推翻秦朝所開創的封建制度,反而對其作了大部分的繼承,並根據國家的實際情況做了調整,後世帝王都以此制度行事,漢朝由此得以國祚近五百年。《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十六年……秦初並天下……皆為郡縣……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郡下設縣。郡的最高行政長官為郡守,秦統一全國後各郡設守以掌民。(《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
  • 倘若異姓可以封王,漢朝,誰可能被封王?
    曹操作為漢朝末年的軍閥,把漢獻帝掌握到自己的地盤,可以說漢獻帝只是他的木偶,他自己給自己封的魏王。不過客觀的說,漢獻帝能夠得以善終,還是曹操比較仁義。 王莽在漢朝的時候,最大做過代理皇帝,正式的爵位是安漢公。假如漢朝允許封王的話,王莽完全可以成為王。
  • 漢朝為什麼對匈奴窮追猛打?為什麼不以德服人?
    漢朝還是佔了不少地方的,也開發了不少地方。河西走廊——本來是白種人月支族群的故地,後來月支被匈奴擊敗,匈奴佔領河西走廊。漢朝反擊匈奴後佔有河西走廊。設立酒泉、張掖、武威、天水。(河西走廊地緣)酒泉:漢軍打贏了仗,把酒倒在河水裡慶祝,以示全軍同飲慶功酒。故名酒泉。
  • 中行說如何成為漢朝第一大漢奸?
    01 漢奸和匈諜在我們的印象中,漢朝人為匈奴所用都是可恥的,只有像蘇武那樣的才是值得尊敬的,當然,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沒錯。但很多人同時認為漢朝對匈奴的徵伐事業卻全是張騫、陳湯那樣的英雄完成的,所有行為都是光明正大的。
  • 《小男孩之死》死刑和人權
    好的,英國沒有死刑,大部分歐洲國家都廢除了死刑。為什麼呢,人權鬥士們說廢除死刑是人權,保守勢力說是因為所謂的政治正確。沒有死刑的社會是文明的,是先進的,這是歐美發達國家的臺詞,也是那些西方人權團體抨擊TG天朝的一大理由。別怪這些人權鬥士,他們抨擊天朝不是因為他們想顛覆TG政權,而是他們真的這麼想。
  • 韓國早就被中國判了死刑,最高層核准的裁決書已出
    --每天為你分析解讀中國如何在大國博弈中縱橫捭闔..本來不想寫韓國,臺灣之類的分析,因為這些在中國的大國戰略中屬於旁枝末節,我的文章多次提到了,東亞有朝鮮+東海防空識別區足矣,中國的戰略重心一直都在南海方面.只不過今天周末,有網友發信息問"韓國部署薩德,既不敢向美國反悔,又害怕中俄制裁和國內反對狂潮,她以後要怎樣面對呢?"
  • 淺析:漢朝厚葬之風的形成及影響
    縱觀歷史,大家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中國古代的厚葬之風,在漢朝時期尤為突出。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今天就漢朝厚葬之風的形成、表現及對社會的影響做一個簡單的談論。而這種思想到了漢朝時期,依然很受統治者和民間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所以,為了讓亡者在「另一個世界」繼續過上富足自由的日子,厚葬就成了不可避免之事。
  • 馳聘在美國政壇的,為什麼很多都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
    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有一個顯明的特點,那就是兩位候選人的年齡也超過了七十歲。如拜登已經七十七歲,川普已經73歲,這兩位總統候選人也打破了美國歷史最大年齡的候選記錄。要知道,當川普宣誓就職時候是七十周歲,打破了裡根總統1981年以來69歲任職總統創下的記錄。
  • 對漢朝歷史一些看法
    漢朝的建立,是經過大難的。削平大難。秦末農民戰爭,生民傷亡極大。前秦諸侯爭霸,生民傷亡前所未有。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遺一,念之斷人腸。天下思治。此乃大勢,實乃天道,天道周星,物極必反,此乃宇宙絕對規律,非人力可以為也。高祖建立漢朝之後,也有零星的反叛,除北部匈奴意外,其他都被高祖平定,順民氣而為,無不順利。漢朝初年,奉行黃老哲學,三公九卿,上朝有乘牛車者。以無為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