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絲琺瑯花鳥紋琮式瓶】
清早期 高29.6釐米口徑6.7釐米
瓶作圓口,方腹,圈足,獸首銜環耳,為仿玉蹤式造型。腹部四面飾多種花卉紋,有玉蘭、荷花、菊花、梅花等,是四季中的不同花卉。花卉採用寫實手法表現,自然活潑。頸和足分別環飾四朵勾蓮花。外底中心陰刻長方形框,內起地陽文」大明宣德年製」楷書三豎行款。
該瓶雖刻有宣德款識,但地子星灰藍色,掐絲較為纖細,與宣德琺瑯相距甚遠,為清早期特點。
【掐絲琺瑯螭壽紋盞託】
清早期 高8.5釐米 口徑7.3釐米
盞託由圓形盞、葵瓣形盤、高圈足三部分連接面成。通體施人藍色釉為地,採用多種顏色做花紋。盞外壁飾相間排列的閉壽字和螭紋。盤面每飾一螭,兩兩相對。盤背為花卉紋,圈足上飾翻滾的海木和雲禁。
該盞託寶藍色的釉料運用較多,整體色調偏暗,為清早期典型的琺瑯特點。
【掐絲琺瑯「福壽康寧」如意】
清早期 長42釐米 頭寬10釐米
如意長柄前部微微凸起,星弧線形狀,上接如意雲形頭。首部中心飾太極圖,四周有五隻紅蝙蝠相圍。柄面做「福壽康寧「四字,以紅色蝙蝠相間隔。柄的背面是九朵色彩各異的勾蓮花。
如意是象徵祥瑞的器物,清代乾隆時期製作得最多,材質也多種多樣。清早期,琺瑯材質的並不多,此為其一。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扁壺】
清早期 高43釐米 口徑6釐米
壺作扁體,寬腹圓口,長方形足,兩側安裝四個環,一環缺失習稱四系,用以穿繩攜帶。通體飾各色的纏枝蓮花紋,腹部兩面均以一柴蓮花為中心,圍做兩周花朵做同心圓的排列,其間以環繞的枝葉相連,可謂排列有序。
此壺造型來源於滿蒙人騎馬遠行時攜帶的皮壺,而略有變化。它雖無年款,但造型,紋飾、釉色均為清早期特點。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獸首銜環耳壺】
清早期 高35釐米 口徑16.7釐米
壺肩兩側有銅鍍金雙獸首街環耳。通體淺藍色琺瑯釉為地,由銅鍍金雙線弦紋將壺身紋飾分為五層,除腹下滿飾掐絲勾雲紋外,其餘四層均飾彩釉糾枝蓮花紋。腹部為紅、豆綠、藍、紅、黃、白色大朵纏枝蓮花六朵,弦紋間飾折枝五瓣形小朵花紋。
此器造型仿古青銅器,釉色鮮豔,掐絲細膩,紋飾流暢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