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尋母 孝思不匱

2021-03-01 鞍山電視臺

這兩檔節目分別將於

本周六、周日

鞍山電視臺

新聞綜合頻道18:15

與您準時相約!

弘揚中華傳統 引領幸福成長

本周六(7月1日)將播出《前沿傳承》。

曾經有一部動畫片在八九十年代家喻戶曉,它的主題歌甚至比動畫片本身還要廣為流傳,歌中唱到「我要我要找我爸爸,去到哪裡也要找我爸爸,我的好爸爸沒找到,若你見到他就勸他回家……」故事是找媽媽的故事,不知為何,歌裡卻是找爸,但不遠萬裡歷盡艱辛尋找親人的真情,被童聲演繹得一樣悲傷又堅定。

故事的主人公叫朱壽昌。他的父親叫朱巽,是宋仁宗年間的工部侍郎,他的生母劉氏是朱巽的小妾。

在朱壽昌七歲那年,他的生母劉氏,因為遭嫡母妒忌,被逼出了家門,重新改嫁,下落不明。  

朱壽昌長大後,憑著自己的努力和才識,當上了官。雖然,他生活得很好,但是哪個孩子不想念自己的親生母親,他決定棄官入秦,進入今陝西和甘肅一帶尋找生母。朱壽昌的決定在家裡引起軒然大波,但是他不顧別人的反對,毅然踏上尋母之路。

在離開家之前,朱壽昌與家人訣別時,發誓說:不尋見生母,絕不回來!一路上他歷盡千辛萬苦,從沒有放棄。朱壽昌母親離開朱家以後,嫁給一個姓黨的人。後來他在同州竟然尋得了母親。母子相認,抱頭痛哭。

當時他的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朱壽昌把母親和同母異父的弟弟一起接回了家。過了幾年,母親去世,朱壽昌痛不欲生,幾乎哭瞎眼睛。

今天在安徽天長市秦欄鎮向東一公裡處,有一棵千年古柏,據傳是朱壽昌在母親的墳旁親手所植,人稱孝子樹。

民間傳說,朱壽昌母親活著的時候怕雷聲,朱壽昌害怕母親的亡靈受到雷聲驚嚇,每到春夏季,只要響雷,朱壽昌就伏在母親墳墓上,不分晝夜,護著母親,狂風暴雨,也不離開。

母愛親情,根深蒂固。記者在立山區智慧幼兒園記錄下了這樣一次親子活動。

十多位媽媽換上了陌生的衣服,戴上了面具,孩子們還能找到自己的媽媽嗎?結果十多個孩子大都經受住了考驗,憑藉一些小細節、小特點,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媽媽。

媽媽們摘掉面具時,一瞬間空氣凝固。因為化妝師的處理,媽媽們頭髮花白,眼角和嘴邊布滿皺紋,臉上也失去了光澤。孩子們看到平時朝氣蓬勃的媽媽一下變成垂垂暮年的老人,都愣住了。有兩個孩子快步走向媽媽,還流下了眼淚。

被化妝師偷走了二十年的時光,孩子們慌了、怕了,時間都去哪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轉眼就剩下滿臉的皺紋了。「媽媽老了就不能陪我玩了……」「看到媽媽變老,心裡難過,覺得孤單。」孩子們哽咽著說出了心裡話,媽媽們緊緊地擁抱著孩子,滿眼淚水。

家長應該帶著孩子陪伴老人,給老人做飯,讓孩子端給老人,用行動教導孩子立孝。在老人已經離世的家庭中,不少父母忌諱讓孩子去掃墓,事實上帶著孩子去掃墓、去祭祀,把所有的關愛父母、孝養父母、惦念父母的一面呈現給孩子,是最好的教材,是立孝的根本。


子女是父母最溫柔的牽掛。我們常常看到耗盡一生尋找遺失孩子的母親。而在與母親走失後,有多少人會踏上尋母的徵途?

孝親,古今同路。與朱壽昌一樣,郭團偉也走上了千裡尋母之路。郭團偉兩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他被送到了姑姑家。姑姑並不誠意待他,七歲的他離家出走,尋找媽媽。一路上,他流浪、討飯,被人販子拐騙,凍傷致殘,好不容易遇到了好心人,被認作養子,可沒過幾年,養父的去世又讓郭團偉失去了親人,家散了,找到母親的心更加堅定。

郭團偉最終還是找到了媽媽,時隔28年的重逢,讓郭團偉嚎啕著,終於喊出一句:媽,我回來了。

親情,在何時何地談起,都無疑觸動到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孩子們習慣了父母的存在,習慣了他們的關愛,就算傷害了他們,父母也不會像其他社會關係中的人一樣,和你決裂、斷交,他們仍然會體諒你,愛護你,繼續嬌慣你。這種深情唾手可得,容易得讓孩子不懂得珍惜。

我們的父母幾乎沒有完整的、自我的人生。他們忙忙碌碌一輩子,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與癱瘓在床的老人。他們沒有什麼興趣愛好,自覺已落後於時代。他們唯一想做的,就是毫不顧忌自己,為家庭付出一切。這付出包括養活家人,敬養父母,讓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幫助孩子成家立業。也許,成長的收穫就是讓我們成為自己的父母,甚至,成為父母的父母,可以站在盛年,去理解老年。

精彩搶先知:

本周日(7月2日)將播出《經典誦讀》。

說到《論語》是與孔子的名字分不開的。相傳兩千多年前,孔子在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學生以課堂筆記形式記錄並匯集編纂,就成了我們今天后人所看到的《論語》。

《論語》作為記載孔子思想和言行最為權威的一部著作,也成為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同時,也向我們傳遞了孔子的人生態度,是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就讓這種樸素與溫暖感染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本期節目走進電視臺誦讀的學校是鞍山市和平小學。始建於1937年的和平小學,是一所有著80年辦學歷史的學校。

將經典誦讀納入教學課程,通過開展課外閱讀,讓學生多讀一些經典作品,多記一些美文佳句,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經典誦讀猶如一道亮麗的風景,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內涵,讓孩子在讀經典中養德行、學做人,引領他們走進文化經典的聖殿。

互動話題

你最近對父母無緣無故地發過脾氣嗎?如果有,是否能真誠地向他們道歉呢?

編輯:韓成成

相關焦點

  • 徐州版「三千裡尋母」!
    尋母30多天,每天騎著自行車奔波百餘裡,他終於在寶貝回家志願者的幫助下,在銅山救助站找到了媽媽吳俠。更讓他欣慰和感激的是,這些天來媽媽被救助站照顧得很好。30多天來,邢國權騎行了至少3000裡路,上演了一部現實版《三千裡尋母記》,但他不願多說自己路上的辛苦
  • 瀘州12歲女孩帶妹妹千裡尋母 乘坐大巴到達無錫 迷路後報警
    信中寫說「被媽媽遺棄了,要去千裡之外的江蘇無錫找她『討說法』」。微信公眾號「瀘州一點通」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將此事報導後,川蘇兩地警方、志願者、網友愛心接力四處尋找,都盼兩姐妹平安無事。21日中午,經過兩天時間到達江蘇無錫的姐妹倆在火車站廣場,面對茫茫人海不知所措時,最終撥打110電話救助。目前兩孩子平安無恙,今日晚間時候,瀘州警方與其父歐其才將趕到無錫接回孩子。
  • 聾啞母親走失12年,榆林府谷兩兄弟千裡尋母終團圓!
    人常說兒行千裡母擔憂親情是最深的牽掛不過今天的節目我們為您講述的是母親走失
  • 找媽媽的《尋母三千裡》與找爸爸的《咪咪流浪記》
    其代表作品日記體小說《愛的教育》,其中《少年筆耕》(《小抄寫員》)《尋母三千裡》 等篇目尤為知名。 動畫片《尋母三千裡》 日本著名導演、編劇高畑勳(1935-2018),改編拍攝為動畫片《尋母三千裡》又叫《三千裡尋母記》。1976年1月4日於日本上映。
  • 讓人看一次就忍不住感動一次的童年經典動畫《三千裡尋母記》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大家好,今天我帶來的是一部在70後和80後童年時的經典動畫《三千裡尋母記》。
  • 【妙音動漫】《壽昌千裡尋母記》微信平臺六集聯播(第二集)
    妙音動漫全新數字電影《壽昌千裡尋母記》即日起劇集版。每日20分鐘將在我們的公共平臺與大家見面。不容分說接下來還是讓我們先目睹為快吧!接下來請觀看《壽昌千裡尋母記》第二集。朱壽昌長大以後,出而為官,仕途頗為順利,其間朱壽昌抱著堅定的尋母誓願,幾十年如一日,一直遣人找尋母親,直到他五十多歲的時候,才打聽到母親流落陝西一帶。於是,朱壽昌毅然辭官,不畏艱險,途經千裡找尋母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朱壽昌用至誠至純的孝心感動天地,終能骨肉團圓,力盡孝道。
  • 【感動】從古藺到揭陽千裡尋母,被拐離鄉24年,媽媽終於回家了!
    24年後,2016年10月5日晚上11點過,兒子千裡尋母,從四川瀘州到廣東揭陽,終於將媽媽找回來了,回到了母子曾經一起生活的地方。鄰居周婆婆看到他們母子團聚後,忍不住感慨:「他們不遠千裡把媽找回來養老,難得喲。」被拐母親被拐離家,留下兩個孩子「媽,我來看你了!
  • 活動丨最勵志的北漂故事、最感人的千裡尋母,杜成新書分享會等你來!
    杜成將攜新書《我的青春路過你的錦年》,與讀者一起分享北漂經歷和來渝尋母的故事。」活動時間:2018年7月21日下午2:30活動地點:重慶購書中心(龍湖時代天街店)書香君真誠地邀請大家,一起去聆聽杜成的勵志故事!
  • 三千裡尋母記:《愛的教育》和語際穿越
    當然這篇文章我主要是討論《三千裡尋母記》(原作中五月的「每月故事」,題為《從亞平寧山脈到安第斯山脈》),從這部事實上獨立的短篇小說到1976年日本ANIMATION製作的「世紀名作劇場」中的第二部,52集動畫片「母をたずねて三千裡/Haha wo tazunete sanzenri」(
  • 兒行千裡母擔憂
    兒行千裡母擔憂,不知道我媽送我的時候,心裡是喜是憂!再不說了,先來段江科長最拿手,也最煽情的《兒行千裡母擔憂》,感謝可心錄製!
  • 漳浦開拍微電影《汝端尋母》改編自本地經典孝道故事
    長大後,他不畏艱辛、千裡到江西新餘縣尋得母親。後人為紀念其孝親壯舉,在每年農曆四月舉辦孝子節,俗稱「孝子公節」。微電影《汝端尋母》正是根據這一感人的孝道經典故事改編而成的,並由福建奧佳文化發展、漳州達者影視傳媒聯合攝製,預計兩個月完成拍攝。
  • 永遠的馬可:《三千裡尋母記》 (高畑勳)(動漫札記)
    其最成功的作品則是本作——76年的《三千裡尋母記》。宮崎駿在創作《天空之城》的時候,是否有懷念《三千裡尋母記》中帶來的美好回憶呢?馬可作為貫穿全劇的中心人物,故事的發展完全根據他的意願產生,如果他中途放棄了尋母歷險,此後的所有沿途人群都不可能再展現在觀眾面前。編劇用了馬可這一人物做引線,把波瀾壯闊的配角群體一一拉出,讓我們看到每一個人物都有他的可愛獨特之處,儘量避免重複。
  • 伊伊姐姐講故事系列—《尋母三千裡》
    伊伊姐姐講故事 —《尋母三千裡》《伊伊姐姐講故事 》節目是由衢州市新華書店邀請伊伊姐姐給小朋友們講睡前繪本故事的尋母三千裡(手繪版)(精)/遇見世界上最美的童話 作者:(意)愛德蒙多·德·亞米契斯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又一古裝劇將襲,女主帶娃「千裡尋夫」,男主還是熟悉的他
    《清落》講述的是醫學鬼才女主帶著自己的兒子踏上了千裡尋夫之路,在這個旅程中,女主遇到了男主,而這個時候女主還不清楚這種女主帶娃「千裡尋夫」的劇情是不是很喜歡呢?值得期待!而這部劇的主演們也都是高顏值,女主是由王梓薇飾演。男主則是熟悉的劉學義。
  • 沈華:千裡駿馬尋伯樂
    宋代 馬上翻身圓雕玉把件說到耳熟能詳的,莫不過「汗血寶馬」,但是汗血寶馬一般不在中原出現,我們經常用千裡馬來指善跑的駿馬,可以日行千裡。古代就有」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說法。這段話的原文出自韓愈的《馬說》,現實中有真才實學,遠大抱負的人往往性格都過於自傲和孤僻,不會圓滑的曲意奉承都會生活的很窘迫,所以才會有各種各樣的感嘆和抱怨。但是能把這種懷才不遇抱怨的怒氣寫成千古奇文,世代傳頌的可能也就韓愈可為吧。
  • 要賞紅葉奉賢有,何須千裡香山尋?
    「要賞紅葉海灣有,何須千裡香山尋?」如果你有時間,不妨攜一本書,泡一杯茶,約上三五友人,泛舟湖上,穿梭於這紅葉林間,盡享層林盡染如詩如畫般的人間仙境。攝影者簡介張朝登:中國經濟導報社上海分社社長、國家發改委攝影家協會秘書長。
  • 開州:近在咫尺千裡尋 失散30年母子相認
    母子失聯,母盼兒歸 劉福菊22歲那年,遭遇了家庭變故,丈夫杜權兵因病離世,由此改變了兒子杜中俊的命運。迫於生計的劉福菊帶著兒子改嫁給本村一位姓李的男人善良本分的繼父非常喜歡杜中俊,把他視為己出。次年,劉福菊生下第二個兒子,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 《魔幻手機2》曹駿再度"尋母" 新形象"雷"倒眾人
    正月初六,讓我們一起感受這部情感幻想大作吧,看曹駿是如何魔幻尋母的!曹駿再度「尋母」無數觀眾翹首期盼《魔幻手機》在廣大電視觀眾中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數以億計的粉絲群體,特別是青年觀眾對該劇的飢餓感已成為觀影不可忽視的需求。
  • 燕子姐姐講繪本:《尋母三千裡》(上)
    今天我們要講的繪本故事是《尋母三千裡(上)》
  • 亦舒拒認親兒 兒子蔡邊村拍紀錄片尋母
    前天是母親節,德國「注意柏林」影展參賽紀錄片《母親節》(Mother’sDay)記錄的故事,在被香港某報以頭條形式報導後,當天再度成為華人世界的頭條八卦,只因紀錄片的主角是愛情小說女王亦舒,和她不願相認的兒子,亦即拍攝紀錄尋母經過的導演。  蔡邊村最後一次見母親是在11歲,寄給對方的信件從未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