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拒認親兒 兒子蔡邊村拍紀錄片尋母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前天是母親節,德國「注意柏林」影展參賽紀錄片《母親節》(Mother’sDay)記錄的故事,在被香港某報以頭條形式報導後,當天再度成為華人世界的頭條八卦,只因紀錄片的主角是愛情小說女王亦舒,和她不願相認的兒子,亦即拍攝紀錄尋母經過的導演。

  蔡邊村最後一次見母親是在11歲,寄給對方的信件從未有回音。影展中關於這部記錄片的介紹這樣寫到,蔡邊村曾幻想自己見到母親的一刻,可能會說:「你好,是我。蔡邊村,你的兒子。很久不見,我們可以見面嗎?」他想到母親可能拒絕見面,或者說「等你電話很久了,我們一起去吃點心,我知市內有一間很好的店子。」

  蔡邊村在香港出生,現居德國,他拍過4部短片及紀錄片,《母親節》在香港、柏林和溫哥華取景,人物包括其繼母、朋友、女兒、女友和已經去世的父親蔡浩泉,還有父親和亦舒的共同好友、著名作家西西。

  昨日,獲得新浪實名認證的亦舒微博有更新,但並未對事件作出任何回應,只是如常引述小說中的片段。

  A

  關於紀錄片

  (注意,這裡有劇透)

  蔡邊村是怎樣開始拍攝這部記錄片的,拍攝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曾參演其作品《宮保雞丁》的陳思宏日前在其Facebook張貼了一篇文章「揭秘」。

  陳思宏文中透露,「M other’s Day這部紀錄片,是在經費非常少的狀況下拍攝完成的,粗質、不穩的畫面契合影片主人的追尋過程,搖晃,不安。」文中還指出,蔡邊村只在年幼時見過母親一次,且印象模糊,只記得那天她買了機械人給他,兩人去看《007》。一開始,蔡邊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媽媽是誰,只是女兒的出生和成長,讓他決定拍一部尋母紀錄片,去面對生命中的大缺憾。

  紀錄片開工之後,蔡邊村從雜誌看到一篇文章,見到一個名字與他出世紙上母親一欄的名字一樣,才知道自己母親是倪亦舒,華人世界愛情小說女王。

  蔡邊村在片中有和母親相遇嗎?陳思宏在文中寫到:「最後他在溫哥華,非常意外地拍到了,不回他信件的媽媽。那是個極大的巧合,卻非常短暫。亦舒找到了。但亦舒依然是亦舒,那位曾是無數人崇拜的作家。她沒有變成蔡邊村的母親。」據悉蔡邊村最後以象徵的方式,與不存在的母親,在溫哥華度過他渴望已久的一天。

  陳思宏還透露,自己在看完片子後曾與蔡邊村通過電話,蔡在電話那邊說,他擔心片子如果在臺灣或者香港放映,會不會傷害到自己的母親?他也不確定自己有沒有勇氣,面對片子帶來的後續副作用。但也許正如陳在文中所說:「導演啟程找媽媽時,根本不是找光環。就算後來發現媽媽是亦舒,他要找的,也不是閃閃發光的母親……我自己也是個創作者。我想說,先誠實面對自己。其實,片子是在對著不存在的母親呼喊,沒有回音,但,至少呼喊了。」

  B

  她為何那麼決絕

  蔡邊村尋母紀錄片引發不少人熱議,亦舒對兒子的前夫的感覺,或許可以從一些細枝末節中看出。

  哥哥倪匡說

  《母親節》這部電影引發轟動,港媒致電亦舒的哥哥倪匡,他表示並不知情,亦不清楚「蔡邊村」是何許人。不過,他也對這部紀錄片十分感興趣。而亦舒和前夫的恩怨,多年前倪匡也曾在接受採訪時提到過。

  「我不怪蔡浩泉,這個人頂有藝術氣質,直至現在還不停大哥前大哥後地叫著我,亦舒的脾氣不好,男人受不了,乃人之常情。」

  侄子倪震說

  多年以前,亦舒和她的侄兒倪震曾有一場相當轟動的「筆戰」。亦舒在《童年》一文內揶揄侄子的「童年不愉快記憶」,稱倪震「自幼讀華仁書院,私家車出入,獨立臥室,零用錢花之不盡……這樣的童年及少年期實在是一流等級。他那些漂亮女朋友的童年才真的不怎麼樣呢……」為此,倪震在專欄中狠狠地毒舌了姑姑一把,筆下似指她六親不認,其中亦提到了他「音信全無」的表弟。

  我童年愉不愉快,且不說它;但記憶中的姑姑,卻從來不快樂。

  ……

  自少家貧、少年反叛、早婚產子、離婚反目、懷才未遇,種種不如意,都隨著滿天藤影狠狠發洩出來,化作侄子的一身血痕。

  ……

  姑姑亦舒,十多歲便出走結婚,生下小朋友;可惜,幾年便離婚收場。「凡事必須付出代價」,姑姑多年來都有「陰影」,人怕出名豬怕肥,怕小表弟有天會上門要錢。

  除了怕兒子,姑姑又恨母親。

  祖母篤信基督,脾氣好得不得了,就是單眼皮、厚嘴唇,樣子沒祖父精緻。一群子女,祖母最疼姑姑,操心之餘,深以女兒為傲。可惜,姑姑一直恨自己像祖母,不像祖父。後來亦舒突然漂亮起來,就頗有削肉還母,劃清界線的意味,也看得出她就是不要像祖母的決心。

  有次姑姑在二叔家發瘋,把全屋東西扔到地上,廝打著不還手的哥哥時,我又看見了毒打我的亦舒。

  姑姑開心,還是這幾年的事。四十多歲時,她人工受孕,用命搏了個女兒回來。老蚌生珠,疼惜得不得了,為了女兒,更移民去溫哥華。

  要說「幸福新生代」,還看今朝。我和音訊全無的表弟,算是老幾?

  前男友嶽華說

  亦舒脾氣有多糟糕?曾有傳言稱,當年亦舒和嶽華一起的時候,她因為太生氣,在嶽華邵氏宿舍裡,將刀插在他睡的那張床的心口位置。在一個訪問裡,嶽華提及她的語氣頗令人玩味。

  「亦舒是一個……得意(粵語:有趣)的女仔……她有她獨特的脾氣……她是否愛我,我不太清楚。因為她的性格……比較特別,她是個頗特別的女仔。」

  亦舒本人說

  師太的語錄,或許也可以讓我們看到一些端倪。

  「你父親已經浪費了她的前半生,現在你又要去浪費她的後半生?」——— 《媽》

  「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極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釋。」——— 《變形記》

  「遺忘是人類保護自身的最佳本能。」——— 《鏡花緣》

  「最佳的報復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發出的冷淡。」——— 《我的前半生》

  「忘不了沒辦法,既然已忘得一乾二淨,不如一筆抹煞。」——— 《鏡花緣》

  C

  曾經深愛過

  蔡邊村的「父親」叫蔡浩泉,是一位畫家,據說當年亦舒經常投稿給《中國學生周報》,因而在那兒結識蔡。亦舒十多歲便與之結婚生子,可惜才三年便離婚收場。曾在香港《星島日報》任職編輯的丁一凡在專欄中寫到:「九十年代,在香港《星島日報》任職編輯,同事指著不修邊幅的一個高大英俊的男人說:『他就是蔡浩泉。』一凡莫名其妙,蔡浩泉何許人也?他倒驚訝了,『你不是喜歡看亦舒小說嗎?你不知道蔡浩泉是她前夫?她當年追他,可是費盡心機呀!不過,蔡浩泉真是才子,是咱們的美術部以前的頭頭,畫的畫十分出色,很有才華。可惜,報紙計算機化後,再也不需要大量的手畫作品,主要靠計算機設計,行家們開玩笑說,畫家成為報館『第一高危職位』,幾乎所有的報館,只留一名會畫畫的人,此人還必須懂計算機制畫。老一代畫家,無法立足,後來,同事又來告知:蔡浩泉肝癌了。2000年,蔡浩泉病逝。」

  而亦舒在經歷兩段失敗的感情後,跑到臺灣去,再赴英國念了三年酒店管理後才回港工作,直到出嫁移民加國,40多歲誕下女兒並開始「隱居」生活。

相關焦點

  • 插足鄭佩佩,19歲結婚生子拒與兒子相認,亦舒的前半生堪稱狗血劇
    亦舒走紅的時候瓊瑤也在走紅,於是人家說;「香港有亦舒,臺灣有瓊瑤」,她卻說「那個瓊瑤,提了都多餘」。但她承認瓊瑤有瓊瑤的本事,把「那一路」小說寫到了盡乎頂點。亦舒的女主角,大半是早早放棄了古典浪漫主義深情的女人,只以自愛自立為本。
  • 亦舒回應拒認親子:我是愛你的 當年我不肯打胎
    蔡邊村與亦舒的唯一合照近日,香港女作家亦舒拋棄兒子長達33年一事在網上引起極大關注。現年44歲的蔡邊村通過紀錄片《母親節》向亦舒喊話,希望見面。對於外界近乎一邊倒的「無情」譴責,以及眾多女性網友的「是不是受過很大傷害」的不解,亦舒最初並未回應。昨天中午近1點時,她通過微博發出一篇出自自己短篇小說《媽》中的文字,回應外界質疑:「小寶,相信我,我是愛你的。」當年17歲的亦舒倒追畫家蔡浩泉,兩人在父母反對下閃婚。第二年亦舒懷孕生下兒子蔡邊村,當時亦舒19歲,但這段婚姻只維持了3年。
  • 亦舒被質疑拋棄親子 倪匡:我與她也20年沒來往
    而微博上一則名人軼事之前被廣泛流傳,就是香港女作家亦舒被質疑拋棄親子的故事。亦舒被質疑拋棄親子,源於4月底德國柏林舉行的「注意柏林」影展。旅居德國的中國香港導演、畫家蔡邊村參展作品、自編自導的紀錄片《母親節》,介紹了他尋找生母的經過和心路歷程。紀錄片中,那個和兒子避不見面30多年的母親,正是著名女作家亦舒。  亦舒為何與兒子避不見面,或許從她與前夫的婚姻中可以窺探一二原因。
  • 「滅絕師太」亦舒:好現實一女的!
    是我,蔡邊村,您的兒子,很久不見,我們可以見面嗎?」很多人在網絡上吵得很兇,特別是亦舒的讀者不相信偶像她們心中的偶像師太會是一個拋棄兒子30多年不理會、連封信都不回的冷血母親。但是亦舒沒有給蔡邊村期待的正式認親回應,最後在輿論的持續發酵下,她不得不通過微博發出一篇出自自己短篇小說《媽》中的文字,以此作為對外界質疑的回應:「小寶,相信我,我是愛你的。
  • 18歲閃婚,搶閨蜜男友,拒絕認親兒子,亦舒的一生比小說更狗血
    在生下兒子之後,亦舒和蔡浩泉兩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亦舒的性格不可能一直甘於平凡,兩人的價值觀也不同,於是漸漸的兩人的婚姻破裂。拒絕認親兒子亦舒和蔡浩泉離婚以後,兒子歸蔡浩泉撫養,之後便一直沒有去看望過。
  • 他是亦舒兒子,與媽媽失聯44年渴望母愛,看異父妹妹被寵成公主
    都說「這個世上無不是的父母」,但顯然文壇才女亦舒的兒子蔡邊村不這麼認為。作為亦舒的兩個孩子之一,他和異父妹妹的待遇卻大不相同。妹妹被媽媽寵成「公主」,享受父母的萬千寵愛,他卻與媽媽失聯44年,至今母子仍未相見。這些年來他不是沒有渴望過媽媽的疼愛,但無論是給媽媽寫信,亦或是給她打電話,都像石沉大海一樣從未得到回應。
  • 亦舒的流金歲月:搶閨蜜男友,拒認兒子,人生比電視劇更精彩
    這樣的特質深深吸引文藝女青年,亦舒在《玫瑰的故事》中寫道:「你們在夏日相遇,悶熱的夏日夜晚,薰風下,你們為戀愛而戀愛,你才十七八歲,一朵花能引起無限的喜悅。他離開你的時候,你認為地球從此停止轉動……」亦舒主動倒追蔡浩泉,父母極力反對這段戀情,亦舒就以自殺威脅,並未婚先孕生下兒子蔡邊村。
  • 作家亦舒棄子33年 兒子:媽媽,我們可以見面嗎?
    現年44歲的蔡邊村通過紀錄片《母親節》向亦舒喊話:「您好,是我,蔡邊村,您的兒子,很久不見,我們可以見面嗎?」雖目前移民加拿大溫哥華的亦舒並未作出回應,不過在記者的深度挖掘下,發現亦舒的侄子倪震曾公開向媒體披露亦舒棄子一事,公開寫道:「姑姑多年來都有陰影,人怕出名豬怕壯,怕小表弟有天會上門要錢。」
  • 18歲閃婚,和兒子30年不相認,亦舒:你的父親浪費了我的前半生
    婚後沒多久,亦舒懷孕了,亦舒的母親想要讓亦舒打胎,因為此時的亦舒還是一個孩子,怎麼可能負擔起撫養另一個小孩子的重任?生下來不僅是對亦舒本人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但是亦舒就是不聽,毅然決然地生下了兒子蔡邊村。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對兒子不聞不問,卻把女兒寵上天的她,被萬千人迷戀追捧數十年
    這樣的性情,使得亦舒的三段感情中,前兩段千瘡百孔,到了後來她變得柔和了,才成就了一段完美的愛情。亦舒一生育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關於亦舒的第一段婚姻和她兒子的故事,一直是亦舒小說之外最引人樂道的談資。在某年的母親節,亦舒拒絕認親生兒子的消息再度被提及,並吸引了大量亦舒迷的視線。離婚後的頭幾年,亦舒會間歇探望由蔡浩泉撫養的兒子蔡邊村,但隨著蔡浩泉另娶,亦舒不願再與前夫再有任何瓜葛,乾脆連親生兒子也斷絕來往,徹底將一段不願記起的人生歷史刪除。亦舒後來的作品中也很少提及她的兒子,因此,很多人都以為亦舒只有一個獨生女兒。
  • 亦舒回應棄子33年:小寶,相信我,我是愛你的
    近日,一則關於倪匡妹妹、香港女作家亦舒拋棄兒子長達33年、無任何來往的報導,在網上引起極大關注。現年44歲的蔡邊村通過紀錄片《母親節》向亦舒喊話:「您好,是我,蔡邊村,您的兒子,很久不見,我們可以見面嗎?」對於外界近乎一邊倒的「無情」譴責,以及眾多女性網友的「是不是受過很大傷害」的不解,亦舒最初並未回應。
  • 搶鄭佩佩男友,18歲閃婚生子,30年不認親骨肉,亦舒的人生比小說狗血
    亦舒筆下的女主角都帶著濃烈的個人特色,自尊自愛、精明睿智,既像火焰一般炙熱,又如水流一般冷靜。自古說酒品見人品,對一個小說家來說,她筆下的人物或恰是她生活的折射。亦舒雖然是作家圈的名人,和娛樂圈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可能有才華的人對於亦舒這種同樣有才華的人有著天然的吸引力,亦舒認識了作家蔡浩泉後,就喜歡上了他。
  • 比羅子君作、比唐晶牛,閃婚棄子搶男友,亦舒的前半生才真是一場大戲!
    除卻這些零零散散亦舒女郎式的做派,亦舒更為傳奇的,還是自己那三段感情。每一段單拎出來細細講,都不遜色於《我的前半生》。17歲時,未成年文藝少女亦舒愛上了畫家蔡浩泉,主動出擊倒追。不久兩人便打得火熱。父母朋友全都極力反對,可一個驕傲的天才少女還正值反叛期,聽的進誰的勸?她直接上演她不喜歡的瓊瑤戲碼,以死相逼,未婚先孕。最終,不顧母親的勸阻,閃婚生下了兒子蔡邊村。
  • 亦舒:文壇的滅絕師太,19歲結婚生子,30年不與兒子相認
    倘若不便閱讀可點擊以上音頻收聽專業主播的唯美朗誦主播:應猶亦舒是誰?by若何清寒亦舒是誰?林夕說她是他的枕邊書。史航評價她:過去是個才女,現在是個勞模。黃嘯讚譽她是娛樂圈和現實的併購大師,寫盡大都會的繁華和冷漠。
  • 《喜寶》作者亦舒:18歲早婚、30年不認兒子、搶閨蜜男友
    可亦舒也不知怎地偏偏就愛上了他,朋友說她見了他「如烏蠅見蜜糖,甚至以自殺威脅」。 是的,亦舒為了與蔡浩泉在一起不惜以死相逼,瞞著父母家人在一家飯店擺了酒,結了婚。 愛得轟烈的兩個人沒有抵得過婚姻的平淡與瑣碎。第二年,兩人的孩子蔡邊村出生,18歲花季就成為已婚媽媽,亦舒顯然沒有做好準備。第三年,爭吵不斷的兩人離婚,徹底分道揚鑣。
  • 拋夫棄子,橫刀奪愛,世故涼薄,沒想到她才是最貼切的亦舒女郎
    拋夫棄子,橫刀奪愛,世故涼薄,沒想到她才是最貼切的亦舒女郎。阿紫小姐亦舒原名倪亦舒,浙江寧波人,五歲時便跟隨著父母到香港定居。因為是家中小妹,自小父母對她便是寵愛有加,所以便養成了驕縱任性的性格。14歲的時候,亦舒試著將自己的稿子投給雜誌社,沒想到一戰成名。那個時代,江湖盛傳「臺灣有瓊瑤,香港有亦舒」。
  • 「狠人」亦舒:拋棄丈夫和兒子!搶劫閨蜜男友!用刀威脅老公
    臺灣有瓊瑤,香港有亦舒。小說。1946年,亦舒出生在上海被命名為「倪亦舒」。1953年跟隨長輩前往香港避難,但倪家仍然富有,所以亦舒從小學開始到香港貴族學校讀書。從小,亦舒就養成了大小姐的脾氣,即使她很小。老師一問,亦舒就答不上來了。作為懲罰,她一直被罰站在教室裡。這次,結果激怒了她。
  • 她與瓊瑤齊名,譽滿香港,卻拋棄兒子,插足閨蜜戀情?
    亦舒被這一句話深深折服,後來,她到處尋其著作,夜半看魯迅已為常事,十六七歲便通讀全集。 2003 年 4 月,導演蔡邊村拍攝的一部紀錄片《母親節》於德國展出,內容為自己尋母幾十年的親身經歷。 然而不久謎底揭曉,猶如平地一聲響雷,因為那位拋棄親生兒子的母親,正是著名作家亦舒 。
  • 全香港最難伺候的撈女喜寶,也作不過亦舒
    復古也沒得拍,翻新也沒得拍,《喜寶》電影於是搞出了個土不土、洋不洋、古不古、今不今的結構。年少時嫌棄家貧母醜,後來早婚生子又離婚,心理不平衡導致憤世嫉俗。前些年,亦舒的兒子蔡邊村拍了部名叫《母親節》的紀錄片,想找到11歲之後再沒有見過,而且也不肯回信給自己的母親。
  • 她與瓊瑤齊名,譽滿香港,卻拋棄兒子,插足閨蜜戀情,這樣的人生非她...
    亦舒被這一句話深深折服,後來,她到處尋其著作,夜半看魯迅已為常事,十六七歲便通讀全集。 前生醒覺竟傷逝,今世混沌只半生。在魯迅的著作中,她感觸最深的便是《傷逝》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