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釋疑:監察法出臺後,有哪些相關法律也需要修改?

2021-01-18 澎湃新聞
官方釋疑:監察法出臺後,有哪些相關法律也需要修改?

徐夢龍/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2018-03-22 20:21

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制定監察法是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通過國家立法把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體制機制固定下來,必將為反腐敗工作開創新局面、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提供有力法治保證。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針對監察法的立法過程和主要內容,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專訪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鄭淑娜。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鄭淑娜

問:監察法立法過程您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鄭淑娜:

感受最深的有兩點:

一是這項立法工作始終是在黨中央領導下進行的。制定監察法是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總體安排中的重要一環、重要一步。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要求修改行政監察法。2016年6月至10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後6次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題研究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國家監察相關立法問題。2016年10月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後,黨中央決定啟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工作。黨的十九大對制定監察法又提出了明確要求。

二是制定監察法是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總體安排中的重要一環,體現了於憲有據,改革在法治軌道上進行的要求。這項改革特別重大,不僅改革內容本身特別重大,而且所涉及的方面也很多,涉及憲法修改,涉及國家機構頂層設計上作重要調整和完善,也涉及有關機關的職權調整,涉及有關法律的規定。因此,黨中央作出了總體安排,提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對這項改革是漸次有序地推進。

首先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先行試點。與此同時開始起草監察法,中央紀委機關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同組成立法工作專班開展工作。經過半年的試點工作,總結試點經驗,工作專班起草了監察法草案稿,在2017年6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先進行了初審。黨的十九大對監察體制改革工作作了再部署,提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試點工作在全國推開,組建國家、省、市、縣國家監察委員會,制定國家監察法。落實黨中央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17年11月作出在全國推開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與此同時總結試點工作經驗,將監察法草案全文公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根據各方面意見,對草案進行了修改,提交去年12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再次審議,經審議後決定將草案提交今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是換屆的大會,會議議程多。憲法修正案和監察法草案提交本次大會審議。大會先通過憲法修正案,並在當天公布施行,再審議通過監察法。同時省以下的監察機構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試點決定已經全部成立監察委員會,這部法律通過後,各級監察機關就要依據監察法規定的職權和程序開展工作。每一個步驟一環套一環。可以說,從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過程看,較好地處理了改革與法治的關係,較好地處理了制定這部法律與憲法的關係,貫徹了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的要求,彰顯了黨堅持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的執政原則。

問:您對這部法律中的哪些規定印象最深?

鄭淑娜:

監察法規定了監察機關的性質、工作原則、組織、職責、監察範圍、監察權限和程序以及對監察機關、監察人員的監督等,是一部對國家監察工作起統領性和基礎性作用的法律。作為基本法律,它規定了很多重要制度,我認為比較重要的規定有這麼幾項:一是確立了堅持黨對國家監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監察體制。二是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這是監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黨的十九大提出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監察法在第一條立法目的、第三章監察範圍中第十五條的規定體現了這一要求。三是賦予監察機關必要職權,保證監察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三條規定,各級監察委員會是行使國家監察職能的專責機關。這與黨的紀檢機關是黨內監督專責機關相呼應。第二章第十一條規定了監察機關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第四章規定了監察權限,包括原來行政監察法規定的一些權限,和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具體有談話、訊問、詢問、查詢、凍結、調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驗檢查、鑑定、留置等12項措施,還有技術調查、通緝、限制出境等措施。

監察法規定了一個新的制度,即採取留置措施。用留置取代「兩規」措施,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們的法治難題,這是法治建設的重大進步,也是這部法律的亮點。在草案公開徵求意見過程中,對這個規定各方面都很關注。留置是一種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要嚴格依法進行。為規範留置措施的使用,防止濫用,監察法對此作了一系列規定:一是嚴格審批,設區的市級以下監察機關採取留置措施,應當報上一級監察機關批准。省級監察機關採取留置措施,應當報國家監察委員會備案。二是要在規定的留置場所執行並進行管理。三是嚴格留置時限,不得超過3個月,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一次,但要經過嚴格批准,延長時間不得超過3個月,也就是最長不能超過6個月。四是採取留置措施的,如被法院判處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留置期限可以折抵刑期。同時還對保障被留置人員合法權益作出了規定:一是在總則中關於監察工作要堅持的原則中規定「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二是規定監察機關發現採取留置措施不當的,應當及時解除;三是採取留置措施後,除有礙調查的,應當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留置人所在單位和家屬;四是保障被留置人員的飲食、休息和安全,提供醫療服務;五是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規定發生辦案安全事故,或者發生安全事故後隱瞞不報、報告失實、處置不當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理。通過上述規定,來保障被留置人員的合法權利。

監察法對監察機關和監察人員的監督規定也備受關注。任何權力都要受到監督,監察也不例外。監察委員會監督範圍擴大了、權限豐富了,對監察委員會自身的要求必須嚴之又嚴、慎之又慎,「打鐵必須自身硬」。監察法既賦予各級監察委員會職責權限和必要的調查手段,也規定了全面的外部監督和嚴格的內部監督機制,強化了對監察權的監督制約,防止出現「燈下黑」。監察法對監察機關和監察人員的監督作了專章的規定。一是加強人大監督。規定監察機關應當接受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監督方式包括: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組織執法檢查、就有關問題提出詢問或者質詢。二是強化自我監督。規定了對打聽案情、過問案件、說情幹預的應當報告和登記備案,監察人員的迴避,脫密期管理和對監察人員辭職、退休後從業限制等制度;同時規定了對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當行為的申訴和責任追究制度。三是規定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公開監察工作信息,接受民主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

問:監察法出臺後,有哪些相關法律也需要修改?

鄭淑娜:

監察法出臺後,監察權的行使涉及對原有法律中對有關國家機關職權的劃分需要作出相應的修改和調整。包括:一是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檢察官法等法律中關於檢察機關偵查職務犯罪職責的有關規定需要進行修改。二是監察法第六十七條規定了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依法給予國家賠償。目前國家賠償法還沒有這方面的規定,需要修改國家賠償法增加監察機關的國家賠償責任的內容。三是憲法和監察法對監察委員會的設立和與同級人大的關係都作了規定,需要相應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地方組織法、監督法等法律中作出相應規定。四是改革後各級行政監察部門已併入監察委員會,監察法通過後同時廢止行政監察法,目前還有若干法律中涉及行政監察機關名稱、職能等內容,需要作出一攬子修改。

(原題為《監察法是一部對國家監察工作起統領性和基礎性作用的法律——專訪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鄭淑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湖北司法廳長慰問民警引熱議,被查後能否繼續在崗工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認為,被審查調查期間能否正常工作需要把握兩個標準,在崗是否為工作需要以及被審查調查對象在崗工作是否會對調查造成阻力。釋疑1:什麼是立案審查調查?審查調查期間,對被審查調查人以同志相稱,安排學習黨章黨規黨紀以及相關法律法規,開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通過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其深刻反省、認識錯誤、交代問題,寫出懺悔反思材料。釋疑3:立案審查調查後,有哪些處理結果?
  • 涉及野生動物的法律有哪些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韓亞棟在現行法律體系中,直接涉及野生動物的法律主要包括野生動物保護法、漁業法、動物防疫法和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野生動物保護法。這部法律1989年3月1日起施行,歷經多次修改修訂,對獵捕、交易、利用、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等各環節作了規範。例如,禁止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禁止出售、購買、利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禁止為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等等。保護野生動物,現行法律制度規定和執行還存在哪些不足?
  • 明年全國人大有哪些重點工作?法工委:修改反壟斷法、制定期貨法等
    行政處罰法(修改)、動物防疫法(修改)、鄉村振興促進法、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海警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反食品浪費法、反有組織犯罪法、監察官法、海上交通安全法(修改)、兵役法(修改)、軍事設施保護法(修改)、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案,明年安排常委會會議繼續審議,爭取早日出臺。
  • 新版法律職業資格管理辦法相關問答匯總
    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決定》,明確自2018年起施行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為此,2018年以來,司法部先後制定出臺了《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等2部規章和配套規範性文件,組織實施了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 感冒後,出現浮腫,需要做腎病相關檢查
    大家通常所說的感冒,多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因為,藥物進入咱們的機體後,需要通過肝臟、腎臟進行代謝,許多藥物都可能引起或加重肝腎功能的損害。感冒後,常見的症狀是頭痛,但是,常用的解熱鎮痛藥,卻可能對腎臟帶來不利影響。比如,許多感冒藥中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這種成分會影響腎功能;許多抗生素,也對腎臟不利;甚至大家常用的阿司匹林,如果每天的劑量超過300毫克,就會加重腎損傷。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中成藥,含有馬兜鈴成分,也是損害腎臟的典型。
  • 「N號房」案發後韓國修改法律,反思法律中的性別歧視困境
    法律作為社會的道德底線,其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化而不斷被修繕。近年來侵害女性事件發生後,韓國政府及時亡羊補牢的行為值得肯定,但是一次次殘忍的性犯罪給受害者們帶來的傷害並不能被忘記。韓國需要反思如何才能根治深入骨髓的男權思想,去除掉法律中的性別歧視基因,因為唯有這樣才可以有效地減少針對女性和性少數者的結構性性犯罪。
  • 如何依據《監察法》對國企管理人員的職務違法行為進行政務處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明確規定:監察機關有權對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實施監察。根據實踐需要,作為監察對象的國有企業管理人員,主要包括國有獨資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含國有獨資金融企業和國有控股金融企業)及其分支機構的領導班子成員,包括設董事會的企業中由國有股權代表出任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總經理、副總經理,黨委書記、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等;未設董事會的企業的總經理(總裁)、副總經理(副總裁),黨委書記、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等;對國有資產負有經營管理責任的國有企業中層和基層管理人員
  • 兩高負責人:智慧財產權犯罪新類型案件不斷湧現 亟需出臺相關司法...
    來源:金融界網站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發布,自2020年9月14日起施行。據了解,出臺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大智慧財產權刑事司法保護力度,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重要舉措。
  • 今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8件、修改法律9件
    嶽仲明說,2020年度立法工作主要有四大亮點:第一,新制定法律數量多。截至11月11日第二十三次常委會會議閉幕,2020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8件,修改法律9件,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0件,12月常委會會議還將審議通過一些法律。第二,制定修改法律分量重。
  • 我國的行政法律制度
    對於行政公物,國務院在2012年出臺了《機關事務管理條例》。十八大後,中央出臺了《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管理辦法》《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等一系列黨內法規。對於公用公物,一般在不同領域分別規定,比如2017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了公共圖書館法。公務員法律制度。2005年十屆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公務員法。
  • 中國領事出具公證有哪些法律效力?官方解答
    中國領事出具公證有哪些法律效力?官方解答 原標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2條規定:「公證是公證機構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第69條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 變更法人需要提交什麼材料,變更法人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法定代表人是代表公司行使權利的自然人,其以公司名義做出的行為是需要公司承擔法定責任的。那麼變更法人需要提交什麼材料,變更法人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網友諮詢: 變更法人需要提交什麼材料,變更法人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 專家談民訴法修改:應建證人強制出庭作證制度
    本次民事訴訟法修改對證人出庭制度進行了完善,相關法條從一條擴充到三條。  「證人出庭作證,有利於幫助法官查清案件事實,作出正確判斷。」9月11日,幾位一線法官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都認為,此次民訴法修改有利於緩解證人出庭率低這一問題,但要有效解決,還需要建立人身保障機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 離婚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對於離婚的夫妻而言,彼此之間是不存在贍養費的,這點與國外是有很多區別的。我國對於撫養費的標準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那麼,離婚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有哪些?接下來由小編帶您了解相關內容,希望對您...一、離婚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有哪些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九條 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 2020贍養義務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無論是贍養父母還是子女都是我們應盡的義務,而有的人會違反贍養父母的義務嚴重違背社會道德和違反我國的法律規定。因此,我國法律規定了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以下由小編為您一一解答關於2020贍養義務的法律規...
  • 《人民陪審員法》施行一月有餘 相關細則將出臺
    記者從會上獲悉,最高法和司法部均表態正在研究並將出臺相關細則,保證人民陪審員從選任到履職的全面落地。人民陪審員制度已試點3年今年4月2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人民陪審員被稱為不穿法袍的「法官」。根據法律規定,人民陪審員依法享有參加審判活動、獨立發表意見、獲得履職保障等權利。
  • 【我讀監察法】今日讀法人——龍華街道副處級幹部郭漢輝
    (龍華街道副處級幹部 郭漢輝) 今日,龍華街道副處級幹部郭漢輝為我們朗讀《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四章第25條,並分享感悟,敬請聆聽。 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經查明與案件無關的,應當在查明後三日內解除查封、扣押,予以退還。 條文釋義 本條是關於監察機關運用調取、查封、扣押措施調查案件的規定。
  • 網絡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的途徑有哪些(四)
    網絡智慧財產權法律保護的途徑有哪些(四) 2020-04-23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法律對於婚姻自主權的規定有哪些?
    公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婚姻,不管是結婚還是離婚,他人無權利幹涉,這是婚姻自主權的體現。那麼我國法律對於婚姻自主權的規定有哪些?接下來由小編帶您了解。我國實行的是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每個人都有權力決定自己的婚姻,侵害婚姻自主權的行為會受到法律的處罰。那麼我國法律對於婚姻自主權的規定有哪些?婚姻自主權有哪些內容?接下來由小編帶您了解,希望能給您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