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民訴法修改:應建證人強制出庭作證制度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證人出庭作證制度進一步完善出庭費用敗訴方負擔

  一線法官表示:提高證人出庭率應建立人身保障機制

  證人出庭率低長期困擾著我國民事審判工作。本次民事訴訟法修改對證人出庭制度進行了完善,相關法條從一條擴充到三條。

  「證人出庭作證,有利於幫助法官查清案件事實,作出正確判斷。」9月11日,幾位一線法官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都認為,此次民訴法修改有利於緩解證人出庭率低這一問題,但要有效解決,還需要建立人身保障機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證人不出庭影響案件審理

  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近日審理了一起解除勞動關係糾紛案。蘇州一企業以員工孫某在廠內打架鬥毆為由將其解聘。孫某不服,訴至法院。

  該企業為證明孫某存在毆打他人的行為,提供了證人肖某、陳某及何某的書面證言。由於害怕庭外遭到打擊報復,3位證人均未到庭作證,對法官的電話詢問也不願作答,影響了本案事實的查清。

  類似情形在民事審理中並不少見。虎丘法院民一庭庭長沈宇亮告訴記者,近年來,虎丘法院採取向證人發出庭通知書要求其出庭作證、通過證據規則制約舉證方要其說服證人出庭作證等措施,證人出庭率有所提高,但仍只有50%左右。

  而據記者了解,不少地方民事案件證人出庭率僅有20%至30%,甚至更低。

  「證人不出庭,法官很難通過證人的書面陳述判斷證言的真假,判決也有可能偏離案件客觀事實。」沈宇亮說。

  專家證人出庭可釋疑解惑

  本次民訴法修改增加了專家證人出庭的規定,明確: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鑑定人作出的鑑定意見或者專業問題提出意見。

  「讓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盧濤說,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出現了很多專門性法律問題,比如醫療事故、商業秘密侵權中的技術秘密、涉農問題等,法官對這些專業知識和技術可能不是很了解,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答疑解惑,有利於案件的審理。

  房山區法院近期審理了一起涉及農業保險的理賠糾紛案,原告農田受災,對保險公司的定損結果不滿,提起訴訟。法官對災害會造成農田多大減產、保險公司定損結果是否合理難以判斷。於是法官依職權,請區農委專家參與庭審並當庭作出說明,其觀點比保險公司定損數額高出兩成。這樣的結論得到了雙方當事人的認可。

  據了解,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出臺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已明確了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制度,但司法實踐中專家證人出庭仍較為少見。

  「隨著這項制度在民訴法中的確立,會有更多人知道申請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也是一種舉證方式和手段,相信這一局面會有所改善。」盧濤認為。

  怕遭報復致證人出庭率低

  其實,對於證人出庭制度,我國現行民訴法已明確: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最高法證據規定對出庭作證產生的費用以及不出庭的情形也有明確規定。

  為何證人出庭率仍低位運轉?法官們說,怕被報復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國目前對證人的保護不夠完善,且基本上是事後保護,缺乏預防性保護措施。」河北省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長曹怡說,證人不願出庭往往是害怕遭受報復、打擊,或受到當事人及其親友的威脅產生畏懼心理。

  曹怡說,雖然最高法證據規定明確了證人可以不出庭作證的幾種情形,但這些規定缺乏限制性,實踐中往往可以利用這些情形編造理由搪塞不出庭作證,而法庭對此又不做細緻審查,造成大量證人只提交書面證言。

  「受到傳統『和為貴』、『免事』觀念的影響,證人不願出庭接受對方當事人質證,有『厭訟』心理。」沈宇亮認為,因為證據的效力和證明力規則,證人證言相對效力較低且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法院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重客觀書證,輕證人證言的現實。

  應建證人強制出庭作證制

  認真研究此次民訴法建立的證人出庭制度後,法官們認為,具體操作仍存在一定困難。

  沈宇亮指出,雖然原則性規定證人有作證義務,經人民法院通知應當出庭作證,但缺少相關保障和約束條款,沒有真正確立證人強制出庭規則,更沒有規定強制出庭的制約性措施,導致該義務形同虛設。

  同時,新修改的民訴法雖然規定了證人履行出庭作證義務的相關經濟保障,但是操作性較差:相關費用支出證據較難提供,且費時費力,出庭作證對證人而言是複雜且麻煩的;相關費用需要當事人先行墊付,在目前重視調撤率的情況下,此類費用往往由先行墊付方自己承擔,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擊了要求證人出庭作證的積極性。

  「應建立證人強制出庭作證制度,包括強制出庭、出庭形式、證人的物質保障、人身安全保障等做細化規定。」沈宇亮建議,此外還應加強法制宣傳,引導社會樹立正確的訴訟觀念,使證人權利、義務觀念深入人心。(記者 周斌 見習記者 蔣皓)

相關焦點

  • 「強制證人出庭作證」之制度解析
    這一舉措的出臺,不僅有利於解決「作證難、出庭難」的問題,而且也是建立完整的證人作證制度的必要措施。  筆者力圖在應然層面和實然層面對「強制證人出庭作證」做全面的解析。文章以強制證人出庭作證的法理依據和必要性為入手點,分析其建立的正當性;探討如何完善嚴謹、規範的證人保護制度,以保障證人在出庭時勇於出聲、敢於出聲;同時解析了現行法律對保障證人出庭作證效果的有關規定,以確保這一制度深入落實。
  • 證人強制出庭作證的保障機制
    法律對於刑事證人出庭作證沒有強制性的規定,對於知道案件事實的證人拒絕出庭作證也沒有任何處罰措施,導致證人出庭的隨意性。  (二)司法現狀  大多數刑事案件都有證人證言,但出庭作證的證人卻寥寥無幾。許多專家學者都對證人出庭問題進行調研,結果證明刑事案件證人出庭率不超過5%。證人不出庭作證,使許多刑事案件是非難辨,直接影響了案件的審理質量,極大地損害了我國司法的權威。
  • 證人出庭作證的困境與出路
    在刑事訴訟法修改前證人出庭作證難成為刑事審判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刑事訴訟法關於證人作證制度的修改旨在解決這一難題。本文旨在分析比較刑事訴訟法修改前後對於證人出庭作證的規定,並積極探索刑事訴訟法修改後的適用問題。  1996 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對庭審方式作了重大改革,將以前的糾問式庭審方式修改為現在的控辯式庭審方式。
  • 一貪汙上訴案 強制三名證人出庭作證
    原標題:菏澤審理一貪汙上訴案 強制三名證人出庭作證本報訊近日,山東省菏澤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上訴人鄄城縣民政局原副局長陳某某貪汙一案,並依法強制三名證人出庭作證。據了解,這是該市首例強制證人出庭作證的案件。
  • 桐廬法院首次適用新刑訴法 強制證人出庭作證
    桐廬法院首次適用新刑訴法 強制證人出庭作證 2013年01月24日 10:52:12   如果,你是一件案子的證人,法院需要你出庭作證,你會出席嗎?要是在以前,或許你可以選擇不出席,但是現在,你必須出席!
  • 山東菏澤市審理貪汙案 首次強制證人出庭作證
    原標題:山東菏澤市審理貪汙案 首次強制證人出庭作證 庭審現場  大眾網記者9月4日從山東省菏澤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該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上訴人鄄城縣民政局原副局長陳某某貪汙一案,並依法強制三名證人出庭作證。
  • 規範刑事公訴案件證人出庭作證
    2018-11-25 23:52:25     為落實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規範重慶刑事公訴案件證人出庭作證,近日,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聯合重慶市人民檢察院
  • 證人出庭作證先宣誓 綏江法院啟用證人具結制度
    證人出庭作證先宣誓 綏江法院啟用證人具結制度 2020-05-13 0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刑事案件中證人一定要出庭作證嗎?證人不出庭的有什麼後果?
    在英美法系國家,證人通常是指在訴訟過程中經過宣誓或莊嚴的聲明對案件有關事實口頭作證的人。證人有兩類:一類是非專家證人,他們是就其親身體驗感知的事實陳述作證的人;另一類是專家證人,他們是基於專門知識對爭點事實作出判斷而提出意見的人。
  • 法院院長籤發出庭令可強制證人出庭作證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楊維漢)為保障當事人的質證權,提高庭審質量,最高法院24日公布的新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法庭對其證言的真實性無法確認的,該證人證言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對符合條件的證人,經院長籤發強制證人出庭令,可以強制其出庭。
  • 證人出庭作證先宣誓!五華法院首試「證人具結制度」
    針對黃某的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陳某於舉證期限內向法院申請證人楊某出庭作證,所需證明內容涉及借貸雙方現金交付本金數額的確定、案外人接收款項等案件事實。法院審查後同意證人出庭作證。庭審中,楊某面對莊嚴的國徽,在法官、原告及被告三方的監督下鄭重承諾。這也是五華法院首次嘗試要求證人在出庭作證前進行宣誓。
  • 證人出庭作證的最新規則
    最高法發布《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修改後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下稱「新《證據規定》」)將於2020年5月1日起施行。一、無正當理由未出庭的證人以書面等方式提供的證言,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雖然08年的《證據規定》中,證人如果未出庭作證,法院往往不予採信證人證言的真實性,但是否對證人證言的內容進行參考,沒有明確說明。
  • 刑事案件證人可以不出庭作證嗎?
    一、刑事案件證人可以不出庭作證嗎可以不出庭。控辯審三方都認為沒有必要出庭的證人可以不出庭,經辯護律師申請人民法院通知的證人可以自己決定是否出庭,刑事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可以拒絕包括法院要求的出庭請求。
  • 《證據新規》中「證人出庭作證」相關規定的解讀
    2019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對《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1版)》進行了修改,出臺了《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19版)》(以下簡稱「《證據新規》」),《證據新規》於2020年5月1日正式生效。
  • 法院可不可以強制證人到庭作證,證人義務是怎樣規定的?
    法院強制執行是法院根據法律裁判結果對被告人採取的強制行為。這是一種特殊的強制措施,由人民法院執行人員按照法律文書的規定,強制被申請執行人完成指定的行為。那麼,法院可不可以強制證人到庭作證,證人義務是怎樣規定的?
  • 修改後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關於證人出庭作證的變化...
    需要提醒的是,證人是否當真符合法律規定的不出庭條件,這是將是每一位律師在質證時都會重點考慮的問題。由於證人未出庭,即使書面申請並附帶證據材料,也很容易被質疑,致使證人證言失效。因此,若非萬不得已,應儘量讓證人出庭。
  • 證人不出庭作證證言是否有證明力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做證。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從上述法條不難看出,出庭作證是證人的義務。司法實踐中,對於刑事案件,由於其維護的不僅是受害人的利益,還兼具打擊犯罪的維護社會秩序的公益。所以刑事案件中證人出庭作證一般都是由國家機關要求的,比如說公安機關在偵查階段發現的證人等。證人出庭作證也具有一定的強制性。
  • 證據新規定:證人不肯出庭作證,怎麼辦?
    關注「分秒律師」,每天分享法律知識證人證言,是證據的形式之一。打官司,有證人,但因一些緣故證人無法出庭,其證言還會被採納嗎?答案:不一定。2020年5月1日新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定正式生效,對證人證言相關規定進行了明確。
  • 我國是否真的存在證人保護制度?證人保護的方式都有哪些?
    依據法律,廣義的「證人」包括舉報人、證人以及鑑定人。我國的憲法、刑事訴訟法雖然都規定了舉報人、證人舉報和作證的權利,最高人民檢察院、中紀委、監察部等部門也有相關的文件涉及保護舉報人、證人的權利,但是我國現有的證人保護制度多是宣示性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在實踐中實施的效果也不甚理想。
  • 資料:汙點證人制度
    在這種背景下,汙點證人刑事責任豁免制度(immunityofwitness)得以誕生。  該制度規定,控方為取得某些重大案件的證據,追究犯罪分子的嚴重罪行,對同案或其它案件中罪行較輕的罪犯作出承諾,如果他們提供某些關鍵的證據,將不再對其進行指控,否則,他們將因拒絕作證受到刑事追訴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