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配音短片,關注香港土地問題,那香港電影呢?

2021-01-18 塵海觀影

這幾天朋友圈裡流傳著一個劉德華配音的短片,是關於香港的土地問題,這也是香港最大的社會問題之一。

華仔在短片中講到,這個世界,沒有百分百完美的方案,我們需要的,是找尋一個對香港最有利的方案去實施。填海、人工島,都能有效的紓緩土地不足的問題,為什麼不做呢?香港充滿朝氣,也停滯不前,我們,要留給下一代什麼呢?

的確,很多去香港旅遊完後回來的朋友都會提到一些關於的事情,比如說住房面積小啊,或者給人一種很逼仄的感覺。華仔作為一個知名明星,參與這種短片的配音絲毫不奇怪,畢竟也是希望能更好的發展。

當然,作為一個影迷來說,當看到這一則消息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還是香港電影的問題,包括一些港劇。現在很多時候,看電影或者看港劇,實在沒得看,就只能找出以前的老片子來欣賞,相信這樣做的人不止我一個。而且以前的片子現在重新看依然覺得津津有味,可是再去看幾集現在拍的片子,真的沒有看不下去的耐心。

就拿前不久播出的《再創世紀》來說,忍著憋著看完了,演員的演技也還行,可是再回頭看二十年前的創世紀,馬上就覺得《再創世紀》假得不能再假。香港電影也是如此,怎麼看都覺得不真實,還有一種可怕的傾向就是不停的重複自己,簡單的說就不是不停的翻拍改變以前的經典電影,如果只是幾部就算了,一旦出現大量的這種情況,恐怕那些影視工作者的創新能力真的很受懷疑了。

就像劉德華配音的這部短片一樣,香港電影還是應該多關注一下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藝術創作離不開生活,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問題,現實主義才是藝術創作的源泉。

相關焦點

  • 劉德華遭圍攻,背後是香港地產模式大轉向,內地這次還跟不跟?
    ◎智谷趨勢(ID:zgtrend) |  宇庭六十年代出生的劉德華,見證了香港的一路坎坷。
  • 劉德華與香港電影二十年
    到了《無間道》,劉德華的反英雄角色被認為是這方面的成功典範。現在看起來,他反而是在反英雄的演繹上,得到了更多專業人士的關注。  「劉德華拍反英雄片和杜琪峯有很大關係。杜琪峯不要他英雄的一面,比如《暗戰》、《大隻佬》、《無間道》。後來拍《全職殺手》的時候,要他演回一個英雄,他說已經做不回去了。」登徒說。
  • 安徽君笙影視出品:劉德華《香港地》首曝光,偷渡題材?
    說《香港地》處在朦朧狀態,是因為劉德華也親自放出了一段短短的預告片段,雖然信息量很大,但卻讓人完全猜不到重點,甚至主演除了劉德華和鄭則仕,其他的仍然沒有被曝光,當初香港媒體曾報導,劉德華傷後首次復工拍的就是《香港地》,而且在片場還看到鄭則仕,所以在這個短片裡,也看到了「肥貓」的身影。
  • 劉德華支持人工填海遭謾罵,香港特首出面力挺:很敬佩
    10月初,因給「團結香港基金」拍攝的電視短片《東大嶼都會》擔任配音,劉德華遭到各種人身攻擊和侮辱。
  • 香港娛樂圈再傳哀訊,香港著名配音祖師爺逝世
    9月5日報導,有著「配音王」之稱的譚炳文,於9月5日上午11點離世,終年86歲。可能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懂,那是真的是讓人十分痛心。相信譚炳文的親人現在的心情就是如此。譚炳文可以說是香港配音界的祖師爺,他從事配音工作近30年,早已經成為了行業中的翹楚,為許多經典角色配過音。
  • 為何我們以前看到的香港電影國語版,都是臺灣配的音?
    那麼,它是不是真的呢?我要說錯,大大的錯誤。說到這個問題,就涉及到當港片在臺灣上映的國語版配音問題了。今天咱們專門給大家科普一些。關於港片的國語配音版本,首先一個,大家知道為什麼港片會有粵語和國語2個不同的版本嗎?為什麼是叫做國語版?為什麼不叫普通話版本?從國語這個說法,我們就可以明確,港片的國語版本大多數都是和臺灣有關。
  • 香港「配音王」譚炳文去世,老一輩們逐漸離開,港片難再崛起
    譚炳文生前獲得的最大成就是在2014年無線配音組頒獎典禮上,獲得的&34;。譚炳文在香港影視圈被稱為「配音王」,是香港配音界的始祖人物,我們最為熟知的《包青天》中的包大人就是譚炳文配音的港片的沒落和內地電影崛起有很大一部分關係,但更多的是因為香港影視圈演員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我們能叫得上名字的還是古天樂、梁朝偉、梁家輝、曾志偉、劉德華等這些老一輩。
  • 劉德華:想香港繼續向前行
    由前特首董建華牽頭的團結香港基金前日於facebook發布這段影片名為《讓下一代看見》,片長約三分半鐘,劉德華在影片中擔任旁白,並沒有露面,力撐東大嶼人工島填海是「可取」。「東大嶼人工島」指的就是在大嶼山以東填海約1000公頃興建人工島,預計多建25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 ,容納70至110萬人口,長遠解決房屋短缺問題,而這個計劃大約需要11年。
  • 劉德華為「填海計劃」發聲,香港填海造陸漫談(一)
    ,還伴有一條深情誠懇的宣傳短片,將香港多年來人多地少帶來的社會問題以及由最新的填海計劃引出的對未來的展望一一呈現。本來出身貧寒,見證了香港經濟騰飛,甚至被部分人戲稱為「民間特首」的劉天王為香港的基層建設背書發聲並無不妥,但短片播出後得到的反應卻令人頗感詫異:眾多網民在評論中質疑劉天王發表此番言論的真實動機,並多有痛斥。在網絡媒體上一時火藥烽煙。
  • 這部震撼心靈的動畫短片誕生在香港,入選了昂西
    巴:那對於昂西動畫節你們有什麼感受嗎?Nic:感受就是,當然氣氛是相當之好的。就是整個城市都是瀰漫著一個大家都很熱愛動畫的氣氛。昂西不是一個很大的城市,其實是一個小區域、小城市。但是很多不同的地方都在播放動畫,街上不同人的都在找自己想看的動畫。其實其中一個很大的收穫就是我看到現在動畫的趨勢是怎樣的,現在流行做什麼樣的動畫這樣。
  • 2003年劉德華的電影《大隻佬》就是香港人的強心劑
    今天來說下劉德華的一部非常出色的電影《大隻佬》,我為什麼不說《大塊頭有大智慧》,因為《大隻佬》才是原裝正版的杜琪峯的電影!如果說《無間道》是香港電影的救市之作!而杜琪峯選擇這時拍了這部電影!真可謂是大才!曾經這部電影也讓我一度陷入深思!究竟應不應該去做好事!應不應該去種善因!因為種善因得善果,但不一定會報在自己身上!做壞事結惡果,卻也不一定報在自己身上!那我是否存在僥倖心理!後來我發現自己的狹隘!人一定要有大愛!一定要有大的格局!
  • 香港電影2020年全面開戰,劉德華、古天樂等還能再創港片輝煌嗎?
    香港電影,華語電影的先驅者!提起香港電影,我們會有太多的回憶,腦海中一定會出現周星馳、劉德華、成龍、周潤發、古天樂等這些香港電影巨星!他們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童年回憶,也為我們創作了太多的經典電影!但香港電影卻在新世紀初始已經走向下坡路,曾經的輝煌已成為過去,直至今日,香港電影依然一副「半死不活」的鳥樣子!
  • 香港「最富有的80後」慷慨捐地 能否為香港土地問題找到出路
    保守估計,到2047年香港的用地短缺將達到1200公頃,其中約有815公頃的土地供應短缺問題將會在2026年前出現,這之中又有約108公頃是來自房屋用地的短缺。以此面積數據來換算,新世界此次捐出的300萬呎農地緩解香港住房土地短缺問題並非杯水車薪,而是可切實解香港土地供應困局的燃眉之急。
  • 中國香港男演員——劉德華簡介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本文轉載自網絡,內容未核實,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劉德華(曾用名:劉福榮,Andy Lau,1961年9月27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中國香港男演員、歌手、作詞人、製片人,中國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之一。他曾三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兩次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榮譽,已參演超過140部電影。
  • 香港TVB國語配音團隊
    葉清:他是梁朝偉作為香港TVB配音組這一優秀配音製作團隊的前任成員之一,葉清奉獻了那麼多永恆不變的經典之音,例如《花樣年華》、《2046》中的梁朝偉,《甜蜜蜜》中的黎明、《無間道》中的劉德華等等。十二三歲時,葉清隨同父母從上海移居香港,中學畢業後回復旦大學就讀了一年。一年後他回到香港,正式加入了配音演員的行列。  「那時候香港急需普通話標準的配音人才,有朋友於是介紹我去。剛開始配的是電影,第一個角色我都忘了,只記得按照劇本要大叫一聲『讓開』,是個惡人的聲音,但因為我配得太斯文,不像罵人,後來還被別人頂替了。」
  • 揭秘香港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社會問題
    在戲裡劉德華是老師,幫助這些年輕人從叛逆的問題少年實現逆風翻盤,在戲外,香港的社會問題再一次引起關注。可以說這部電影就是整個香港社會問題的縮影。這也是劉德華的新電影在此時上映,想通過那樣的精神來鼓舞時下面對困境的我們。
  • 記憶中的香港TVB配音演員
    香港TVB,香港首家獲得免費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臺,全天不斷播放節目,幕後培養出無數的華語影視製作團隊和演藝明星。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TVB中,讓無數人印象深刻的聲音——TVB配音演員。在80、90年代人的童年,香港電視劇正處於黃金年代,那時候的香港電視劇是大家最常看的,比如經典的金庸武俠作品翻拍電視劇系列《雪山飛狐》、《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鹿鼎記》、《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等等。經典古裝宮鬥劇的始祖《金枝欲孽》。還有一系列刑偵類型的電視劇,比如《談判專家》等。這些眾多的電視劇成就了TVB的黃金時代。
  • 香港四大天王,劉德華能排第一嗎?第二呢?依次怎麼排序了?
    香港四大天王,劉德華能排第一嗎?,第二呢?依次怎麼排序了?大家都知道香港有四大天王,可都不知道四大天王是怎麼樣排序的。那這四大天王,誰排第一,誰排最後呢?這個立意很有意思,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下,看看他們究竟是怎樣排序的。
  • 劉德華想用一己之力拯救香港電影,可惜力不從心
    這是香港電影最大的問題,雖然劉德華、吳鎮宇們一個個去支持新興導演和小成本製作,但這些電影本身並沒有太多驚喜。離開香港本土,沒有一個能打的。香港電影呢?他們或著迷於政治隱喻表達,如陳果的《三夫》。他們或靠香港電影的老本行「追車與爆炸」(《掃毒》、《追龍》系列)吸引內地觀眾的票房,卻毫無人性思想表達。
  • 劉德華想用一己之力拯救香港電影,可惜力不從心
    但這種感動是來自於劉德華主演的公益廣告,而不是電影本身。這是香港電影最大的問題,雖然劉德華、吳鎮宇們一個個去支持新興導演和小成本製作,但這些電影本身並沒有太多驚喜。離開香港本土,沒有一個能打的。臺灣電影近些年雖然大師式微,但《大佛普拉斯》、《血觀音》、《陽光普照》每一部都給我們耳目一新的驚喜,既表現臺灣社會的問題,貧富差距、國民黨爭遺毒、關愛刑滿釋放人員等等,又有藝術價值。這些電影真正可以走出去,成為華語電影的代表。甚至再精雕細琢一下,與《寄生蟲》也是可以一爭高下的。香港電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