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佳恩導演算是我最喜歡的韓國導演,猶記得看她的《我們的世界》時,那份震撼和感動。
如果說「世界」反映的是「孩子的世界遠比大人們認為的複雜與骯髒」,那麼「家園」則讓我覺得導演在努力去美化孩子,去煽情,讓孩子再次成為搖尾乞憐的弱勢群體。
漢娜作為女主角,極盡懂事,才上五年級便承擔著家裡許多的家務,努力維繫搖搖欲墜的家庭,還要小心翼翼地面對母親的質問和情緒。
她作為孩子,我看不到任性、野蠻和叛逆。
而這恰恰是允佳恩的「世界」給我震撼的原因。
李善的懂事是帶刺的,那是一種懦弱的反抗,而李善面對的還僅僅是父母的忽視和同學的排擠。
反觀漢娜,父母爆發的衝突、母親對自己做家務不僅不理解反而去質問和指責、父親出軌、哥哥自私而叛逆。
漢娜的家庭可以說是完全割裂的,所以整部影片漢娜都在尋找真正的家。
這樣一個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從頭到尾甚至不曾爆發出絲毫的不滿和憤怒。
她為數不多的反抗,僅僅是偷偷藏起父親的手機、短暫的離家出走、和朋友吵架。
不夠。
這樣的孩子是普世價值觀裡孩子的輪廓,沒有張力,沒有生命力。
像是個為劇情服務的傀儡,一心只想找到家,而沒有自己的情緒宣洩。
我想看到的是《奇蹟》裡的集體出走長途跋涉,不是在帳篷裡睡一晚回家做飯。
我想看到的是《無人知曉》裡掩埋妹妹時的冷靜和無知,不是拿了善行第一的老實少女。
我想看到的是《小偷家族》裡早熟卻幼稚的偷竊,不是幫著房東整理雜物的乖巧。
李善和智雅是相互利用,為了在「世界」更好地生存去反咬、撕扯。
漢娜和友美是相互取暖,為了尋找「家園」拼盡全力。
小孩子的世界並不好過,同樣有傾軋、壓迫、利用、甚至罪惡。
因為無知,他們的罪惡最是赤裸和坦蕩。
主流價值裡更傾向於保護孩子,這種保護有時隔絕了真相,而允佳恩導演讓我看到了我一直想要看到的,不完美、不單純、不天真無邪的孩子的世界
但這部確實讓我失望。
整部影片,我最喜歡的是兩個孩子狠狠踩碎親手拼湊的「家」的那一刻,那個瞬間,我感受到了孩子們負面的力量。
結果後面來了個帳篷劇情,和好如初。
結局是漢娜回家做飯,一種認清現實後的無力妥協。
看得我也著實無力。
只有當大人們意識到,孩子的生活並不是人間天堂,並不輕鬆愜意,雖然不需要為吃喝發愁,但他們的世界同樣充滿荊棘。
只有意識到,孩子和大人之間,才能真正架起溝通的橋梁,才能真正做到疏通和引導。
最煩影視劇裡出現的橋段,孩子的親人朋友寵物死去時,便是化作天上繁星,孩子們一臉天真地望著天空,說,星星好亮。
然而現實裡,許多孩子不僅知道死亡,理解死亡,甚至去踐行死亡。
星星這種笑掉大牙的謊話,是大人對孩子世界的美化,假裝看不見骯髒和罪惡,只會招致更多的骯髒和罪惡。
死了就是死了。
化成灰了。
沒有什麼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