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娛樂專稿(文/胡夢瑩 編輯/樟木)
6月18日,上海電影節漸入尾聲,影迷們的嘉年華還有最後兩天就要歇業。趁著星期六,一些外地影迷早早搶到了票子,利用假期飛往上海看片。
每一年的上海電影節都是影迷們的福音。今年的展映片單被封為「史上最強」,參展影片近600部,展映單元高達36個,放映場次超1250場。
▲本屆上影節有張國榮誕辰60周年回顧展
影迷熱情也是空前高漲,光是開畫就很兇猛。猶記得6月4日開票日,系統因為流量過大造成崩塌。這起事故被公認為電影售票史上涉及範圍最廣、影響最大的事件。
不過呢,就像每年電影節必至的大暴雨,像這種奇奇怪怪的事件,對於久經沙場的組委會來說,屬於一年一次的生理痛。早就習慣了作戰模式,應對是從容的,殺傷力也是大不到哪兒去的。因為在影展的背後,還有更多奇奇怪怪你意想不到的事件發生。
▲本屆上影節展映單元如此之多
一、2000部電影一個月看完,選片人經常看到吐
2015年,上海電影節展映影片近400部,創歷史新高。今年更兇猛,一口氣又漲了一半。選片的工作就像「大海撈針」,今年能撈出那麼多針的原因,也是在於組委會開工早,戰線拉得比以往要長。
這個階段是要給「選片人」小紅花的。什麼是選片人?這裡簡單普及一下,他們被稱為電影節的靈魂,決定了電影節的品味。每個國際電影節都有自己的選片機制,坎城、威尼斯、柏林等老牌電影節的選片人一般由專職選片人、特邀選片人顧問組成。
上海電影節的選片人組成範圍就廣泛了,除了電影節組委會辦公室人員,既有高校影視專業的學生,也有從事電影管理、電影研究、電影主創、電影院線、民營影視製作、媒體與影評、影視教學、行業協會等方面專業人員。當然,大多數A類電影節,對選片人名單是保密的。但這兩年,上海電影節公布了大部分選片人的名單,算是起到了表彰的效果。
▲日本影片《昭和64年》劇照
選片人有一定的薪資補償,據悉月入大約有千把塊,也能享受到電影節期間免費看片的優惠。並且這還是一個寂寞的差事,像民間選片人,他們只和組委會接頭,也沒法與其他小夥伴交流,基礎上處於被隔離的狀態了。
選片的活兒不輕鬆,據說選三輪。第一、第二輪主要是上海十所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他們最辛苦,每部片子要從頭看到尾,在隔成小間的看片室裡,面對密密麻麻的DVD播放機,戴著耳機拿著筆,寫下對影片的評語、故事梗概,還要標註哪些時間節點有暴力和血腥的地方。第二輪推薦的如有爭議,進入到第三輪,由專業人士考量。這些階段,需要把關的還有影片時長、是否符合中國國情等等。
今年有2403部影片報名,統統集中在一兩個月看完,工作量無疑是巨大的。就算是團隊分工,也是要「看到吐」。影評人駱晉今年看了幾十部,算是少的了,據說多的看個兩三百部也有,一天看十部影片都不稀奇。濃茶、咖啡、筆、盒飯,已經是公認的「選片四寶」。
▲「甘道夫」為莎翁影展站臺和宣傳
二、搞定拷貝和取經一樣難
本屆上海電影節的片單稱得上秀色可餐,不僅有在大銀幕上極為罕見的大師之作、今年坎城電影節的入圍電影,還有年輕人喜歡的日韓片,《哈利·波特》系列八部連映、莎翁影展、迪斯尼·皮克斯電影周、007系列回顧等等。聽上去都噱頭超濃。
組委會每年都會腦暴出一連串新鮮點子。但不是都能成形,夭折的也有不少。事實上,搞拷貝要不斷協調不斷跟進,絕對是個磨難重重的大考驗。上影節的展映電影並不都是片方主動報名,有很大一部分是組委會主動找上門的。吳覺人今年負責上影節特殊單元的策劃與華語片選片,他曾經歷過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事情。
▲金爵獎主席庫斯圖裡卡
先說錢的問題。哦,千萬別以為展映影片是單純來上海賺口碑的,咱們都是真金白銀借來的。有些版權方對於放映費還會漫天開價,因為版權費談不攏,組委會忍痛割愛的也不是少數。
兩年前參加展映的美國影片《少年林肯》,拷貝都已經在寄來的路上了,片方又出了么蛾子,突然提高放映費用。因為這一茬,展映差點告吹,後來經過了各種談判才終於搞定。放映費用多或少沒有明碼標價的,就看這個公司黑不黑。碰到個黑心鬼,還會提出一些額外要求,比如包拷貝來迴路費啊、主創來回機票啊,甚至連助理的費用都要你買單。
至於經典老片的放映,就不單是錢能搞定的事兒了。哪怕你砸得起錢,人家版權方還不一定願意出借。為啥不借?因為他擔心一放就壞。哦,不怪人家小氣,有的版權方一部電影總共就留下一份拷貝,這相當於是祖傳家當稀釋珍寶啊。換了我也不會隨隨便便出借,我小時候借碟片給同學就經常被弄壞,後來我什麼也不借了。同樣的道理,萬一你一不小心把拷貝弄破弄壞了,人家找誰哭去。
▲《少年林肯》劇照
然並卵,就算你磨破嘴皮子說動他給你授權了,也還是不要高興得太早。呵呵,因為還有一種可能,他早就沒有拷貝了,或者稀裡糊塗把寶貝弄壞了。
那麼拷貝在哪兒?它可能躺在某個國家的電影資料博物館裡。吳覺人今年就遇到過一部電影,版權方的拷貝壞掉了,最後他們是拿著授權書遠赴北歐,向北歐電影資料館借到拷貝的。當然了,資料館打開門做生意,並不是慈善組織,就算你付給版權方版權費,拷貝使用費你也還是要給的。
還有一種更可怕的情況是,你找不到版權方,經過歲月的洗滌某些老片的版權早就不知道在誰手上了,這個時候,你真的是什麼辦法都沒有了。
三、華語新片拼命擠進關注單元
但從合作談定到放映,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組委會對於拷貝交付期限有規定,再臨時也要提前好幾天抵達。不過因為有時路途太遠,有的剛剛過審,經常還是會有讓人抓狂的狀況發生。比如拷貝到不了的,最後只好忍痛不上排片表。往年還有過上了排片表最後臨時撤檔的,但還好,今年沒有那麼尷尬。
類似的事件也出現在今年的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上。以往這個環節更像是金爵獎前夜的預熱賽,不大受關注。組委會經常要挨家挨戶找競賽片,然後給面子的還經常是一些賣相寡淡的小片子。
▲《大聖歸來》上影節放映後口碑截圖
但今年情況來了個大逆轉。據該單元總製片人孫一娜表示,去年《大聖歸來》《煎餅俠》兩部電影在這一環節賺盡口碑,成功為後續上映先聲奪人。很多人驚奇地發現:哇咧,原來在這麼一個多年來爹不疼娘不愛的單元放電影可以那麼賺。於是乎,不夠條件上主競賽單元的電影都要擠破頭上這個環節。哎,世道就是這麼勢利。
像《搖滾藏獒》這種隔天就要衝擊金爵獎最佳動畫片的,也精力旺盛地報名參賽了,估計要多賺點吆喝聲,心機也真的是蠻重的。就連已經下檔的《洛杉磯搗蛋計劃》、《大唐玄奘》也來博博口碑。不要以為人家是抱著不賺白不賺的心態,因為並不是填張報名表就完事。華語傳媒大獎有一個拉票環節,但凡報名參賽的劇組必須有主創到場,換句話說,已經解散了的劇組,你還得重新湊人來。
▲《六弄咖啡館》
扯遠了。回到時間這個問題上,一張拷貝的順利運達就和武俠小說裡押鏢一樣驚心動魄。比如原定7月底上映的《六弄咖啡館》,加班加點趕後期製作,生生提前一個半月拿出成品。拷貝要求五月底、6月初到達上海,片方為了趕時間節點,連快遞的時間都等不起,乾脆一做完就人肉將硬碟運到上海,「時間緊張到這個程度!他們非常重視這個單元的平臺,不想放棄這個機會。」孫一娜表示。
也有人靈機一動,既然後期製作沒法一下子完成,乾脆先拿出個差不多可以的版本,等比完賽回頭再精工細作唄。比如今年7月15日上檔的喜劇片《快手槍手快槍手》,就出了這麼一招。
▲《傲慢與偏見》劇照
然而,也還是有些影片趕不上,只能眼睜睜看著好機會流走,比如暑期檔上映的《傲嬌與偏見》與《夏天19歲的肖像》,無論如何製作也只能趕在上檔前完成。
「每一場影片放映面對的媒體很廣泛,我們不希望給大家看到一個半成品,然後大家發現怎麼在關注單元放的電影和最後上映版本不一樣。這種情況下,我們會說服片方放棄。」在此,替這些有心無力的同學降半旗默哀。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國產3D動畫影片《西遊記之大聖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