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個電影,名叫《偷心》,不是波特曼那一版而是法國版的,評分只有6分,看的人也很少,但我卻莫名的很受觸動。
這個電影主要圍繞四個人的故事展開,四個人的名字是:帝埃裡、馬克、塞希爾還有貝阿特裡斯。
四個人中有三個是出身名門:帝埃裡、馬克、塞希爾。貝阿特裡斯卻是一個地位低微,甚至遭到輕賤的話劇演員。
帝埃裡父母早亡,屬於沒落的貴族,靠著父母的遺產生活,雖然自己也在做生意但是很失敗,表面光鮮實則已經窮途末路。馬克與帝埃裡是至交好友,塞希爾是馬克的親妹妹且深愛著帝埃裡。
貴族圈裡的人都以為帝埃裡與塞希爾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兩個人將來一定會結婚,而且塞希爾不僅深愛著帝埃裡,還有教養也有錢,對於帝埃裡來說簡直是最佳結婚對象了。
可是帝埃裡卻意外的愛上三流話劇演員貝阿特裡斯,門不當、戶不對,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們的愛情,圈子裡的人都瞧不起貝阿特裡斯,更諷刺的是,她還曾做過應召女郎,而且為馬克服務過。這就讓馬克和帝埃裡的關係也變得非常尷尬。
這個故事與中國的許多電影電視劇裡的情節很像,有錢有地位的少爺,愛上了美貌又有才華的妓女,可是由於家庭的壓力,或者社會原因,導致他不得不放棄這個妓女,而選擇與自己門戶相當的姑娘結合。
我想起在電影《大三元》裡,演神父的張國榮問演妓女的袁詠儀:「你為什麼要出賣肉體?」袁詠儀很無奈的反問她:「那你說是出賣肉體嚴重還是出賣靈魂嚴重呢?」
人只要活著就一直在做著一件事:交換!用我們願意捨棄的交換我們更想要的,《偷心》中的帝埃裡願意捨棄愛情保住自己的貴族地位,而貝阿特裡斯用肉體來換取金錢去追求自己的演戲夢想。其實不存在什麼高貴還是卑賤,孰輕孰重只在於做出選擇的這個人本身的價值觀念!
就像我一直說的一句話:選擇更能承受得,選擇自己更在意的。
越是成長,越能理解別人的一切選擇和堅持,每個人都有他在承受的現實,不能以自己的思維觀念去審判別人行為的好與壞,也不能以狹隘的社會價值觀去評定他人地位的高與低。
但是,我還是相信一點,人應該對他所鍾愛的東西認真、負責,拼盡全力!
帝埃裡根本就沒有為了自己的愛情做出過努力,他吃醋、痛苦、遭受別人的冷眼,在放棄與堅持之間徘徊,可是他除了這些情緒並未採取過任何實際行動,他沒有努力去賺錢,沒有想要和貝阿特裡斯一起去獲得圈子裡人的認可,他甚至根本就沒有想過讓貝阿特裡斯融入他的圈子,影片最後,貝阿特裡斯對馬克說:「我沒想到,他竟然如此懦弱。」
是的,一個不敢堅守自己鍾愛的東西,不肯為得到自己鍾愛的東西付出努力的人,是懦弱的。
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平時的形象剛好是我最最不喜歡的那種,金鍊子、黃頭髮、花襯衫和花褲子,像港劇裡的小混混,可是出乎意料的我卻對他有一種崇拜的心情。開始連我自己都搞不明白這種崇拜究竟從何而來,後來才想通,是他身上的那股認真和強勢。
他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傾注到所做的事業和生活中,他從來不會像所謂的文藝人士一樣,逃離現實或者說走就走,他勇敢而堅定地承擔著生活的全部重量。
我曾問過他,這種力量從何而來,他說,為了把握自己的命運,為了不讓自己像個玩具一樣被命運擺布著,為了能夠做到所有自己想做的事。
聽完他的一番話,我忽然覺得自己幼稚而弱小,我們的目標是一樣的,都不願意自己被擺布,而我的選擇是躲避,他的選擇卻是面對,是迎難而上,是用自己的力量把命運中的惡魔擊退!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吧!
人應該有力量揪著自己的頭髮把自己從泥地裡拔出來,也應該有力量緊緊抓住自己想要的東西,哪怕挫折重重只要還有一分力氣在就不放手,不要用「現實殘酷」四個字為自己的懦弱開脫。有些東西可以放棄,但也有些東西必須堅持!
對精神的追求永遠要比物質多一點,對物質的追求只是實現精神自由的手段,不是活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