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群裡狂飆英語,引其他父母吐槽:說中文,別秀了!

2020-12-23 糖果的媽媽

實力可以彰顯,但不要「顯擺」,否則很容易引起他人反感。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可,靠的是硬實力,而不是過多的粉飾。

執筆:歐陽比文

最近《三十而已》大火,許多人被劇中精緻媽媽的養育方式所驚呆了,尤其是顧佳帶著兒子去國際幼兒園面試那一段,和普通人的生活太遠。

一口流利的英語,還要交流育兒理念,這哪裡是在拼娃,分明是在拼媽!

幼兒園家長群裡狂飆英語,引來其他父母強烈不滿

幼兒園開學了,有很多小寶寶是第一次入園,孩子在成長,家長也沒閒著。每天叮叮噹噹的家長群裡聲音不斷,有時是家長詢問情況,有時是老師布置任務。

或許是為了給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這天有位家長在群裡用英文對老師表達感謝,還交流孩子的教育日常。

開始說了兩句,還有家長表示「眼饞」,對這位家長的不俗實力表示羨慕。可是這位寶媽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而且為了比拼,也有別的父母開始秀英文了。

最搞笑的是,一位寶媽不知道是諷刺還是炫技,直接扔上來一段阿拉伯語,家長群立刻變成了外語群。

這回終於有人看不下去了,直接在群裡批評道:這裡是中國,請大家說中文,別秀了,就你們會兩句蹩腳的英文嗎?

這位家長吐槽後,其他家長紛紛跟上,表示如果家長的英文水平這麼突出的話,建議在家裡教自己的小朋友呢,為什麼要在群裡刷存在感?

而另一位寶媽更加犀利,她將上回幼兒園的英語摸底測試成績單,拍照發到了群裡,那兩位家長的孩子,英語成績並不突出,這下兩位家長再也不吭聲了。

幼兒園家長群最討厭的幾類家長,希望你不是

1)炫富型

此前有位寶媽,孩子過生日她專門訂製了一個超級豪華蛋糕,本意是和其他同學一起分享,這也是幼兒園慣例。

可是前一天晚上寶媽卻在群裡說,「這是我從國外購買的,一般孩子都吃不到呢,大家一定要珍惜」。結果第二天生日蛋糕無人問津,寶寶委屈巴巴,寶媽還不知道錯在哪裡。

在群裡炫富,會滋生寶寶「高人一等」的思想,形成攀比心理,還很容易不合群,被排斥。物質上多藏富,精神上多富養。

2)溜須拍馬型

對老師表達感謝之情是可以的,但是不要過度。有的家長專職溜須拍馬,老師每做一件日常工作都忙不迭地在群裡說「辛苦了」、「老師別太勞累」等。

其他家長見狀,也不得不跟風。其實幼師也會感到非常尷尬的,而且還佔用了公共資源,有的群就明確提出,群裡點讚不能超過3個!

3)跪求型

「我弱弱地問一句」、「跪求老師了,幫幫孩子,我實在是過不去」……這種類型的家長,在群裡極其「卑微」,總是求著老師辦這辦那。

雖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是家園的溝通更講究平等和順暢,而不是誰求誰。

如果家長總是這樣,想必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十分懦弱,將正常的人際關係變得庸俗化。

4)強出頭類型

比如說春遊,園長表示孩子自願參加,經過考量,每生出50元就足夠了。可是就有那種強出頭的家長,「50元怎麼能夠呢?我看每個孩子至少得出100元……」

「這種活動孩子都要去的,不去的話會不合群吧?大家認為呢?」開始帶節奏了。

這類「道德綁架」,其實很多時候是毫無道理的,先是自行抬高價錢,然後花銷均攤,自然會引起其他家庭的不滿,而且每家的情況也不同,何必強求?

互動話題:您所在的家長群,有特別不合群的家長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戲精寶媽」群裡講英文,其他家長看後盡皆無語:這是在秀什麼?
    要說到家長群,想必不少家長都有著很多想要"吐槽"的話,我們也時常能在網上看到一些由家長們分享出來的較為"奇葩" 這位家長的孩子剛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在為孩子報導完後,幼兒園的老師便組建了一個家長群,告知家長們以後有重要事情或是孩子發生什麼會在群內進行通知,然而有天,在這個家長群內就發生了一件
  • 群裡家長總要求拍照,幼兒園老師無奈吐槽:我是老師又不是攝影師
    許多爸媽認為等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自己就可以稍微輕鬆一下了,但是與此同時有不少的過來人表示這種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等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家長要操心的事情往往會更多,平時要輔導孩子的作業,沒事還得做點手工,甚至有的寶媽還吐槽說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自己連個易拉罐都不捨得扔了,就怕哪天有點用處。
  • 幼兒園老師群裡點名家長,問為什麼不打卡?家長:以為我很閒嗎?
    幼兒園的家長還要陪孩子看視頻做手工讀故事背單詞錄視頻拍照片,最後把這些「成果」發在班級群裡籤到交作業,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後,才能做回自己真正好好放鬆一下。家長們也是盡力地配合幼兒園老師的工作,也知道幼兒園老師也不想這麼做的,她們也不容易,但是上面有安排就要執行。
  • 「洋氣寶媽」在群裡飆英文,其他家長看後怒懟:能不能別秀!
    ,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很多家長就為孩子的教育操碎了心,幼兒園家長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日常交流中大多是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交流,然而有些家長卻偏偏想要凸顯出自己的與眾不同。02「洋氣寶媽」在群裡飆英文在幼兒園開學後,老師也組建了一個家長群,很多家長在群裡互相打招呼,其中,
  • 因幼兒園畢業典禮,家長在群裡吵翻,別把「攀比」當成「儀式感」
    文/喬治麻麻01前幾天兒子幼兒園家長群,因為孩子們畢業典禮的事情吵翻了,本來是挺開心的事情,沒想到卻出了一場鬧劇。今年兒子幼兒園的畢業儀式比較簡單,老師在園內給孩子拍了很多系列的照片作為留念 ,以及幼兒園內給孩子們舉辦了一個溫馨畢業典禮。
  • 幼兒園寶寶穿著「溼褲子」回家,寶媽群裡懟老師,家長霸氣教育
    01幼兒園寶寶穿著"溼褲子"回家,寶媽群裡懟老師,家長霸氣教育一天辛苦工作後,洋洋媽媽好不容易把孩子接回家,在沙發上休息的時候,這才發現洋洋的褲子是溼的。媽媽立刻給寶寶換褲子,換完後一想,這褲子估計已經溼了很久了,問了洋洋才知道,放學前他就尿褲子了,一直都沒換。
  • 孩子過生日,父母要送蛋糕到幼兒園?老師說出心裡話,家長別做錯
    現在要說到過生日,人們想到的一般就是生日聚會,禮物和蛋糕這幾種東西。而且對於孩子們來說,過生日應該是一年當中最開心的日子了,最近幾年來在幼兒園裡面也逐漸的興起了一種習慣,那就是孩子過生日,家長需要買一個大大的蛋糕送到幼兒園裡,讓孩子們一塊分食。
  • 幼兒園開運動會,要求孩子們集體穿白鞋,放學後家長群裡熱鬧了
    孩子在上幼兒園前,一直是在父母的照顧下長大的,很少需要自己照看隨身物品,但等小傢伙上了幼兒園以後,就需要他們開始嘗試自己整理書包,將從家裡帶出去的東西再原封不動的帶回來。學校老師要求孩子穿白鞋,放學回家後家長集體蒙圈這不,有一家幼兒園因為要開運動會,所以學校老師便要求孩子們集體穿上小白鞋,這樣走起方陣才整齊又好看,對此小朋友們表現得都特別興奮。不過,等孩子放學回家後家長們卻集體蒙圈了。
  • 古力娜扎說英語被狂吐槽,抖森講中文卻各種誇,網友未免太雙標?
    近日她在2019MAMA盛典上用英語為金請夏頒獎,不太流暢的英語口語遭到了網友的瘋狂吐槽。不過有趣的是,在抖森、荷蘭弟這種外國明星說不標準的中文時,網友卻各種誇。造成這種雙標行為的原因,僅僅是「崇洋媚外」嗎?中國人說外語被嘲有些美人,只適合微笑,不適合說話,例如古力娜扎。
  • 小小春不愛學中文,採兒耐心解釋:中文比英語更重要
    現在的父母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尤其是英語方面。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便開始給他們報名英語的學習班,希望孩子可以從小打下良好的英語基礎。不過,在家長重視孩子英語的同時,卻忽略了孩子本應該好好學習的中文,因此,導致有些孩子明明已經不小了,卻連普通話都說不太清楚,字也沒認識幾個。
  • 幼兒園老師結婚,家長統一微信隨500元,結果隔天家長群炸了
    文/聆媽育兒經(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要說現在資訊時代給我們帶來最大的便利是什麼呢?那麼很多人就會調侃說那一定是收錢方式變了。之前我們想要隨禮或者是有人喬遷之喜。如果本人不到場,那就得讓朋友帶或者是可以不到場為理由就必過去。但是現在不同了。現在。
  • 幼兒園老師群內發水果照,引來家長質疑「擺拍」,園方霸氣回應
    文/胡胡育兒日記家長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寶寶在幼兒園內生活得好不好,尤其在午睡與飲食的問題上,會格外的擔心,現在很多老師都會在家長群內將孩子的一舉一動拍照發給家長看,也為了讓家長放心,但是有的時候也會遭到很多的誤解
  • 和老外狂飆英語,4歲的自信是這樣練成的
    其實在我小時候學英語的過程中,除了鼓勵我跟外國人聊天還有聽收音機裡的美國之聲,我爸真的也沒做過其他什麼了,他甚至連日常功課都沒輔導過我。用魚皮花生換打擾兩個無辜的外國人的方法,現在看來或許符號化和粗線條了一些,但它代表了我爸作為一個那個年代的外語系畢業生學習英語的終極經驗:別要臉,別怕錯,大聲說。你別說,這個經驗到今天,看起來依舊是實用和先進的。前幾天爸爸過生日,我們一起去吃自助餐。
  • 幼兒園老師教做「水果拼盤」,拍照上傳家長群,寶媽:明天就轉園
    「水果拼盤」,拍照上傳家長群,寶媽:明天就轉園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幼兒園老師翻孩子兜,家長拍照發微信群,園長:來辦退園吧
    文/琳妹育兒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人們常常把淘氣、故意使壞的孩子們稱為「熊孩子」,每每提到「熊孩子」,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會感到頭疼。在現實生活中,「熊」的不只有孩子,還有一部分成年人,尤其是幼兒家長們。
  • 「國際幼稚園」、「雙語幼兒園」分不清楚?家長可別白花冤枉錢!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全攻略」。跟寶寶重回幼兒園,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相信不少家長們都聽說過某某明星的孩子入讀某個知名的國際幼兒園,一年學費好幾十萬。話說有消費需求,就有市場。幾十萬學費對於一線明星大咖來說就是灑灑水啦!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興起了幼兒園國際雙語風,城市裡的國際園、雙語園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 引人反感的幾種接娃方式,幼兒園老師不好意思揭穿,家長別裝糊塗
    去幼兒園接孩子是件很平常的小事,但是卻也能反映出個別家長的素質。孩子們最期待的就是幼兒園放學的那一刻,畢竟幼兒園再好也不如自己家,因此很多孩子都希望家人能早早來接自己。為了不讓孩子苦苦等待,不少家長也會提前到幼兒園門口等著接娃。
  • 英語老師家長群催交作業,家長咆哮:俺都不會,你叫我怎麼做?
    英語老師在群裡要求家長提交英語作業,一家長因為不會輔導英語被逼得咆哮:不學了,退學,急死人了,檢查作業,俺都不會,你叫我怎麼做?這位家長喊出了大多數家長的心聲。輔導作業,現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活,也是高危作業。
  • 幼兒園老師分享孩子日常,寶媽立馬大聲指責,網友:別上幼兒園了
    ,這樣家長也能對孩子每天做的事情有所了解,這也是家長認可莉莉的原因,而這一次也不例外,可就是在莉莉將照片發到群裡之後,卻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網友知道這件事後,紛紛表示,這家長別讓孩子上幼兒園了,回家自己教吧。 「過度保護」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
  • 家長群變身「交友群」,異性家長互加微信,孩子成「曖昧」的幌子
    隨著孩子上幼兒園後,老師都會組建家長微信群,方便與家長溝通孩子問題,這種微信群也讓一些家長互相之間產生了聯繫。正常來講,群裡大多都是寶媽,偶爾也有一些寶爸,相互溝通孩子問題時,交流難免就會多一些。家長群搖身一變成為「交友群」,異性家長互加微信,孩子成為「曖昧」的幌子。為什麼異性家長之間會產生「曖昧」對異性的好奇心,這是大部分人心裡都潛在的思維。成年人的生活每個人每個家庭都不一樣,送孩子上學上興趣班的家長,婚姻大多都持續五六年了,而這段時間也是夫妻感情進入到「平淡期」或者「七年之癢」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