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個視頻引起了熱議。
英語老師在群裡要求家長提交英語作業,一家長因為不會輔導英語被逼得咆哮:不學了,退學,急死人了,檢查作業,俺都不會,你叫我怎麼做?
這位家長喊出了大多數家長的心聲。
輔導作業,現在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活,也是高危作業。近兩年被報導的,我們已看到,那些被孩子作業逼得血壓飆升,甚至走上絕路的父母,既焦慮又無助。
這種苦,若不是親臨其中,你不會相信。
我一個朋友,女兒下學期上小學一年級,她聽聞輔導作業很可怕,提前半年買了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和語文教材,看過之後,她說:我還以為有多難,不過如此,很簡單啊,怎麼能把家長逼成那樣。
我只能說:等你家孩子上了小學,你就知道了。
陪娃寫作業有多難?
1、提交作業就不省心。
"現在好多都是網上提交作業,家裡很多都是老人帶孩子,根本看不懂,很多還沒有智慧型手機,怎麼提交作業?"
"現在好多作業老師發個答案,家長批改,孩子訂正後再上傳,每科作業還要一起傳,不能分開傳,規矩多的很,誰交誰沒交,小程序一目了然。"
"一個小孩三個群,兩個小孩六個群,老師布置作業,家長要拍視頻發小組群,隔三差五搞一次,真是一言難盡。"
2、檢查作業有困難。
"我兒子三年級的題我都不太會了。"
"我大學畢業,女兒初一的題我完全看不懂。"
"你們有沒有見過老師布置作業,做完了要家長檢查正確無錯後籤名,作業上交如果有錯題,家長還要在群裡點名批評認錯。我太難了。"
3、看娃寫作業辛苦很心疼。
"我妹妹昨天寫作業寫到十一點,今天4點就起床繼續做,她才小學六年級。"
"小學堆成山的作業,初中開始上不完的自習3,高中開始早6晚11。"
4、輔導作業太崩潰。
"白天忙工作,晚上還要陪娃寫作業,腰疼!"
"我姐快氣瘋,要做飯洗衣,伺候老二,好不不容易晚上歇歇,還得輔導作業。"
很多家長要麼已被逼得崩潰,要麼在崩潰的路上。
難怪現在很多家長都開始羨慕許仙和白娘子,剛生下娃,就一個出家,一個進雷峰塔,孩子一天也沒帶,出來時兒子都考上狀元,娶上老婆了,多爽!
調侃歸調侃,回到作業的話題,這孩子的作業,究竟該由誰來輔導,老師,還是家長?
自從我家孩子進入幼兒園,就聽到一個理念叫做家校共育,我一直也很認同這個理念。
畢竟孩子是學校和家庭共同培養的結果,不可能把家校分離開。
何為家校共育?
1、 老師與家長在教育上要同步,不能老師往前拉孩子,家長卻扯後腿。
2、 在傳授知識上,老師是絕對的主體,而家長僅是輔助,盡力而為,甚至可以不作為。
3、 在教孩子的學習習慣上,家長是主體,責無旁貸,老師是輔助,負責提點,督促改進。
現在的2個誤區
1、 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這方面介入過多。
現在很多家長生怕孩子學不好,主動去扮演一個輔導老師的角色,每天除了給孩子檢查作業,孩子沒學會的,還要給孩子講一遍,甚至給孩子做一些拓展訓練。
這樣做,其實是把自己帶坑裡了。
因為有些孩子會因此產生依賴心理,覺得在學校不認真聽也沒關係,反正回家爸爸媽媽還能給我講一遍。
結果就是惡性循環。
孩子在學校不認真聽,回家後,家長為了讓孩子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就要用額外的時間去給孩子輔導,自己疲憊不說,孩子也不輕鬆,遇到孩子不開竅,家長就難免著急上火。
2、 有些老師過於依賴於家長的輔導。
若老師把答案發下來,讓家長檢查對錯,這還好,若讓家長給孩子做輔導,就有點強人所難了。若家長平時工作很忙,或是家中只有老人帶娃,這就會把人逼瘋。
而且,不得不說,現在老師布置的某些作業,離開家長的輔導,孩子根本無法獨立完成。
這樣的作業,表面是給孩子布置的,其實變相成了家長的作業,增加了家長的負擔。
那些離開家長就無法完成的作業,建議老師還是少布置。
為了不讓自己在輔導作業時崩潰,家長需要未雨綢繆
1、 習慣早養成。
家長可以從孩子上幼兒園起,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比如,讓孩子自己穿衣穿鞋,自己洗臉刷牙,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
給孩子植入一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2、 孩子進入小學後,3件事家長一定不要做。
第一件:孩子做作業時,家長千萬不要守在旁邊盯著他做。
第二件:孩子作業時,不要去打擾,不要送吃送喝,不要去評論。
第三件:不要輔導孩子功課。只檢查是否完成,若有答案,只檢查對錯。孩子若不會的,讓孩子第二天去問老師,或是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自己努力學會。
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當然,若孩子確有困難,家長可偶爾伸出援手,拉他一把,但不能把這種輔導當作常態。
3、 家長重點要做的三件事。
第一件:重點抓孩子的學習習慣。
比如,每天放學先做作業再玩,讓娃學會整理書本,學會自己安排做作業的先後秩序和時間點。
第二件:告訴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
比如,當孩子不認識某個字,或不知道某個詞的意思時,引導孩子,學會藉助工具,除了問色媽媽,最好是自己查字典,自己解決。
第三件:在孩子的作息時間安排和寫字的姿勢方面把關。
早睡早起。小學的孩子儘可能讓孩子9點前睡覺,早上7點左右起床。
關注孩子的用眼健康。寫字的姿勢要重點提醒。
蟲兒媽媽說: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們需要給孩子一些時間,也給自己一些時間。如果不想在輔導作業時被逼瘋,最好的辦法就是,壓根不要去碰。
一是因為孩子的認知和理解力跟家長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如果孩子跟不上,家長很容易心急上火,孩子也委屈,還達不到好的效果。
二是因為家長的真正作用不在輔導功課上,而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上,這才是讓孩子終身受益的。
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你在陪娃寫作業時有什麼心得和體會呢,歡迎留言分享!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