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就要開幕啦!8月16日—22日,上海展覽中心主會場將迎來500多家出版社,展出15萬種圖書(書展現場購書享受8折優惠),舉辦50餘場講座……書展的活動總量超過900場(包括讀者見面會、親子閱讀活動及籤售活動等等)。
其中,本屆國際文學周主打的主題為「科幻文學的秘境」——既探討「人工智慧」,也教年輕作家「如何混入科幻圈」;既有對「人類命運」的關注,也有「穿越時空的對話」。除此之外,書展還邀請了多家實體書店作為書展分會場,匯聚了30餘位中外作家、評論家和學者,另有馮唐、馬伯庸、周國平、高翊峰、伊格言等作家攜新書籤售。
我們為大家擬了一份集新書分享、閱讀分享、病友交流、《未知大學》的詩集首發於一體的文景· 私家看展指南,以讓你能在人潮人海中更快地與我們相遇。
8月16日—8月22日,上海書展,我們不見不散!
我們對優秀華語文學的關注從未中斷。2016年冬,我們應上海市作協之邀,參與了「上海-臺北小說工作坊」活動;2017年上海書展期間,我們將推出兩位臺灣新生代重要作家的作品:高翊峰的《幻艙》和伊格言的《噬夢人》。
它們都有強烈的敘事風格與遣詞特點,盡顯母語的魅力;它們既關於未來、關於時間,也關於人類的情感,關於或飽滿或乾涸的生命對時間的全方位腐蝕性的抵抗;它們的作者,都獲選《聯合文學》「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並將於書展期間與廣大讀者見面。
臺灣70後最具都會節奏感的小說旗手
高翊峰的十年創作高峰
華語科幻星雲獎提名
一部令人坐立難安的小說
《幻艙》講述生活在下水道臨時避難室裡形形色色的人,如何漸漸失去離開的動力,安於失去時間的現狀。究竟是怎樣的恐懼,讓他們情願被豢養、被禁錮在這個地底的幻象避難所,也不願邁向太陽底下的自由生活?
讀罷《幻艙》,心中悽然。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幻艙」裡。衝出「幻艙」,到更廣闊更光明的地方去,這就是人類的歷史和未來。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莫言
【主題】現代人的愛與生命力是否行將崩毀?——《幻艙》新書分享對談
【地點】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一樓(南京西路1333號、近銅仁路)
【時間】8月17日(周四)13:30—15:00
【嘉賓】高翊峰 路內
高翊峰,現為專職小說家、編劇、導演。曾主編《COSMOPOLITAN》《MAXIM》《GQ》《FHM》等時尚雜誌;著有短篇小說集《家,這個牢籠》《肉身蛾》《傷疤引子》《奔馳在美麗的光裡》《一公克的憂傷》《烏鴉燒》等;長篇小說《幻艙》《泡沫戰爭》。曾獲《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獎項,2012年由《聯合文學》雜誌評選為「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
路內,1973年生,作家,著有小說《少年巴比倫》《花街往事》《慈悲》等。
臺灣新生代小說家伊格言裡程碑之作
《聯合文學》年度之書
新世紀的後人類史詩
《噬夢人》以獨特的「書中書」結構,講述夢境可被萃取的未來,生化人與真實人類的一場生命權利的爭奪,深刻探討了「預測人類文明發展的可能性」的問題。
驚人的高度。小說情節的變形金剛。地獄爆炸般的濃煙光焰。令讀者恐怖、駭麗、亂迷之至福。藉由《噬夢人》,伊格言脫離鄉土魔幻的拔尖領先群,原創了一個讓我們陌生而懍畏其龐大偽知識系譜的宇宙滅絕史詩。那使他獨自突圍闖進另一個小說次元,一個華語小說龐大惡魔野心的阿凡達計劃;也畫出了臺灣小說新紀元的光年單位。
——駱以軍
【主題】歷史、科幻、化身,「變成另一個人」的方法——《噬夢人》新書分享對談
【地點】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一樓(南京西路1333號、近銅仁路)
【時間】8月18日(周五)19:00—20:30
【嘉賓】伊格言 小白
伊格言,1977年生。小說家、詩人、電視讀書節目主講人。著有《噬夢人》《零地點GroundZero》《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甕中人》《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等。曾獲華語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年度之書、吳濁流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等。
小白,上海作家,著有個人文集《好色的哈姆萊特》和《表演與偷窺》,小說《局點》《租界》和《封鎖》。
兩位臺灣新生代作家在本次書展期間,將分別與兩位大陸作家展開對談。我們足可期待高翊峰和路內這兩位跨文學與影視的多身份作家間的寫作經驗碰撞;也足可期待伊格言和小白交流的科幻文學創作論。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閱讀小說是人們最好的消遣。小說打開一扇又一扇通往現實世界以外的大門,能將人傳送到另一個生命,從不同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不僅如此,小說作為良藥,曾經撫慰、激勵過無數人的心。對普通人而言,閱讀小說獲益良多。
相比過去,現代人有更多的選擇,也有了更多的焦慮。生活、工作在城市本身就是很多情緒問題的根源。閱讀小說還能否成為消遣,是否能治癒現代人的各種情緒病?
任何一位寫作者都首先是一名讀者。在這幾位寫作者眼中,小說閱讀在他們的生活中佔據了怎樣的位置?他們又將分享怎樣的閱讀故事?
【主題】人人都有病,讀小說能治嗎?——《小說藥丸》病友交流會
【地點】西西弗書店·靜安大悅城店(靜安區西藏北路166號-612)
【時間】8月19日 (周六)14:30—16:30
【嘉賓】胡續冬 btr 顧湘
胡續冬,1991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在北大獲文學學士,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2002年留校任教,現為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大學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
btr,生活在上海的作家、譯者及文化評論人。主要出版有《上海:城市生活筆記》(2003)、《迷走·神經》(2013)、《迷你》(2016)等。主要譯有保羅·奧斯特《孤獨及其所創造的》(2009)、薩奇《殘酷極簡思維》(2013)及保羅·奧斯特《冬日筆記》(2016)等。關於文學、電影及當代藝術的評論及寫作散見於《周末畫報》、《Timeout》、澎湃新聞及瑞象館專欄等。
顧湘,生於1980年,出版有《好小貓》、《為不高興的歡樂》等,畫畫,設計,翻譯書,現居上海。
「啊,露西恩,露西恩!
精靈之地最美好的少女,
你的美人類的兒女無法企及,
你的愛擁有多大的力量
竟將你帶來恐怖的老巢!
看看這柔軟的手足,如雲的烏髮,
花朵裝飾的額頭如此白皙,
纖長的雙手沐浴著嶄新的晨曦!」
他喚她「緹努維爾」,她為他改換了命運——在阿拉貢與阿爾玟之前,曾有貝倫與露西恩。
凡人貝倫與出身不朽的精靈一族的露西恩相愛。為使貝倫知難而退,露西恩的父親——精靈王辛葛提出了求娶露西恩的條件:貝倫必須從初代黑暗魔君,比後世的索隆還要強大恐怖的魔苟斯那裡,奪回一顆精靈寶鑽……
貝倫與露西恩的傳奇,是J.R.R. 託爾金教授創造的瑰麗世界——中洲裡最重要的故事之一。它位列中洲遠古時代的三大傳說當中,既是《魔戒》那宏大背景的組成部分,更是《精靈寶鑽》必不可少的基石,同時在作者自己的人生中也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在去世的前一年,J.R.R. 託爾金曾在一封信中述及他對亡妻的懷念。他寫道:「她就是後來成為《精靈寶鑽》首要部分的那個故事的源頭……但故事脫離了正軌,我被拋下了,而我無法去鐵面無情的曼督斯面前懇求。」
1917年,「一戰」索姆河戰場歸來的J.R.R. 託爾金潛心動筆創世中洲,2017年93歲高齡的克里斯多福·託爾金最後一次整理父親的遺稿,以父母愛戀凝結成書揮別這段傳奇。
百年夢縈,譯者鄧嘉宛、杜蘊慈邀您一同重回中洲。
【主題】中洲至美的愛戀——《貝倫與露西恩》鍾書閣閱讀分享會
【地點】鍾書閣芮歐店(芮歐百貨4樓 靜安區南京西路1601號)
【時間】8月19日 (周六)15:00—17:00
【嘉賓】鄧嘉宛 杜蘊慈
鄧嘉宛,專職譯者,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社會語言學碩士。從事文學與基督教神學翻譯工作二十餘年,譯有《魔戒》《精靈寶鑽》《胡林的子女》等五十餘種作品。
杜蘊慈,臺灣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畢業。著有歐亞絲路紀行《地圖上的藍眼睛》《迭裡溫·孤山》。喜愛閱讀民族史詩、傳說,歐亞草原歷史地理。
《荒野偵探》《2666》《地球上最後的夜晚》……波拉尼奧僅在生命的後10年的時間,寫出令讀者驚嘆、著迷、數量驚人卻本本好看的小說。50年的生命,近30年的詩歌寫作生涯,轟動文壇的小說家波拉尼奧一直以詩人自居。他的小說成就讓人忘卻:在任何場合,波拉尼奧從來都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個詩人。
1993年波拉尼奧肝功能損壞,那時他的兒子勞塔羅還不到兩歲。得知病情的幾個月後,波拉尼奧開始著手整理自己的詩歌手稿,並附上詳細的目錄、創作日期說明和出處,題為「未知大學」,足見波拉尼奧十分珍視自己的詩作。這是已出版的《未知大學》所依據的底本。
中文版詩集以前述《未知大學》為主體,同時收錄作者此前已出版的另外3部詩集:《安特衛普》(2002年)、《浪漫主義狗》(2000年)和《三》(2000年),基本保留了各部詩集的完整形態,另附精美單頁,多角度展現波拉尼奧及其作品的內在聯繫。
8月20日,以詩的方式,與譯者範曄、波拉尼奧迷btr,及澎湃新聞文體中心總監石劍峰,一起走進將詩作為一生追求、將文學作為一生志業的波拉尼奧的心靈世界。和他一起感受:
「寫詩是任何一個人在這個被上帝遺棄的世界上能做到的最美好的事情。」
此外,詩歌分享會後,將放映波拉尼奧紀錄片《羅貝託・波拉尼奧——最後的「被詛咒的詩人」》,時長1小時。
【主題】最終詩人像孩子和詩人的孩子——羅貝託·波拉尼奧《未知大學》詩集首發分享會
【地點】鍾書閣芮歐店(芮歐百貨4樓 靜安區南京西路1601號)
【時間】8月20日 (周日)
【嘉賓】範曄 btr 石劍峰
範曄,任教於北京大學西葡語系,西班牙語語言文學博士,譯有《致未來的詩人》《百年孤獨》《萬火歸一》等西語文學作品數種,最新譯作為波拉尼奧的詩集《未知大學》。另有隨筆集《詩人的遲緩》。
btr,生活在上海的作家、譯者及文化評論人。主要出版有《上海:城市生活筆記》(2003)、《迷走·神經》(2013)、《迷你》(2016)等。主要譯有保羅·奧斯特《孤獨及其所創造的》(2009)、薩奇《殘酷極簡思維》(2013)及保羅·奧斯特《冬日筆記》(2016)等。關於文學、電影及當代藝術的評論及寫作散見於《周末畫報》、《Timeout》、澎湃新聞及瑞象館專欄等。
石劍峰,騰訊《大家》專欄作家,東方早報文化部首席記者。
屆時,我們的主力部隊會出現在上海展覽中心的東11館,為你現場介紹我們夏季的精選好書。這個夏天,是不是又多了一個納涼的好去處呢——就在下周的上海書展!我們的微店也會同步上架書展期間的精選書目(為不能到現場的讀者準備的福利)。
第157屆芥川&直木獎獲獎作品揭曉!| 2017年上半年
重要的是音樂,對於其他事情,誰也沒有答案
偏愛流浪的孤獨異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