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熱議《奪冠》紀錄片:丁霞你要笑死我?陳可辛竟然也哭了

2020-10-11 我愛女排

當電影《奪冠》還在院線持續刷新票房的時候,時長兩個半小時的幕後紀錄片《我們——<奪冠>幕後紀實》也在嗶哩嗶哩和歡喜首映重磅上線。本片真實記錄了《奪冠》遇見中國女排的故事,見證主創們在拍攝過程中對女排精神的探索與分享,臺前幕後精彩故事在這裡逐一揭秘。

與影院觀影的體驗感有所不同,網友們在欣賞《我們》的同時,也以彈幕的方式對紀錄片中的鏡頭進行各種點評。尤其是在電影和紀錄片中見到熟悉的女排球員們,網友們也獲得了全新的感受。

《我們》的第一波「彈幕潮」發生在開篇第5分鐘,畫面從去年鞏俐現身寧波觀戰中國女排比賽的片段切換至電影場景,身穿紅色運動服的她背對鏡頭,緩緩走進球場。隨著鏡頭推進,滿屏的彈幕如潮水般湧來,網友清一色感嘆:這也太像郎導了吧!

最終,無論是身形體態、說話走路,還是握筆、推眼鏡,鞏俐對郎導的神還原可以說是全方位的。網友在彈幕中紛紛表示:「鞏俐郎平我傻傻分不清。」「看電影的時候,真的已經忘記她是鞏俐了!」

電影中,在裡約奧運會中巴之戰前夜,郎導在姑娘們面前吐露心聲。說到自己對女排的情感時,她的聲音略帶哽咽,面前的張常寧、龔翔宇等隊員已經被感動得紅了眼眶。

紀錄片顯示,這是一段長達三頁紙的臺詞,鞏俐在片場居然一次拍攝成功。更讓人意外的是,大家本以為這是一段只有與女排姑娘們面對面才會動真情的情感戲,實際上卻是鞏俐面對空蕩蕩的球場,獨自一人抒情完成的!看到這裡,網友們紛紛感嘆:「居然是對空氣演的,鞏皇牛!」「暴風演技!」「神似的最高境界,長得明明不一樣,卻感覺是一個人。」

「要演像郎平這樣一個英雄人物,我覺得找鞏俐演,是最沒話的。」導演陳可辛說,「我不擔心鞏俐,是她自己擔心。你要給人覺得你像郎平,還要忘了你是鞏俐,這個是最難的。」

當現役中國女排球員們進劇組時,陳可辛說,「她們根本像巨人一樣,每個人進來都發光。」網友們也樂了,有人表示:「因為都好白。」

球員中戲份最多的是隊長朱婷,她說,「我從來沒熬過夜,我的作息時間可能到十點半、十一點我就要休息了。結果第一天就要熬夜,凌晨三點已經垮了。」網友們有些心疼,在彈幕上表示:「不能睡覺,是睡神最大的障礙。」

中巴大戰,片子裡將場上球員和場外觀眾輪流切換,巴西隊主帥吉馬良斯的外孫淚流滿面的真實鏡頭,也被無縫剪切到鏡頭中。網友們在彈幕中紛紛表示:「我怎麼看花絮都看哭了?」「最關鍵的是真實。」

中巴大戰勝利後的那場哭戲,丁霞為了醞釀情緒,對陳可辛導演說:「我在想我們家去世的那條狗!」說著聲音不禁哽咽了起來,陳可辛急忙安慰:「還沒死,等一下哭!」

丁霞在屏幕裡哭,網友卻笑翻在屏幕外,一片「海膽霞不愧是你!」「海膽你要笑死我啊!」「海膽霞戲精附體」的彈幕刷屏而過。

郎平在醫院看望病重的老隊友,以及八寶山殯儀館集體送別這兩段戲,紀錄片中也有詳細呈現。不少網友們在在彈幕中稱,這是最催淚的一幕:「看到這裡真的炸淚。」還有細心的網友發現,陳可辛導演在現場竟然也哭了。

陳衝的女兒Audrey在電影中飾演白浪,在紀錄片中,網友發現她的身份後表示:「白浪演郎平,陳衝的女兒演白浪,這樣套娃很好玩。」

漳州基地那面斑駁的牆壁上,為了讓牆面的球印看起來更真實,工作人員需要對牆面進行簡單挖鑿,鞏俐在休息時間也舉起榔頭鑿起了球印。網友見了紛紛表示,「這可是真正的鐵榔頭啊。」而電影中有一個鏡頭,黃渤指著一個較大的球印告訴姑娘們「這個球印是當年郎平留下的」,網友又來勁了,在彈幕中寫道:「哈哈是鞏俐用榔頭鑿的嗎?」

在一個畫面中,攝像組躲在透明牆面後面拍攝扣球,幾位工作人員只能側身擠在一起,再用兩塊木板擋在身前,防止被姑娘們的扣球砸中。此時屏幕上方飛過一條「我當時害怕極了」的彈幕,配合著工作人員的肢體動作,也是應景極了~

從10月7日上架至今,短短三天裡,這部紀錄片在B站已經累計獲得228萬播放量,評分高達9.8分。這個秋天,《奪冠》和《我們》一起帶你夢回那個記憶中的時代,和中國女排邂逅。

相關焦點

  • 看《奪冠》從頭哭到尾 影迷喊話陳可辛導演:請報銷紙巾
    現在,有一部能夠激發國人共同記憶的電影正在熱映,那就是陳可辛導演的《奪冠》。要將這樣一支隊伍近四十年的歷史濃縮到一部電影裡,絕非易事。陳可辛導演為此做了"減法":選取了1981年女排世界盃"中日大戰"和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巴大戰"這兩場打滿五局的比賽做了重點呈現。開頭結尾這兩場比賽,鏡頭調度、節奏絕佳,不管有沒有看過這場比賽,觀眾們在影院看《奪冠》都像是在看一場絕殺直播一樣刺激。
  • 跟隨陳可辛揭秘《奪冠》
    對於很多觀眾說看這部電影都看哭了,陳可辛理性回說:「喜歡哭的人就會覺得好,也可能有些觀眾就會覺得是不是太煽情了」, 「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也改變不了,流露什麼樣的情感是很自然的表達。」「雖然是演自己,但其實演自己也是要開竅的,她們每個人都很有自信,都好像是天生的演員一樣。」陳可辛稱讚,朱婷的戲很驚豔,當他看到朱婷向鞏俐傾訴家事的一場戲時,真實得仿佛在看體育臺的紀錄片。
  • 導演陳可辛揭秘《奪冠》幕後
    ,陳可辛理性回說:「喜歡哭的人就會覺得好,也可能有些觀眾就會覺得是不是太煽情了」, 「每個導演的戲就代表了他的人,我也改變不了,流露什麼樣的情感是很自然的表達。」,30多年裡有太多故事了」,陳可辛面對《奪冠》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切入女排故事。
  • 陳可辛說《奪冠》絕不是《郎平傳》網友咋犀利回應?
    對許多觀眾來說,中國女排的輝煌堪稱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奪冠》從開拍到上映也一直備受關注。日前,影片導演陳可辛接受媒體訪問,就觀眾關心的問題給出解答。聊了快半年,最後我們找了一個中戲的表演老師飛過去,大概兩周之後發了視頻過來,她自己一個人對著鏡頭演,演完之後情感都出來了,白浪還哭了,感動到我們都哭了,我完全驚呆了,從那個時候就定了浪浪演郎平。
  • 我們 | 《奪冠》幕後紀錄片
    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正在熱映,自正式上映後一路開啟「破圈」之旅,登上各大平臺熱點、熱搜榜單數十次,用實力徵服所有觀眾,更點燃全民女排回憶:「聽到國歌奏起眼淚就止不住了!」「鞏俐就是郎平本平。」「夢回2016中巴大戰!」近日,電影發布幕後紀錄片《我們—〈奪冠〉幕後紀實》預告及海報,影片紀錄片將於9月30日起每日更新1集,共4集。
  • 《奪冠》導演陳可辛:我覺得很幸運
    1978年,16歲的陳可辛在現場觀看了中國女排在曼谷亞運會上的比賽。「我就坐在網邊看,真的覺得很震撼,那股勁兒遠遠超出了排球比賽本身。」「郎指導說的女排精神是什麼,不是一定要贏,但是明知道自己會輸,也都要一分一分地把它『咬』回來。這是支撐著我們每個人在做這件事情的動力。」陳可辛對記者說。
  • 《奪冠》選角驚豔全國 白浪演繹母親「鐵榔頭」光輝歲月
    白浪電影《奪冠》劇照「最牛的體育電影!激動到飆淚!」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全國熱映中,上映當晚便收穫了超高觀眾評分,「《奪冠》上映」、「鞏俐神還原郎平」、「白浪演技」、「朱婷演技」、「姚迪飾演魏秋月」、「張常寧轉球」等話題全面佔領各大平臺熱點榜單,引爆全民熱議。
  • 《奪冠》神選角驚豔全國 白浪演繹母親「鐵榔頭」光輝歲月
    ,引爆全民熱議。《奪冠》有口皆碑,80年代的全民偶像「鐵榔頭」由郎平的女兒白浪出演,更是帶給觀眾巨大驚喜。網友力贊:「陳可辛導演選角絕了,不是演是在做她自己,吹爆白浪演技!」從相貌到體態,從專業球技到精神傳承,的確沒有人比白浪更合適重現「鐵榔頭」的風華正茂,導演陳可辛斬釘截鐵:「(演球員郎平)非她莫屬。」出演《奪冠》之前,白浪表演經驗為零,接演之後,她在半個月內減重30斤,每天都會給劇組發送視頻匯報表演學習進度。編劇張冀透露:「看到視頻裡的浪浪,陳可辛導演和我都哭了。」
  • 導演陳可辛傾情說《奪冠》
    1978年,16歲的陳可辛在現場觀看了中國女排在曼谷亞運會上的比賽。「我就坐在網邊看,真的覺得很震撼,那股勁兒遠遠超出了排球比賽本身。」截至目前,國慶檔最先上映的電影《奪冠》票房突破5億元,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黃金檔期」開了個好頭,導演陳可辛終於給了這份交付自己的重任一個滿意的答覆。從籌備到拍攝再到上映,陳可辛覺得,《奪冠》與觀眾見面的每一步都可以歸為一個「難」字。但令他覺得奇妙的是,每一次的「難」最後都能迎刃而解,就像是有一種力量在推著他向前走。
  • 「沒有遺憾」,導演陳可辛回應《奪冠》熱門話題
    國慶節期間,電影《奪冠》以「超燃」的女排精神感動了觀眾,引發了大家的熱議。近日,《奪冠》導演陳可辛接受人民網文娛部採訪,回應了網友關心的問題。1978年曼谷亞運會上,16歲的陳可辛第一次現場觀看中國女排比賽;40年後,他在電影《奪冠》中向女排精神致敬。陳可辛表示,創作過程沒有留下遺憾,「能拍攝這樣一個題材的電影,我覺得已經是很幸運的事了。」
  • 別罵了,我要替《奪冠》說幾句話
    看過影片之後,Miss麻真的忍不住淚目,陳可辛導演這一次不僅是題材內容的新嘗試,而且也是導演手法的新突破。 針對網友的一些置評,Miss麻決定為《奪冠》做些辯解: 首先,該不該用排球運動員當演員? 我們真的不應該帶有主觀色彩觀影,而要客觀看待這個問題。
  • 想要看懂電影《奪冠》和陳可辛的「女排精神」,先要弄懂這些事
    比人們預期的要早了幾天 ,陳可辛的《奪冠》趕到國慶檔之前的9月25日在全國上映,不過,與原來的春節檔比起來,這個姍姍來遲並沒有影響觀眾們對這部體育題材影片的觀影熱情。自它正式立項、對外宣布的那一刻起,就必然會引發人們的關注和熱議。《奪冠》包含了太多的東西,不止是情懷和感情,也不止是時代變遷與精神傳遞,幾乎我們所能想像到的一切關於中國女排的時代背景與運動要素,都可以和應該在這部影片體現。取與舍,是擺在陳可辛面前的大問題。
  • 豆瓣開分7.4,看哭無數觀眾,陳可辛《奪冠》不值這個分
    那麼就我個人觀影感受而言,《奪冠》看哭了嗎,哭了;《奪冠為什麼都看哭了還說不好?因為兩小時十五分的時間裡,你給我整一個中國女排比賽回放合集放影院裡看,我同樣能看哭,但你能說,這是因為這個比賽合集是一個好電影嗎?
  • 《奪冠》國慶票房逆襲,9天大賣4.3億,陳可辛不愧是賣座保證
    如《姜子牙》和《我和我的家鄉》都賺得腰包鼓鼓了。不過有部片子卻吃了「悶虧」,它就是陳可辛導演的《奪冠》,該片提檔公映現在看來是個失敗的操作。而全民假期正是大收票房的好時機,但它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姜子牙》和《我和我的家鄉》大賺特賺。好在它的質量過硬,口碑也相當炸裂,不然它就失去逆襲的機會了。
  • 幕後紀實《我們》B站評分9.8分,《奪冠》為什麼是一部值得N刷的電影?
    所以那些感情你拍完之後覺得她很好,你說她怎麼演的,她也不知道。她也未必有方法,她就是把真實的感覺表達出來。」陳可辛說。 這樣的案例並不少,同樣飾演老女排的三個年輕女排選手,一場訓練翻滾的戲拍攝了大半個月。「這場戲我們從早上一直滾到了晚上,滾到後邊大家都有點崩潰了。」滾翻戲的選手之一毛雯說。拍攝過程中她的兩隻手都被地板磨破了。而另一個女排運動員李紫薇忍不住哭了。
  • 陳可辛:《奪冠》「選角」最難,但收穫了幾十年少有的感動
    選角的過程也是陳可辛跟心懷排球夢的運動員「面對面」的過程,有的人可能註定一輩子進不了國家隊,但她們對夢想的執著同樣打動了陳可辛,「當你有夢想,拼搏都是一樣的,這些年輕的素人演員完全感動了我,那是一個拍了幾十年戲的導演少有的感動。」
  • 對話《奪冠》導演陳可辛:從選角到實拍比賽 跨越三十年如何拍出真實感?
    所以我只能說,現在出來,無論褒貶,這樣的題材給了陳可辛拍,他肯定會跟別的導演不一樣。」陳可辛說,《奪冠》是他有史以來拍過難度最大的電影。表面上拍的是女排,實際展現的是整個中國改革開放接近40年歷史進程的縮影。擺在陳可辛面前的第一大難題就是,如此大的時間跨度,眾多故事如何取捨?
  • 曾被質疑,跨越35年,陳可辛攜《奪冠》歸來,你的淚腺準備好了嗎?
    因為各種因素,電影《奪冠》沒能和大家準時見面,不過近期這部電影已經到了預售階段。9月25日這部講述中國女排故事的電影,將會在院線和大家準時見面。遲到了近一年的電影,你還期待嗎?歷經重重困難,陳可辛攜這部熱血之作再次歸來,你的淚腺準備好了嗎?
  • 看哭幾代人的《奪冠》,比想像中更難拍
    國民燃片《奪冠》的幕後紀實,紀錄片《我們》已上線歡喜首映全球首播!想更多地了解《奪冠》,領略中國女排精神,那一定要來看《奪冠》的幕後紀實紀錄片紀錄片由著名紀錄片導演鍾權執導,真實地記錄了電影《奪冠》如何與中國女排邂逅的全過程。
  • 陳可辛白浪攜電影《奪冠》亮相網易娛樂觀影團
    網易娛樂專稿1月21日報導 1月20日,網易娛樂觀影團迎來了電影《奪冠》,觀影過後,導演陳可辛和郎平的扮演者白浪來到現場,與影迷們交流觀影感受。電影《奪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