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驢打滾、狗不理、獅子頭、馬蹄糕、龍鬚酥、貓耳朵……我國是民以食為天的國度,用動物命名的食物數量不少,這些「動物食品」不是比喻形象生動,就是典故讓人印象深刻。鼠年將近,在福建、廣東一帶,有一種名為「鼠曲粿」的食品,正是用老鼠命名的。鼠曲粿是用糯米做成的一種綠色的小糕點,之所以叫鼠曲粿,是因為它的製作原料中有一種草本植物——鼠麴草(鼠麴草),這種粿是福建和廣東部分地區過年的必備食物。
綠色小糕點鼠曲粿。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潮汕人最愛吃「粿」
廣東潮汕人很喜歡吃「粿」這種米製品,一年四季都能在潮汕人的餐桌上看到粿的身影。潮汕地區的粿品,因為原料、形狀、顏色、蒸製方法的不同,分為很多種類,比如,有甜粿、菜粿、紅桃粿、鼠曲粿、酒殼粿等。粿對於潮汕人來說,就像餃子對北方人的意義一樣,但凡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都一定要做上一些。
在廣東地區「一盅兩件」的早茶文化中,許多人也喜歡點上一籠「粉粿」,這種用米皮裹著不同蔬菜和肉的食物,和蝦餃、燒賣等點心一樣,都很受「老廣」們的歡迎。
一年四季中,春節期間做粿最多,一般進入臘月就開始著手製作,等到拜完灶王爺之後,家家戶戶的婦女就開始忙碌著做大量的粿。
鼠曲粿和蝦餃、燒麥一樣,都是「老廣」們喜愛的點心。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農曆鼠年快到了,潮汕人開始做起了「鼠曲粿」。這種粿名字很怪,一般大家很少人會把老鼠和食物聯繫在一起,但其實這種粿跟鼠年也沒有關係,而是因為它用一種名為鼠麴草的植物給外皮上色,才因此得名。
鼠麴草這種植物,在我國南方比較常見,除了廣東潮汕地區,在江南、福建等地,都會拿來做食物。每年清明節,除了用艾草皮做成的青團外,鼠麴草混合糯米做皮,也是不少人的選擇。這種植物有止咳、祛痰、治療哮喘的功效,還可以降血壓。
春節必吃鼠曲粿
鼠年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劉喜君和妻子做好了滿滿一籠屜的「鼠曲粿」,拿到自己在市場上的攤位出售。劉喜君夫妻兩人是潮州人,他們在深圳羅湖區的一家菜市場租下了一個攤位,主要出售香乾、油豆腐、水豆腐等各類豆製品,除了豆腐製品,在劉喜君的攤位上,總少不了粿品的身影。
「這個鼠曲粿是我們昨晚連夜做的,裡面的餡是甜的,有白糖、芝麻和花生,鼠麴草是我們從農村老家帶過來的。」劉喜君所在的荷花市場,過年的氛圍已經漸漸濃厚起來,有出售各種廣東特色食品的攤位,還有賣花燈和對聯的商戶,來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
市場上來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市場裡賣粿的攤位有幾家,但鼠曲粿卻只有他家在賣,「昨天有個人來把一整盤都買走了,今天特地多做了一些。」劉喜君說,鼠麴草一般長在稻田中,秋收之後,草就會大量生長,每年臨近過年時,會到田裡去拔鼠麴草。
製作鼠曲粿時,需要先把鼠麴草洗淨,放在器皿中搗碎,「為了讓口感更好、皮更有黏性,需要加一些番薯(紅薯)和搗碎的鼠麴草放在一起煮。」劉喜君說,等到紅薯比較爛時,就可以出鍋了。把煮好的鼠麴草水倒入準備好的糯米粉中攪拌,像揉面一樣揉好,鼠曲粿的皮就做好了。
鼠曲粿裡面有餡料,一般都是甜的。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一般餡料都做甜的,鼠麴草的皮裹在外面,吃起來不會太膩。」粿的餡料主要用芋頭、白糖、豆沙、黑芝麻、花生等材料製作。包的時候,直接將餡料放入皮中,包裹住即可。據了解,潮汕人家裡都會有一個做粿用的模具,把包好的粿放在「粿印」(模具)中按壓好,粿就做成了。把鼠曲粿放在準備好的荷葉上,放入蒸鍋中蒸熟,就可以吃了。
劉喜君說,打算這幾天再多做一些鼠曲粿,「現在城裡人自己動手做粿的很少了,我們給他們做好,直接買了就可以吃了,有了鼠曲粿才是過節嘛。」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