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大中國區及韓國商業諮詢高級總監 鹿崇
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供應鏈彈性顯得尤為重要。在疫情面前,那些技術網絡和運營網絡已經具備彈性的企業經受住了動蕩時期的考驗。而對於其他企業而言,這給他們敲響了警鐘。
當我們現在經歷衰退,力圖重組、重建和再造時,每家企業都有機會反思並決定面對危機怎樣更好地做好準備。
在這一點上,所有垂直市場中的企業都應認識到,必須在每一執行層面上具備彈性;企業每一流程的基礎架構都需要應用這種功能,與這種功能相連接。無論是全球蔓延的危機還是其他形式的經濟動蕩,危機一旦來臨,都不可能通過簡單地打開或者撥動某種開關就能解決問題。
持續關注可能影響未來業務的每一可變因素
然而,在我們考慮彈性的本質之前,我們應首先確定「變化」本身的真正含義,以便理解它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形式。
在不可抗力層面上,發生了突如其來的災難性變化,當然,我們在2020年目睹了這種變化。除了疫情,我們還應該考慮其他破壞供應鏈的「黑天鵝」事件,例如貨櫃船沉沒、颶風,或者可能是大範圍的汙染事件。
雖然這些大規模令人恐懼的破壞性事件通常會造成混亂和生命損失,但它們相對來說並不常見,因此在任何正常的世界中,不會威脅到企業的長期生存能力,因為企業經歷過更深層次市場趨勢帶來的相同類型的市場變化和波動。需求模式更多的底層變化緩慢地蠶食著利潤和服務能力。雖然災難性不大,但這些變化最終可能產生比颶風更大的影響。
甚至從長遠來看,當保護企業自身的基本戰略資源受到威脅時,出現這種變化就可能造成企業倒閉。了解變化的發生方式和原因(以及變化出現的形式)有助於我們構建具備彈性的供應鏈,推動當前的業務運營,同時持續關注可能影響未來業務的每一可變因素。
可見性、智能、數字連接
具備彈性的供應鏈基於三種核心能力:可見性、智能,以及數字連接的生態系統。為了更深入地再次強調這些基礎,我們將討論端到端的實時可見性;遍布根本原因識別、異常檢測和解決方案管理的智能;以及通過數位化生態系統執行的特殊能力,這些系統提供了實現自主「感知和響應」活動的途徑。
依次介紹這些要素,讓我們先看看可見性。在傳統的業務模式中,企業可見性只取決於供應商告訴它的信息。企業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訂單在哪裡,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到貨。然而,基於雲的供應鏈網絡使得各個相關方都有機會在一個視圖中實時查看訂單,並與之交互。最終的結果是,企業、供應商和運營商在運營時共同使用單一的實例和數據版本——這是真實信息的唯一來源。
這種特性非常重要。這減少了不確定性和延遲,避免了相互孤立,因此,在日常運營中幾乎不會有意外因素。但要做到真正的清晰,需要保持端到端的可見性。企業需要知道其行為對上遊(對其供應商)和下遊(對其銷售渠道和客戶群)的影響。
此外,應保證端到端可見性的實時性,即能夠隨時、實時地提供所有與供應鏈交易、變動、價格波動等相關的信息。如果沒有實時的超高質量的數據,就不可能由例外事件驅動供應鏈,並利用機器學習技術。
智能,消除幹擾
企業供應鏈具備彈性後,將擁有軟體算法的優勢,能夠檢測出可能導致破壞性問題的事件。重要的是要記住,在整個實體供應鏈和金融供應鏈中都會有「運營幹擾」因素,因此企業應限定在正常業務過程中能夠承受多大程度的幹擾。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深入分析任何單個事件背後的根本原因。當生產工廠材料短缺,或者零售店的成品供應短缺時,我們需要了解這些事件背後的原因。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應知道市場需求變化引起的短缺與貨櫃船滯留在港口造成的短缺有什麼不同。
真正的智能體現在能夠將一家企業整個全球供應鏈不同地點發生的不同事件整合在一起。如果企業能夠找出多個運營問題中存在的相同的根本原因,那麼就可以更快地提供解決方案管理措施。
數字生態系統
具備彈性的智能供應鏈可以在一個基於雲的平臺上處理數千個變量和數據源,從而幫助企業向前發展。數字供應鏈生態系統的工作速度遠遠超過任何人類的能力,它可以幫助所有各方在日期、時間、發貨訂單、融資等方面進行聯繫和協作。當所有合作夥伴相應地打開他們自己系統面向外部的部分後,能夠更快的做出業務決策,同時提高準確性,減少不確定性。之所以要重視這類問題,是因為這種不確定性可能造成偶然事件,增加成本。
從自動化1.0開始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在最具彈性的數字供應鏈中開展的工作將越來越多地由智能代理和智能算法自主的執行。我們的實體和配套的金融供應鏈網絡將反映出已經通過工業4.0實踐將自動化智能應用於製造業。
如果我們目前處於自動化階段1.0,那麼企業將在未來應用更多的算法智能。當這種智能開始不僅僅基於短期價格、供貨信息和市場需求做出決定,而且能夠基於感知到的業務周期來做出決定的時候,可以說它不僅是智能的,而且具備了彈性。核心事實是,當我們不得不適應一些截然不同的「新常態」時,構建一個能夠對「常態」變化具有彈性的供應鏈,將有助於企業經受住巨大動蕩的考驗。
關於作者
鹿崇先生現任Infor大中國區及韓國商業諮詢高級總監。他在企業應用軟體領域有超過15年的實戰經驗。鹿崇先生自2003年1月加入Infor至今。加入Infor之前,他曾在KPWOOD公司任系統工程師、SSA上海公司任職商業顧問,還曾在迅達電梯擔任過項目負責人。鹿崇先生畢業於清華大學管理信息系統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