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人民論壇雜誌及人民論壇網(rmltwz)
轉載請註明來源
疫情發生以來,從阻斷本土傳播,嚴防境外輸入,到加快復工復產,儘管階段不同、任務不同,但考驗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習近平在2月23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對黨員幹部提出了「四心」要求,即增強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這「四心」新要求也是針對今後一段時間我國面臨的複雜形勢與重大考驗,向各級領導幹部發出的提醒。一起學習!
01
必勝之心
因為必勝,所以無畏
這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既是領導幹部必需抱持的必勝之心,也是被必勝之心武裝起來的大無畏精神。無論革命還是建設,徵程路上難免會遇到風雨迷茫、激流險灘,只有滿懷必勝之心、矢志前行的逐夢人,方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必勝之心是永不言敗的執著,是百折不撓的堅貞。
值得指出的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必勝之心的論述既是針對我國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嚴峻形勢向廣大黨員幹部發出的召喚和動員,也是針對今後很長時間我國面臨的複雜形勢向各級領導幹部發出的警示與提醒。
與小國不同的是,大國富而必強,我國又有勤勞智慧的人民和完整的產業鏈,若假以時日,我國將高端產業做強做大,必是全方位崛起,很多問題將會迎刃而解。可這正是個別守成大國最不樂見的,因而各種詆毀、找茬也就紛至沓來,見怪不怪,且在其國內頗有市場和選票。儘管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熱愛和平,一貫崇尚「以和為貴」,我國政府也一再強調和平崛起,但這些都不足以消弭少數守成大國的防範、遏制心理。而就國內發展形勢來看,改革開放40餘年來,相對容易的問題多已被優先改革,剩下的問題幾乎個個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解決起來,難免要「捅馬蜂窩」,要闖「雷池」「禁區」。面對如上困難,全體黨員幹部都應像無畏逆行的「白衣戰士」那樣,既要有必勝的信念,也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想幹事,不怕事,能成事」。
02
責任之心
無畏的背後是責任
職責對於履職者是不可卸載的壓力,完美履職既需要能力的支撐,更需使命的託舉。一個人一旦對本職工作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即可化職責壓力為履職動力,迸發出驚人的能量。在社會大眾紛紛因「白衣戰士」為湖北拼命而感動不已時,一位援鄂大夫在面對記者時卻平靜地說:「我們並沒有做什麼特殊的,對我們來說,援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不過是工作地點變化而已。」可歌可泣的無畏逆行在逆行者自己看來並非英雄壯舉,而是平平常常的履職行為。或許在這平常的背後才是真正的偉大與崇高!
儘管與民族復興偉業相比,我們都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一代人總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總有一代人的擔當。今日中華江山社稷既不姓張,也不姓李,但每一位小張、小李都應肩負起時代的重託,儘自己應盡的職責,「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每一位領導幹部都應發自內心地道一聲:「一輩子為了什麼?不就為了服務老百姓嗎?」可現實中,有少數黨員幹部恰恰不是這樣。君不見,少數領導幹部為了早日被提拔,一心「唯上」,凡是上面倡導或喜好的,即使明知是勞民傷財的形式主義、政績工程,推行起來,也會不遺餘力,哪管什麼國家利益、百姓福祉?一旦自覺升遷無望,立即奉行消極自保主義,「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能敷衍則敷衍,巴不得什麼事都不做,活生生地演繹著「有的人活著,他已死了」。面對政績工程、形式主義和「為官不為」,大力倡導黨員幹部增強對事業的責任心與使命感,堪稱及時雨。
03
仁愛之心
無畏的背後是仁心
從字形上看,「仁」是兩個「人」,意思為凡事要從兩個人的角度,亦即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就有可能理解對方,體諒對方。「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孔子看來,「仁」有三重含義:一是重親,對親人的愛;二是愛人,一種廣泛的利他主義精神;三是要給天下黎民百姓帶來廣泛的好處。儒家不僅倡導仁愛之心,而且踐行仁愛之心:「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所強調的不是一時一地的仁愛,而是一生一世的仁愛。這不正是毛澤東同志一再強調的「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一貫地有益於廣大群眾」嗎?
人生而有「狂(膽大)狷(膽小)」之別,每個人都是血肉之軀,剛勇與否雖是個體秉性使然,但也與個體修煉、各自仁心大愛不無關係。俗話說:「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女性是柔弱的,但當自己的孩子深陷絕境時,一般都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救孩子,勇武之氣絲毫不遜於孔武有力的男性。很明顯,這裡的勇氣多非源自女子秉性的剛勇,而是源自責無旁貸,源自母親對孩子無私無盡的愛。
同樣道理,在成千上萬白衣戰士「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地奔赴湖北抗疫一線的背後,亦非他們天生就比別人不怕死,而是其醫者仁心的人間大愛和救死扶傷的天職使然。仁之所趨,窮山距海亦難阻擋,即使弱小的「狷者」在人間大愛的武裝下,也會在大是大非面前挺身而出,奮不顧身,這或許才是「仁者無敵」的真意之所在。
如果每一位領導幹部都能對人民群眾充滿仁愛之心,多傾聽一些弱勢者的呻吟和痛苦,那麼各級各類機關大院裡「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象勢必會大幅減少;每一位黨員幹部若對黨和國家的事業滿懷赤子之情、仁愛之心,自覺地把黨和國家的事視為自己的事,則一定會有勇氣與任何形式的政績工程、形式主義、任人唯親、腐敗浪費、消極懶散等行為作鬥爭。
04
謹慎之心
謹慎是無畏的保障與底線
所謂謹慎之心,強調的是黨員幹部要自信,卻又不盲目自信;逢敵必亮劍,卻又不逞匹夫之勇,不做無謂犧牲。做人有底線,做事講原則。對難題頑症,一抓到底,一刻也不放鬆,直到圓滿解決為止。
面對危局險境,領導幹部既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又要在戰術上重視敵人,要臨深履薄,充分考慮各種危險因素,傾聽一線同志和權威專家意見,科學決策,周密部署,嚴格執行。這便是毛澤東同志所說的「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員就最講認真」。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國務院既向全黨同志、全國人民發出了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號召,展示了必勝的信心,也充分考慮到當時疫情的兇險、複雜,進行了紮實、周密的決策部署,果斷調集了4萬餘名醫護精銳風雨兼程,馳援湖北戰「疫」第一線,其防控措施之嚴、力度之大堪稱世界之最!正因為如此,才能及時遏止疫情在我國的快速蔓延,為我國復工復產創造了條件,為國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贏得了寶貴時間。無畏逆行的「白衣戰士」既義無反顧,又高度嚴謹、細心,「死摳」院感的每一個細節,力求滴水不漏,才在打贏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創造了4萬餘名援鄂醫護人員零感染的奇蹟。沒有戰術上高度重視敵人,戰略上藐視敵人即是盲目自信的空話;沒有臨深履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就是真下地獄、白送死。從這個角度看,謹慎之心乃無畏逆行的保障,每一位領導幹部都應在有擔當的同時,常懷「臨事而懼,好謀而成」的心。
此外,謹慎之心還體現在領導幹部為人處世多少應有點「邊界」,有點最起碼的底線。底線是什麼?清代著名思想家顧炎武認為:「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來、辭受、取與之間,皆有恥之事也。恥之於人大矣!不恥惡衣惡食,而恥匹夫匹婦之不被其澤……」。在顧炎武眼裡,安身立命的底線是最起碼的廉恥感,「廉恥」之於人,乃大是大非的問題,每一位讀書人都應以沒為天下蒼生謀福祉為恥。
而在所有的底線裡,廉潔可謂底線之底線。權力是什麼?權力就是人事權和財權,就是實實在在的價值和資源控制,權力越大,掌控的價值和資源越多,就越易被各路利益相關者「惦記」。若無足夠強大的規則意識、底線思維做支撐,稍不留神,就可能會被別有用心之人拉下水。關鍵時刻也就無法做到堅守原則,更談不上挺身而出。因此,每一位黨員幹部都應常懷謹慎之心,時刻提醒自己堅守清廉底線。只有守住了清廉底線,才會有底氣去擔當。
必勝之心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支點,責任之心、仁愛之心是擔當有為的動力之源,謹慎之心是無畏逆行的保障與底線。「四心」的統一是成功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也是打贏民族復興攻堅戰的法寶。
上文略有刪減
選自 | 人民論壇雜誌7月下
作者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謝寶富
原標題 | 優秀領導幹部應具備的四種心態
新媒體編輯 | 劉一霖
原文編輯 | 謝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