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付,這是給你女兒做的小棉襖,你看看合不合身。」近日,在貴陽市中天·未來方舟E3組團1棟,73歲的王阿姨拿著自己親手縫製的棉襖,拉著中天物業的蜜管家付甫娟有說有笑,噓寒問暖。
她們是業主和物業關係。但由於付甫娟貼心服務,用王阿姨的話說,「她就像我的親姑娘一樣!」
王阿姨給小付女兒做的棉襖
貼心服務像女兒一樣親熱今年73歲的王阿姨與76歲的劉叔叔,祖籍山東,到貴州工作已有五十餘年。2017年9月,他們搬到了中天·未來方舟E3組團。王阿姨和劉叔叔有三個女兒,但由於工作和遠嫁的關係,很難陪伴在兩位老人身邊。說起和小付及中天物業的故事,王阿姨說,剛開始也不好意思麻煩她們。但有一次家裡的燈壞了,實在修不了,她就試著給管家打了個電話,不僅很快修好了,管家還不停問有沒有其他需要幫忙的地方。「後來,不管大事小事,我都會給小付打電話,他們都會欣然幫忙。」「兩位老人都已高齡,每次看到他們,就會想到自己家的老人。我們平常在外工作也很難照顧到他們。」付甫娟說,照顧小區的老人就像家人一樣。
看望老人家
她每每巡檢,總要主動敲門拜訪,詢問是否需要幫助,看到兩位老人安好,才放心離開。
一得空,付甫娟就會來陪兩位老人說說話,有時哪怕就只是聽著,也能讓空氣中充滿幸福與溫暖的氣息,客廳裡久久迴蕩著甜蜜笑聲。有一次,王阿姨因身體不適,吃藥過量,導致雙手抽筋失去知覺。劉叔叔撥通了三女兒的電話,三女兒也第一時間想到了中天物業。「小付他們幫我叫了120,一直陪著我,安慰劉叔叔,直到把我送上救護車。」王阿姨感激地說,「真的很貼心,就像我的親姑娘一樣!」
帶著王阿姨參加中秋活動
中秋晚會為老人「圓」夢「王阿姨和劉叔叔最喜歡談論的就是三個女兒。每次都翻開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給我說照片上的故事。我估摸那是她想女兒了。」付甫娟說。2019年9月,在物業組織的「蜜鄰·中秋夜」活動上,付甫娟和同事帶著王阿姨、劉叔叔前來參加。知道兩位老人想念孩子,中秋也沒能吃上團圓飯,物業便提前為兩位老人精心策劃了一個驚喜。中秋活動進行到一半時,舞臺大屏幕突然播放了王阿姨和劉叔叔的孩子們為老兩口錄製的祝福視頻。視頻中,遠在安徽的大女兒及大孫子和家住六盤水的二女兒一邊表達著對兩位老人的思念,一邊感謝著中天物業的走心服務,屏幕前的王阿姨也早已感動得淚流滿面。
付甫娟教老人用手機
調崗之後溫情持續由於崗位調動,付甫娟不得不離開E3組團。新任的蜜管家徐靖瑤延續了付甫娟的熱心幫助、細緻服務。調崗後,雖然付甫娟有空也會去看望王阿姨和劉叔叔,可因為太想念她,王阿姨在不影響付甫娟工作的同時,總會變著法的對她好,「製造」相聚機會。付甫娟知道王阿姨又要特意做很多吃的等她,不忍心讓王阿姨再勞累,所以只得託辭說工作忙抽不開身。每到這個時候,王阿姨的S卡級別「表演」就開始了。「你快來,我真的有急事找你」。付甫娟對王阿姨抽筋的事心有餘悸,顧不得多想急忙趕去。沒想到,這次王阿姨親手為付甫娟的孩子做了兩件衣服,一想到眼睛剛剛動過手術的王阿姨戴著眼鏡一針一線的縫著衣服,付甫娟既感動又心疼,但阿姨總是笑眯眯的告訴她,「這些都是我喜歡且樂意做的事。」
付甫娟幫著下廚
相親相愛一家人其實,在中天,為王阿姨服務的不止付甫娟一個。保潔大姐清潔樓道時,總會順便為王阿姨等老人家擦擦牆角、掃掃天花板;遇到停水停電,蜜管家知道兩位老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就第一時間打電話詢問王阿姨需不需要幫忙接幾桶水送到家裡;秩序員看到王阿姨摔倒,立即前去扶起又將王阿姨送回家中,再三確認王阿姨沒事後才回到崗位;工程維修師傅上門更換燈泡時,一直叮囑王阿姨和劉叔叔,「有什麼需要,我們就在樓下,隨時叫我們,我們都會來幫您的」……中天物業人把老年業主看做自己的父母一樣去盡心對待,殊不知,王阿姨和劉叔叔也早就將物業人當做了自己的孩子。每每物業人上門幫忙時,王阿姨都會高興得像個孩子。王阿姨的廚藝在E3組團那是出了名的,韭菜盒子、餡餅、南瓜餅、滷雞蛋……都是王阿姨的拿手好菜,她總是很願意將這些美食分享給中天物業的工作人員,在王阿姨的心目中,「一家人」也許就是這種關係,彼此幫助、彼此分享。
付甫娟陪王阿姨和劉叔叔聊天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孟劍飛
編輯 歐陽蔚華
編審 閔捷 鍾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