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量,自難忘——蘇軾與王弗

2021-02-13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首傳誦千古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十六歲嫁給蘇軾,二十七歲不幸染病身亡,育有長子蘇邁。十一年間,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盡心竭力。

王弗是四川眉州青神人,父親為鄉貢進士,幼承庭訓,頗通詩書。十六歲時嫁入蘇門,開始時,王弗並沒有說她知書識字。見到蘇軾讀書,就坐在蘇軾旁邊默默地看著,終日不離開,蘇軾也不知道她到底懂不懂。碰到蘇軾偶爾有遺忘之處,王弗卻能一一記得這些內容,隨處提醒一二。隨便考問其他書籍,皆能略知大概。這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妻子敏慧而嫻靜。此事不僅讓蘇軾對妻子刮目相看,也增進了夫妻感情。

王弗的這一事跡,不由得讓人聯想起蘇門「後四學士」之一的李格非之女李清照,在其《金石錄後序》中懷念與丈夫趙明誠賭書潑茶之樂事,前後輝映,誠為佳事:

「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

結婚之後,夫妻恩愛非常。兩年後蘇軾同蘇洵、蘇轍進京參加科舉考試,王弗則留在四川家中侍奉婆母。次年蘇軾母親程夫人去世,蘇軾回鄉奔喪。服喪期滿後,蘇軾、蘇轍跟隨父親蘇洵離蜀赴京,王弗也同舟而行。從此,王弗再也沒有與蘇軾分離。

蘇軾初任鳳翔府籤判,家中常常高朋滿座。東坡性格直率,心無城府又喜歡交友。「蘇子瞻泛愛天下士,無賢不肖,歡如也。嘗自言:『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兒。』子由晦默少許可,嘗戒子瞻擇交。子瞻曰:『吾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此乃一病。』」看誰都是好人,一視同仁,這確是蘇軾的一病,這一思想使他在險惡的政局和人情世故中定要吃不少苦頭。

為此,王弗總要詳細了解蘇軾在外處理公務或其他事物的情況,恐他有所失誤,吃虧上當。並且叮囑蘇軾:「你現在遠離親人,沒有人指點,不能不謹慎啊。」每天拿父親告誡蘇軾的話來提醒他。蘇軾與客人在談論事情時,王弗總是站在屏風後面仔細傾聽。客人走了之後,她總要反覆揣度分析剛才的對話,幫助蘇軾辨明人情是非。王弗說:「這個人說話很圓滑,模稜兩可,總是在暗中揣摩你的意思,一味迎合,你何必和他多說話浪費時間。」又來求蘇軾而表現異常親近的人,王弗就告訴蘇軾:「這種人恐怕不會與你相交太久,與你交好太快,來得太突然,所以,交惡也肯定很快。」不久,果然印證了她的看法。

在鳳翔時,還有一事不得不提。一年冬天,下雪之後,庭院裡的大柳樹下有一尺見方的地方獨無積雪,天晴後那塊地方還隆起數寸來。蘇軾懷疑地下埋藏有古人窖藏的丹藥,因為丹藥性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蘇軾想一探究竟,挖出來看看。王弗就勸止道:「要是婆母還在,她一定不允許發掘的。」蘇軾聽了很是慚愧,就此作罷。於此可見王弗心術純正,不貪不求。


誰知世事難料,天公不作美。正當蘇軾鳳翔任滿,還京擔任館閣之職,王弗卻因病去世。幾年來,到處奔波,任勞任怨,克勤克儉持家業,勞苦勞心育後人。好不容易暫得休整,可享清閒,而一旦撒手人寰,可不悲哉!二十七歲是多麼美好的年華,人生的一切才剛剛開了個頭,就這麼隨風而逝,也許是上天想把你最美的容顏留駐在人間。在蘇軾的心中定格下那個「小軒窗,正梳妝」的畫面。蘇軾在《亡妻王氏墓志銘》中痛呼:「嗚呼哀哉!餘永無所依怙。」是啊,這些年來,相互扶持,夫妻二人在性格上形成最佳互補,凡事有人可商量討論。而今,王弗一旦撒手而去,使蘇軾在情感和理智上陷入一種深深的無助感。自此以往,讓我依靠何人啊!悲痛之情,溢於言表。

斯人已去,真情未減。十年之後,蘇軾徙知山東密州時。一天夜晚夢見王弗,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十年了,生死殊途,陰陽兩隔,音訊渺茫,兩不相知。何處訴衷腸?時光流逝,不變的是思念。不思量,自難忘。因為這份情意早已溶在血液裡,忘卻是屬於追憶者的。你在那巴山蜀地安詳而臥,我身處齊魯大地遙望千裡之外。在那巴山夜雨的時節,何人與你共剪西窗燭,悽風冷雨,這千裡孤墳又向何處訴說。一輪明月,訴不盡恨悠悠。殘月之下,兩顆孤寂悲哀的心靈無從相會,各自的悽涼又有誰會。天人永隔已成定局,而今退卻一步,縱使相逢又能如何?果真相逢也是無可奈何,光陰洗刷了青春的印記,風霜早已改變了昔日熟悉的面龐。

小軒窗,正梳妝。你還是那麼地姣好,相對而視,千言萬語不足以表達這十年來的風風雨雨,這十年來的無盡悲哀。唯有悵然中的熱淚盈眶才足以洗滌這苦痛、悲涼、飽經摧殘的心。然而這一切皆是夢幻,夢醒之後,只有那明月夜、短松岡才是真實的,只有這份斷腸才是真實的,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認為此詞:「此首為公悼亡之作。真情鬱勃,句句沉痛,而音響悽厲,陳後山(陳師道)所謂『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也。」誠不虛也!

雖然王弗與只蘇軾一起生活了十一年,但透過這首十年之後的悼亡詞,我們能深切地體會到兩人誠摯不渝的感情,用語簡單質樸,卻筆筆是血,點點是淚。這是詞史上第一首悼亡詞,也是最偉大、最感人、流傳最廣的一首悼亡詞。非有大手筆不能為,但沒有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更無從產生如此傑作。

王弗走了,留給後人的印象主要來自蘇軾的一篇文章和一首詞。這僅有的一點了解就讓無數後人為之敬仰羨慕不已,千載而上,想其全人,風神氣韻自當超邁俗流。這非凡氣質給當下一個絕好地啟示,非凡乃是在平凡生活中修行而來,讀書而明理,自可超凡脫俗,養成理想之人格。

相關焦點

  • 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當地的名士王方,也就是王弗的父親,便借春遊的機會,請書院的青年才俊們為水池起名。其實暗地裡,是想為自己的掌上明珠,大家閨秀王弗,擇一位乘龍快婿。 蘇軾面對這一池春水,想必正是「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於是刪繁入簡,把魚兒當作懂人語的侍兒,呼之即來,「喚魚池」三個字,贏得了滿堂喝彩,更贏得了未來丈人的喜愛。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來讀蘇軾這首思妻的千古佳作
    而值得一提的一個人就是蘇軾,對於他生命中出現的三個女人,他都是真心相待的。而對於她的妻子,更是情意滿滿,所以在他妻子去世後,他作了這首悼念詩,將自己對妻子深深的思念表達得淋漓盡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不相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 蘇軾第一任妻子王弗:16歲結婚,27歲過世,成為蘇軾一生摯愛
    蘇軾第一任妻子王弗:16歲結婚,27歲過世,成為蘇軾一生摯愛《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作者是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首先是蘇軾所選的意象:孤墳,軒窗,月夜,松岡都是十分普通平常的事物,恰到好處,很輕鬆的就把讀者帶入其中。正是這些我們所熟悉的事物,使得詩人和讀者之間靈性上的通道被充斥打開。當你閉上眼睛的時候,就能感受到蘇軾這首詞的一片悽涼,蕭索,就好像自己就身在其中一樣,讓人動容。蘇軾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 不思量,自難忘 | 凌瀟肅「為你讀詩」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作者:[宋]蘇軾為你讀詩:凌瀟肅 | 演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愛的最高境界是什麼?蘇軾說:不思量,自難忘。在這世上,有一種最為凝重渾厚的愛叫相依為命,那是天長日久的滲透,是一種融入了彼此之間生命中的溫暖。蘇軾與妻子王弗,正是這種「相濡以沫」的患難深情。
  • 大江東去亦有柔腸——試讀蘇軾與王弗之間綿情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十年之間,天人永隔,不需刻意去思念,也會常常想起過去的長情。
  • 王弗、王閏之、王朝雲,與蘇軾有關三位女子,哪一個最幸福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的這首詞,被認為是寫給妻子的最動人的代表作。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蘇軾在《亡妻王氏墓志銘》裡說:「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名弗),卒於京師。六月甲午,殯於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於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裡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於平靜語氣下,寓絕大沉痛。
  • 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卻寫出最動人的思念,蘇軾與王弗的愛情
    蘇軾一看,大吃一驚,原來王大小姐的題名和他的一模一樣,都叫:「喚魚池」。有時候緣分來的時候,擋都擋不住。王家大小姐,名叫王弗,那一年,蘇軾19歲,王弗16歲。古時候女子一般都沒名字,基本都叫個什么氏,但王弗這名字不一般,你聽聽,王弗,不就是旺夫嗎?
  • 蘇軾王弗:讓夫妻感情長久的,從來不是愛情
    有時候蘇軾也在想:「這該不會是個傻婆娘吧。」王弗也不反駁,只不過是在蘇軾背書卡殼的時候,接著背誦下一段罷了。只不過是蘇軾不懂其他書的時候,出手指導一下而已。後來他才反應過來:「我媳婦是才女啊。」1061年,蘇軾被任命為鳳翔府判官,帶著王弗一起去陝西任職。
  • [申情申音]不思量自難忘(十八)(完結篇)
    相關連結:[申情申音]不思量自難忘(一)[申情申音]不思量自難忘(二)[申情申音]不思量自難忘(三)[申情申音]不思量自難忘(四)[申情申音]不思量自難忘(五)[申情申音]不思量自難忘(六)[申情申音]不思量自難忘(七)[申情申音]不思量自難忘(八)[申情申音]不思量自難忘(九)[申情申音]不思量自難忘(十)[申情申音]不思量自難忘(十一)[申情申音]不思量自難忘(十二)[申情申音]不思量自難忘(十三)[申情申音]不思量自難忘(十四)
  • 髮妻王弗:蘇軾,不要你「千古第一悼亡詞」,只願此生與你長相守
    而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即是文學史上第一首悼亡詞。這首詞,句句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鏤出,感人至深,為千古悼亡詞之絕唱。蘇軾一生共有三個伴侶:結髮之妻王弗、繼室王閏之、侍妾王朝雲。
  • 蘇軾與妻子王弗的愛情:十年生死兩茫茫,抵不過一生回憶
    是年,蘇軾不過十九,王弗亦不過十六,正值青春趁年華。新婚燕爾,蘇軾問她平日可曾讀過書,她愣了下,思慮一瞬,微微地搖了搖頭。他心中略微失望,女子無才便是德,看來王弗也不例外。不論對方是軍中武夫還是地方小吏,王弗都能看出對方的目的和用意,然後給蘇軾提出合理的建議,女諸葛也不過如此。就這樣幸福快樂的日子維持了不久,僅二十七歲的王弗就猝然離世。最才的女、最賢的妻,王弗是也。
  • 皎潔明月,悠悠歲月:蘇軾千古第一悼亡詞,背後的愛情故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這首《江城子》被稱為千古第一悼亡詞,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夫人王弗所寫。令千百年來,無數人讀之淚下。蘇軾無意中得知便記在心裡,之後每次出門都會採一些送給王弗,新婚後,蘇軾作了一首《集句詞》來讚美王弗的美貌;「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真不愧是新婚燕爾的熱戀之詞。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十年,出自宋代詞人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的那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蘇軾紀念妻子王弗所作。無論古人今人,人這一輩子,能有幾個十年?
  • 蘇軾:不思量,自難忘,這份東坡肉你嚼得動嗎?
    公元1065年,五月二十八日,不幸的事情降臨在蘇軾的身上。夫人王弗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留下不滿七歲的兒子蘇邁。蘇軾萬分悲痛,回想十年來美滿恩愛的婚姻生活,無法接受這慘痛的事實。他呆呆地坐在夫人的靈前,無數的往事一起湧上心頭。結婚的那一年,王弗還只有十六歲,滿臉嬌羞,楚楚動人。她勤快、孝順、性情溫柔,謹言慎行,深得全家上下的喜愛。
  • 如果你曾深愛過,不妨讀下蘇軾這首詞,催人淚下,流傳千年
    公元1075年正月二十日,蘇軾的妻子逝世滿十年。蘇軾夜夢妻子王弗的身影,不禁淚雨婆娑,傷心悲慟,痛如刀割。十年生死茫茫不見,人生又幾度秋風,人事消磨,蘇東坡業經人事摧折,千頭萬緒,萬語千言,都化為文字。如果你曾愛過,不妨讀下蘇軾這首詞,催人淚下。
  • 蘇軾的婚姻生活
    蘇軾悼妻詞1.王弗。蘇軾的結髮妻子,16歲時嫁給了19歲的蘇軾。是飽讀詩書的才女,並能準確辨別來往客人的品行優劣,幫助蘇軾廣交良友。只可惜天妒英才,她剛27歲就去世了,陪伴蘇軾11年。蘇軾悲痛地寫下《亡妻王氏墓志銘》,並在她的墳旁山岡上親手栽下了3萬棵松樹。在她去世10年後,蘇軾被貶密州,一日夜裡夢見王弗正坐在窗前梳妝,醒來淚流滿面,寫下了著名的悼亡詞——《江城子 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 蘇軾一首悼亡詞,讓人不忍卒讀,原來思念這麼傷!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這首有名的悼亡詞,是蘇軾為髮妻王弗所作。當27歲的妻子王弗去世後,蘇軾這段只持續了十餘載的婚姻,便匆匆宣告結束。然而,這段感情卻讓蘇軾終生難忘,多年後的一次夢境裡,蘇軾夢見了王弗,醒來寫下這首詞。詞的上片,側重抒情。
  • 蘇軾這首詞沒有一個情字,卻句句寫情字字血淚,堪稱經典
    這是1075年的正月,蘇軾在密州任上,做了一個夢,然後記述下來,從此,千古流傳,感動了上千年的後人。這就是那首悼亡詞,千古傳頌的《江城子》。詞的女主人公是他的結髮妻子王弗,一個美麗賢惠蘭心蕙質的姑娘,在16歲上就跟了蘇軾,當時蘇軾也才19歲。婚後兩人伉儷情深,魚水和諧。
  • 蘇軾的千古絕篇讓中年人明白:夫妻白頭偕老,靠的並不是愛情
    在蘇軾眾多的作品中,有一首悼亡詞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他的悲痛之情,也讓我們看到他對愛妻的深切之情。蘇軾和王弗的婚姻並不長久,只有十年時間,在這十年中蘇軾為了仕途沒有陪伴在王弗身邊,而是經常進京趕考,即便是在後來求取功名成功後,他的妻子也依舊留守在家裡伺候婆婆,挑起家庭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