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海爾電視在青島大劇院過了一個「20周歲」的生日。也就是在這一天,青島海爾多媒體有限公司CEO鄭剛放出了豪言壯語,要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做到中國電視的第一集團軍,爭取做到中國的No.1。
這樣的雄心壯志,似乎在20年前的人民大會堂也曾有過。1997年,海爾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宣布進軍黑電領域,同時推出第一臺數位化電視——探路者。
沒有想到,這路一探就是20年……
回看20年前海爾進軍黑電的險境
20年前中國彩電業競爭有多激烈?看看這些品牌就知道了,1996年之前,中國彩電有如意、黃河、青島、環宇、孔雀、金鳳、三元、飛躍、凱歌、西湖、長城、崑崙、菊花、贛新、星海、華日、鶯歌、韶峰、春筍、雙喜、山茶等60多個品牌。
1996年之後在長虹大降價之後,大多數品牌因不適應慘烈的市場競爭而凋零,在幾年內銷聲匿跡。
1997年那時還是長虹為王,長虹、康佳、TCL等三強血染價格戰,當時海信和創維也是小兄弟,這樣來看海爾進軍電視業算是不晚。
海爾電視為什麼20年還在探路?
20年一晃過去了,海爾能做好大白電,怎麼就做不好彩電呢?
一、術業有專攻,海爾求大求全精力不夠。
海爾集團公司的前身是青島冰箱廠,該廠是1984年在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成立的。1991年12月份,以青島電冰箱廠為核心企業,以空調器廠、冷櫃廠為緊密層企業,經過改制,組建了海爾集團公司。
1993年與義大利合資組建海爾梅洛尼公司生產滾筒洗衣機,1995年兼併老牌洗衣機公司青島紅星電器,開始生產雙桶及全自動洗衣機。從以上冰箱、空調和洗衣機建廠順序來看,冰箱最早,然後是空調、洗衣機,1997年涉足黑電的時候,洗衣機等業務也是剛剛立足沒有幾年。
所以在海爾集團內部相比較於冰洗和空調來說,海爾電視爹不疼娘不愛,加之後來也沒有大出息,多年海爾電視都是順其自然,管理層換了一撥又一撥,但在國產電視排名中一直難以上位。
二、彩電業競爭最激烈,海爾難以插足
回望中國家電業,彩電業是家電價格戰的鼻祖。1996年長虹倪潤峰率先發起價格戰,之後「挾彩管而令天下」,雖然沒有成功,但長虹開啟了彩電業價格戰的先河。
其後,TCL和康佳積極應戰,價格戰的結果是淘汰了無數的電視品牌,其後幾年逐漸形成了長虹、康佳、TCL、海信和創維5大品牌。這5大品牌因為實力相差不大,10多年之間從未停止徵戰。這要一直處於弱勢的海爾電視一直沒有出頭的機會。因為海爾彩電實力較弱,所以在投入和人才儲備上,雖然入市20多年,但真正有所改變的也就是原創維鄭剛加盟海爾的近兩年,帶走一批原創維人馬,海爾電視雖有起色,但要說海爾電視已經做的很好,那是大話。
三、消費者定式思維定勢很難轉變
對於廠家來說,術業有專攻;對於消費者來說,心中自有一桿秤。海爾是以白電冰箱、空調起家的,海爾的口碑也是因此而出名的。海爾給消費者的印象根深蒂固,買海爾選冰箱、空調和洗衣機,似乎就很少有人提及海爾電視。
這就如海爾做的手機、電腦一樣,因為其不專,所以消費者在不同品類選擇中,海爾電視就沒有被列入備選品牌之列,就更不要談購買了。
今天,海爾鄭剛放言要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做到中國電視的第一集團軍,爭取做到中國的No.1,「家電人」認為在彩電業競爭慘烈的2017,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誰能有殷實的家底,誰能有過硬的技術儲備,誰能有實戰的精英人才,誰就能脫穎而出。
最後一個問題是,海爾你這些條件具備幾條?
文後附一投票調查:3年海爾電視NO.1,你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