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帝神AND街頭們 2018年已經開始了 今天是初六相信很多小夥伴已經開始忙忙碌碌的工作或者急急忙忙的返回自己工作的地方 所以說今天大柚子給大家推薦一部日本的動漫 不過這部動漫可不是一般的動漫,大家跟著大柚子往下看吧
從小看著《千與千尋》長大,一直將它當做一部溫馨的童話來看,卻沒有想到故事背後還有如此深刻的意義。分享網友揭開大團圓背後隱藏的悲劇。不過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此文僅供參考。
對於《千與千尋》影射的內涵,大柚子我有一點十分肯定,而這一點很可能顛覆很多人對於該影片主旨的認知,那就是《千與千尋》絕對不是以成長為主題。
為了闡明這一
點,大柚子先旗幟鮮明地對《千與千尋》進行定性。
對,沒錯!!《千與千尋》它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悲劇!!
不對啊,它哪裡悲了?!經過一系列的挑戰和磨難,千尋從一個懦弱、慵懶的普通小女孩,蛻變成一個勇敢堅強的少女,喚醒了英俊瀟灑的琥珀少年,救回了變成肥豬的爸爸媽媽,打擊了奸詐狡猾的湯婆婆的囂張氣焰,活脫脫一個成長曆險故事啊!!板上釘釘兒的哈皮ending呀!!
No!如果大柚子我說,其實最後的結局是千尋失憶了,白龍死了呢?悲不悲呢!!
一、千尋失憶——不是成長
初次看《千與千尋》的時候,確實覺得它是個喜聞樂見的大團圓結局。可是當我把《千與千尋》當成聽力材料反覆練習的時候,震驚了!!!
影片的開頭,在通往湯屋的黑洞洞的隧道中,千尋怯懦地緊緊拉住她媽媽的胳膊。但隨著劇情的推進,千尋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幫助了河神、無臉男、白龍,自己也成功地救出了變成豬的父母,理應變得勇敢而堅強,但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在通往現實世界的隧道中,千尋卻仿佛是第一次來到這裡一樣依舊膽小怯懦地緊緊拉住媽媽的胳膊,而更詭異的是千尋父母的臺詞竟然跟影片開頭千尋一家三口經過隧道時相差無幾(僅有一處不一樣,即千尋媽媽在結尾比開頭多說了一個語氣詞「よ」,證明了開頭和結尾並不是簡單地重複,而是略有區別。)很顯然,千尋在進入返回現實世界的隧道後便失去了在湯屋的所有記憶,只有紮起馬尾的閃亮的皮筋可以證明湯屋世界發生的一切並不是夢境。
這是多麼的令人悲傷啊。
千尋失憶,便不會記得曾經有一個名叫白龍的少年,不求回報地一次又一次幫助自己,便不會記得與白龍之間的種種羈絆,便不會記得與白龍之間微妙的默契,更不會記得與白龍之間的約定;也不會記得無私幫助過她的鍋爐爺爺、無臉男,不會記得關懷過她的錢婆婆,忘記在湯屋經歷的種種。
如果千尋不失憶的話,我們當然可以說《千與千尋》的主題是成長。但是進入隧道之後千尋便失憶了,回復到當初那個膽小懦弱、只敢緊緊拉住母親胳膊的小女孩,無不在昭示著成長的失敗,仿佛她在湯屋經歷的一切都付諸東流,不禁令人扼腕,因此再將其內涵解釋為「成長」就不免牽強了。
宮崎駿先生也早在製作報告會上就提到,「《千與千尋》並不是一部成長物語。」他說,「因為最近有許多電影雖然都標榜著成長神話,但幾乎都給人只要有成長就是好事的印象。可是,我看著現實中的自己,捫心自問是否有所成長?得到的答案卻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固然比以前稍有進步,但總覺得這六十年來,自己似乎都只是在原地打轉而已。因此我就想:真想把只要有戀愛和成長就是好電影的荒謬想法徹底推翻。」
二、白龍之死
1、本體之死與生態主題
(1)工業文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白龍本是現實世界中一個名為「琥珀川」的河神。為了進行開發建設,人類將其填埋,並在其上建起了高樓大廈,從此白龍失去了它賴以生存的家園,變得走投無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白龍就是琥珀川,琥珀川就是白龍,琥珀川被填埋後便不復存在,也就意味著,白龍的「身體」已經死亡。而我們在湯屋世界裡所看到的白龍,其實應該是它本體死後飄來這裡的一抹幽魂。可見,白龍一出場就帶著濃厚的悲劇色彩,並且作為琥珀川的河神承載著宮崎駿先生對於現代社會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的擔憂。
與此相類似,在湯屋世界中我們看到的各種千奇百怪的神明其實皆為現實世界中原本存在的失去家園的神明的靈魂(日本神道教以自然之物為神,自然被破壞了,其生存便也變得岌岌可危)。這些靈魂的本體在現實世界中由於人類在利益驅使下肆無忌憚的開發而被毀壞或者汙染,因此它們的靈魂需要來到湯屋進行洗滌。
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個形象就是開始被湯屋民眾當作「腐爛神」出場的河神。諷刺的是,河川本身就具備清潔的功能,但是在人類的盲目逐利下,原本具備洗滌能力的河神也無暇顧及自身,反而要到油屋尋求洗滌和治療。他以一個渾身散發惡臭的「腐爛神」的形象出場,全體油屋的工作人員都不願意接待他。湯婆婆雖然勉強接受了這位客人,卻讓初來乍到、瘦瘦小小的千尋招待他。千尋想盡辦法用最好的藥浴為河神洗澡,從河神身上洗下了無數的令人驚詫的垃圾——廢家具、塑膠袋、舊自行車、丟棄的生活用品。很顯然,這裡同樣表達了工業文明對於自然環境的破壞的強烈譴責。
(2)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可以說白龍本體的死亡的罪魁禍首就是人類,如果說白龍代表自然,千尋代表人類的話,按道理白龍不僅沒有幫助千尋的理由,反而應該仇恨千尋。而事實上,當白龍在現實世界中還是一條河的時候便救過因撿拾鞋子而意外落水的小千尋;當千尋誤入異界第一次遇到白龍時,早已在湯婆婆的支配下迷失自我、做盡壞事的白龍卻依舊憑藉當初最原始、最單純的心義無反顧、不求回報地一次又一次幫助千尋;甚至到最後,就算會因為違背自己同湯婆婆籤訂的契約而被大卸八塊也要幫助千尋救回變成豬的父母回到原來的世界。因此我們可以重新審視白龍與千尋的關係:白龍是一條河,代表大自然;千尋是一個涉世未深的人類小姑娘,代表還未沾染世俗之氣的人類;(在這裡多說幾句:同樣是面對無人看管的豐盛大餐,千尋父母認為只要用錢或者信用卡就可以隨便享用,因此便在未經店主允許的情況下肆無忌憚地狼吞虎咽,而千尋卻認為未經允許就吃人家的東西是不對的,並試圖阻止自己的父母。此處千尋父母的行為顯然體現了現代金錢社會的消費觀。千尋父母偷吃為神明準備的食物變成豬,暗示現代金錢社會中人類的貪婪。其實仔細想想,千尋認為未經允許就吃人家的東西店主會生氣,這顯然是常識。但父母認為他們先吃著,等店主來了拿錢給店主就可以了,似乎也說得過去。而這個「說得過去」恰恰是影片想讓我們深思的地方。是不是我們也認為吃完再付錢確實不是什麼大事呢?是不是不管店主同不同意,只要我們付錢了就會覺得心安理得呢?也許我們現代金錢社會的成年人當中的許多人如果誤入這個異界都會逃脫不開變成豬的命運吧?恰恰是因為千尋還小,涉世未深,還未來得及沾染世俗社會的風氣,才會試圖阻止父母吃那些食物。而我們自己呢?)
因此,白龍與千尋的關係正象徵著人類與自然最原始的關係。白龍為千尋所做的一切,都體現了大自然無私地為人類提供賴以生存的家園的偉大情懷。
當然,千尋也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看到生命垂危的白龍,她願意冒著前方不可預測的危險救白龍,並把本可以救回變成豬的父母的河神丸子餵給白龍吃,還幫助白龍想起了自己的名字,找回了迷失的自我。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白龍與千尋是互幫互助的關係,而由此也可知,作者眼中人與自然的最理想關係應當是像白龍和千尋這樣互幫互助、和諧相處的關係,又一次印證了影片的生態主題。
「腐爛神」河神與千尋的關係也類似。誰都不願意接待的「腐爛神」最後因為千尋的洗滌而重新恢復河神的形態,河神也將珍貴的河神丸子送給千尋以表感謝。千尋對於河神的「拯救」同時也暗喻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終究需要人類自己去恢復。
2、靈魂之死與追尋自我
本體已經死亡的白龍的靈魂來到油屋後,和湯婆婆籤訂契約,以成為湯婆婆的弟子並以為其賣命為代價,向湯婆婆學習魔法,以期找到自我拯救的辦法。然而在隨後的日子裡,白龍違背本心地為湯婆婆做盡了壞事,眼神也越來越銳利,逐漸在這一過程中忘記了自己的名字以及自己最初的目的——自己是誰,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就這樣,白龍的靈魂在湯屋的世界裡已然迷失了自我,自然也就不可能進行自我拯救。靈魂迷失,更為白龍這一形象增添了悲劇色彩。與白龍這一情況類似的人物,還有湯婆婆統治下的油屋的全體工作人員。「油屋」有一條規定「凡是沒有工作的人,都要被變成豬被吃掉」,而要想在油屋工作,必須交出自己的名字,和湯婆婆締結契約。因此,像小玲、鍋爐爺爺等「油屋」中形形色色的工作人員不得不在湯婆婆的支配下進行長期的重複性勞動。而他們當中以青蛙為代表的絕大多數又在這種重複性勞動中逐漸喪失了自我,表現為一切向錢看,屈服於自己的貪慾。
影片的最後,白龍與千尋分別時候的場景,最是令人印象深刻:二人原本手拉著手,千尋轉身,二人的手卻不得不分開,千尋已然離開,可是畫面卻給白龍仍舊停在空中戀戀不捨的手一個特寫。這一細節暗示我們,這並不像是二人表面上說的以後還會相見的簡單分別,而是永別。這也印證了之前所分析的「白龍靈魂之死」:在千尋的幫助下,白龍回想起了自己的名字,同時也就回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以及自己最初的目的。在油屋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的他,必定已經明白,通過成為湯婆婆的弟子向其學習魔法,並在湯婆婆的支配下去做那些數不清的違背本心的見不得人的事情,非但不能拯救自己的本體,反而會失掉自己的靈魂,在不知不覺中走向罪惡的深淵。因此他也逐漸明白自己的死亡已經是無法挽回的事實。通過劇情可以推斷,白龍要想成為湯婆婆的弟子向其學習魔法,需要和湯婆婆籤訂契約。也就是說,如果白龍之後沒有聽從湯婆婆的指令,違反了契約,將付出沉痛的代價,而這個代價很可能就是湯婆婆在警告白龍時所說的「五馬分屍」。而正如之前分析到的,白龍與千尋之間有著許多微妙的羈絆,白龍知道千尋想救回變成豬的父母,也知道要想幫助千尋必定會違背自己的契約。然而想到自己的本體已死,靈魂也早已迷失,這麼多年做了那麼多違背自己真正內心的事,單純、善良的白龍的內心一定痛苦萬分。眼下千尋是在油屋的世界裡唯一沒有迷失自我的人,仍然在為救回自己的父母而不懈努力著,既然自己的河流早已被填埋,就算是學習多麼高級的魔法也對此無濟於事,如果在僅剩的時間裡還能幫助千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話,就算被大卸八塊,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幫助千尋,或許算是白龍生前最後一樁心願了吧。於是,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何鏡頭會給白龍停留在空中的手一個長達好幾秒中的特寫。
白龍用善意的謊言告訴千尋以後會回到原來的世界,讓千尋以為他們只是短暫的離別,以後一定還會相見。而白龍自己卻深知,這一別即是永別,雖然對自己是一種解脫,但這難以割捨的感情卻依然哀婉,令人嘆息,亦是一種無奈。
關於《千與千尋》還影射出了哪些內涵,除了我認為必須排除「成長」外,有很多答案已經說得很好了,因此我就只將我的觀點列在下面,不一一分析了,有疑問的我們可以在評論區繼續討論:
湯屋:日本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泡沫經濟
湯婆婆:資本家
湯婆婆員工:工人
神明:消費者、被汙染的大自然
湯婆婆的兒子:巨嬰(長不大的孩子)
湯屋裡除了千尋以外的所有人:貪慾
錢婆婆:親近自然、現代人對於恬淡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