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母慈子孝的家庭氛圍很快就會變成雞飛狗跳。
如果說平時父母和孩子的孩子你愛我,我愛你,那麼一旦到了學習的時候,父母在孩子眼裡儼然就變成了後爸後媽,而孩子在父母眼裡也不再那麼可愛,雙方之間的大戰往往一觸即發。
剛上小學的孩子一般都會從認字拼音開始學習,之後就會嘗試著用詞語造一些句子,這其實都是為孩子能夠寫好作文打下基礎。
畢竟作文是由一句又一句的話組成,而現在的作文又非常重要,所以造句的時候孩子也必須認真對待。
在一份試卷上出現了這樣一道造句題,請用"殊死搏鬥"、"馬失前蹄"、"連滾帶爬"和"痛快淋漓"等成語分別造一個句子。
這其實不僅考查了孩子的造句能力,同時也能夠考出孩子對這幾個成語的意思是否了解,因為如果不知道成語是什麼意思,那麼便很造出合適的句子。
但是有一位小學生卻輕鬆地把這個難題迎刃而解,他壓根不需要知道這些成語是什麼意思,因為他只需要在這些成語之前加上一個主語,就能夠完成這道題。
我馬失前蹄,我痛快淋漓,他殊死搏鬥,他連滾帶爬。
一看這個孩子就是懶學生,但是他的這種懶式造句卻走紅網絡,就連老師也給出了對號,畢竟確實找不出來什麼地方可以扣分的。
不過孩子的父母看到後卻不淡定了,因為這樣的造句在他們眼裡是無法過關的,再加上老師竟然給了對號,這更讓他們無法接受了。
01父母應該如何輔導孩子學習?
1、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壞毛病,比如注意力無法集中,比如粗心大意,這些都會直接導致他們做題目。
父母看到這一幕後,自然會非常生氣,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直接對孩子又吼又叫,結果就是父母自己生一肚子氣,孩子變得恐懼學習,很顯然這並不是值得提倡的做法。
父母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耐心地找到孩子出錯的原因,然後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解,或者引導孩子自己去找出正確的答案。
這樣孩子才不會感到害怕,才能夠讓自己的大腦處於一個清醒的狀態,從而很快茅塞頓開,真正地理解知識點。
2、不要總是數落孩子
有的家長習慣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坐在旁邊,一旦發現孩子寫字不好看或者是寫錯了題目,就會立刻指出來,讓孩子擦了重寫。
這樣的輔導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思維是具有連貫性的,父母經常在旁邊指點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思維中斷,想要繼續回到學習狀態中會比較難。
父母可以選擇和孩子一起學習,當然可以坐在孩子的旁邊,但是不要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而是可以拿出一本書和孩子一起學。
這不僅能夠讓孩子感到輕鬆,同時父母也在無形中起到了榜樣的作用,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一種習慣,無論多大年齡都應該做到學無止境。
3、注意原則底線
我們建議父母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儘量態度要柔和一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原則底線,孩子想要幹什麼就讓孩子幹什麼,甚至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父母也會代勞。
這麼做只會害了孩子,千萬不要因為心疼孩子做出影響孩子成長的舉動,因為這其實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
讓孩子知道學習的時候必須認真,不要心裡總是想著其他事情。
只有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知道什麼事情應該及時做,什麼事情可以推遲做,這樣才會讓孩子端正學習態度,做到學習有規劃,從而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