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姜子牙》上映眾說紛紜

2020-11-04 瑤丹媽聊情感

原本對動畫片不那麼感興趣,但是有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喚醒我的動畫意識後,怕錯過了什麼。說到底,對《姜子牙》的期待多少以《哪吒》為參照物,有失公允了。


《姜子牙》這部電影對觀眾,既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率性,也有好不容易釣到魚又放生的撲朔迷離。


本是寓情於樂的看電影,我卻在看完電影之後,幾經琢磨,才明白了其中的深意,難怪電影上映之後眾說紛紜,評價斷層了。


就好像同一個老師,上了同樣一節課,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樣的,咀嚼的思維不同,定義自然不同。


電影採用倒敘的方式開頭,姜太公出場便是直鉤釣魚,獨釣寒江雪,一種孤獨冷傲無人能解的形象便塑造了出來。



原來是神、狐、人三界經歷過了一場生死大戰,抓住了大家眼中的罪魁禍首狐妖,姜子牙作為最年輕有為的優秀弟子,奉師尊之命,為護衛三界蒼生而擔負起了斬殺狐妖的職責。


不想在緊要關頭,姜子牙看到狐妖體內有一個無辜的人類元神,一善之念,未能動刀,於是姜子牙被天界收回神力,貶下人間悟道十年。



電影就圍繞這一件事,和姜子牙一起開始槓精,不管是凡人還是狐妖還是神仙都覺得姜子牙是傻瓜,為了一個在狐妖體內的人類元神,放棄了多年的修行的神力和封神列榜機會。


十年間,姜子牙在思索和探尋著自己的執念和幻想之間的真假,姜子牙的事件告訴我們:任何事情乾等和死想根本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答案,只有邁出固定的思維找出困境的源頭,才能從根本上找出原因。


事情在小狐妖出現時有了轉機,她像一塊石頭投進了原本平靜的湖面。明明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狐仙的善良,只因為那一場封神大戰,奠定了人、神、狐的惡。



曾經我們都是「人之初性本善」,但是經歷了一些欺騙、一些背叛、一些磨難之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與生俱來的看法。


像姜子牙,一輩子在師尊以護衛三界蒼生為己任的教導下過活,自然不會放過每一個無辜的生命。


像師尊,歷經幾世的世事變化,自然是於大局謀仙路,運籌帷幄之間,別人都是棋子,自己才是掌握全局的神。



像小九,一個人見人抓的狐族,從小就被人類追捕獵殺,但還是會向落魄的小孩伸出救命的燒餅,也像姜子牙一樣心中有善念。



陪姜子牙一起下凡歷劫的,還有他的坐騎四不相和迷弟申公豹,一邊忍受著人間的清貧,用耳環換來兩人的糧食,一邊心口不一地抱怨姜子牙一根筋。


原本可以過著人人豔羨的神仙日子,如今卻為了一個狐妖體內的無辜元神之謎而糾結。



一次機緣巧合,偶遇狐妖小九找爸爸,到了幽都山才知道,當年的那場三界大戰,不僅僅沒能讓三界蒼生獲得安生,反而是怨聲載道,到處是狐妖怨魂,蝕骨滿地;到處是人類流離失所,民不聊生,為了生存,人類和狐族勢不兩立。



狐妖和人類都是妻離子散,互為仇敵的悽涼場景。


最後才明白。所有人都是師尊手中的一枚棋子。人生如棋,怎麼走還是得靠自己。


師尊滿口的「為了天下蒼生」的口號,卻對狐妖體內一個無辜的人類元神視而不見。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人不救何以救天下?這是姜子牙的信念,所以哪怕不要封神,也要堅持自己心中的善念,為執念而戰。


勿以善小而不為,小是大的基石,不管是人類還是狐妖還是神仙都是三界蒼生的一員,都有善惡之分,因為小九是一個心地善良的狐妖,所以姜子牙拼盡全力也要救,這是作為一個神仙的職業操守。


師尊,神仙界的領導,為了仙界的利益,和狐仙聯盟,將人類女孩妲己和狐仙套上同命鎖,去誘惑紂王,以致紂王覆滅,人類結束了紂王昏庸無道的黑暗生活,也導致了民不聊生,開始涉獵狐妖以領賞錢,導致狐妖族也被封印在歸墟。



無異於打著冠冕堂皇的旗子,做著暗度陳倉之事的帝君,師尊讓我想起了《琉璃》中的帝君,璇璣就是姜太公,羅喉計都就是狐妖,即使是琉璃心的璇璣,經過10多年的修練,都有了自己的主見,更別提一心修道的姜子牙。


姜子牙最終找回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人人為善,而不是犧牲別人的利益只為成全自己的榮耀。


連四不相和申公豹最終也找到了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遵循內心的想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這不一直都是我們在追尋的自我人生價值所在嗎?



劇中最大的彩蛋就是隱藏最深的同心鎖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是神界師尊定下的,一條同心鎖鎖住了人類和狐族的命運,卻鎖不住小九,一個小狐妖只想要追尋天倫之樂的路,也鎖不住姜子牙以拯救蒼生為己任的道心,在真相面前唯獨困住了和師尊一樣,一心只顧自己修仙升天的那些人的心。


這也正驗證了你的心在哪裡,你的價值就在哪裡,你就是為了他而活的工具,所以,有的人活成了機器,有的人活成了動物,有的人只想做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



儘管《姜子牙》沒有哪吒的歡快延明,但是以另一種中國式隱喻的方式,表達了姜子牙的自我意識,在網際網路的大時代下,浪潮牽引著我們前行,有的選擇隨大流,以觀眾的喜好為基點出發;有的人選擇小眾的自我,以個人的喜好出發吸引志同道合者,這些都無可厚非。


對於國產動畫的發展,隱喻式是一種有自我特色的方式,娛樂式是大眾口味的方式,要怎麼走,對於導演是一種選擇,要怎麼品,對於觀眾也是一種考驗,要雙利共贏,只有權衡,想獨傲孤鳴,只有實力。



這就是我們的一生,小時候天天耳濡目染著身邊人的教誨,長大後才知道需要靜心,聽從自己的內心,哪怕是父母世尊也不能以聽到的事實為主,我們需要用心去感受內心的召喚,自己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在這個社會立於不敗之地。


同樣是一部找尋內心的電影,有了《哪吒》為基準之後,回應就不同了,同樣是孩子,去學校與其他孩子有了比較之後當媽的看法就不一樣了。



各有千秋,每一步電影都有他拍攝的初衷和意義,有著同頻三觀的人才能夠感受得到。


人與人之間從來都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一部好的作品,自然要接受不同年齡段與經歷的人的評價,眾口難調,只要有那麼一絲直擊心靈的暢快就是它的價值所在了。

相關焦點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易經故事(五)
    關於姜子牙,有一個著名的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用來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姜太公就是姜子牙,名姜尚,呂尚,呂望,字子牙,別號飛熊。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他複雜的姓氏和他的先祖有關,他的先祖本姓姜氏,曾是四嶽(部落首領)之一,後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在舜、禹之際被封於呂,因此從其封姓。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一場美麗的誤會
    姜太公,又稱姜子牙、姜尚、呂尚、呂望、太公望、齊太公等,是我國早期信史中的名人,加上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當今各類影視作品的演繹,其形象婦孺皆知。不過,也正因為後世對姜太公形象的豐富延伸,大家更熟知或更相信文學化的姜太公,而不是歷史上的姜太公,並且將相關問題視為真實故事,比如姜太公釣魚。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從《封神演義》看姜太公如何釣魚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早已成為人們的口頭禪,姜太公直鉤垂釣渭水河畔的故事,大多數人也耳熟能詳,其故事來源於明朝許仲琳的《封神演義》。隨著90版《封神演義》電視劇的上映,封神榜的故事更為大家所喜聞樂道。其中的主要人物姜太公原本就是中國歷史中真實存在的重要人物,在扶周滅商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聽】成語故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l 直鉤也能釣上魚?
    【姜太公】【直】【鉤子】【釣魚】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用下面的這個成語提示卡大朋友就能親自把這個成語解釋給小耳朵聽啦姜太公,是個很有智慧的人,其實他的名字叫姜子牙,後來做了官,才被封作太公。釣,是垂釣、釣魚的釣。魚,是小魚的魚。
  • 老話說: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還真有大魚自己就咬鉤!
    老話說: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還真有大魚自己就咬鉤!有句老話說;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但這種情況幾乎是很少見的,但是在斯裡蘭卡就顛覆了人們的想像,難道還真得到姜太公的真傳了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斯裡蘭卡是個熱帶的島國。
  • 姜子牙(姜太公)為什麼又被稱為「太公望」或者「呂望」?
    《姜子牙》是2020年國慶中秋檔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電影主角姜子牙借鑑了歷史上的姜太公和《封神演義》的姜尚。這種借鑑算是能讓觀眾比較快地進入影院,因為姜太公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有意思的是,姜子牙在各種文獻上擁有好幾個姓名或名稱,比如姜尚、姜子牙、
  • 《姜子牙》評價兩極分化,真就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看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觀眾,從看完那一刻起就會期待《姜子牙》的上映,原定春節檔的《姜子牙》因為疫情原因撤檔到今天的國慶檔,觀眾們多等了九個月的時間,同時又有《哪吒》好口碑的加持,《姜子牙》一上映就引發了一輪熱潮,首日票房突破三億,力壓《我和我的家鄉》,吊打《急先鋒》,並且和已經上映一周時間的
  • 【神話故事】 姜太公釣魚
    太公姜子牙領師父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他來到渭水邊,找一塊大石頭坐下專心地釣起魚來。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在上面掛上有香味的魚餌,然後把它沉在水裡誘騙魚兒上鉤;但姜太公的魚鉤是直的!一天有個打柴的經過:「老先生像您這麼釣魚100年也不會釣到一條啊!」
  • 《姜子牙》姜太公真的「打破」了天下不公?
    花煜寒|文電影《姜子牙》2020年10月1日上映,7天票房至截稿12.58億,可豆瓣的評分卻越來越低,21.9萬人評7.0分,貌似又是高票房口碑崩了的影片?我們耳聞能熟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封神榜》姜子牙輔助輔佐武王消滅商紂,不管怎麼神化或者影視化,姜子牙都是神通廣大的。
  • 《姜子牙》定檔國慶,電影裡姜子牙弱爆了,他真實身世非常嚇人
    比如電影《姜子牙》,據「電影姜子牙」官方微博稱,原本定於春節檔上映的《姜子牙》,因疫情撤檔後正式官宣將於10月1日國慶檔上映。當然,電影還未上映,究竟導演會如何去刻畫姜子牙這一人物我們暫時不得而知,後世為了紀念這一人物,曾多次將人物原型搬上熒幕。
  • 姜子牙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姜子牙為什麼最後沒有被封神?
    關於姜子牙的具體故裡還有爭議,但一般認為是山東省東部的日照、莒縣一帶。 歷史中真實的姜子牙雖然沒有小說裡的仙術,但其智慧,在中華5000年歷史裡能望其項背者,也是寥寥無幾。姜子牙在商朝時當過官,商末民不聊生,紂王暴政年年,姜子牙辭官離開商都朝歌,隱居於蟠溪峽。據說曾在磁泉邊以長杆、短線、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釣魚,因而有「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之說法。
  • 最美的愛情不是你走1步,剩下的99步我來,而是「願者上鉤」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古老的故事出自《苻子·方外》:「太公涓釣於隱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魯連聞之,往而觀其釣焉。太公涓跪石隱崖,不餌而釣,仰詠俛吟,及暮而釋竿。」
  •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
    原來姜子牙一生博學多才,胸懷大志,有治國平天下的本領。他是故意把魚鉤弄直,而且不上魚餌,他在一直等待一位明君,以便讓他的遠大抱負得到實現。姬昌聽到這裡,便堅信了眼前這位見識超卓、學問淵博的老者就是自己所要尋訪的大賢之人。於是姬昌對老者說出了自己的身份:周文王姬昌。老者一點也不吃驚,答道:「既然西伯侯說出了真名實姓,老者也不隱姓瞞名,我就是姜子牙。」
  • 姜子牙&申公豹降臨熱血三國 《少年三國志2》X《姜子牙》聯動活動...
    自遊族網絡自主研發打造的三國卡牌之王《少年三國志2》與電影《姜子牙》公布跨界聯動以來,「國漫英雄」與「熱血少年三國」的破壁組合,吸引了無數玩家及影迷的關注。就在今日,《少年三國志2》X電影《姜子牙》系列遊戲聯動活動正式公布。時空交錯,姜子牙化身聯動武將;專屬活動,攜百億福利重磅登場!
  • 新鄉:電影之外的姜子牙在這裡……
    不過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為了生計,「太公嘗事紂」,曾做過丞相比幹的幕府等小官。但是在事紂期間,目睹了紂王「以酒為池,軒肉為林」「闢有炮烙之法」荒淫無道,遂辭官遊說諸侯,聯合伐紂,但諸侯恐懼紂王勢力強大,遊說未能奏效。姜太公只好選擇了歸隱垂釣,以待時機。(姜子牙垂釣遇周文王 網絡圖片)對此史書多有記載:「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
  • 《姜子牙》悲傷又無奈的細節,小九命運不由己,骨片風鈴都是淚點
    在國慶上映的3D神話國漫電影《姜子牙》,目前票房已經破14億了。雖然在口碑上有點兩極分化,但感覺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這部姜子牙沒有走合家歡的路人,仔細去探討的話,發現其實主題很沉重,甚至是有點宿命的無力感。電影裡面,也有很多悲傷又無奈的細節,我們帶大家去看看吧。
  • 首部「春節檔」大片回歸,《姜子牙》定檔10月1日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昨日,電影《姜子牙》宣布定檔,將於10月1日正式上映。本片作為「首部將《姜子牙》形象搬上大銀幕的史詩級動畫電影」,自2015
  • 歷史上的姜子牙
    但不管怎麼說,姜子牙還是讓我們看到了製作方的良苦用心,相信我們的國漫會越來越好。電影的好壞,我們不過多評價,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歷史上的姜子牙!歷史上的姜子牙; 姜子牙,亦作姜尚,古時牧野人今東海之濱。其先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
  • 唐閣影城 | 《姜子牙》太公在此,諸神迴避!
    8月16日《姜子牙》官宣定檔,國慶節上映!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歇後語應該很多人都知道歷史中的姜子牙乃是一代武聖,一生先後輔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齊國始祖而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即使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姜子牙也是第一主角,作為崑崙山元始天尊門下的闡教弟子,被派下山輔佐姬發伐紂,在封神臺上成就封神大任。
  • 姜子牙官方Q版手辦,小九像一隻兔子,申公豹蹬腿張嘴很可愛
    電影《姜子牙》正在熱映中,官方也趁熱打鐵推出了相應的手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來看看姜子牙的手辦吧。姜子牙作為《姜子牙》電影的主角,他也引發了諸多討論,姜子牙最終的抉擇,你是否認同呢?《姜子牙》電影開篇就是「姜子牙垂釣」,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歇後語大家耳熟能詳,所以將姜子牙的手辦做成垂釣的模樣,也更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