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耕地、住窯洞、吃「熬菜」,他在西瓜視頻再現陝北黃土生活

2021-01-10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窯洞,是中國五大傳統民居建築之一。陝北的黃土高坡,溝壑雄奇、蒼涼而貧瘠,在與大自然的殘酷搏鬥中,造就了豪放粗獷的陝北民風,也誕生了極具特色的「黃土建築」——窯洞。沉積久遠歷史與人文的黃土地孕育著這獨特的窯洞文化,千百年來,無論社會如何變化,都未能撼動窯洞在陝北的主導地位。

對陝北農民劉四而言,窯洞就是他的根。在西瓜視頻上,他分享著在窯洞生活的點點滴滴。清理窯洞頂上的雜草、給窯洞接水管、翻種院裡的菜地、修護院牆防護網...在陝北民歌的伴奏下,劉四為這座年頭已久的土窯忙活著,漫山遍野的黃土愈發顯現出這裡的安寧。

丈夫在忙活著,妻子也沒有閒下來,為劉四準備著土味兒十足的午餐。劉四就好陝北農家飯菜這口兒,吃碗「熬菜」後,一上午的勞累隨即煙消雲散。常年居住在陝北窯洞的居民,多年來依舊保持著在土灶上用柴火做飯的習慣,土灶上燉出來的酸菜豬肉土豆、豬蹄子、羊肉、蕎面餄餎等農家菜又香又好吃。當西瓜視頻上出現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將這些美食「掃盤」時,畫面別提有多溫馨了。

這些美食都是當地的土特產。在陝北農村,家家戶戶都會養豬、羊等牲畜,種植蔬菜,哪怕做麵食的麵粉原料也是他們自己種植的。在種植蔬菜、小麥等農作物前,陝北農民會拉著驢耕地。劉四拍下了驢在田間耕地、驢拉碾子磨小米的畫面,發到了西瓜視頻上,讓網友們看到了電視劇裡才有的場景。

用有著100多年歷史的碾子磨出來的小米和大豆散發著原始的香味,這種天然食品與窯洞冬暖夏涼的居住條件「有機結合」,讓這片土地保留了更多的原生態。

不少網友是在「劉四」的視頻中第一次看見窯洞和這樣原生態的生活環境,有網友表示劉四的視頻遠離了城市的喧囂,看到了內心的一片淨土。

西北周周、農民黃小放...像劉四這樣展現農村生活風貌的創作者在西瓜視頻上還有很多,他們通過短視頻記錄和分享著真實的日常生活,用生活細節傳播地方文化。在短視頻還未出現之前,人們只能藉助電影、電視劇的演繹來了解陝北。如今,通過西瓜視頻,他們可以看到真實的陝北鄉村生活,感受歷史悠久的陝北窯洞文化。西瓜視頻擁有超過30萬PUGC創作者,他們以短視頻的形式記錄生活、分享技能,讓更多人可以看到更豐富、美好的世界。

廣告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站不對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給予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本站作為信息內容發布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本站或通過本站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產生的財務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焦點

  • 陝北回眸——窯洞、村落、信天遊
    陝北,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在這裡隨處都可能聽到嘹亮四野的信天遊。一望無垠的黃沙草灘,連綿起伏的黃土高原。這次《文化大觀園》的嘉賓王建領,是土生土長的陝北人,幾十年來他深入陝北各地探尋黃土文化,窯洞村落信天遊,陝北的情和韻是他的生活,也融進了他的血液和骨骼。這窯洞層層疊疊 ,院落錯落有致的村莊,是他帶我們來到的第一個目的地碾畔村。
  • 陝北窯洞:中國文化遺產上又一珍貴「活化石」
    研討會上,專家就黃土高原自然景觀與窯洞文化遺產保護、窯洞建築與工匠技藝傳承、窯洞文化旅遊與村民權益保護、窯洞與陝北民俗等議題展開廣泛交流討論,從不同角度挖掘窯洞文化遺產內涵,為促進窯洞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發展獻計獻策,大家一致認為陝北窯洞是中國文化遺產的又一活化石。
  • 關中妹子嫁陝北住窯洞負債創業,卻幫丈夫打造了一家本土知名公司
    本以為在家相夫教子的我可以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可偏偏遇到經濟危機無辜被牽連。加之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傳統紙質媒體勢落,老公所在的雜誌社停刊了,他失業了....3神木雜碎成創業必備,關中女人改了口味兒 嫁神木讓我改變了很多,從不能適應乾燥的氣候,到喜歡上陝北藍藍的天空,其實窯洞住著挺舒服的;從不會說神木方言,到地地道道的神普話,大家還以為我是孫家岔的女女;從吃不慣的神木燴菜,到天天早晚喝不夠的羊雜碎,我嫣然成了正宗的神木媳婦。
  • 國慶來陝北,玩玩玩,吃吃吃!
    7天長假,你怎麼安排推薦你來陝北玩玩玩,吃吃吃從西安出發,駕著車,帶著我關鍵詞:地質奇觀、壺口瀑布、乾坤灣、紅鹼淖特點:黃土高原有令人震驚的自然景觀,是陝北自駕遊的特色。右一窯洞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插隊時住的第一孔窯洞。
  • 信天而遊:一位臺灣女孩在陝北鄉下生活的日子
    陝北人一天只吃兩餐,為畫家她卻準備了三頓飯,常常是早上一吃完又接著做午餐。她曾經私下感慨:「我生下來就是伺候別人的。」她不僅是男人的背後,更是畫家的背後。第一張畫開了,接著老蔣就以他驚人的爆發力迸發出了一批畫。他成了一個「不務正業」的農民,畫畫第一,農活成了其次。開畫時,他的筆很鬆。出於直覺先勾個大輪廓,就像個橡皮糖可以隨時調整。
  • 宋朝新歌《黃土情歌》故事版MV首發 !
    宋朝(朝歌)作詞作曲演唱新歌《黃土情歌》震撼發布歷時半年破繭而出陝北風情時尚交融嘔心瀝血眾星推薦黃土情歌正式發布同時聽眾朋友可以通過QQ音樂、酷狗、酷我、網易音樂、騰訊、新浪、搜狐、央視、西瓜把你來牽掛想起那年的歲月 還有我們的誓言這輩子拉住妹的手 死活在一噠想你哩 我的蘭花花花呀讓我給你吼上幾聲攔羊的嗓子想你哩 我的蘭花花花呀一起坐在熱炕頭 拉拉知心話青線線那個藍線線三哥哥愛上那死妹子耶五穀裡的那個田苗子哎三哥哥愛上那四妹子耶。。。
  • 只有陝北厚重的黃土才足夠撐起這種真情意切的呼喊——山那邊
    有一種文化印象,在那片黃土高原之上溝壑縱橫的陝北是貧窮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沒有文化,但是他們憨厚純樸,男女相愛是為找到另一半在荒涼的土地上生存。他們不懂深邃、晦澀的哲學語言,不會顧左右而言他的扭捏矯情,他們只知道隔著深壑、迎著風沙,掏心掏肺地唱出自己的真情。
  • 陝北人
    陝北人的習俗在社會生活中長期形成的社會風俗與社會生活習慣,是陝北文化系統結構中最重基本的要素之一,是陝北文化的一個獨特組成部分。解讀陝北文化區域普遍存在的習俗的特點,是認識陝北區域文化特徵的一把鑰匙。人文衣食住行"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進行其它社會行為"。
  • 黃土高原上的百靈鳥,把陝北民歌帶到世界,卻不忘初心嫁15年初戀
    2007年,王二妮攜一曲純淨自然的陝北民歌參加《星光大道》,獲得很多觀眾的喜愛,成功挺進全國總決賽,她完全自然純樸的嗓音,清麗空靈的唱腔,將陝北廣袤大地的熱情質樸展現的淋漓盡致,她把家鄉的美唱給了全國人民,唱到了全世界。
  • 悅聽 | 陝北青年羅東《母親的老灶臺》
    結婚當晚,奶奶就給母親分了一袋麻子(陝北的一種榨食用油的食物)和兩個碗。母親面對家徒四壁的土窯洞,哭著告訴外婆她不嫁,外婆愣是將母親拉進土窯裡。第二天早上,奶奶和外婆就站在礆畔上開始了往後經常發生的罵架,有時候一罵就是一上午,奶奶罵累了會坐在地上,抓起黃土,邊罵邊揚,外婆也坐下來拿著鞋一邊拍一邊罵。母親和父親就在這樣的日子開始了他們一輩子的生活。
  • 陝西風情不止網紅西安,還有陝北、陝南
    一道秦嶺橫亙全省東西,與黃土高原形成南北對峙之勢,從北到南形成陝北黃土高原、關中平原和秦巴漢水谷地三種地貌區。2、陝北:黃土高原,一股粗獷蒼涼的氣息旅遊業因地制宜,以黃土、風沙地貌,黃河峽谷,紅色旅遊,民俗風情等資源為主。其中最典型的旅遊元素莫過於 「窯洞」。窯洞景觀——深厚的黃土地上,是一群粗獷的人和安靜的窯洞。陝北「穴土為窯」的居住習俗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半坡文化,代表了中國先民們在黃河中遊流域的居住經歷演變:原始穴居-人工穴居-半穴居-土窯洞-現代窯洞。
  • 老陝的窯洞情結,其實比臊子麵還久遠
    農村沒有什麼好的條件,最難熬的冬天裡,窯洞便成了溫暖的家的主體。窯洞一般都是靠崖或者沿溝,在黃土斷面上打出的洞。淺一些的用來放置農具雜物,甚至糧食果蔬。深一些的,自然是人們用來居住、生活,以至於工作的環境了。土窯都是陝西農村原生特色的代表。一般來說,窯洞口都有晾曬小麥,堆積麥草的「場」。場上還會散放著石碾,以及老陝口頭禪中說的「碌齒」。
  • 這個八零後臺灣女孩,三年兩百幅畫作,原汁原味地道出黃土高原上的感動!
    一個八零後臺灣女孩,只身前往陝北的農村,在窯洞一待就是三年。她和當地招待他的房東農民老蔣一起種莊稼,一起寫生畫畫,窯洞是她的畫室,村民是她的模特兒。三年裡近兩百幅的畫作,原汁原味地道出黃土高原上的感動。她從臺灣碩士到陝北下鄉青年,不為馬虎生活,只願在蠻荒裡,開墾出一個真正的自己!她就是廖哲琳!
  • 【雙十一星灣愛心蘋果開售】能聞到濃濃蘋果香氣的陝北沙地蘋果!
    那一天,在陝北綏德縣的黃土高原,氣溫低至零下二十五度,星灣學校油畫寫生社團一大早就出發了。外面的天很藍,氣溫很低,以前只有在電視上看到過睫毛結冰的鏡頭,今天他們切實感受到了。    這是他們的愛心走訪活動,深入到高原人家,給他們提供幫助。
  • 七一黨史|幸福回憶:在陝北窯洞為毛主席唱京劇|郝安專欄
    原來,毛主席率領中央前委也是剛剛轉戰到楊家溝,這個地方是主席轉戰陝北期間住得最久的一個村子,直到1948年3月東渡黃河前往晉察冀解放區,住了四個月。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毛主席召開了一次重要的中共中央擴大會議,史稱「十二月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周恩來、任弼時、陸定一、彭德懷、賀龍、林伯渠、張宗遜、習仲勳等共19人。
  • 為什麼陝北人說話鼻音重?
    在地理地貌上陝北有兩大類型區:一是黃土高原的溝壑區,一是黃土高原的原梁區。長期飽經風侵雨蝕形成的溝壑區,構成了陝北黃土高原溝壑縱橫、山大溝深、土磽地瘠的地理特徵。宜耕宜牧,適宜於生產力低下時期多種民族的生存,是連接中原王朝和草原遊牧民族的重要通道。
  • 窯洞中的母親,她一生苦難,卻被聯合國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庫淑蘭:窯洞裡,走出首位聯合國授予的「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庫淑蘭站在村邊崖畔的窯洞家中,她的家就在深溝大山的兩孔破舊土窯裡,昏暗光線中的土牆土炕和窯外天地一色的黃土高坡,似乎將生命的顏色都塗抹得單調乏味。 然而,在昏暗低洼的土窯房間裡,卻貼滿五顏六色瑰麗無比的彩色剪紙。
  • 《龍嶺迷窟》取景陝北壯麗風光,探險中鍛造人物弧光
    ,故事主角胡八一、王凱旋、Shirley楊三人在陝北展開了他們的探險之旅。該劇集大量取景於陝北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主要的故事場景古藍縣城就取景於陝西榆林的高家堡古鎮,劇情中融入刺繡、民歌等許多陝北當地的民俗文化。觀眾們可以跟隨著鏡頭深入黃土高原上連綿起伏的溝壑梁峁,越過氣勢磅礴的黃河,感受黃土高坡的窯洞藝術;領略獨特的陝北風光。
  • 華州蓮花寺陳寨村的三面窯洞——小有洞
    陳寨村的三面窯洞 作者 李志強 窯洞,是陝北黃土高原人們普遍的居住方式,有土窯、石窯和磚窯之分。而關中渭河流域以南地區窯洞就比較少見。所以,窯洞似乎已成為陝北人的身份象徵。
  • 中國紅——陝北民歌發展史
    陝北民歌是黃土高坡上的藝術瑰寶陝北人像陝北民歌這樣普及且對社會發生深刻影響的,雖不能說是空前絕後,但確實世界少有、中國僅有。這首熱鬧的春節祝福歌曲瞬間在各大平臺火爆起來,抖音APP、快手APP、西瓜視頻,大家伴隨著這首年熱鬧喜慶紛紛拍下這美好的一瞬間,記錄著喜氣洋洋的「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