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陝的窯洞情結,其實比臊子麵還久遠

2021-01-12 西安有色生活

曾經有人問過說書人,陝西的窯洞的問題。絕大多數外省人印象中的陝西,都是住在窯洞裡,睡在火炕上,端著大老碗,蹲在窯洞口,撲簌簌地吸溜著「褲帶面」。

老實說,這種場面,倒也不是沒有,只是過於遙遠。或許在80后里,也只有85前出生的人才能在印象中的一角裡,撿起那麼一丟丟回憶。

小時候的農村,蓋房往往是不敢奢想的事情。家家戶戶都住在窯洞裡。農村沒有什麼好的條件,最難熬的冬天裡,窯洞便成了溫暖的家的主體。

窯洞一般都是靠崖或者沿溝,在黃土斷面上打出的洞。淺一些的用來放置農具雜物,甚至糧食果蔬。深一些的,自然是人們用來居住、生活,以至於工作的環境了。

土窯都是陝西農村原生特色的代表。一般來說,窯洞口都有晾曬小麥,堆積麥草的「場」。場上還會散放著石碾,以及老陝口頭禪中說的「碌齒」。

場是小孩子的樂園,也是大人們社交聚會的場所。小孩子在場上蹬蹬蹬的尖叫奔跑,生產隊長爬上石碾給全村人講話,這就是曾經的陝西農村原貌。

場的對面,便是一望無際的麥田,畢竟這才是農村人的主業。從窯洞看出去,春天這裡是欣欣向榮的春耕圖,夏天這裡是熱火朝天的夏收景,秋天這裡是玉米編織的青紗帳,冬天這裡是厚厚積雪的冰雪樂園。

不過對於那時候的農村人來說,冬天的冰雪樂園,卻並沒有太多的樂趣。春耕夏收也沉浸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中。

如果今天的你站在窯洞頂,能夠穿越回30年前,以一個「閒人」的眼光去審視這裡的風景,他們才會裝點這片沃土。

和今天人的商品房按商圈地段、裝修檔次、周邊配套分價格一樣,過去人的窯洞,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如今我們看到的精美的獨立式窯洞,基本上只存在於今天的景區裡,過去的農村人基本上是與之無緣的。

除了高原上的陝北人可以在厚厚的黃土裡挖出下沉式窯洞外,關中人基本上只能依靠土崖打出靠崖式的土窯。家境好點的會在窯口砌上磚,這便是老一代人漂亮的「婚房」了。

最奢華的便是土窯中全部砌磚或者砌石的磚窯或者土窯。當然這是一般家境的人家都無法企及的漂亮房子了。

用於居住的土窯,窯口一般都有黃土坯壘砌的牆,才能安裝門窗。窗後便是農村人睡的土炕。冬天的傍晚時分,家家戶戶便會出來燒炕。盤的不好,或是煙道不利的炕,就會濃煙滾滾,燻得窯裡窯外的人涕泗橫流,滿面煙塵。

窯洞裡也會有一些布置,比如哪裡放柜子,哪裡擺桌子,哪裡在牆上可以再挖個「壁櫥」,擱置一些小東西。禮佛的人家,也可以安置神龕之類的。

從打窯盤炕的日子中過來的陝西人,都會講求房子坐南朝北。窯洞打得太深,如果還不向南,天氣不好時,裡面便會黑黢黢的,伸手不見五指。

所以窯洞不僅要向南,而且還要高大寬敞。如今看來,北方人建房講求坐南朝北,睡臥講求頭東腳西,這麼養生的布局,從窯洞裡的起居,也可見一斑。

窯洞在關中,現在已經非常少見了。生活日漸好轉的關中人,早已遷徙到平地,修築起現代式的農村院落。只有在西安曲江寒窯遺址,還能見到用於展示的窯洞。

據說大唐神將薛仁貴從戎出徵,新婚的妻子王寶釧便是在這樣的寒窯中苦苦獨守了十八年。在八百裡秦川上,王寶釧的折子戲經久不衰,和這寒窯有著莫大的關係。

據說王寶釧當年的寒窯,便是在今天小雁塔附近的武家坡。所以京劇裡的《武家坡》,其實講的也是王寶釧在寒窯裡的艱難度日。

即便是50年前的大雁塔,都還是荒田一片,更何況1200多年前大唐長安城外的小雁塔?

如今的小雁塔武家坡已不可考,古寒窯也只能在曲江窺視一斑。而幾十年前的農村土窯,在西府地區的塬上,偶爾還可以看到幾處廢棄或是傾塌的殘垣。

窯洞的坍塌事故,即便是今天,也是有所耳聞的,更不要說信息不發達,人們集中居住的時代了。今天的人們看到窯洞,只會讚嘆先民的聰明智慧,卻無法理解長期居住窯洞的艱苦和樂觀。

如今窯洞已經成為關中農村的遺蹟,遊客們往往直奔陝北去參觀那裡的景觀窯。關中的窯洞,已經隨著歷史成為被人們逐漸忘卻的故事,伴隨著歲月的侵蝕和時間的壓軋,沉沒在他們世世代代定居的黃土地上。

(完)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獨劈蹊徑深化臊子麵 一一讀陳天林之《…扶風臊子麵的一次盛宴》|| 成喜良
    獨劈蹊徑深化臊子麵一一讀陳天林之《扶風臊子麵的一次盛宴》文/成喜良自"扶風一口香臊子麵"徵文發出以來二,作者濃墨重彩描寫宴天下的場面,匯扶風臊子麵大家於一體,聚天下之味於一爐,也是對孝文化的倡導與檢閱,它和奢侈糜費毫不相干,請注意:他是貴賤同席,尊卑共食,來者均等,並不厚此薄彼,頗有"共產主義「的味道,一個民國高級將領能有此識,也是頗不尋常的。孝文化的一個核心怕也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恐怕是本文作者陳天林寫作此文的又一圖謀吧!
  • 「御下」臊子麵
    在眾多的陝西麵食中臊子麵可謂獨樹一幟,那一碗湯清油亮帶著豬肉臊子濃香總是能讓人垂涎三尺。在陝西,再好吃的宴席如果不吃上一碗麵,那總是讓人心裡覺得不「瓷實」,陝西人對麵食的熱愛可見一斑。如果說寶雞的臊子麵能給西府人代言,那麼在鄠邑新區的餘下小鎮則隱藏著一種帶有強烈關中風味的臊子麵食過之後無不讓人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 老陝的蒸碗情結,咥一碗馥鬱整個冬天!蒸碗合集(二)
    上一波哥盤點了一些清真的蒸碗留言裡大家有身在外地求購買方式的訴說蒸碗情結的也有紛紛在cue漢民蒸碗的那麼好吃的關中蒸碗哥咋可能忘了!蒸碗在咱老陝心中的地位那是槓槓的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宴請賓客……凡是重要的日子都少不了蒸碗壓軸登場沒有它,總覺得這頓少了什麼味兒!
  • 【陝菜味道】岐山臊子麵
    「岐山臊子麵」簡稱「岐山面」,享有西府美食「第一碗」盛譽。味以「酸、辣、香」,湯以「煎、稀、汪」,面以「薄、筋、光」的九字特色,享譽四面八方,是陝西最著名的臊子麵。岐山臊子麵有「神來之食」的「名頭」。
  • 正宗臊子麵的做法
    老闆,來碗臊子麵,辣子醋(còu)多!「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老陝怒吼秦腔,吃一碗乾麵喜氣洋洋,沒有辣子嘟嘟囔囔。」三秦人民對麵食的喜愛,那是出了名的。今年夏天,一部神劇《白鹿原》,將陝西麵食又帶火了一把。特別是開篇的一碗麵,直接把小編看餓了……是不是隔著屏幕都能聞見辣油香!
  • 一孔窯洞,一抹鄉愁!你是否還記得它的模樣
    慶陽窯洞,黃土高原千年文明與夢想的基因 與人類文明相伴相生的慶陽窯洞,數千年來,不僅養育了一代又一代隴東人,而且寄託和成就著人們樸素的生活夢想,形成了久遠深厚的精神文化和文明基因。
  • 你只知道陝西有岐山臊子麵,卻不知道還有一種更好吃的旗花面
    這個問題上面,老陝給出的答案帶有一種豪情壯志的意思。因為,麵條可以作為旗杆,配菜則切成旗子形狀,相較於單子的「面片」,這一種的刻畫更為傳神。一筷子下去,麵條便被齊齊整整地就全挑了起來,就好像一個好漢將大旗挑起來一樣。陝西人吃麵,碗大量足才夠真誠陝西人的面碗有多大,比大海碗還要大上幾個圈。
  • 寶雞:讓寶雞擀麵皮、岐山臊子麵成為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產業
    寶雞新聞網訊(記者 惠耀輝)1月7日,我市召開寶雞擀麵皮、岐山臊子麵產業發展推進會。副省長、寶雞市委書記徐啟方參加會議並講話,市長惠進才主持會議。徐啟方指出,發展寶雞擀麵皮、岐山臊子麵產業是推動縣域經濟和全市食品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各級各部門要把準目標定位,創新思維理念,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寶雞擀麵皮、岐山臊子麵產業做大做強。要圍繞產業發展,加強宣傳營銷,充分發揮品牌效應,不斷提升寶雞擀麵皮、岐山臊子麵知名度和影響力。
  • 論吃麵,老陝抿節兒的排場前,北京炸醬麵弱爆
    論吃麵,老陝抿節兒的排場前,北京炸醬麵弱爆BY小企9999遠方,未必有詩意的樂趣,卻往往能邂逅出乎意料的飲食。大塊朵頤的之後的踏實和歡愉,於我這樣的飯桶而言,是金不換的「苟且」。因為中午一個人清空一盤張掖炒炮仗和一碗湯麵片,直到晚上8點還不覺餓,走進這間老陝麵館窯洞型的門面時早過了正常飯點。店裡很空,只有一位食客。但他面前那一堆藍花花小碗迅速吸引了我。「也給我上份那樣的。」對迎上來招呼的小姑娘提要求後,坐下來打量這間很有陝北味的麵館。
  • 電視劇《裝臺》昨日開播 張嘉益閆妮聯袂演繹「陝味」市井圖
    觀眾的熱情很快變成助燃劑,該劇還未開播,已經被送上了熱搜,#裝臺##裝臺開播#等相關話題閱讀量早早突破1億。陝派電視劇如同它所展現的三秦大地一樣,生命力強勁,從早期的《牛玉琴的樹》《支書臺下唱大戲》到近年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現實主義劇目尤出佳作。《裝臺》不僅延續了陝派電視劇的精品化路線,還融入時代腳註,將發展中的古城西安搬上螢屏,展現出地道而濃鬱的地域特色。融入全劇骨血裡的「京西味道」,需要調動聽覺、視覺甚至嗅覺、味覺共同感受。
  • 大風:野說臊子麵
    不管怎樣,那裡是我的故鄉,那裡有我兒時的歡樂,有我經常去的那條溝,還有那座橋,還有那座嬉戲遊泳釣魚的水庫,還有那座看了多少場演出的老舞臺,還有那走了無數次的渠邊路,還有那流淌著千河水的南北乾渠,還有那供銷社的門市部,還有那震撼人心的鑼鼓傢伙,最使我魂牽夢繞的是那岐山臊子麵。我愛吃麵,愛吃臊子麵,一生到老都不曾改變。
  • 臊子麵*炸醬麵*陽春麵丨常州大劇院·今秋「尋味記」
    臊子麵是隴東、關中地區的傳統特色麵食,歷史悠久。以大肉「臊子」(即肉丁)加豆腐、黃花、木耳,烹湯澆面而成。一碗合格的臊子麵應該具有「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的特點。關中西府人,村裡唱戲,或婚、喪、嫁、壽等紅白喜事,或逢年過節,或走親訪友,都用臊子麵款待賓客。
  • 如畫陝菜 大唐博相府陝西官府宴五套經典婚宴菜譜扮靚您璀璨婚典
    風味涼菜:芳香排骨、相府黃金棒、江米藕、海蜇雙脆、老陝黑皮凍、熗拌青桑頭、相府牛肉、韭菜拌桃仁、泰椒小雲耳(贈)。:如畫陝菜 | 陝菜春秋 |陝菜人物| 白劍波專欄 | 高巖專欄 | 何金銘專欄 |  朱立挺專欄  | 徐長安專欄  | 王子輝專欄 | 典藏陝菜 | 陝菜向東 | 陝菜培訓 | 陝菜旺店 | 陝菜情緣 | 陝菜在北京 |其他:永興坊
  • 李琳 | 過事臊子麵
    電視劇《白鹿原》中張嘉譯蹲在牆角,端著比自己腦袋還大的老碗咥油潑麵的場景,把陝西人愛吃麵的特點刻畫的淋漓盡致。陝西人對面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對於久別回鄉人來說吃一碗家鄉的面更是一種情懷。       在甘峪村,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要吃臊子麵,那就是「過事臊子麵」。不同於大眾熟知的油潑麵、棍棍面、褲帶面那樣的簡單粗曠,我們這裡的麵食材講究,做法細膩,我曾轉遍西安的大街小巷也沒有找到一家正宗的甘峪村「過事臊子麵」的味道。
  • 播放量4.2億《裝臺》,西安美食葫蘆頭肉夾饃臊子麵褲帶面好吃!
    張嘉譯、閆妮、孫浩、陳小藝等老戲骨精彩飆戲自然無可挑剔,但是彈幕區總有一種樓蓋歪了的感覺——「我想吃辣子蒜羊血!」「葫蘆頭太好吃了吧!」「我嚴重懷疑這是一部美食紀錄片!」……袁小貓今天就要把劇中這些美食給大家些微拾掇拾掇,讓大家集中起來觀賞(流哈水)!
  • 陝菜在北京 秦門陝菜「秦老大」 名門旺店「方莊店」
    我是陝西人,對做陝菜有著與生俱來的情結,所以就毅然投奔了秦門公司,從頭學習做陝菜。我到秦門公司三年多了,是公司把我從廚師培養成店長,在這個店當店長一年多了。店裡的陝菜和麵食小吃,是精挑細選的『親民菜』,陝西特色十分突出,在北京是定價比較低的餐廳,但價廉物美,物有所值,人均三十多元的消費就能吃好,最適合大眾消費。
  • 老西安人私藏的油茶麻花Top8,這才是老陝記憶裡的味道
    牛羊肉泡饃、水盆羊肉、紅油米線、臊子麵、燴麵片、麻食……大家耳熟能詳的西安美食大多數是骨湯打底,一碗下去吃飽喝足,還得出一身汗。不過這個季節,嘴饞的還要數香味飄滿整條街的油茶麻花。一口噴香的油茶、一口酥脆的麻花,一掃秋日的寒冷。
  • 吃陝西臊子麵到底要不要喝湯呢
    一邊兒是三嬸子,她做的岐山臊子麵,不說數一數二,但絕對比外頭「某岐山臊子麵連鎖店」的味道要好吃的多;另一邊兒是三姨媽,不過她做的是扶風臊子麵,又是另一種不一樣的流派。01岐山臊子麵三嬸嬸做的岐山臊子麵,是標準的西府口味,講究的是九個字的要訣:薄勁光、煎稀汪、酸辣香。
  • 驢耕地、住窯洞、吃「熬菜」,他在西瓜視頻再現陝北黃土生活
    窯洞,是中國五大傳統民居建築之一。陝北的黃土高坡,溝壑雄奇、蒼涼而貧瘠,在與大自然的殘酷搏鬥中,造就了豪放粗獷的陝北民風,也誕生了極具特色的「黃土建築」——窯洞。沉積久遠歷史與人文的黃土地孕育著這獨特的窯洞文化,千百年來,無論社會如何變化,都未能撼動窯洞在陝北的主導地位。對陝北農民劉四而言,窯洞就是他的根。
  • 走進奇臺 | 媽媽的味道---手工臊子麵
    臊子麵」,那可是奇臺的一道名吃。臊臊子麵其實就是鹼面,講究長,也叫長壽麵,是奇臺人家過生日必吃的飯,以其面長寓意壽長,是家人對過生日的人的美好祝福。時至今日,在奇臺,小孩的百日宴上還有上一小碗臊子麵的傳統。每次提起「臊子麵」,我都忍不住莞爾,因為小時候,我一直錯把「臊子麵」當成「嫂子面」,這裡有個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