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見的木瓜,在中國古代還有這樣的用途,可作為男女定情信物

2020-12-23 鄉村田小園

我們常見的木瓜,不僅能食用,在中國古代還有這樣的用途,可作為男女定情信物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這是詩經裡的一首《木瓜》,其首段的意思是,你將木瓜投給我,我將回報你珍貴的佩玉。這不是為了答謝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先秦時期,大傅蒙武看中了樊於期,欲招他為媚,其女蒙嫣想試一試樊於期的文採,故意派人送了一個木瓜給他,樊於期看出蒙嫣之意乃引自《詩經》中的《木瓜》,於是派人把身上的玉佩送去給蒙嫣,終於二人心心相映,互託終身。

番木瓜

《詩經》中的木瓜並非我們現在常吃的水果木瓜,而是薔薇科落葉喬木,果實橢圓,色黃而香,蒸煮或蜜漬後可供食用;而水果木瓜又稱番木瓜,是外來物種,到明代中晚期才傳入我國閔粵臺一帶,而《詩經》中的木瓜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原產物種。這首《木瓜》說明在中國古代確有以瓜果之類為男女定情信物的風俗。

詩經中的木瓜

「投桃報李」這個成語,應與這首詩的立意相關,只不過詩中作為報答的東西更貴重,情意也更深厚。你贈送給我的,無論木瓜、木桃,或木李,都不過是水果,而我所回贈的,無論瓊琚、瓊瑤,或瓊玖,卻是美玉,就物質價值而言它們之間根本無法對等,這不再是簡單的答謝,而是為求永久之相好,這種「投」與「報」便不再是簡單的禮尚往來,而成為愛情上的心心相印。因此,自古以來無論木瓜、木桃、木李,或瓊琚、瓊瑤、瓊玖,都不僅在於其物質意義本身,更在於它對愛情的象徵意義。

詩經中的木瓜

在眾多水果之中,木瓜、木桃、木李被挑選出來作為愛情信物,說明這幾種水果各有其獨特的價值。就木瓜而言,它的花色紅黃雜揉,相映成趣,「佔春顏色最風流」,為良好的觀花、觀果花木;其果實主要用來製作蜜餞,所製作的蜜餞風味獨特,酸甜純正可口,並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果肉纖維少,不含石細胞,質地較硬,耐貯運;同時又可供藥用,能疏通經絡、驅風活血,有強壯、興奮、鎮痛、平肝、和脾、化溼、舒筋等效能,並主治中暑、霍亂轉筋、腳氣水腫、溼痺等症,浸酒(木瓜酒)服,還可治療風溼性關節痛。

詩經中的木瓜

宋代名醫許叔微在《本事方》裡記載過一則有趣的故事:安徽廣德顧安中外出,偶然腿腳腫痛,不能行走,只好乘船回家。在船上,他將兩腳放在一堆裝貨的袋子上,下船時突然發現腫脹疼痛竟然好了許多,感到十分驚奇,便問船家袋中所裝是何物,船家回答是木瓜。顧安中回家後,就買了一些木瓜切片,裝於袋中,每日將腳放在上面,不久,他的腿腳病就痊癒了。這一記載說明,木瓜確有治療風溼痺痛的神奇功效。

鐵腳梨

當然,上面所說的是一種藥用木瓜,俗稱鐵腳梨、皺皮木瓜、貼梗木瓜等,也是薔薇科木瓜屬落葉灌木,為我國特有的野生品種,因產於安徽宣城(古稱宣州),故稱其為「宣木瓜」。

番木瓜

需要指出的是,如今水果店裡銷售的木瓜,因其原產於熱帶美洲,屬舶來品,我國自古以來習慣將國外稱番地、番邦,故名其為「番木瓜」,目前國內主要產於廣東、廣西、海南、臺灣等地。宣木瓜與番木瓜是完全不同的植物種類,因此其性味、功效亦不相同,我們應予區別。

相關焦點

  • 雷哥出品,細數古代的男女定情信物有哪些?
    細數古代的男女定情信物有哪些?在中國古代,古人深受儒家文化的薰陶,所以很注重人和人之間的禮節。而在當時那個文化大背景之下,人們又是如何來確定男女雙方之間的愛情的呢?「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 古代生活探秘:古人的「定情信物」有哪些?為何「紅豆」最相思?
    古代定情信物中,蘊含的濃情蜜意從古至今,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可以用多種多樣來形容。寫情書、送花、送禮物等,都是比較常見的表達方式。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男女,除了這些比較傳統的方式之外,還會看電影、旅遊、吃飯等,反正就是製造接觸的機會,等到日久生情之後,便可水到渠成。
  • 中式大美:古代十大定情信物
    定情信物的精神含義,比信物本身更為豐富。贈上定情信物,猶如呈上了自己的心願,表明自己將終身不移其志。丟失了信物,或被理解為不忠。感情破裂,便會將信物退還……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古代,年輕男女互贈的一方羅帕,都能讓人浮想聯翩。那麼,古時主要有哪些定情信物?
  • 影視劇裡送的那些定情信物有據可考嗎?
    今天推送文章的主角是意蘊繾綣溫柔的「定情信物」,它是青年男女在戀愛過程中、為表達真摯感情而互贈的物品。定情信物不僅以物寄情,還以此作為忠貞於愛情的憑證。關於定情信物最經典的描述莫過於《詩經•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兩千五百年前,熱戀的情人互贈定情信物,嘉果換美玉,期盼愛情地久天長。
  • 15件古人定情信物盤點,C位非它莫屬
    尤其在一些古典文學作品裡,少男少女們私定終身時,總是要互相贈送一種東西來作為定情信物。這種信物傳遞了雙方的真摯情意,表明了他們對於愛情的態度,確定了戀愛關係。然而,並非什麼東西都能作為定情信物,尤其對於相對含蓄保守的中國人來說,定情信物的選擇尤其顯得浪漫隨性。
  • 古代男女的定情信物,美到不可方物
    原標題:古代男女的定情信物,美到不可方物每個人都具有創造的潛能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讓世界看見你無限可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紙婚約相伴永年在古代,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常有用信物來定情的做法迫於禮教和社會壓力交換定情信物一般都是男女雙方私下進行
  • 先秦時期男女的定情信物是什麼,是戒指嗎?《詩經》中給出答案
    愛情是美好的,是人間至情之一,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男女戀愛確認關係是要有定情信物的,現在人們都會選擇用戒指或者項鍊,那先秦時期沒有這些東西,他們是用什麼定情信物來傳達真情的呢?答案就在《詩經》裡面。——《詩經··靜女》通過貽我彤管和自牧歸荑可知,他們的定情信物是彤管和荑。彤管有紅管草和紅管筆兩種說法,荑草就是荑草。無論彤管還是荑草都是禮輕情意重的物件,兩人都不看重定情信物本身的價值,看中的是它們是二人愛情的象徵,意不在物而在人,彤管和荑也傳遞了男女之間的美好純真愛情。
  • 古代女子的定情信物
    清乾隆 掐絲琺瑯嵌白玉三鑲如意古代宮廷裡的不少地方都會擺放如意,以供帝後玩賞。除此之外,如意還作為一種信物,在皇帝選后妃時,皇帝執如意,授予看中的女子。如意在宮中還是一種高貴的禮品。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為戒指是定親或定情信物,所以這個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卻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伸出手讓對面的人為自己戴上,而後,或者幸福的戴一輩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對著它哭到心碎。《太平廣記》裡說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並贈詩曰:「捻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願君永持玩,循環無終極」。後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已憂思而死,二人遂神會於王氏宅中。
  • 許世友和田普以子彈頭定情,而三毛和荷西的定情信物竟是駱駝頭骨
    序言:中國古代的男女以信物定情,在如今的不少影視作品中也可以略見一二。我們在影視作品上古代最常見的定期信物有:紅豆、玉佩、香囊、荷包、同心結、家傳之寶、扇子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後來慢慢演變成自己挑選的紀念品、項鍊或是有特別意義的物件。
  • 古代的幾種定情信物,那些你不知道的曖昧!
    在中國古代,定親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處在青春期的男女卻常有用信物來定情的做法,定情信物的精神含義,比信物本身更為豐富。贈與定情信物,猶如呈上了自己的心願,表明自己將終身不移其志;丟失了信物,或被理解為不忠;感情破裂,便會將信物退還。
  • 睡碎念 古人10大定情信物,深情款款
    3、梳子在古時候,送梳子有私定終身,白頭偕老的意思,用頭髮寄託相思,而梳理頭髮用的梳子也成為了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4、戒指用戒指定情在我國由來已久,最初女性戴戒指是用來記事,後在民間作為定情之物,年輕男女往往以贈戒指來表達愛慕。
  • 這些中國古代定情信物,完爆情人節鮮花巧克力!
    在中國古代,定親是男女雙方確定婚姻關係,僅次於正式結婚的社會性重要禮儀。
  • 《國風.衛風.木瓜》「一瓜定情」,你所未知的先秦「木瓜文化」
    這刷新了我們對「木瓜」的認知,竟還有如此操作?《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向來被公認為我國古典文學之源,在我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學習和研究的文化藝術價值。從《國風.衛風.木瓜》中,我們看到古代詩歌的韻律之美。詩歌的顯著特點是重複迴環和跌宕有致,以便吟唱起來,能達到聲情並茂、優美迴環和韻味濃鬱的民歌效果。
  • 古代幾種定情信物,放到現在一樣能送,寓意太美好你還不趕緊送?
    一般的定情信物,大多都是戒指、手鍊、羅漢錢等東西,在古代的時候,定親一般都是父母之命,或者有些時候,男女雙方產生了感情,但迫於禮教的壓力,所以私下裡互相交換信物,表達自己的感情,而且信物一點要保管好,丟失了就代表對對方的不忠,要是感情破裂,就會把信物,退還給對方。
  • 互通款曲,古人那些鞏固感情的美好信物
    [清]任伯年《松溪吹簫圖》音樂,無形無質,並不能作為信「物」,但是在傳情達意方面最富有感染力,是超越國界的語言,多少人一曲定情,所以可算作一種特殊的信物。高山流水覓知音,只求找到那個能聽懂的人。常見的愛情信物要麼貴重,要麼實用,要麼有象徵意義,滿足其一就是合格的禮物了。在愛情信物當中,珠寶的應用歷史相當悠久,從古至今,都是情人相贈的上上之選。因為其外形美觀、價值昂貴,送與心愛之人,表達承諾和喜愛,十分合適。直到今天,中外民俗依然崇尚以珠寶定情、締結婚約。(一)玉製品
  • 細數古代的定情之物,都分別有這樣一些寓意,大家知道嗎?
    在古代,我們古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兩家相看完畢就可以成親了。但是,對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怎麼可能會聽從自己父母的,所以在年少的時候就有很多在私底下互贈定情信物,而中國人說話都是隱喻的,而且性格非常內斂,就會產生很多定情信物,當然這裡面的定情信物也分為好多種。
  • 在中國古代,戒指不止是愛情的信物
    在當代,戒指除了裝飾的用途,還因其被賦予了愛情與婚姻信物的功能,而成為了所有首飾門類裡最為普及的一類。但在中國古代漢文化傳統中,戒指卻有著很多更為特殊的文化內涵。       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指環,作為饋贈之物,可昭示還鄉之意。       除此之外,指環還因其環屬的特性,表示「循環」之意。唐代李景亮所著傳奇小說《李章武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李章武系事告歸長安,(與王氏子婦)殷勤敘別,章武留交頸鴛鴦綺一端……子婦則答白玉指環一雙,贈詩曰:捻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願君永持翫,循環無終極。
  • 古代「相親大會」?女子比男的還主動?定情信物是芍藥,你知道嗎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男女擇偶標準也越來越高,導致很多人「寧願單著,也不願意將就」。所以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單身汪」也越來越多,叔叔阿姨們更是越來越愁,千篇一律的相親節目也越來越多。但是我覺得,在這個節目裡,有幾樣東西,一直是作為相親的首要條件:01.顏值:男的成熟帥氣,女的漂亮可愛,第一輪熄燈就看得出來。02.車子和房子:無論是男嘉賓,還是女嘉賓,很多人都看重車房。
  • 古代人的定情信物都送些啥?
    在愛情的關係裡,送禮物可是最重要的環節,可愛的男孩子們想破腦袋都在想送什麼禮物,你可曾想過咱們的老祖宗古代人都送個啥?它常是男子送給心儀女子的首選禮物,女子也經常將之作為定情信物送給情郎,很多愛情故事就因一支髮簪而發生。玉佩古人愛玉,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古語。《古詩箋》中釋說:「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繫於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
  • 盤點古裝劇中那些情深義重的定情信物!
    定情物在我國自古有之,在很多詩詞歌賦中都有男女戀人贈送定情物的描述。古代人們雖然保守含蓄,但並不代表他們不浪漫。相反,從古詩詞歌賦中對贈送定情信物的描寫,可見古人也是很浪漫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古裝劇中那些情意綿綿的定情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