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見的木瓜,不僅能食用,在中國古代還有這樣的用途,可作為男女定情信物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這是詩經裡的一首《木瓜》,其首段的意思是,你將木瓜投給我,我將回報你珍貴的佩玉。這不是為了答謝你,是求永久相好呀!
先秦時期,大傅蒙武看中了樊於期,欲招他為媚,其女蒙嫣想試一試樊於期的文採,故意派人送了一個木瓜給他,樊於期看出蒙嫣之意乃引自《詩經》中的《木瓜》,於是派人把身上的玉佩送去給蒙嫣,終於二人心心相映,互託終身。
《詩經》中的木瓜並非我們現在常吃的水果木瓜,而是薔薇科落葉喬木,果實橢圓,色黃而香,蒸煮或蜜漬後可供食用;而水果木瓜又稱番木瓜,是外來物種,到明代中晚期才傳入我國閔粵臺一帶,而《詩經》中的木瓜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原產物種。這首《木瓜》說明在中國古代確有以瓜果之類為男女定情信物的風俗。
「投桃報李」這個成語,應與這首詩的立意相關,只不過詩中作為報答的東西更貴重,情意也更深厚。你贈送給我的,無論木瓜、木桃,或木李,都不過是水果,而我所回贈的,無論瓊琚、瓊瑤,或瓊玖,卻是美玉,就物質價值而言它們之間根本無法對等,這不再是簡單的答謝,而是為求永久之相好,這種「投」與「報」便不再是簡單的禮尚往來,而成為愛情上的心心相印。因此,自古以來無論木瓜、木桃、木李,或瓊琚、瓊瑤、瓊玖,都不僅在於其物質意義本身,更在於它對愛情的象徵意義。
在眾多水果之中,木瓜、木桃、木李被挑選出來作為愛情信物,說明這幾種水果各有其獨特的價值。就木瓜而言,它的花色紅黃雜揉,相映成趣,「佔春顏色最風流」,為良好的觀花、觀果花木;其果實主要用來製作蜜餞,所製作的蜜餞風味獨特,酸甜純正可口,並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果肉纖維少,不含石細胞,質地較硬,耐貯運;同時又可供藥用,能疏通經絡、驅風活血,有強壯、興奮、鎮痛、平肝、和脾、化溼、舒筋等效能,並主治中暑、霍亂轉筋、腳氣水腫、溼痺等症,浸酒(木瓜酒)服,還可治療風溼性關節痛。
宋代名醫許叔微在《本事方》裡記載過一則有趣的故事:安徽廣德顧安中外出,偶然腿腳腫痛,不能行走,只好乘船回家。在船上,他將兩腳放在一堆裝貨的袋子上,下船時突然發現腫脹疼痛竟然好了許多,感到十分驚奇,便問船家袋中所裝是何物,船家回答是木瓜。顧安中回家後,就買了一些木瓜切片,裝於袋中,每日將腳放在上面,不久,他的腿腳病就痊癒了。這一記載說明,木瓜確有治療風溼痺痛的神奇功效。
當然,上面所說的是一種藥用木瓜,俗稱鐵腳梨、皺皮木瓜、貼梗木瓜等,也是薔薇科木瓜屬落葉灌木,為我國特有的野生品種,因產於安徽宣城(古稱宣州),故稱其為「宣木瓜」。
需要指出的是,如今水果店裡銷售的木瓜,因其原產於熱帶美洲,屬舶來品,我國自古以來習慣將國外稱番地、番邦,故名其為「番木瓜」,目前國內主要產於廣東、廣西、海南、臺灣等地。宣木瓜與番木瓜是完全不同的植物種類,因此其性味、功效亦不相同,我們應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