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將三組在上海不同區域的人物生活進行交集對比,反映了當下上海城市生活的眾生相,是一部非常接地氣的劇作。其中,主人公之一鍾曉芹居住區域的外景又是在虹口四川北路一帶拍攝的,眼尖的觀眾已經發現,他們居住的樓房是崑山花園上的上海早期聯排式花園洋房。確實,虹口四川北路、天潼路、多倫路、溧陽路、山陰路、塘沽山路、閔行路等區域因為仍保持著較完整的舊時風貌,反而成為許多反映現實生活題材劇作的取景對象,具有時間積澱的老上海建築為電視劇增添了歷史文化底蘊。
電視劇《十三而已》海報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的鐘曉芹
電視劇《三十而已》海報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的鐘曉芹家陽臺
電視劇《三十而已》截圖:崑山花園路鳥瞰
雖然在《三十而已》中,這些馬路或建築不過是作為背景,虛實相交,一晃而過,但畢竟那是真境實景,給人真實的平民煙火氣息感。據說,鍾曉芹家內部擺設完全是在攝影棚內搭出來的,但是陽臺外的街景卻是導演移花接木「嫁接」進攝影棚的。
電視劇《三十而已》截圖:崑山花園路街景
電視劇《三十而已》截圖:崑山花園路街景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這是電影或電視劇常有的制景方法,那麼,現實生活中的崑山花園路又是一條怎樣的馬路呢?
電視劇《三十而已》截圖:崑山花園路街景
電視劇《三十而已》截圖:崑山花園路夜景
崑山花園路是四川北路海寧路附近的一條小馬路,全長大約只有200米,但站在四川北路上朝東看崑山花園路卻一眼望不到頭,因為馬路雖短,卻呈「V」字型轉折,鋪著彩色地磚的馬路兩邊綠葉茂盛,濃蔭匝地,鳥語花香,幽靜舒緩,真是路如其名。
今崑山花路街景
今崑山花園路上的花壇
在1980年代裡崑山花園路曾經是一個服裝市場,遮天敝日的帳篷和擁擠的人群掩蓋了崑山花園路的天生麗質,使人看不清它的本來面目。如今崑山花園路經過修整,南側為高大的圍牆,北側全是外牆為清水紅磚,有連續的券式門窗,窗楣和山牆上雕有繁複花飾的聯排式樓房,清楚地顯露著上海早期花園洋房的特點。
今崑山花園路街景
今崑山花園路街景
崑山花園路的「路齡」幾乎與四川北路、崑山路相當,而且看起來崑山路好像是的崑山花園路的「後花園」。因為崑山花園路上那聯排式的花園洋房統統把背面朝向了崑山路。崑山路、崑山花園路及周圍的乍浦路、海寧路、武進路、吳淞路大都是1899前後美租界時期越界築路而成,這裡的地名幾乎涵蓋了長江三角洲主要的小城市名。
今崑山花園路街景
今百宮街街景
今乍浦路街景
崑山花園路的頂端正對著百官街東面的崑山公園。崑山公園建成開放於1898年7月19日,是當年租界工部局闢建的公園,初稱虹口公園,繼而更名為崑山花園,因公園附近有西童書院、西童女書院、英國小學、美國小學、漢禮壁蒙童學校等外國人學校,所以公園主要是為外國人及外國小學生服務,內有兒童遊樂設施多處。
今崑山公園門口
魯迅先生在1932年10月9日曾攜夫人與兒子來此遊玩過,魯迅先生還將沿途的一些見聞寫進了他的雜文,並收入《南腔北調集》。中國默片時代的著名演員阮玲玉從小就生活在附近的武昌路上,她也經常在此約見友人。1937年此園易名為崑山兒童花園。1949年之後,公園又易名為崑山公園。不過後來公園的南部被建為虹口區少年宮和圖書館,北部則為某工廠佔用,中部部分仍作為公園對外開放。
今崑山公園西側
2008年左右,此段公園內花木繁盛,鳥雀齊鳴,戲曲胡琴之聲不絕如縷,聲聲入耳,只是公園面積確實很小,是個「袖珍」公園。但是眾多老人悠閒自在,一壺茶在手,一邊溜鳥一邊聽曲似乎忘記塵世而不亦樂乎。
今崑山公園內景
今崑山公園內景
2016年左右公園再次進行封閉改建,四面圍牆及一些建築拆去,成了一個視野開闊,完全開放的街頭公園,且紅磚擋牆、歷史展廊、英式構築物一一重現,如一位青春煥發的時間老人,向來往遊客訴說這片區域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滄桑。
今崑山公園南門
是的,上海早期花園洋房、公寓、綠樹、公園……崑山花園路真的像個世外桃園在熱鬧繁華的四川北路邊悄悄地做起了夢。但就是這樣一條幽美寧靜的小馬路曾經也充滿白色的迷霧,那漂亮的地磚上曾濺起過滴滴鮮紅的血跡。
2008年崑山花園路街景
今崑山花園路街景
崑山花園路7號四樓的一個房間曾住過我國現代著名女作家丁玲。她在1923年進上海大學中文系學習,1927年起在上海《小說月報》上發表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等作品,聲譽鵲起。1930年參加左聯,任左聯機關刊物《北鬥》的主編,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丁玲
今丁玲故居處銘牌
今丁玲故居門口
1933年3月,丁玲才搬到了虹口崑山花園路7號居住,此前丁玲為躲避國民黨特務的跟蹤,基本是居無定所。後來還是地下黨組織出津貼,丁玲才有條件租房,此處同時也作為地下黨的聯絡站。但是丁玲只在此住了兩個多月,1933年5月14日下午,因丁玲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引起國民黨當局注意,丁玲在此遭到國民黨特務的綁架,被秘密押往在南京囚禁了三年之久,直到1936年11月,經黨組織營救,丁玲才順利達到革命聖地延安。
今崑山花園路街景
據晚年的丁玲回憶,那時候的崑山花園路很僻靜,人影稀少,丁玲被幾個特務挾著押上小汽車,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就在丁玲被押上汽車走後,另一名中共黨員、左翼作家應修人不明就裡前來與丁玲聯繫工作,被埋伏在丁玲寓所裡的特務捕獲。但應修人臨危不懼,與特務展開殊死搏鬥,在搏鬥中應修人從三樓後樓梯窗口墜樓犧牲,鮮血染紅了崑山路和崑山花園路上的地磚。
今崑山花園路街景
今崑山花園路7號內的樓梯
今崑山花園路7號三樓後窗處(應修人墜樓處)
真的,崑山花園路並不是如想像的一直那般幽美寧靜。就在崑山花園路、四川北路口南側一幢兩層樓的街面房裡也曾發生過令人難忘的事件。如今這裡是虹口區新華書店的一個門市部,一樓專賣音像製品和教科書,二樓賣文學書籍。從二樓帶轉角的木製樓梯扶手上可以看出這是一家有些年頭的書店了。
陳雲工作著的書店舊址(現為新華書店)
果不其然,從沿樓梯牆壁布置的境框內的史料上得知,這裡原就是二十年代著名的商務印書館虹口分店的原址。1925年到1927年,陳雲同志曾在此工作,並在此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被推選為商務印書館發行所職工會委員長,參加了「五卅」 運動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領導了商務印書館職工的罷工運動。
陳雲同志肖像
商務印書館虹口分店舊址銘牌
所以了解了崑山花園路的前世今生之後,站在四川北路上再次凝望夕照中那些清水紅磚外牆的上海早期花園洋房,西天邊暮色蒼茫,殘陽如血,天光雲影在那些券式窗戶玻璃上移動變幻,你會覺得那些花園老洋房真的是雲捲雲舒、寵辱不驚的歷史象徵。崑山花園路雖短,卻也是一條有歷史底蘊的馬路,電視劇《三十而已》以它為背景之一意味深長。
今崑山花園路老洋房券式窗戶
今崑山花園路老洋房券式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