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億老洋房,丁玲舊居,《三十而已》背後上海老建築的故事

2020-08-19 孫琬童

《三十而已》終於播完了,這部劇,除了是一部話題度極高的現實主義狗血劇,還隱藏著上海城市建築學,以及發生在老上海的故事。


王漫妮租的房子,保護猶太人的「上海方舟」


「滬漂」王漫妮最開始住的房子,月租7000,後來漲到8500,雖然這佔到了她月薪的一半,但她堅持要租這裡,就是因為她太喜歡這個陽臺了,忙碌工作一天後,坐在這個陽臺上看著大上海的夜景,才有一種自己屬於這個城市的感覺。




這個房子的原型,是位於上海北蘇州路的河濱大樓340號,也是多部影視劇的取景地,包括:《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何以笙簫默》《蝸居》《我的前半生》等等。



河濱大樓於1935年竣工,時稱「遠東第一公寓」,最初是一座商住兩用大樓,由新沙遜洋行投資建設,公和洋行設計,新申營造廠建造。是1994年頒布的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


河濱大樓佔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4萬平方米,平面呈S型,樓高八層(後加蓋到11層),是當時上海單體建築總面積最大的公寓住宅樓。


河濱大樓建成後,很多英國、美國、西班牙、葡萄牙人紛紛包租入住,還有好幾家美國著名影片公司,像是環球、米高梅、哥倫比亞等公司的上海分公司,也都在這裡辦公。



1930年代末,大批猶太難民湧入上海,作為猶太后裔,大樓的擁有者沙遜責無旁貸地站出來,在河濱大樓設立猶太難民接待站,把大樓以低價或無償的方式提供猶太難民使用,為流離失所的猶太人提供了一個避難所,讓他們渡過了一段平靜的時光。



1949年之後,河濱大樓原先的居民紛紛搬離,1978年,八層的河濱大樓又加蓋三層,加蓋的全是小戶型,每層有96個套間,讓大樓的居民增加到700多戶。


直到今天,河濱大樓的地板、鋼窗,都還保留著上世紀30年代的經典樣式,讓人回想起過往的歲月。這幢大樓,將屬於上海的一段偉大的記憶,融進了磚瓦之中。


鍾曉芹和陳養魚的房子,名副其實的文字工作者居所


鍾曉芹和陳嶼住的房子是單位的老公房,復古風格,雖然不奢華,但一磚一瓦一窗,都是歲月的印記,老洋房的魅力讓人折服。


特別是老洋房的格子老鋼窗,能看到城市的風光,門窗門鎖都很有講究。




這裡取景於虹口區崑山花園路公寓住宅,是1999年公布的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這座房子來頭不小,作家丁玲曾居住於此,公寓坐北朝南,為磚木結構假四層的紅磚洋房,券式木門窗,有細膩的線腳紋飾,頗有情調。


陳嶼是電視臺的編輯記者,鍾曉芹後來也成了作家,讓他們住在這裡,劇組相當用心了。



鍾曉芹離婚後租的房子,竟是《安家》裡1.5億的老洋房


鍾曉芹在離婚後,租了一個房子,想要過一段獨居的生活,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仔細看看她租的這裡是不是有點眼熟?原來竟是另一部熱門電視劇《安家》裡面價值1.5億的老洋房「龔家花園」。


這裡現實中的地址,是園路532弄柳林別業的60號。



這裡最初的主人是上海花旗銀行的董事,購買這棟洋房花了300根金條,按照民國時的價格,一根金條價值960萬,價值在2.8億。


現在這裡經過修整,已經是一間對外營業的民宿,原本的價格大概2K,《安家》播出之後價格漲了很多,不知道這次會不會再漲價。




貴婦頭牌李太太家,霞飛路上的時尚據點


顧佳第一次參加太太圈的聚會,是在王太太家的法租界獨棟別墅,太太們手拿愛馬仕包包合照的名場面,就是在雙子別墅。




雙子別墅位於淮海中路796號,這裡就是曾經的霞飛路。是兩幢空中走廊連接的花園別墅,東樓建於1921年,西樓建於1927年。


1920年代初,這裡最早是滬上知名買辦姜炳生的宅邸。姜炳生按照當時流行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成一座四層的洋房,6年後,他又照樣建了一模一樣的西樓,用一條走廊連接,就成了「雙子別墅」。


這裡曾經是民航局、電影局辦公樓的舊址。



2006年,雙子別墅進行了「修舊如舊」的修復改造,恢復了昔日的風採,2009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優秀獎。


雙子別墅吸引了一些國際品牌入駐,成了名副其實的時尚地標。



姜辰的咖啡館,曾經的婦女庇護所


姜辰開的咖啡館一看就不一般。這棟樓叫做「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大樓」,是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坐落於圓明園路133號。



該協會由中國傳教士華銓夫人等創建於1923年,志在聯合全國女青年會組織,提高婦女地位,保障婦女權益。


女青年會大樓竣工於1933年,由美籍華人建築師李錦沛設計,鋼筋混泥土結構,整體屬於裝飾藝術風格,細部造型則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元素。



建築外牆是褐色的清水磚牆,刻有石蓮瓣的須彌座式勒腳,是一座現代風格與中國古建築風格相融合的優秀作品。


相關焦點

  • 1.5億老洋房,丁玲舊居,《三十而已》背後上海老建築的故事
    《三十而已》終於播完了,這部劇,除了是一部話題度極高的現實主義狗血劇,還隱藏著上海城市建築學,以及發生在老上海的故事。河濱大樓佔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4萬平方米,平面呈S型,樓高八層(後加蓋到11層),是當時上海單體建築總面積最大的公寓住宅樓。河濱大樓建成後,很多英國、美國、西班牙、葡萄牙人紛紛包租入住,還有好幾家美國著名影片公司,像是環球、米高梅、哥倫比亞等公司的上海分公司,也都在這裡辦公。
  • 上海 深閨洋房的清朝記憶,任時光緩緩流淌
    前幾日,私旅醬路過上海虹口區的崑山花園路,發現這條小路又在拍戲了。其實,二十幾年來,這裡來來去去到訪過許多劇組,感謝選景的人,讓虹口的公寓洋房,以影視的方式定格。那麼這次,私旅醬就以這條崑山花園路為代表,為大家介紹上海的洋房故事。本文配圖都由私旅醬拍攝,分別以這條路的春、夏、秋、冬一一呈現。
  • 電視劇《三十而已》鍾曉芹所居的崑山花園路有何歷史?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將三組在上海不同區域的人物生活進行交集對比,反映了當下上海城市生活的眾生相,是一部非常接地氣的劇作。其中,主人公之一鍾曉芹居住區域的外景又是在虹口四川北路一帶拍攝的,眼尖的觀眾已經發現,他們居住的樓房是崑山花園上的上海早期聯排式花園洋房。
  • ...百幅作品記錄城市記憶-鄔達克 吳同文 建築遺產 鄉愁 舊居-上海...
    第三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昨天拉開帷幕。鄔達克舊居門口楓葉正紅,人們聚集於此,觀看「此處是吾鄉」城市記憶與鄉愁攝影邀請展。上百幅攝影家和市民的作品,藝術地記錄了上海優秀城市建築及市民生活於其中的場景。第三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的主題是「守護城市記憶、留住上海鄉愁」,一系列論壇、講座、徵文活動將陸續舉行。
  • 上海100幢老洋房久遠的故事
    品讀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經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從今天起蘇杭爺為大家講述100幢屬於哪個年代的上海老洋房名人舊居的故事,並配有滬語視頻。由於視頻的限制,每次只能上傳十段,因此每次展示十幢老房子。視頻以抖音裡的「上海寶爺」為主,一併感謝。
  • 原來老上海竟如此風華絕代
    左手是新魔都的摩登妖嬈,右手是老上海的百年風華。1每座老洋房的故事才是上海最傳奇的往事01 和平飯店在繁華的淮海中路,重重法桐的掩映下,一組低調而不失大氣的老建築散落其間。扣開沉重的大門,隨著「吱呀」一聲,一座段沉重的歷史就被開啟,這裡就是杜月笙的豪宅——杜公館!
  • 梧葉隨風輕輕語:老建築裡有情懷,一起來品味~
    烏魯木齊南路是上海64條永不可拓寬的道路之一中間與桃江路、東平路、衡山路、永嘉路和建國西路相匯,兩旁的花園洋房與梧桐樹交相輝映漫步其中歷史風貌近在眼前.....「豪宅林立」的靜謐馬路鄔達克建築上海諸多著名建築均出自他的設計之手,書寫上海近代建築史輝煌少不了他這一筆。而低調的烏魯木齊南路,大半條路的建築都是他設計的。烏魯木齊南路166號
  • 《安家》上海老洋房找到故事原型了!曾掛牌2.2億,出自名師設計
    看這造型著實有些年頭了,看的出來曾經住在這裡的也是大戶人家劇情中也交代這套老洋房可是出子匈牙利著名設計師鄔達克,喜歡上海建築的人對這個名字一點都不會陌生他曾經歷了種種不幸,後期流浪到了中國,並以自身獨到的建築才華為上海保留了上百座著名的建築
  • 均價1.5億的上海老洋房,都是什麼土豪在買?
    劇中,房店長以1.5億的高價成交了位於愚園路上的柳林別業,而在現實中,鳳陽路上的應公館最新售價已經達到3.8億。買是不可能買得起的,就連在裡面開個「轟趴」你也未必開得起,來看應公館對外開放的使用須知:「女士請穿著旗袍,做好頭飾;男士請穿好西裝、背帶,皮鞋擦得敞亮。」 重點來了,價格:2000元/小時,5小時起訂。
  • 上海老洋房的精彩不只是...
    電視劇播出後,有網友爆料,這個戲劇性的故事在生活中真有原型,這幢老洋房就在上海淮海路,當年的報價甚至比劇中的1.5億元成交價更高。《安家》中的房似錦是位敬業的房產中介,「入戲」太深的孫儷就連在微博上與楊超越互動都不忘寫上「先保佑姐姐這個月業績達標」。為了賣好房子,房似錦下了不少功夫,其中就包括——看書做功課。
  • 真正的老上海在哪?一條3000米長街,帶你走進原汁原味的上海
    這裡曾住在這裡的白鑫、周信芳、沙飛、上官雲珠、周佛海、湯恩伯,形形色色,留下讓人唏噓不已的往事……長樂路,老底子都叫它蒲石路,以法租界律師蒲石來命名。說到跨黃浦、靜安、徐匯3區的長樂路,不免讓人聯想到「巨、富、長」三個字。即巨鹿路、富民路、長樂路形成的街區。許多上海人對「巨富長」都有著深厚的感情,尤其是長樂路。
  • 《安家》1.5億洋房也叫壕?那你沒看過這份《魔都億級洋房地圖》
    最近爆火的電視劇《安家》中 價值1.5億的上海老洋房上了熱搜 而真正的上海「最貴」洋房, 售價10億,光佣金就有2000萬!
  • 致敬老上海名媛,就去這20家洋房露臺餐廳!
    致敬孔令儀你可以這樣做:孔令儀居住紐約六十餘年,一直保持富有的老上海人的生活習慣,講究飲食和穿著,每天早上起來要喝燕窩湯,並備有各式高級點心>021-54662727 021-64719181價格:中式下午茶套餐188元(單人)+15%服務費 英式下午茶套餐388元(雙人)+15%服務費 花了三年多的時間精心打造的雍福會,光是環境就已經把人拉回張愛玲筆下的花樣年華,屋內上千件名貴的藝術品和古董將時間定格:皮沙發、小姐床、書架古箏、清代長廊、老闆收藏的珍品都印著老上海的烙印
  • 安家裡3.8個億的100年史詩級歷史建築,主人到底是誰?
    劇中房似錦賣的這棟名叫「向公館」的洋房,真實身份是上海市鳳陽路228弄的「應公館」,是一棟價值3.8億的史詩級歷史建築。應公館第一任主人是當時上海灘赫赫有名的地產富商應子云,1918年他開始盤算建造一幢可以彰顯家族榮耀又可作為其長子應舜卿婚房的大宅。
  • 升值10萬倍——舊香港首富何東爵士63億山頂大宅和他的上海故事
    當然,新鴻基售出那12號屋為項目中戶型和景觀最差的一套,不排除在「香港樓神」雷霆兄(新鴻基副董事總經理)給力吆喝下,真箇賣出神話價188萬!——何東的上海故事上文中提到,上海著名影星阮玲玉是香港首富何東的乾女兒。為什麼呢?因為何東在1949前其實長時間定居上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上海工業飛速發展,何東本就是滙豐銀行大股東,又對上海大量投資,是上海多家公司的主要股東,同時又是上海房地產巨商。
  • 用影像講述老建築的故事 創作者:上海不只有交響樂,還有爵士樂
    《感知老建築之楊浦圖書館》獲得最佳主題獎、 《爵士之城》獲得最佳創意獎。楊浦區文旅局供圖中新網上海9月18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的標誌影像只有陸家嘴的摩天大樓嗎?不,眾多有著前世今生的老建築也是申城的文化標識。
  • 1.5億上海老洋房,經典不只這一個!
    張愛玲和姑姑上世紀偏愛住洋房,她在愛丁頓洋房裡完成了《傾城之戀》、《沉香屑》、《金鎖記》等著名小說作品。
  • 尋味老上海,魔都最佳本幫菜餐廳TOP10
    無論你有沒有老上海的情結,都不妨跟隨Shanghai WOW!一起探探上海那些精緻得出了名的本幫菜,感受那種令人念念不忘的人情味。1福1015連續兩年獲得「亞洲the Best 50」的殊榮餐廳位於愚園路的獨棟洋房,擁有巨大的花園和露臺,以典型的老上海ART DECO風格為特徵,營造出舊時上海人家的優雅風味,而且連續榮獲2012年和2013年「亞洲 the best 50」的稱號,其他大大小小餐飲界的榮譽也不勝枚舉,
  • 上海85歲老建築長198隻「腳」,悄悄在鬧市區走了61.7米
    如今因地塊規劃需要,為太平洋新天地商業中心建設讓步,經過專家評估,老房需要進行位移保護。近年來,或出於城市發展需要,或出於建築保護需要,把老建築進行位移的案例不在少數。比如,2018年「跳著華爾茲轉圈」的海南路84號花園洋房,就屬於滬上最複雜的位移項目。但在施工方上海建工一建集團副總裁花力看來,「喇格納小學舊址」位移項目的難度和複雜度更大。
  • 上海最有腔調的64條馬路
    5、思南路(淮海中路-建國中路)photo via 圖蟲大家很熟悉的馬路,現代化的時髦店鋪和老式洋房相結合,在這裡可以很好地感受到上海的前世今生。12、高郵路(復興西路-湖南路)photo via 小紅書用戶@可愛夾馨雖然只有200多米,但是這條路上的歷史文化與故事確仍然是令人感慨的。在這裡,你可以深切地尋找到老上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