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和姑姑上世紀偏愛住洋房,她在愛丁頓洋房裡完成了《傾城之戀》、《沉香屑》、《金鎖記》等著名小說作品。如果把上海比作一件華麗的旗袍,那麼洋房一定是這件旗袍上最精緻的盤相扣。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安家》裡徐姑姑有一門特殊技能,專賣老洋房。老洋房可不是一般的業務,這項技能讓他成為了同事裡的香餑餑,為此房四井拜師學藝。
她的第一單洋房是龔家花園,這套獨家房源在市場上一出價就1.5億。為什麼這套洋房一出手就上億資產呢?除了地段、面積、歷史故事,還有什麼?
龔家花園是鄔達克設計的。拉斯洛·鄔達克 Laszlo.Hudec(1893年-1958年),旅居上海的匈牙利籍著名建築師。1914年,鄔達克畢業於匈牙利皇家聖約瑟夫理工大學建築系。同年一戰爆發。1916年,鄔代表奧匈帝國與沙俄作戰被俘。1918年,鄔從西伯利亞轉移戰俘的火車跳車逃跑,來到中國哈爾濱。後又在哈爾濱白俄的幫助下於1918年12月輾轉到達上海。
鄔達克在上海的近30年,設計的建築有近百棟,許多都被列為歷史保護建築。這些建築已成為上海城市風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國時代,許多達官顯貴都以擁有一套鄔達克設計的住宅為榮。
國際飯店建築外形相似於美國早期摩天樓形式,立面強調垂直線條,層層收進直達頂端,高聳且穩定的外部輪廓,尤其是十五層以上呈階梯狀的塔樓,表現出美國裝飾藝術派的典型特徵。這座從落成至1983年稱雄半個世紀「上海之巔」的建築,是鄔達克現代派思想和裝飾藝術風格的代表作,
是繼大光明影院後更為大膽的探索和創造。藉助當時的科技進步、戰後龐大的國際資金湧向房地產業以及業主經濟實力的共生效應,達到當時遠東高層建築設計和施工的最高水平。
地址:南京西路170號
慕爾堂的建成,表明鄔達克的設計手法及對古典建築語彙的把握已日趨成熟和自如,可以靈活處理複雜的功能要求、
基地條件和道路情況,也開始對營造不同的空間氛圍和特色做更多的理性思考。
地址:西藏中路316號
南洋公學創辦於1898年。1921年改名為交通大學,是中國著名高等學府。該工程館為現代裝飾藝術風格,外牆鑲深褐色面磚,石材壁柱凸出牆體呈鋸齒狀,強調豎線條。
朝向內院的北立面入口是三個尖券門,透出鄔達克對哥德式風格的喜愛與垂青。
地址:徐匯區華山路1954號
息焉堂仿拜佔庭建築樣式,強調拱、券、穹隆等形式特徵。它是上海罕見的拜佔庭風格的教堂,頗具東歐風情,
反映出鄔達克對不同風格建築的準確把握,從中也窺見到他的個人設計偏好及地域情結。
地址:長寧區 可樂路17號
為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投資建造的獨立式花園住宅,共12棟,沿街整齊排列,皆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假三層。
房屋南面有大花園,南立面中部呈半圓形突出,上設三連式拱券窗。
地址:巨鹿路萬國儲蓄會22棟住宅
建於1938年,西班牙風格的聯立式花園住宅。走近這幢聯立式住宅可以發現,從住宅的布局到各個細部,是一幢西班牙風格非常顯著而統一的近代建築。住宅左右兩個單元完全對稱,圍成親切的半私密三合院空間。住宅在其他細節上西班牙風格的建築特徵也相當顯著,如螺旋柱,無線腳的門窗券,
紅色筒瓦的緩坡頂,淡黃色粉牆等等。而兩個單元的主入口門框裝飾還是相當惹人注目的,門頭曲線強勁流暢,與三合院端部的山牆曲線相呼應,透著西班牙式的巴洛克神韻。
地址:徐匯區永嘉路291弄
美豐銀行大樓於1924年建成完工,為鄔達克早期作品。這棟樓為現代建築風格,頂層為白色水泥牆面,一二三層為耐火磚,牆間有水泥線腳,女兒牆有線腳裝飾,轉角處理成弧形,一層層高較高,黑色鋼窗,窗扇有井字裝飾,內部小天井極有特點,空間宜人。
大樓基礎為條形磚基礎,承重磚牆為黏土磚,混凝土樓板,石棉瓦坡屋面,白鐵屋脊。外牆採用清水牆飾面,內部樓梯均為混凝土樓梯、鐵欄杆、木扶手。
地址:南京路29號
美國花旗總會是鄔達克在克利洋行時期最有影響的代表作,其建築風格,特別偏好用深色面磚、白色大理石等裝飾材料,
影響到他日後設計的多個作品,也開啟了1930年代上海建築中廣泛使用棕色耐火磚作外牆裝飾的先聲。
地址:黃浦區福州路209號
由法商萬國儲蓄會投資興建,佔地面積1580平方米,建築面積9275平方米,高八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滬上最早的外廊式公寓。
諾曼第公寓再現了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
地址:淮海中路1842-1858號
該住宅為英國鄉村風格,陡峭的石板瓦雙坡屋頂佔立面高度近一半,兩端是高聳的磚砌煙囪,南立面設計對稱的山牆造型。底層採用紅色清水磚牆,
二層以上則是白牆,深色木結構露出,門窗套為粗礪石質。底層為哥德式三連列窗和圓拱形大門,二層是折線型凸窗。
地址:番禺路129號
這些上海老洋房承載了上海的繁華與傳奇,早已成為了上海灘的符號。漫步在滿是梧桐的街道上,那一棟棟老洋房被梧桐樹所包圍,牆面的紅磁瓦,斜坡陡屋頂,屋內氤氳著的淺黃色燈光,總能引人無限遐想。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下小香
分享生活藝術資訊
長按添加訂閱
Share the Culture and Arts
TIZIA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