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小英才團探訪江城最牛動漫基地

2021-02-15 長江職業學院

動漫是孩子們的最愛。2016年度楚天小英才成長團的團員們,精彩啟程了。他們探訪的第一站,就是被譽為「江城最牛的動漫基地」的長江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動漫實訓中心。

前日、昨日兩天,140多名「小英才」分批來到該實訓中心,了解熱播動漫的出爐過程,戴上神奇先進的VR眼鏡體驗虛擬遊戲世界,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泥塑製作。在採訪提問環節,小英才們的「專業表現」,還博得學校老師們的陣陣喝彩。

有趣! 創作「會說話能唱歌的畫兒」
    「剛才播放的短片《蘿蔔人阿茶》,想知道它是怎麼出爐的嗎?」聽到老師這樣提問,小英才們頻頻點頭。在長江職業學院影視播放廳,孩子們不時爆發出歡樂的笑聲,他們不僅觀看了原創動畫片段,還聆聽了一個小報告——動畫製作過程。

老師介紹,創作動畫時,首先是要「想有趣、好玩的故事,寫劇本」,其次是進行「角色設計」,再是進行「場景設計、搭建舞臺」。之後,還要設計分鏡頭臺本,設計覺得的各種動作,並進行配音配樂。 「平時在生活中,我會注意一些有趣的東西,然後把它們都記錄下來,比如,一隻可愛的貓,一包幹脆面,一頭小浣熊等等。然後,我就會來想劇本,然後把劇本通過一個一個的鏡頭『寫』出來……」老師的講解,讓小英才們聽入了神。

「動畫的製作過程很有意思,就是把故事變成『會說話能唱歌的畫兒』。角色一定要看起來很誇張、很引人注意。」育才一小學生王奕暢說,通過老師的報告,她也了解到動畫創作的不容易,「這部6分鐘的短片,他們從設計到製作,前後花了一年多呢。《瘋狂動物城》的出爐,花了七八年時間呢。」

好玩!虎鯨在頭頂遊來遊去太逼真
    「啊,虎鯨就在我頭上,怎麼辦?」「這個蜘蛛機器人太嚇人了。」戴上神奇先進的VR眼鏡,孩子們有的「穿越」到了海底,身邊遊來遊去的是虎鯨、潛水艇、鯊魚、五彩斑斕的魚蝦;有的置身於跟蜘蛛機器人大作戰的現場,槍林彈雨場景特別逼真。體驗過程中,孩子們大呼神奇,久久不願離開。

章魚、小花旦、巨嘴鳥、火車、漢堡、西瓜……在泥塑實訓室裡,小英才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各自拿起眼前的泥塑材料,對照教材,專心地製作起來。紅鋼城小學三(5)班劉危禕同學製作的小章魚,栩栩如生,得到老師的讚許。小英才們除了按照老師的指導製作泥塑,有的還即興發揮,製作出突擊步槍AK47、變形金剛等各種各樣的個性作品。

「戴VR眼鏡,做泥塑作品,對我來說都是第一次。」旭光小學三年級學生李夢宇高興地說,以後有機會還想再來。

點讚!小英才的採訪提問很專業

每個體驗環節結束後,小英才們都紛紛拿起了筆記本,對老師們進行採訪。

「老師,當您在製作動畫的過程中,若斷了思路,或者一時沒了靈感怎麼辦?」在影視播放廳,武昌實驗寄宿小學美林校區五(E)班學生王奕卓,向作報告的長職藝術設計學院資深教師、知名動漫大師周翔提問道。周老師對王奕卓豎起了大拇指,「你的提問很不錯。這個問題,我經常碰到。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去散散步,或者和朋友聊聊天,放鬆一下,等有靈感了再繼續創作。」

「動漫裡的動作,是不是全部要用手繪圖片來製作?」「3D動畫與普通動畫在製作上有什麼不同」……紅鋼城小學五年級5班的劉詩語等小英才紛紛舉手提問,周老師都一一詳細解答。

「據我了解,完成一個動作的動畫製作,一般只需要兩張圖片就可以了,老師您為什麼說一個動作需要十幾張圖片才能完成呢?」當華科附小四年級學生潘昊宇拋出這個問題時,把周老師和藝術學院的一些領導都驚呆了。」「你的提問真專業,可見你一直在思考。」周老師回答說,「用兩張圖片就可以完成一個動作的動畫製作,是常見的、最簡單的機械動作,比如時針的轉動、簡單的平移,這種製作方法的專業名詞叫『補間動畫』。稍微複雜一點動作的動畫製作,則平均需要10幾張圖片才能完成。」潘昊宇滿意地點了點頭:「我懂了。」

敬業!8名動漫寶寶微笑背後的汗水

「哇,好可愛的動漫寶寶。」兩天來,小英才們一進入長職藝術設計學院,首先就被前來迎接他們的8名可愛的動漫寶寶吸引了過去。米奇、藍精靈、熊本熊、跳跳虎、加菲貓、小黃人……每一個動漫寶寶,都由一名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生扮成。

這些動漫寶寶,兩天裡一直全程陪同著小英才們參觀,一站就是幾個小時,期間還要擺出不同的POSE跟小英才們合影。他們穿著厚厚的服裝,活動結束,脫下身上的服裝,你會發現他們的衣服都被汗水溼透了。

「沒問題,只要孩子們開心,我們累一點也高興。」該校藝術設計學院大二學生明微說。這8名動漫寶寶,都是同學自願報名扮演的。聽說楚天小英才成長團要來學校參觀,同學們都很高興,大家爭搶著報名當志願者,為小朋友們服務。

兩天裡,長江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李永健、校長田巨平、 副校長蔡傳德和繆立德都來到活動現場,為孩子們「保駕護航」。在每層樓的電梯口、樓梯口,還站有學校「雷鋒連」的學生們,隨時為孩子們提供服務。

據悉,長江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是湖北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也是湖北省動漫職教集團的牽頭單位,其動漫專業是湖北省十大職教品牌之一。

動漫寶寶帶領小朋友參觀校園


小英才團與動漫寶寶在學校校訓石前留影

參觀攝影工作室


參觀語音工作室

校長田巨平、副校長蔡傳德看望小朋友

黨委書記李永健、副校長繆立德指導小朋友佩戴虛擬實境眼鏡

教務處處長蘇龍指導學生佩戴虛擬實境眼鏡

黨委書記接受小記者採訪

黨委書記李永健、副校長繆立德與小朋友和動漫寶寶合影



小記者體驗VR眼鏡

小記者體驗製作泥塑

小記者整理記錄

小記者觀看動漫大片並向動漫教師提問


大學生雷鋒連也讓小朋友肅然起敬,引起小朋友不停地發問


大合影

通訊員:何志武

圖片:劉誠睿、馬冰芯

來源:楚天都市報

歡迎關注官方微博:武漢長江職業學院

相關焦點

  • 楚天都市報訊 □孝感高中高一(5)班劉倩妤
    原標題:楚天都市報訊 □孝感高中高一(5)班劉倩妤上個月,我參加了楚天都市報組織的2016美國常青藤名校夏令營活動,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美國。美國,最令我留念的不是摩天大樓,而是最原始質樸的鄉村風光——看那丘嶺上下起伏,為我們送來遠方的風景。湛藍空中,雲彩如絲如團。
  • 女塔吊司機堅守江城雲端
    劉志娟氣定神閒地爬上100多米高的塔吊□楚天都市報記者 黎先才 呂銳 通訊員 朱軍偉 劉勇波 車澤強 李安輝 甘泉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宋枕濤建築業從業人員多是男性。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探訪了江城三名女塔吊司機,聚焦她們的工作狀態,展示她們不斷進取、與城市發展共呼吸的巾幗魅力。為了多掙錢 跨行開塔吊11月15日上午,中交二航局沌口經開外校項目高中部教學樓主體結構已建到5層。40多米高的塔吊上,33歲的女塔吊司機向寒豔正在吊裝木方。
  • 2020年江城「雙十大」工地選樹結果揭曉,30日起公示3天
    楚天都市報11月29日訊(記者黎先才)11月28日,2020年江城十大魅力工地、十大智慧工地選樹活動(下稱江城「雙十大」工地選樹)專家評審會,在楚天傳媒大廈舉行。經專家現場核查打分,並綜合前期公眾網絡投票、企業及項目社會形象展示等成績,產生最終當選名單。
  • 江城開啟性價比最高吃蟹季!肉肥黃滿身價大回落
    十月已過半,江城愛吃螃蟹的市民將更有口福。連日來,記者走訪了解到,江城螃蟹市場開始進入價格走低、品質趨好的性價比最高時期。與中秋、國慶雙節前相比,同規格螃蟹在終端市場上身價下降三、四成。在這些攤位上,最便宜的1兩多的母蟹和2兩的公蟹最便宜只要4元一隻,比國慶節期間又下跌了兩成多。秋意漸濃螃蟹品質變更好「你看看這個蟹黃,已經非常飽滿了,熟得很。」探訪中,水產商明先生專門扭開一隻小母蟹的蟹殼,向市民展示螃蟹品質。
  • 江城秋冬演出季音樂劇最火 今起至年底琴臺大劇院將迎來14場演出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演出片段□楚天都市報記者 張聰步入11月,江城如約迎來文藝演出的黃金期從目前的售票情況來看,哪部劇、哪些演出門類最受票房歡迎?楚天都市報記者觀察之後得出結論:票房最「火」的還是音樂劇,但張靜初和她帶來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同樣值得關注。李宗盛攜手「聲入人心」?音樂劇依然「最火」從11月4日起到2021年1月1日,琴臺大劇院將迎來14場演出,而這其中,名導、名角、名劇可謂層出不窮。
  • 《夜上黃鶴樓》點亮江城,陪伴遊客走進美好的2021新年
    楚天都市報12月31日訊(記者高東起 李輝 通訊員江朝)攬江俯瞰武漢,縱覽大江大湖雄奇雋美;演繹千年故事,穿行名樓歷史光影畫卷。2020年12月31日,《夜上黃鶴樓》點亮江城,帶來遊樂與視覺盛宴,展現國潮文化氛圍,陪伴遊客走進美好的2021新年。
  • 江城「雙十大」工地選樹活動啟幕 年底評出十大魅力工地和十大智慧...
    掃碼看詳情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黎先才 馬清妮)昨日,2020年江城十大魅力工地、十大智慧工地(簡稱「雙十大」)選樹活動正式啟動。當前,武漢正在加快推進疫後重振和高質量發展。這一背景下,「雙十大」選樹活動作為江城建築業品牌選樹活動,旨在切實推進武漢建設工程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提升,不斷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實現綠色建造和生態建造。此次選樹活動由楚天都市報、武漢建築業協會、武漢市建築行業工會聯合會聯合主辦,今年已是第六屆。活動參評對象包括武漢市域內新建、擴建、改建的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等工程,施工企業、建設單位均可申報。
  • 江城劇院最高上座率可升至50% 觀眾可有更多機會看到高質量演出
    楚天都市報記者 張聰 實習生 劉清揚 通訊員 孫妮 陳海波 蔣豔麗繼6月26日江城劇場恢復營業之後,8月13日起,江城觀眾走進劇場的機會,較之前又多了20%,增加至五成。
  • 楚天都市報:讓葡萄糖水滋養尊醫正能量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徐漢雄近日,一段醫生手術後「豪飲」葡萄糖的視頻在網上走紅,沒想到引來部分網友質疑面對網友的質疑,鄭濤進一步解釋:第一,在手術區只有葡萄糖和生理鹽水,如果說我們做手術時口渴,喝葡萄糖水是最合適的;第二,醫生喝葡萄糖水,成本是不會計算到病人身上的,算的是科室成本;第三,手術室的葡萄糖水有三種濃度,分別是5%、10%和50%,自己當天喝的是5%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補充水分。因為醫生在術中或術後,喝葡萄糖水而引發質疑,這並不是第一次。
  • 江城驟降大雨,武昌城管連夜冒雨處理倒樹斷枝保暢通
    楚天都市報6月13日訊(記者盧成漢 通訊員李玲 彭雪琴)12日晚,江城驟降大雨,致使道路、公園和社區多處倒樹。武昌城管園林綠化隊連夜處置,確保道路暢通和市民出行。【來源:楚天都市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最嚴禁塑令實施啟動倒計時 武漢部分商家提前邁入「可降解時代」
    武大中南醫院的自助取袋機楚天都市報記者 滿達 見習記者 張奇隨著武漢最嚴禁塑令出臺,在該市重點區域、重點領域,禁止銷售、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和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進入倒計時。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探訪了江城部分商超、醫院發現,雖然PE材質的不可降解塑膠袋(簡稱PE購物袋)等產品還在使用,但不少商家已經為年底生效的禁塑令做好準備,部分商家更是停止供應PE購物袋,提前進入「可降解時代」。不少商家已為禁塑做準備近日,市民劉先生到中百超市武昌黃鸝路店購物時,要購買一個塑膠袋裝東西。
  • 和美「星」年會,年「俗」我最牛
    三湘都市報12月30日訊(通訊員 徐嵐)鑼鼓響,舞龍燈,扭起秧歌轉手絹。捏麵人,比投壺,年俗遊藝快樂多。民樂起,唱歡歌,年俗文化樂傳播。英才之星迎新年,玩轉年俗樣樣牛。湘府英才小學一年一度的新年年俗體驗節,12月30日上午在學校籃球館舉行。
  • 老同學借債不還「躲貓貓」,楚天都市報公益律師助弱女子追討60萬元
    楚天都市報12月25日訊(記者餘皓)男同學吳某在借走女同學李女士60萬元現金後,多年不還且下落不明。早已在深圳定居的李女士在當地法院起訴,因手中證據僅有一張借條,無法形成證據鏈,且找不到吳某,只好撤訴。李女士回到武漢後,在楚天都市報公益律師的幫助下,打贏了官司。
  • 遊博物館探索橋梁建設,訪交管局認識酒駕危害,跟著楚天小記者團...
    小記者參觀中國橋梁博物館配合交警叔叔「查酒駕」□楚天都市報見習記者 殷悅 記者 尹潔令武漢人驕傲的長江大橋是怎樣建造的?你了解多少橋梁的歷史?上個月,楚天小記者們走遍武漢三鎮,了解城市大橋建設,認識酒駕危害,度過了一個個別樣的周末。走進長江大橋「施工現場」最早的橋是用什麼做的?如今世界上有多少種橋梁?如何在水下完成高難度的橋墩施工作業?近日,楚天小記者團的35名小記者在中國橋梁博物館解開了心中的疑惑。
  • 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導演重返江城,這次來拍「後疫情時代」的武漢
    楚天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戎鈺 攝影蕭顥)那個因為「拍了拍」武漢而紅遍全網的日本人,又來了。12月5日下午,憑藉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出圈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漢舉辦觀眾見面會,兌現了他今年6月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專訪時許下的承諾,「我一定會再去武漢,和大家說一句:好久不見。」
  • 光桃子就能分出二十幾種來,江城夏季水果咋來這麼多「兄弟」
    楚天都市報記者曹磊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李輝 夏天是果品繽紛的季節,不僅可以吃的水果種類很多,單一果品的品種也有不少。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解到,江城水果市場上,葡萄、桃子、香瓜、杏子等時令果品最高能分出十幾二十種,就連秋冬季才上市的冬棗,也有了四五種不同的品類。 現在的水果為何能會出現這麼多「兄弟姐妹」?它們的價格不一,口感不同,又該如何選購?
  • 春節前後江城演出市場依然火爆,「歌劇之王」威爾第的《阿依達》或...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聰 通訊員周媛媛 春節將至,即便沒有曾經讓本地觀眾熟悉親切的方言喜劇,但眼下的江城演出市場也依然是一派火紅景象。1月11日、12日晚,由去年第四季度高分綜藝《舞蹈風暴》中舞者胡婕、彭捷在琴臺大劇院主演的舞劇《大飯店》,就讓許多觀眾津津樂道,尤其是這場舞劇中那段「水中之舞」,就讓不少江城文藝青年入坑表示「值得二刷」。
  • 楚天都市報評論:對網絡黑產亮劍 別等毒瘡成毒瘤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屈旌近期,在公安部「淨網2020」集群戰役中,徐州警方搗毀了一個為網絡詐騙、誘賭等犯罪提供即時通信工具「養號」、交易的特大黑產平臺,抓獲犯罪嫌疑人84名,串並各類網絡詐騙案件1300多起,涉案金額
  • 電影三分之一取景江城壹號,《我們的青春不怕疼》即將全國上映!
    、編劇、製片人等主創人員,來自武昌理工學院的一百多名大學生、江城壹號園區的領導和部分商家代表,以及來自湖北電視臺、武漢電視臺、長江日報、楚天都市報、新華網、荊楚網等在內的12家媒體記者一起參加了點映式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