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幸福來敲門》:我們需要的不是成功學,而是咬牙挺過去的堅毅

2020-09-25 非人哉乃看客也

一些經典勵志電影的共通性

提及勵志電影,我們首先便會想到《當幸福來敲門》、《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勇敢的心》等,但我們發現這些電影並不會像成功學那樣教我們「成功的方法」,而是一一向我們展現主人公超強的毅力。

《當幸福來敲門》故事設定在1981年的美國舊金山,越南戰爭剛剛過去6年,美國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失業率高達40%,收留所每日排著長龍,甚至有人直接餓暈在大街上。

在這樣看不到希望的社會背景下,主人公靠著驚人的毅力和努力,從失業負債、婚姻破裂、流離失所中掙脫出來,最終達到自己的目標成為一名正式股票經紀人。

更有意義的是,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著名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的真實故事,電影並沒有告訴我們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巔峰,只像我們展現最難的那段時間,他是如何憑藉強大的毅力挺過去的。

那是真正經歷過低谷的人,才會強烈感受到的勵志。


至少請堅持正確的目標

沒學歷,沒背景,沒任何經驗的克裡斯想成為一名股票經紀人,好在一開始就有指南告訴他:想成為一名股票經紀人只需要學好數學和會交際,於是克裡斯想憑藉自己的數學天賦和交際能力,背水一戰。

他找準了自己的目標,並一步一步清晰地規劃著自己目標。

他知道自己要取得面試資格,無論如何都要去參加面試,無論如何都要盡全力準備考試,無論如何都要去打開人際關係......

我和我的諮詢師曾經探討關於工作的問題,我坦言自己想進一家成熟的大公司,並深耕一個行業和職位謀求長遠的職業發展,奈何我的專業和一直在創業公司「啥都做但啥都不深入」的經驗把我阻擋在門檻之外。

我的諮詢師說你可以降低標準從實習生做起,如果沒有實習生的機會,那你可以在這個公司謀一個最低要求的職位進去,然後拼命學習,拼命展示自己的才能,拼命尋找機會。

我們進行了一場較為激烈的辯駁,我堅信把自己賭在那虛無縹緲的未知上面是荒謬的,說到最後我才發現,我並不是不願意學習,也並不是不願意展示自己,更不是不願意尋找機會,只是讓我願意付出這些的事,根本不是「進一家大公司」,而是我的另一個目標。

看,不想堅持,或許是還沒有找到真正想讓你堅持的目標,或者沒有正確清楚地規劃你的目標。

成功並不是簡單的10000小時定律,就跟十年工作經驗並不等同於一年的工作經驗用十年是一個道理。

克裡斯的強大堅毅

克裡斯的目標很明確,向目標看齊的強大的信念不曾因為任何困難而改變。

沒有面試機會,他一次次尋找機會,他坐上面試官攔下的計程車只求能和他談話。

因為沒錢交罰單被臨時關押,差點耽誤面試,他雖然知道參加這樣的面試沒處理好儀表是大忌,他依舊穿著滿是油漆的衣服也要趕赴面試現場。

6個月實習期沒有工資,20個培訓生只招一個,還必須通過嚴苛的考試,被淘汰怎麼辦?哪怕已經經濟情況已經窮途末路,他依然沒有放棄這個機會。

要花很多時間去接孩子放學,他比競爭對手擁有更少的時間,為了補上這段時間,他不喝水,打電話的時候不放下聽筒直接撥打下一個。他比別人付出了三倍的努力。

沒錢付房租被房東掃地出門,他帶著孩子睡地鐵、睡廁所、睡收容所,在廁所裡和兒子玩恐龍遊戲安撫兒子。

走投無路之時,賣血為最後一臺出故障的掃描儀換來維修配件,而不是簡單的換取食物。

我們將克裡斯從失業、創業失敗、婚姻破裂、身無分文、無家可歸等一系列逆境串聯起來之後,真的會打心底裡為克裡斯的堅毅感到驚嘆,他是擁有多麼強大的意志,才會在這一個個尋常人看起來都無法掙脫的困境中一直屹立不倒。

當代惡臭成功學的影響

快速發展的經濟、迅速增長的消費水平和高速推動的現代化進程,為我們繪畫了許多美麗的景象,在機遇的碰撞之中,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想像。

那時我們推崇勵志,渴望成功,每個人都想背水一戰。

於是一批成功學大師應運而生,他們告訴我們成功是很容易的,他們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講,他們振振有詞地喊著打雞血的口號,他們高談闊論地說成功是可以複製的,那些成功學和心靈雞湯刺激著我們的腎上腺素,點燃我們的鬥志,但同時成倍地放大了我們的希望。

後來,辛苦努力之後的我們反而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冷靜之後發現,成功學大師們嘴裡都是誕妄,一場吹噓之後,他們的錢包鼓了,我們的挫敗感也更重了。

於是我們開始牴觸那些假大空的成功學,我們相信了成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本是一件好事。

可有的人卻順帶對成功、努力、堅持、幸福一類的詞也變得敏感和嫌棄,他們再也聽不進去任何關於「勵志」的勸告,只是充滿戾氣地謾罵社會,顧影自憐地抱怨命運,聲嘶力竭地訴說不幸,仿佛所有的不幸福都無法改變。

時代不再賦予我們那麼多機會,「階級固化」、「資本」、「韭菜」......

可我們難道真的就處於最壞的時代了嗎?我們真的就什麼都不能改變了嗎?

巧就巧在,阻擋我們走向幸福的第一個門檻,就是相信了所有東西都無法改變。

1967年,積極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做了一個實驗,將兩隻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狗施加難以忍受的電擊。

不同的是,一隻狗的籠子裡有開關,電擊來臨時,一按開關它就可以打開籠子逃出去;第二隻狗的籠子裡沒有開關,電擊來臨時,它只能在籠子裡狂奔,屎滾尿流,驚恐哀叫。

多次實驗之後,最開始就打開籠子門,第一隻狗迅速地跑了出去,而第二隻狗卻沒有,蜂鳴器一響,它就趴在地方渾身顫抖,悲慘哀叫,它以為自己必須承受那場電擊。

這就是著名的」習得性無助「實驗,後來塞利格曼通過其他實驗表明了人也會產生習得性無助。

人在持續的失敗和不可控事件中會「學習到」無助的感覺,即使改變情境,他仍會保持這種無助感,在無助感的強力支撐下,他沒辦法做出新的嘗試。

當我了解了這些心理學原理,了解了心理模式的強大力量之後,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脆弱才是可以被理解的,而那些經歷了無數磨難還能微笑面對人生的人,他們的內心簡直像怪物一樣強大。

感覺到任何事情都無法改變是正常的,敢於和這些感覺抗爭才是真正的勵志。

和內心抗爭的勇氣

2018年美國有一部新人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上市一周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並持續高居第一。

這是一位劍橋女博士的自傳,作者塔拉韋斯特弗,17歲以前從未接受教育,通過自考進入大學,憑藉強大的學習能力最終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你以為這是一本講述作者艱苦學習歷程的書,但其實這本書一直在講她與命運和內心的抗爭。也正因為如此,有人評價說這本書名不副實,只是一些和原生家庭糾纏的流水帳。

是啊,在我們心目中好像一定要講述主人公做了多少事,付出了多少汗水才是勵志,可對於那些身處逆境無法掙脫的人,保持信念堅持下去不才是真正的勵志嗎?

教育啟蒙了作者和自己命運抗爭的意識,所以這本書的英文原名叫educated(教育),而不是成功,中文名叫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而不是你當像鳥飛向成功。

我們不像《阿甘正傳》裡的阿甘一樣具有強大的鈍感力,在現實生活中,糟糕的境遇和逃脫不了的命運只會讓我們無助和絕望。

要和強大的無力感鬥爭、和殘忍的現實鬥爭真的非常非常難,但我們絕大多數人之所以會覺得《當幸福來敲門》這樣的電影勵志,是因為我們還相信,無論身處怎樣糟糕的境遇,我們永遠不要低估人類強大的毅力。

《逆商》一書裡提到,人類擁有情商、智商,還有逆商,有的人智商情商都很高但卻過著不幸福的人生,是因為他們缺乏高的逆商。

「等待逆境的風暴結束,就是在等待生命終結。」

帶著堅持的目標去成功,比帶著成功的目標去堅持更容易,《當幸福來敲門》沒有講述那位投資家成為股票經紀人後走向巔峰的經歷,但我們看到克裡斯的堅毅之後,我們對投資家的以後的成功毫不懷疑。

要知道,電影片尾的那個掌聲不是送給功成名就的投資家,而是送給那個靠著強大的堅毅走出逆境,終於聽到幸福來敲門的克裡斯。

不是所有人都會成功,但所有人都會有自己人生的至暗時刻,我們需要的不是成功的方法,而是咬牙挺過去的堅毅。

我想,這就是電影的力量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當幸福來敲門》的男主最終會成功?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纖纖影視,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影《當幸福來敲門》的男主最終為什麼會成功。想必很多觀眾都看過這部影片吧,裡面的主人公克裡斯.加德納是一個勤奮,努力,堅毅,聰明,的人,他看到別人都是興高採烈的生活,而他一直窮困潦倒,他為了過上這樣的生活,做了足夠的準備,最終為了想要做的經紀人。
  • 堅毅不是成功的鑰匙
    相對於培養大學生,人類發展信念更傾向於培養完整的人;相比於比較分數和金錢,更傾向於建立自己的成熟度和快樂;相比於自上而下的強制要求,更傾向於自下而上的自然生發;相比於關注未來,更傾向於關注過去、現在和未來;相比於成功,更傾向於成長。
  • 《當幸福來敲門》復映:美國人比咱們更需要這碗黑人成功學雞湯
    在經歷了屠殺原住民和反英戰爭之後,美國獨立成為一個自由的國家,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稱,「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黑人除外。《當幸福來敲門》以80年代為背景,感覺就像是歷史。
  • 在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今天,《當幸福來敲門》能讓我們學到什麼
    我認為,每個在追逐夢想中迷失自己或者正在迷茫的人,都應該去看一遍《當幸福來敲門》,從中汲取力量,重獲新生。這是一部勵志電影,大名鼎鼎,看過的人不在少數,豆瓣評分9.1,共有110萬人參與,63%的給了五星好評,30%以上給了四星。
  • 《當幸福來敲門》:如果不奮起,幸福不會來敲門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傳記電影,根據著名的美國商人、投資家克裡斯·加納的真實經歷改編的。該影片自2008年上映以來一直好評如潮,在豆瓣評分9.1分,位列TOP250中第23位。克裡斯•加納(威爾·史密斯 Will Smith 飾)用盡全部積蓄買下了高科技治療儀,到處向醫院推銷,可是價格高昂,接受的人不多。
  • 當幸福來敲門:克裡斯·加德納告訴我們,如何走向成功
    《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真實性打動了每一個人,當然也包括我。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男主人公克裡斯·加德納對他兒子說的那句:「永遠不要讓別人對你說,你不能做一件事,哪怕是自己也不可以,假如你有夢想,你就有責任去捍衛它,別人不能做一件事,他就想告訴你你也不可以,你想得到一樣東西,你要踏前一步,實現它。」
  • 《幸福還會來敲門》:苦心人,天不負|荔枝娛評
    幸福還會來敲門》自8月12日起登陸江蘇衛視播出。幸福還會來敲門》像是吹來一股清爽的風,讓人眼前一亮。它不是那一類「販惡」的電視劇,相反,它帶有溫暖的治癒風格,力圖在平實、接地氣的敘事中讓觀眾感受到向上的力量。
  • 《當幸福來敲門》:成功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在成功學大行其道、雞湯文泛濫成災的當下,我們想談些勵志的故事,都會顯得略為做作與蒼白。世界上鼓舞人心的故事不勝枚舉,能治癒疲憊心靈的大道理,也不只是打雞血的說教理論。與《肖申克的救贖》、《勇敢的心》等主題深沉凝重的勵志電影不同,《當幸福來敲門》取材於真人真事,主角的經歷似乎每個中年人都會遇到。和現實的人們寫照一樣,不謀而合,電影才顯得更加具有力量和親切感。
  • 當幸福來敲門:重溫經典感受生活需要經歷的樣子
    《當幸福來敲門》就不是,它是溫情的、堅韌的、勵志的,這完全不同於「速激」、「生化危機」等等這些大片即視感的類型,《當幸福來敲門》完全是一種真實生活的反饋,當生活給了我們不曾預想過的樣子,那麼我們該如何在困境中找回自我,實現價值。
  • 《當幸福來敲門》成功不是一時爽。
    這些年流行的電影和爽文一般是這樣的:一個落魄屌絲,受盡他人的冷嘲熱諷,終於因為不懈努力或者某種機遇,成功了,吊打所有當初看不起ta的人。觀眾看的時候,心情是這樣的:好氣哦,坐等xx吊打——爽嘞開虐!觀眾求得一時爽,舒了一口現實生活裡攢的鬱氣。主角終於讓其他人跪下唱徵服了,所以ta成功了。我們把很大一部分對成功的渴望與獲得他人的認同等同起來了。
  • 豆瓣高分影片《當幸福來敲門》,為何值得觀看?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個想到的電影,是《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上映於2006年,豆瓣電影總榜排名23,評分9.1。《當幸福來敲門》為什麼值得觀看,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毋庸置疑,「幸福」這個既簡單又複雜的東西,是每個人一生中的追求。
  • 幸福是如何來敲門的
    題記:據悉,生活優越的人更傾向欣賞悲劇,因為悲劇幫他們看到生活的本真;被生活折磨的人喜歡喜劇,他們需要大笑來忘記現實的痛苦。喜劇能夠愉悅我們的感官,而悲劇那是一種思想震蕩,它讓我們看到生命的本質。再看《當幸福來敲門》才發現那種掙扎讓人如此窒息,以至於鏡頭中看到威爾.史密斯憋紅了的眼眶,如鯁在喉。
  • 努力就能成功嗎?從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談談克裡斯成功的因素
    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可謂是家喻戶曉了,不論是在校的學生,還是激情四射的銷售,它都是一部很好的勵志電影。要有夢想,敢於嘗試,堅持努力才能成功,這些都是看完電影後的那些感想,然而克裡斯的成功遠遠不止這些,接下來咱們來盤點克裡斯成功的因素。
  • 《當幸福來敲門》:能夠接受幸福的代價,幸福才會敲門
    愛奇藝對這部影片的歸類為「最好看的追求理想的電影」(勵志電影)之一,但實際上這部影片卻並非一部單純的人生勵志片,而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例進行改編的名人傳記。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取材於美國著名投資專家Chris Gardner(克裡斯·加德納)的真實生活經歷。因此,與其說我們可以從一部影片中汲取養分,反而不如說能在一部真實的人物傳記中得到啟發——如何讓「幸福」來敲門。
  • 《當幸福來敲門》:幸福本質是受罪,苦難方顯幸福可貴
    2006年,《當幸福來敲門》上映,惹哭一群被生活折磨的人,07年遂被推上經典寶座。2019年,在數不勝數主打勵志溫馨向的電影中,《當幸福來敲門》仍然是經典中的經典。無論長江後浪如何推敲,無法撼動「幸福」地位,提及這部,重溫千百遍依舊是讚不絕口。有人說,心煩氣躁的時候看一看,能夠獲得些許平復焦躁的力量。
  • 《當幸福來敲門》:不止是一本職業教科書
    《當幸福來敲門》改編自美國著名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納出版的同名自傳。這是一部真正的小人物的奮鬥史,一份職場教科書。不是去敲幸福的們,而是死皮賴臉的去敲幸福的門!在困頓的生活裡,主人公加德納並未忘記初心,不是潦倒墮落,而是西裝革履,一個一個區的拜訪客戶用自己的才智和誠心,打動了別人。不是每個人都會成功,但每個人都有夢想。
  • 狼狽奔跑,邂逅幸福---《當幸福來敲門》觀後感
    《當幸福來敲門》這個片名無比的美麗,而克裡斯的生活場景場場殘酷,常常被帳單稅單來敲門,甚至無門可敲,底層得沒有層。「我想編個理由讓你們承認我的優點」,我想咬住夢想不鬆口,拖不死自己就拖活夢想。霜打的茄子,乾裂的禾苗,以無比的毅力改了自己的天,換了自己的日,聽到了幸福敲門的美妙聲音。Chris擁有後一種幸福。
  • 「鄭爽說太早懂事不是幸福」:不!這三點越早懂幸福越早來敲門
    導語鄭爽在節目《奇妙小森林》中表示太早懂事不是幸福。鄭爽在接受採訪中說自己是過早懂事型,從小就對自己要求很多。覺得太早懂事所得到的,大多並不是幸福。但最重要是你會不會覺得某件事當初該這麼做的,當初傻傻的以另外的方式解決了,可惜都是過去式。在這三方面越早懂,幸福越快來敲門!下面我們細說是哪3方面吧。第一個方面:為人處世第一點是:做事之前,要先學會做人。
  • 影評|《當幸福來敲門》:努力的向前奔跑啊,幸福總會來敲門
    當我們躊躇不前,或失意、或迷茫、或憂慮、或無所事事時,總需要那麼一兩句話、一兩個人給我們提示、給我們示範,讓我們跟著這榜樣的精神繼續往前走下去。人生有時候是需要點雞湯的,勵志主題的電影也很多。但勵志電影並不好拍,多少關於勵志題材的「爛片」,滿屏皆是大寫的「尬」。
  • 200塊也要借,遑論成功?《遇見幸福》:足夠努力,成功才來敲門
    其實,不是我們不借,而是堂弟不爭氣,沒好好念書,初中都沒還畢業利索,就出來混社會,狐朋狗友倒是不少,但打工像打鳥一樣,一槍換一地,一點都不踏實,養不活自己,二十幾歲了還經常往家裡要錢。叔嬸原本指望他養老,眼下卻被啃老,非常無奈。來自父母的財路斷了,堂弟就編理由管親戚借,頭一兩回能借到,然而只借不還再借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