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為什麼我勸你要像個孩子一樣,別一直做大人模樣

2020-12-23 shans心理

心理自媒體大V青音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風雨中像個大人,在陽光裡像個孩子!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困境中,我們要像大人一樣抗下所有。但在這之後,我們就要像孩子一樣釋放自己!

但現實卻是很多人成為大人後已經忘記了如何成為孩子,甚至很多人成為大人後開始反感變成一個孩子!

大人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嚴肅、利益、城府、忍耐、孤獨、難受、虛偽、崩潰......

孩子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天真、快樂、無欲無求、單純、溫暖、愉悅......

一經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大人的世界很殘酷,而孩子的世界就簡單快樂得多。

繪本作家幾米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會看見相片裡我們的燦爛笑容!

幾米認為,成年人已經很難有快樂的生活感受了,只有在照相的時候才會強擠出笑容來。

是不是很可悲!

這種情形其實和教育理念有關,從小我們就被教導「男兒有淚不輕彈」、不要輕易流眼淚。

曾和一位女性朋友談到眼淚的話題,她說:「自己從很小的時候即便遇到再難的事情都不會哭,比如小時候我爸打我,他說:你哭呀,你哭我就不打你。但我就不哭!」

看著她如此驕傲地說出這些話我卻有些可憐她,因為我知道她緊緊把自己的心關閉起來了,這種情況只有曾受到過巨大傷害的人或者害怕受到傷害的人才會這樣做。

學習心理學這麼久,我最深的感受是不要隱藏或者壓抑自己的情緒,該表達釋放的時候就要表達釋放,這樣才會活得簡單快樂!

樊登說,現代人已經活成了玻璃陶瓷!

樊登認為,現代人就像玻璃陶瓷一樣,一旦從高空中摔下來,就會「啪」一下的碎掉,十分脆弱。

其實每個人更應該像桌球一樣,摔在地上還能彈起來,具有彈性;或者是像橡皮筋一樣,拉扯一下還能恢復原樣,具有柔韌性!

而孩子的狀態就是我們的彈性部分和韌性部分。

羅曼·羅蘭說,有了光明與黑暗的均衡的節奏,有了兒童的生命的節奏,才顯出無窮無極莫測高深的歲月。

如果一直擺出大人的姿態,其實是很乏味和疲憊的。如果能不時地像小孩一樣釋放生命的能量,那麼生命就會充滿愉悅和樂趣。

那我們該怎麼找到孩子的那一部分呢?

榮格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在裡面的小孩」。孩子的部分其實一直存在,只不過內在小孩很容易就會受傷,比如我們在發脾氣後沒有去安撫他,在哭泣後沒有去安撫他,在覺得自己做錯事情之後也沒有去安撫他。

這時,內在小孩就會受傷,他會把自己藏起來,他會都在角落默默難受,他會失去該有的生命力!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做了那麼久的大人,永遠無法做回小孩的原因。

所以,在這種時候你要嘗試對他說:對不起、謝謝你和我愛你!

比如在你發脾氣後,先和負能量待一會,這也是和受傷內在小孩待一會,然後你要對他說:對不起,你值得被更好地對待!

比如在你哭泣之後,先和難過待一會,這也是和受傷的內在小孩待一會,然後你要對他說:我愛你,你知道被無條件的愛護!

當你學會和內在小孩相處,和內在小孩的關係融洽了,其實你也是知道了如何愛自己!

在心理療愈上有這樣一句話,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你對自己的態度是否改變了!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如果你從來沒有因為周圍人的態度而改變了自己的態度,你和內在小孩永遠是和諧的,那麼你就是一個愛自己的人!

愛是一切的療愈,所以,請永遠愛自己!

相關焦點

  • 別人都在勸你做個大人,而我只想讓你做個小孩
    此時我們才發現,原來成年後的生活,真的好難,可是不管多難,我們都要擁有一份童真。最近看了一本漫畫書叫《風雨裡做個大人,陽光下做個小孩》,說的就是,我們要始終保持一份童真。不管生活多難,不管我們要面臨生命,保持一份童真,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幸福,我們也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 大夫,是我家孩子得了精神病,你為什麼要給我們大人做治療?
    對於心理治療家屬往往都能夠接受,但許多家屬不能理解為什麼作為家屬也要進行心理治療呢?想要全面直觀的回答這個問題,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案例,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得到答案。樂樂是一名在校的中學生,一個看起來很可愛的女孩子。無論見到誰都會一臉笑容,讓人打心裡高興。但就是這樣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卻被媽媽送到我們醫院來做治療。大家可能很奇怪這個孩子到底怎麼了?
  • 畢卡索:我用一生才學會像孩子一樣畫畫。別再逼孩子畫得像了!
    因此,當孩子接受到外界的新鮮事物時,靈感一觸即發,左右大腦同時「開工」,做事情也會和沒學過藝術的人大不一樣。藝術欣賞也是觀眾調動自己的洞察和直覺的過程,所以哪怕僅僅是為了懂得如何欣賞藝術作品,不至於別人談論梵谷你只知道《星空》這幅作品,而學過藝術欣賞的人卻可以說出為何畫家要用那些顏色?畫面中的藍有多少種?整幅畫是用什麼手法畫的?
  • 為什麼有些孩子害怕芭比娃娃?出現這些特徵時,可別不當回事
    可是當天晚上,孩子還是發燒了,還一直說胡話。 帶孩子去看診的時候,這個媽媽也向醫生反映了這個情況。醫生認為,孩子發高燒可能和驚嚇過度有關係。其實孩子一開始提出懼怕洋娃娃的時候,媽媽就應該注意起來了。因為現在的很多娃娃做得非常逼真,完全失去了可愛的模樣,導致在孩子的眼裡看起來非常可怕。其實這種感覺不僅孩子有,有些成人也會如此。
  • 幸福的人勸你結婚,不幸福的人勸你連孩子都別要
    我到宿舍的時候小靜已經來了,並且躺在床上沒有吭聲。這是很反常的。我爬上她的床,她早已經哭成淚人了,見我上來,抱著我更是一陣痛哭。她說,我受不了了。整個假期,男友不是因為家人,就是因為其他原因說出不來。兩個人一條街的住著,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她說,一直以來都是我去找他,他從來沒說過要來我們學校,主動來找我。
  • 幼兒園畢業典禮「走紅毯」,孩子穿成大人模樣,大人穿成名媛模樣
    ,連家長的穿衣打扮也會做比較。老師的這條微信可能對其他家長沒什麼衝擊,但是對這位寶媽來說是個大難事,自己只是小公司的普通職員,根本沒什麼,為了不給孩子丟面子,讓孩子幼兒園最後的時光快樂,寶媽一咬牙花了一家人幾個月的生活費,買了一身晚禮服。
  • 我不想找一個像爸爸的,不要活成媽媽,不要讓孩子像自己一樣長大
    其中一個單身多年經常給人當「情感專家」的姐妹說:「人生三大願望,不要找一個像爸爸的,不要活成媽媽,不要讓孩子像自己一樣長大。」生活中有多少像爸爸一樣在家裡什麼都不管,就是一個甩手掌柜的。而媽媽呢,每天辛辛苦苦地做家務,帶孩子,操心家裡的大小事,有時卻是最被忽視的一個人。
  • 如果做不到一點,我勸你早些結婚生子
    不經歷婚姻,你怎麼知道,自己就一定不適合婚姻呢?那麼,不結婚的女人,活得怎麼樣?如果做不到一點,我勸你早些結婚生子,那就是你要有足夠單身的能力。也許婚姻會帶給你不一樣的生活體驗。02平庸的她也活得很幸福周揚是公司裡出了名的大齡剩女,已經快到35的年紀,依舊還沒有結婚,甚至連戀愛也沒有談過,大家問她為什麼?她卻說有點怕男人。
  • 世人總勸你做一個堅強的大人,而我只想讓你做回純真的小孩!
    成年人的世界是殘酷的,是充滿競爭和功利性的,從小孩成長為大人,我們不得不面對太多的東西,有時候總在想,要是一輩子長不大就好了,就像那首歌唱的一樣,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長大後世界就沒童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我寧願永遠都笨又傻是啊 ,我寧願又笨又傻,時光永遠停留在童年多好啊
  • 一個離婚女人的自述:都勸我為了孩子要隱忍,我告訴你為什麼離婚
    關於這個問題,我講述一個讀者的故事,也希望你看過她的故事之後可以理解她為什麼會這麼決絕的離婚,她寧願放棄孩子的撫養權也要讓自己從不幸的婚姻中逃離出去。在我看來她不是自私,而是一種自我救贖,她也是被逼得沒法子了。 一個離婚女人的自述:都勸我為了孩子要隱忍,我告訴你為什麼離婚。
  • 《溫室裡的加穗子》:我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只是表現得像個大人
    「我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只是表現得像個大人。」,校友麥野對她說:「總而言之,你就是打算一直當個小孩。」事實上,年幼的孩子都像安泰一樣,只有依賴自己的照顧者,才能生存下去;一旦失去照顧者的庇護,很難存活。不過,隨著孩子的能力逐漸增強,人際依賴不再是主要的互動模式,而自我分化成為重要的成長課題。
  • 繪本創作者心中一定要有一個孩子,你是為了心中的孩子做的
    理論上,繪本是給不識字的孩子創作的,而孩子也不是什麼故事都喜歡的,他也不了解成年人的世界,給孩子講故事其實是很難的。對兒童性的了解,不是說我要為孩子做什麼事,如果你說你創作繪本是為了中國的孩子或者是為了世界的孩子做的,那你一定錯了。繪本創作者心中一定要有一個孩子,你創作繪本是為了心中的孩子做的,你一定要為自己做,而且要做自己喜歡的東西。
  • 願你風雨中做個大人 陽光下是個孩子
    在這個屬於孩子的節日裡,很多大人也很興奮。可誰說大人不能過六一呢?小時候,我們渴望長大;可長大後,卻想回到童年。那些回不去的時光,恰是獨一無二的寶藏。今晚,重拾回憶。願你風雨裡像個大人,陽光下永懷赤子之心。
  • 愛麗絲菲爾為什么九歲就是大人模樣,而伊莉雅則一直是小蘿莉?
    很多對fate不甚了解的人可能會有一個疑慮,為什麼同為愛因茲貝倫家族的人,愛麗絲菲爾一直是大人,而伊莉雅卻一直是小蘿莉呢?這裡面,其實有著很深的緣由的,想知道的話,且聽大貓君一一到來。值得一提的是,愛麗絲菲爾與衛宮切嗣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雖然已經是大人的模樣,言行舉止也溫婉得體,但那時候的她其實才剛剛誕生不久,知識記憶等都是人工灌輸進去的,認真算起來,那個時候的愛麗絲菲爾其實連小蘿莉都不是呢,這麼看來,衛宮切嗣才是型月最強的煉銅大師。
  • 大人要去北鎮撫司,今夏很不舍:我從來沒像現在這樣害怕大人離開
    今夏因為夜裡一直沒有睡踏實,大人回來之後就睡著了。沒想到一覺醒來太陽已經升得老高了。陸繹沐浴過後,來房間看今夏。今夏剛剛起來,因為腿傷剛好沒多久,所以行動還比較緩慢。陸繹扶著她,把她扶到了飯桌旁邊。若漓跑到了房間裡,看到了陸繹。「爹爹,你回來了,你昨天晚上去哪裡了,我們好擔心啊。」若漓很自覺地跑到了陸繹的懷裡撒嬌。
  • 像愛廣州一樣,我也一直愛著香港
    當時總會糾結究竟是看翡翠臺好呢?我媽要看翡翠臺的港姐選美可我和弟弟想看《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結果是聽媽媽的話,看港姐選美只能在廣告時間裡爭分奪秒地轉臺看殭屍而現在,不用糾結了,也沒得選了我們從小就認識香港的大人物
  • 已經是個大人的你,為何還要學會成為大人?
    十八歲以後的你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不論他長到七老八十,只要父母尚在,他們都是孩子,是爸爸媽媽心裡的寶,他有成績了,一起開心,很想全世界都知道。他有困難了,一起焦慮,恨不得自己親自上手去解決。父母的羽翼下,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甚至結婚了,該成人了吧,可一遇事從不自己拿主義,還是說我回家問我爸媽。這是標準的媽寶。
  • 豆瓣8.8日影《奇蹟》|大人常常像個孩子,孩子往往才是懂事的大人
    ,你會恍惚間感受到,大人才是孩子,孩子才是大人。當媽媽參加完同學會後喝醉酒回家,十分想念弟弟時,給他打電話中知道了弟弟選擇和爸爸一起過的原因是,媽媽說過他的性格和爸爸很像,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所以他就想著和爸爸在一起,媽媽會輕鬆一點。釋然的媽媽哭的像個孩子,電話被外婆接過去時,外公在一旁勸阻,老太婆,你讓媽媽接。因為父愛是無言的,外公對面中年離異的女兒一直找不到方法與她好好溝通,了解她的痛苦,通過酒後的宣洩,他才能更多的體會女兒的感受。
  • 「媽媽,求你別吼我了!」被吼大的孩子,有3個缺陷,家長要留神
    "媽媽,求你別吼我了!"被吼大的孩子,有3個缺陷,家長要留神每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都不一樣,尤其是在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還處在懵懵懂懂的時期,孩子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時,總會用哭的方式來向父母表達。
  • 《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別人家的孩子,不見得就是你羨慕的模樣
    在最近播出的《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中,白一諾就是那個我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在外人的眼裡,白一諾是個音樂家,從一個從小開始培養大提琴的藝術細胞的孩子。乖巧懂事,模樣周正,一副鄰家女孩的討喜模樣。從八歲的時候開始,白一諾就在不停地對著衛生間的鏡子,拿著洗髮水充當話筒,一遍一遍地發表著獲獎感言。對於白一諾而言,拉大提琴是媽媽的夢想,並不是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