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創作者心中一定要有一個孩子,你是為了心中的孩子做的

2021-02-08 WeLens

向華是中央美術學院繪本創作工作室教師,也是一位繪本故事創作者,他常說,自己是一個講故事的人。他自稱鳥英雄,而孩子們還有他的學生們都叫他鳥老師。8月底,我們就發出了採訪邀請,但正好趕上他搬家,於是決定等他稍稍安頓好之後再上門拜訪。在我們去他家的那一天,他還開玩笑說,還想趁著搬家混過去了,沒想到你們居然還記著。
他們一家搬到了昌平的村裡,村子裡大多是土路,採訪的那天,向華騎著電動車,到村口的超市等我們。

騎著電動車帶路的向華

他剛搬家,房間還在布置。那是特別傳統的北方農村院子,四四方方,正南正北,屋子都上了年紀。去的時候向華的夫人涵涵正在給主屋的門刷漆,她是一位畫家。那天早上,向華趕了個早集,買了一大袋的扁豆,有綠色的也有紫色的。中午,他在院子裡生起了柴火,給大家做扁豆燜面。生火的器具據說還被房東老太太嫌棄,說城裡人怎麼還用這個。村裡有很多貓,向華家養了二十幾年的老貓在搬家前一天過世,留下些貓糧,他把貓糧也搬了過來,餵給村裡的流浪貓。有一隻黑白貓長駐在院牆上,等食物放到了碗裡,人走遠了,就跳下來大吃一頓。

搬到村裡以後,向華也開始過起了小日子。「以前每天都是『我要奮鬥』,現在就想在這院子裡曬曬太陽。「

向華:世界上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只有不給孩子講故事的大人

👇 點擊收聽

我就是一個給孩子講故事的人,一個繪本的文本故事創作者。很多人誤以為我是畫繪本的,會找我說,鳥老師我們合作您幫我畫一個什麼吧。但我其實不會畫。繪本是視覺的藝術,就算故事再好,畫面感沒有也不行,所以首先,文稿故事能不能轉換成有畫面感的東西,這對繪本創作來說很重要。其次就是繪本的兒童性。理論上,繪本是給不識字的孩子創作的,而孩子也不是什麼故事都喜歡的,他也不了解成年人的世界,給孩子講故事其實是很難的。對兒童性的了解,不是說我要為孩子做什麼事,如果你說你創作繪本是為了中國的孩子或者是為了世界的孩子做的,那你一定錯了。繪本創作者心中一定要有一個孩子,你創作繪本是為了心中的孩子做的,你一定要為自己做,而且要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在做繪本之前,我基本上三年換一個工作,現在我都已經做了12年了。頭三年可能就是把文稿搞清楚,接下來三年就是去跟孩子講故事,把故事講給孩子聽。把故事用文字寫出來沒用,畫出來也沒用,一定要給孩子講。世界上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只有不給孩子講故事的大人。大人看故事的點和孩子的點是不一樣的,只有給孩子講了,才能慢慢明白孩子要的是什麼,這些也很可能會轉變成一種創作的技巧,但其實真正的創作者最終還是為了自省。用技巧創作繪本其實沒有錯,創作者用大人的思考、技巧去創作,這也可能會有不錯的結果,因為你已經有經驗了,但其實這也是創作者的一種不自信。創作者沒有為自己心中孩子的部分自信過,儘管直覺告訴他們故事應該是這樣的,但人生經驗又指向了不同的方向。但可能在放下了這些人生經驗之後,會發現我最初想表達的東西就是對的,這時候就會變得自信。這是繪本對成年人的改變,這種改變,才是一個創作者應有的狀態。

向華在央美繪本工作室

我們教書的時候也希望學生們可以自信,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自信,鼓勵他們,說「你太棒了!特別棒!太好了!」而且說這些的時候我都是發自內心的,覺得你太好了,我做不到,你心中的孩子我已經做不到了,我已經不能像你這樣去畫畫了。我去做活動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讓我開個書單。這時候我就得告訴她們,每個年齡的人可以從同一本繪本中取得不同的東西,這才是好繪本的特色。

陳土小的時候,向華就開始給他讀繪本了

一本好的繪本,可能小孩子喜歡裡面熱鬧的部分,再大一些的,會開始喜歡裡面的故事,再大一些的,可能還能從繪本裡學到知識,大人呢,可能就直接被打動了,戳心了。所以為什麼好的繪本可以在世界上流傳好幾代人,因為繪本裡的東西一直在戳讀者的心。比如《活了100萬次的貓》。這其實是佐野洋子自己治癒自己的一部作品。你問她,喜歡小孩嗎?她不喜歡。喜歡貓嗎?她也不喜歡。這其實就是佐野洋子對生命的認識,只不過用繪本的形式表現了出來。大人和小孩在這本繪本中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小孩子叫這本書「活了100萬次的貓」,大人說「死了100萬次的貓」。孩子喜歡那些像《貓和老鼠》一樣死了又復活的情節,他們看這本繪本就是一部喜劇,所以貓活了100萬次。但大人們就看到了「死亡」,是一齣悲劇,所以貓是死了100萬次。而恰恰兩方的看法都是對的,這就特別有意思了。 繪本是一種很慢的創作,它是給未來在創作的,而那種未來恰恰是我們的當下,因為我們正在用孩子的思維在做出孩子的表達,去讓孩子接受。有些機構找我做採訪,說我們題目已經擬好了,就叫「繪本改變未來」,你可拉倒吧。繪本改變不了未來的,它可能可以解決一些當下的事情。如果當下你有幸被繪本改變了,那你離幸福是非常近的。

向華與央美繪本創作工作室合作出版的《給兒童的諸子百家寓言》

但繪本真的太慢了。它從上個世紀就傳下來了,它也沒有什麼爆款,只有長銷。長銷的繪本就是我小的時候看這本繪本特別好,等我有孩子之後,我也給我的孩子買,這樣賣了好幾代人的繪本就不得了了。就像上班,你做什麼事情不都是解決眼前的問題嗎,實際上很少事情是為了未來去做的。但繪本就是為了未來去做的,創作繪本你不能去計較。家長在使用繪本的時候也是。你需要真正地去讀,進入繪本裡,你不是為了孩子去讀繪本的,而是為了自己。如果你當下就快樂了,那你的當下就是孩子未來的模樣,孩子會感受得到的,這也是對孩子特別好的。也有家長會問我,要怎麼引導孩子?你為什要引導孩子呢?孩子的讀圖能力實際上比大人強,有時候打開一本繪本,30秒大人裡29秒大人都在讀字了,孩子拿這些時間都去找細節了。大人總是喜歡找意義,但是繪本的意義又何在?還是那句話,繪本是視覺的藝術,當然,故事是繪本的靈魂,但歸根結底還是視覺的。孩子在視覺上下的功夫比大人多得多了,所以其實你是引導不了他們的。所以繪本閱讀並沒有什麼引導,而是親子共讀,共同完成。

成為父母 X 小武

努力張開翅膀,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

我們通過美學教育,來守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創造力、能力以及對美的直覺。

相關焦點

  • 解析《爺爺一定有辦法》:從繪本中,感受孩子「創造力」的培養
    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講的是小男孩約瑟和爺爺的相處故事。每當約瑟遇到困難,爺爺總有辦法解決約瑟的難題,用慈祥的愛心和靈巧的雙手,把自己對約瑟的愛縫進一針一線之中。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約瑟總會非常積極地說:"爺爺一定有辦法!"
  • 人人心中都有一頭野獸: 莫裡斯·桑達克告訴孩子的那些故事
    人人心中都有一頭野獸:莫裡斯·桑達克告訴孩子的那些故事「我並沒有比別人畫得更好,或者寫作更優美,如果我曾經做過什麼,那就是讓孩子表達他們真實的自己。他們無禮、暴力,但也可愛。即使在最可怕的命運之前,也有歡笑的能力。同樣,他們也懂得死亡、悲傷。」
  • 給孩子的新年禮物應該是什麼?不是物質,而是保持孩子心中的童真
    我跟同事說,回去給孩子道個歉吧,這件事就是你的不對。 我的孩子很喜歡看繪本,也喜歡聽我講故事,他在掉第一顆牙的時候沒有哭,而是把牙齒要去放在自己的枕頭下面說牙仙子會給我金幣的。
  • 反校園欺凌相關繪本推薦|引導孩子做一個「不好惹」的人
    校園欺凌的相關新聞層出不窮,使得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學前就開始苦口婆心地教導孩子「誰打你你就打誰」「打不過就找老師、找爸爸媽媽」……先不說這樣的教導合不合理,單單是乾癟無力的語言教導,根本無法真正印刻在孩子心裡,導致孩子即使真正遇到欺凌事件,依然手足無措。
  • 如何教會孩子勇敢?擺脫「別人家的孩子」,讓孩子自信心中有光
    小時候的我很較真也很要強,所以那次我是真的很生氣,因為真的感覺自己從來沒有讓父母煩神過我的學習,一直是數一數二的成績,而現在竟然因為別的孩子勤快而被對比。所以我失去理智的頂撞了爸爸,並生氣地衝出那句「人家那麼好,你怎麼不去讓她做你的女兒」……我現在還記得當時爸爸那個生氣的樣子,他氣得要打我,被媽媽攔了下來。等我長大後做了媽媽後,我偶爾還是會回想起這件事。
  • 心中滿是陽光的孩子,背後一定有懂得承擔責任的好父母
    也難怪網友們紛紛喊話:真不配為人父,好歹也相處了3年時光,這樣的緣分也不淺,為何不能盡到一個做爸爸該有的責任呢?沒有責任感的父母,於孩子的世界,無疑是黑暗的;甚至成年後,他們心中的這些陰影,也會無聲無息地擾亂他們的生活。
  •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幻想朋友——《小白找朋友》
    他們在那裡生活,在那裡玩,一個個都等待著有個真實的小孩能夠想像到自己。 他們要一起去做更多更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簡評:   這本看似簡單的圖畫書背後隱含著一個兒童心理學中的關鍵詞:「幻想朋友」。小白就是一個被幻想出來的朋友。他存在在孩子的腦海裡。它可以是一朵花,可以是一片雲,也可能是大家想也想不到的奇異的生物。
  • 痛心孩子吃兩口就扔掉,4本繪本讓孩子懂得每粒糧食都有一個故事
    我們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衣食富足的社會,沒有參與過農耕,他們很難體會食物的來之不易,也就很難去珍惜其實對他們很珍貴的眼前小小的一粒米,一口面。今天K媽和大家推薦幾本繪本,讓孩子學習小小糧食的大學問,學會從內心懂得珍惜食物,感恩大自然的饋贈。1.《謝謝你,好吃的麵包!》
  • 6歲娃自編繪本故事致敬抗疫英雄——我心中的「奧特曼」是他們!
    我所有的願望還沒來及實現,便聽爸爸說有一種很可怕的病毒,所有人都最好不要出門。病毒是什麼呢?通渭路小學一年級一班的馬俊熙小同學自編繪本故事《我心中的「奧特曼」》,用9幅作品表明了誰才是小作者心中的英雄「奧特曼」。而這個自編繪本故事也是諸如馬俊熙一般的孩童們,在這個特殊時期的一種經歷和成長。這是一個用畫筆描摹英雄「奧特曼」的故事。
  • 學會提問,讓孩子自圓其說:一套可以幫你不再與孩子尬聊的繪本
    要不呢,大人使勁兒追問孩子「是怎麼回事啊」「你說的是真的麼?」「你是不是在瞎說」「就知道吹牛!」——大人們太認真,「這天就聊死」了。在這套繪本中,喵爸喵媽將給爸媽們示範最懂孩子和最會聊天的爸爸媽媽是怎麼做的。當孩子面對喵爸喵媽這樣沒有評判只有好奇的追問,就會進一步發展出更豐富的想像力,學會了怎樣應對提問,自圓其說,所以這套書就叫做《喵喵一定有辦法》。
  • 怎麼在孩子的心中植入一個聖誕節的夢?
    我倒不是一定要過聖誕,其實過元旦,什麼蛋都行,也可能是閒的蛋疼吧。可是,我百度了一下,元旦的習俗是什麼?百度跟我說:祭祀、爆竹、舞燈!我好像一個都無法實現,你說咋辦!樓下的商場都貼出了聖誕貼紙,那閃爍著燈的聖誕樹在亮眼的燈光下熠熠生輝啊,我無奈地在淘寶的搜索中打出了幾個字:聖誕節裝飾。
  • 幼兒園推薦:讓孩子愛上上學的10本繪本,你知道嗎?
    「魔法親親」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能夠緩解孩子心中的恐懼,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愛永遠陪伴著他們,有了這份愛的力量,孩子便有勇氣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很適合講給那些離開媽媽去上學的孩子。推薦理由:這本童趣的幼兒園入學準備繪本,連續多年穩坐法國亞馬遜少兒圖書榜。簡潔的文字和生動的畫面,讓孩子感受豐富的入園「預體驗」。
  • 《白夜行》:失去愛的孩子心中沒有陽光
    先說一下男主角桐原亮司,他的出身還算不錯,家庭富裕,又是獨子,按說應該有一個愉快幸福的童年,但不幸的是,他的父母沒有把心思用在他的身上,父親有著不為人知的癖好,母親與家中的僱員偷情,他們都在為自己忙碌而冷落了這個孩子。孩子的心裡想什麼無人知曉,在警察面前,「他的眼神甚至可以用無機質來形容,也像是正在進行觀察的科學家。」
  • 清華附小推薦|10本凱迪克金獎繪本,十歲之前一定要讓孩子看完
    尤其每一本得獎作品都必須有「寓教於樂」的功能,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開發另一個思考空間,凱迪克大獎因此成為國內外圖書館、學校和家長的選書指南。今天,渝姐為家長和孩子推薦10本凱迪克金獎繪本,此名單家長人手一份!
  • 《親子閱讀100問》——如何幫孩子選繪本?
    比如說男孩子如果喜歡車,可以買一些關於車的繪本;女孩如果喜歡小動物,也可以買一些動物主題的繪本;還有選擇孩子見過或者能明白的場景,更容易激發起孩子的興趣。(2).根據不同的年齡段來選擇0-1歲,給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看書,主要是為了啟發寶寶的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開發寶貝的視力。應該選擇一些內容簡單、清晰、圖片為主、文字很少、圖畫色彩鮮豔的繪本。可以選擇一些卡片或者布書。
  • 如何讓孩子愛上繪本?實用技巧分享,松居直:這一點,很重要
    甚至可以在寶寶狀態好的時候給他讀繪本,何時可以給孩子讀書,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語言的薰陶、通過父母之口將字句一字一句的說給嬰兒聽,「就像一粒一粒播下語言的種子,當種子在孩子心中紮根,親子之間就建立起無法切斷的親密聯繫了」。
  • 孩子心中誰最親?他們的排序準則是這樣,和你是不是親媽關係不大
    然後婆婆說,你說奶奶親,等會兒你媽媽回來了我去給你買玩具,你要啥就買啥……孩子心中誰最親?真的是你給他買了玩具,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這樣孩子就會與你親近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心中誰最親」這個話題,其實別看孩子小,他們心中和誰親,人家也是有排序準則的。
  • 不知道怎麼給孩子選繪本?陪孩子讀過100本後,推薦這幾本繪本
    每本書講一個主題,它就把這個主題裡面的知識講得很全而且很細緻很透,細緻到某些知識點讓成年人一看都會覺得有種驚喜,「哇,原來是這樣啊」!我自己就通過這幾本繪本解決了幾個心中的疑惑。比如,狗狗為什麼喜歡網球?皮膚白的人為什麼容易被曬傷?「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原因等等。2、互動方式多樣、新穎。
  • 凱斯國際幼兒園:如何給孩子挑選合適的繪本?
    父母心中一定也有過這樣的疑惑:面對琳琅滿目的繪本,我們該怎麼挑選呢?挑選什麼樣的繪本孩子才會感興趣呢?那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閱讀愛好,根據他們的喜好選擇繪本,為孩子們打開了解世界的窗口。·0~2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處在探索期,喜歡讀趣味性強的書,如:可以發出簡單聲音,或者是和玩具一樣可以用來觸摸、可拆卸的書。·3~4歲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喜歡介紹概念的圖畫書,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3歲左右的孩子對顏色,形狀,數字很感興趣。
  • 想讓孩子愛上繪本,那就讓孩子多接觸繪本
    自從我來到寶寶知道,看了一曼老師的直播以後,我才後知後覺的發現,原來這世間還有一種東西叫做繪本。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給寶寶入手了他的第一本繪本-《恐龍王國》。那是寶寶第一次接觸繪本,沒想到他第一次接觸繪本,就對繪本表現的異常的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