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的傳奇一幕:全連犧牲後,指導員帶著俘虜繼續戰鬥

2020-12-20 格子說歷史

引言

人民戰爭必須向雲霧一樣,在任何地方也不凝結成一個反抗的核心。」這是德國的著名思想家和軍事家克勞塞維茨的一句話。

這句話中的「雲霧」指的是可以改變一切的力量,即有的時候可以將敵人的力量變為自己所用,將敵人化解於無形之中。

在幾十年的土地革命中,國民黨最怕的也是這一點。在國民黨人看來,無論是哪一個人,那些散落於全國各地的革命星星之火,很有可能在哪一天就會形成燎原之勢,將民國時期的黑惡統治侵吞掉。

這句話並不僅僅只停留在理論上,發生在渤海地區的渤海戰役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時,人民解放軍的一個連被打得只剩下連長,但他卻帶領著12個國民黨軍人繼續戰鬥,一度成為傳奇的佳話。有的學者認為,這是因為他的思想工作做得到位。那麼,他又是怎麼做的呢?

一、攻擊敵人中心

1948年11月6日,有名的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正式爆發。解放軍方面的主力部隊由陳賡率領,他需要對抗的敵人是國民黨精英部隊的黃維兵團。

在解放軍方面,裝備上最先進的基本上都是從國民黨處收繳過來的大炮和其他武器,除此之外就只剩下小米加步槍了。

而國民黨則完全不一樣,他們在人數上不僅僅佔據著優勢,而且武器也相當精良。大炮、坦克、迫擊炮、機關槍、噴焰槍和毒氣罐等武器都是從美國處領取。除此以外,身上穿的、頭上戴的、腳上穿的,甚至是吃的罐頭等也基本上是從美國處領取。

兩者的懸殊極其大,陳賡善於打硬仗和大仗,有著很豐富的戰鬥經驗,但是在人數和裝備上他也無能為力。而黃維也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手下的部隊基本上都是他從戰場上帶回來的,可以說,他的軍隊裡面沒有吃素的。

就是在這樣懸殊的情況下,陳賡還是積極主動的攻打著黃維。他所帶領的4縱先是用炮火進行攻擊,然後派著步兵部隊進行衝擊。

29團1營6連作戰最為英勇,任務也極其艱巨,他們被要求深入敵中。在戰鬥打響之後,連長劉栓牛先是帶著6連擊斃了100多個敵人,後又俘獲了12位國民黨軍人。

而他們所佔領的戰地也成為了解放軍攻打黃維軍團的一個突破口,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在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陳賡原本的計劃也沒有順利地進行,黃維的部隊很快就向6連圍攻過來。

在一次次的對抗之中,6連都將敵人打退了,但是打的人數卻越來越少,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部隊的接應和救援。而黃維並沒有閒著,他正變化的戰術去攻打6連。

二、堅守到最後

黃維看著6連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所以決定先動用炮火進行覆蓋性的打擊,然後又對6連所佔領的陣地放毒氣彈,打算將6連全部毒死。

而這個決定也會帶來一個壞處,那就是那些已經選擇投降了的國民黨軍人,也會在毒氣彈的崩潰下死去。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黃維對於自己部下是多麼的決絕了。總之,為了取得勝利和消滅我方軍隊,他是真的用盡了各種各樣的低劣手段。

許多6連的戰士先被炸傷或炸死,又有一部分的戰士被國民黨軍隊使用的噴焰槍攻擊。最後,6連的陣地上瀰漫著黃維軍團放出來的毒氣。

就這樣,6連的將士們個個在敵人的攻擊下倒去。打到最後,連長劉栓牛不得不帶著殘錘的兄弟退回碉堡之中,不過這時他才發現,退回碉堡的只有他一個人,而在碉堡裡面剩下的人中,主要有6位解放軍傷員和12位國民黨軍俘虜。

休息了一會兒之後,劉栓牛不再顧及著那些俘虜,一心只想要堅守陣地。所以他對受傷的同志進行了動員,希望同他們一起堅守到最後。

他對他們鼓勵說,「人在碉堡在,大不了犧牲之後一起到地下去再做兄弟」

受傷的6位將士顫顫巍巍的站立起來拿起他們的武器,與劉栓牛一同與敵人抗爭到底。

不過,經過幾輪的對抗之後,6位將士也全都倒下了。這時候剩下的,只有劉栓牛一個人和那12位動都不敢動的國民黨軍俘虜。

堅持了一會兒之後,劉栓牛決定對他們進行動員。

三、帶領著國民黨軍人繼續與國民黨對抗

從只剩下劉栓牛一個人,而12位國民黨軍人都不敢動他的情況來看,他們是不想打仗的,至少在這一場戰爭中,他們對於中國共產黨是沒有敵意的。

利用這個作為突破口,劉栓牛決定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參與這一場人民解放戰爭。

他先是詢問這12個人,到底是為了什麼才參加的打仗?在打仗的過程中,又有哪一些收穫?

就算是替國民黨為虎作打贏了這一場仗,他們最後又能夠得到什麼?

接著他又對此進行了一一的回答,中國人不應該打中國人,如果真的發生戰爭了,那就應該將那些不代表勞苦大眾的政權和政黨推翻,建立一個屬於人民自己的國家。

在這個國家裡,土地將會被改革,每一家都會有土地耕種,每一個農民都是國家的主人,沒有國民黨的壓迫和剝削,沒有地主和資產階級的壓迫。

而推翻國民黨統治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解放全中國人民,為了讓自己的親人和子孫後代過上好的生活。

他對他們進行了這些思想教育之後,又分析他們是如何被帶入國民黨軍隊之中的?又是如何地拿著槍枝去對抗自己的兄弟姐妹的?

經過一番思想教育,12位國民黨軍人似乎有了一些觸動,在戰爭爆發的整個過程中,解放軍並沒有將他們殺死的意思,反倒是把他們都領入了碉堡之中去躲避炮彈。

這讓他們相當感動和思想上也得到了一些感悟,所以都拿起槍枝來,聽從劉栓牛的指揮,一同堅守著這一塊陣地。

結語

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夠由弱變強,以不到200萬的軍隊打敗了國民黨超過800多萬的軍隊,這個奇蹟的創造,主要依靠的是人心所向。就如民間的傳說一樣,毛主席在一座廟中抽到了上上籤,他認為這是人名的意思。

思想的教育抓住的正是人心,而這裡並非是去誤導人們進行錯誤的戰爭,需要發動人們去對抗惡勢力和壓迫階級,去創造新的世界和改變自己的命運。

正是在這樣崇高目的的帶領之下,從來就受到壓迫的中國人民才站立了起來,中國也才由弱變強、由貧變富。雖然說是人民創造的歷史,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不變的事實。

參考文獻

《中國近代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他目睹了黃繼光犧牲的壯烈一幕
    1946年3月,他報名參軍,成為一名偵察兵,此後在鄭州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雲貴川剿匪、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上甘嶺戰役中接連立功。    「在一次執行安全保衛和通訊聯絡任務時,父親被任命為六連連長,從而入朝作戰。」萬愛軍告訴記者。    1951年4月中旬,萬福來隨部隊抵達朝鮮北部,在新溪與伊川之間集結。也就是這個時候,黃繼光來到六連。
  • 戰壕裡的「生命線」:淮海戰役中的連隊政治工作
    軍事民主是我軍三大民主(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之一,在淮海戰役中被各連隊廣泛運用。各連普遍召開座談會、骨幹協商會、小組會和諸葛亮會等民主會議,發揚軍事民主,提高官兵戰鬥積極性。華東野戰軍(以下簡稱「華野」)第3縱隊8師24團1連在第三階段攻擊豆凹戰鬥前,指導員劉星金召開火力隊、爆破隊、突擊一隊「三結合」協商戰術座談會。
  • 三大戰役,為何說淮海戰役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將領都有誰就懂了
    這是陳毅元帥對淮海戰役的評價,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人們也沒有忘記這句話。淮海戰役是付出極大的犧牲和代價後才取得的勝利,它是黨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和人民群眾共同奮鬥取得的勝利。在淮海戰役中,解放軍與民眾不懼死亡與威脅,為統一全中國的理想而努力奮鬥。淮海戰役的勝利得來並不容易,淮海戰役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和犧牲,是三大戰役中獲勝難度最高的一場戰役,至於淮海戰役難打的理由,請諸君這就聽我慢慢道來。
  • 淮海戰役勝利,史達林知道後十分驚奇,當天在筆記寫下:真是奇蹟
    1948年9月24日,濟南戰役結束,各地國軍紛紛棄城,使得解放軍南下作戰再也沒有了負擔。美聯社也評價說:自今而後,解放軍黨要到何處,就到何處,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沒有什麼阻擋了。當天7時,粟裕上報申請,建議立即進行淮海戰役。在慎重的考慮後,第二天晚上七點,粟裕得到了答覆,認為淮海戰役甚為重要。
  • ...大同黨校在行動】第24期:傾聽革命戰鬥故事——淮海戰役十人橋
    大家好,我是大同區委黨校教師孟祥銘,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淮海戰役—十人橋的戰鬥故事。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後,駐防在隴海路東段新安鎮地區的國民黨黃伯韜兵團如喪家之犬,急忙由運河東岸往西向徐州方向逃竄。殲滅該敵,是黨中央、中央軍委預定的戰役第一階段的作戰中心。
  • 西野70%都是俘虜,在胡宗南手下總敗,為何到彭總手下就成精兵
    例如1947年西野在三戰三捷(指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次戰役勝利)後,由於兵員奇缺,當時僅2.5萬人,迅速從國民黨俘虜兵中轉化部分兵員。據彭德懷回憶,當時各縱隊大量補充胡宗南部隊的俘虜兵,比例相當驚人,大量都在70%左右,個別高的旅團級部隊,俘虜兵甚至達到了80%!
  • 金門戰役失敗後,登島作戰的四個團長,各自的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派出三個團強行登陸金門,準備解放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對解放軍來說,一路經歷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因此並沒有把一個小小的金門放在眼裡。登陸後的邢永生很快就陷入敵人的包圍圈,25日上午十點左右,身受重傷的邢永生被敵人俘虜,並被關進戰俘營。關於邢永生的結局有兩種說法,有人說他被俘後不久被殺害,也有人說他被俘後失蹤,下落成迷。第二,251團團長劉天祥劉天祥出生於1919年,他是山東濱州人。1937年,18歲的劉天祥入伍參軍,在遊擊隊中擔任少先隊指導員。
  • 這位94歲抗戰老兵,15歲就加入八路軍打日寇了,還參加過淮海戰役
    董和泉參加了大大小小很多反掃蕩戰役。在山東南黃埠反掃蕩戰役中,董和泉受傷了。董和泉指著自己的右腿說:「我被日軍的手雷擊中,右腿差點截掉!」 那是1942年7月,當時日軍砍下村民種的樹,用鉛絲扎牢做成路障,搭成了戰牆。「我們就想炸掉那個路障,攻破戰牆。」董和泉對當時的情景記得很清楚。
  • 淮海戰役中毛澤東的全局指導
    在淮海戰役的籌劃、組織、實施全過程中,毛澤東給予了悉心的全局性指導。 由於黃百韜兵團奉命西撤,使華野部隊進入作戰地區後,迅速轉入追擊戰鬥。這時國民黨軍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我黨地下黨員何基灃、張克俠在我黨敵工部門的安排下,於 11月8日凌晨率 2.3萬人在賈汪、臺兒莊地區起義。粟裕獲悉這一消息後,立即指示山東兵團乘機直插隴海路,迅速截斷敵人退路。華野主力在追擊中於 9日攻佔運河火車站,控制運河鐵橋,並繼續追殲、包抄撤退之敵。
  • 黃繼光犧牲的戰役,郭蘭英唱的這首歌曾火遍全國:一條大河波浪寬
    這部以上甘嶺戰役為背景的電影,成功塑造了張忠發、孟德貴等志願軍基層指戰員的英雄形象,在全國觀眾中引起了共鳴。電影上映時,萬人空巷,而由郭蘭英演唱的電影插曲《我的祖國》,更是火遍全中國。可以說,在那個年代,只要是中國人,都會唱這首歌曲,所以這首歌曲又有著「第二國歌」的稱呼。
  • 淮海戰役期間,華東野戰軍六大主力縱隊司令員都是誰?
    葉飛祖籍是福建人,出生於菲律賓,他在解放戰爭中先後參加過萊蕪、孟良崮、豫東、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一系列重要戰役,曾擔任過福州軍區司令員,在1955年被授予解放軍上將軍銜。 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是孫繼先,手下有第八師和第九師兩個師的兵力。
  • 阿蒙:豈曰無衣——淮海戰役勝利背後的勞動婦女
    過去的鞋沒有什麼橡膠底、牛筋底全是土布鞋,我軍大範圍迂迴包抄殲滅敵人,每名解放軍戰士身上都帶著一雙新鞋備用。淮海戰役我人民政府發動婦女做鞋,支援戰爭。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我軍的生命線,膠南地區採取婦女幹部與實業幹部負責召開婦會長識字班長討論婦女怎樣支前,提出:「男人能推車抬擔架支前,婦女在後方做鞋也是支前。
  • 淮海戰役幾十萬國軍戰俘結局怎樣,過程可不像電視劇般那樣美好
    淮海戰役幾十萬國軍戰俘結局怎樣,過程可不像電視劇般那樣美好 提及淮海戰役,想必大家也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在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真可謂是極為慘烈的戰役了。在眾多戰役中,淮海戰役中解放軍的傷亡人數是最多的,同樣的,消滅敵人的數量也是最多的。
  • 《戰火熔爐》:指導員犧牲前,為什會任命趙和為代理連長?
    電視劇《戰火熔爐》是以抗美援朝為時代背景,男主人公趙和(付辛博 飾)曾經是國民黨軍隊坦克兵的排長,典型的頑固反動派,在解放戰爭中被俘虜後,思想還沒完全轉變就稀裡糊塗的被拽走加入了志願軍的隊伍,參與了出國作戰。
  • 淮海戰役的重大意義,你知道嗎?
    而現實中的大決戰(三大戰役,即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其「暴力鏡頭」、其慘烈程度,比電影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是國共兩軍傷亡最大、戰鬥最為殘酷的一個。雖說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的失敗極大挫敗了國民黨軍隊的軍力和軍心,但只要能在淮海戰役中獲勝,國民黨或許仍能守住半壁江山。
  • 淮海戰役中的「坦克墳墓」:史上第一次把火炮拉到前沿去戰鬥!
    這是文章頭部 神炮班這個稱號是在淮海戰役的雙堆集戰鬥中產生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回到解放戰爭年代,一起來看看神炮班的故事。 響噹噹的神炮班 說起淮海戰役,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 三大戰役,為什麼淮海戰役是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國軍將領有誰你就懂了
    而我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在人民的支持下,我軍戰士愈戰愈勇,因此從1947年7月開始,我軍就由戰略防禦轉入了戰略進攻,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國軍主力幾乎已經全軍覆沒,我黨取得全國性的勝利已是時間問題。 所以,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具有重要戰略決戰性質的三場戰役!
  • 志願軍連長指導員,來自黑龍江,全連剩18人,雙雙立特等功
    一級戰鬥英雄張永富 二、一個排剩下5個人 連戰多日後,防守的415團傷亡巨大,272高地、嚴峴山、218.4高地的5連、8連,尤其272高地5連3排,在美騎5團2營進攻下損失慘重。 1951年10月5日凌晨,416團2營5連連長張永富和指導員龐殿臣到師部接受命令。 139師師長嚴德明、政委晏福生親自交代,5連馬上開赴嚴峴山,構築工事堅守。416團在跟隨47軍進軍大西南的作戰中,曾生俘十四兵團司令鍾彬,5連也經歷了戰火的洗禮。
  • 金門戰役
    高地上守軍其實只剩下解放軍一名教導員和一名指導員,其餘均犧牲。兩人知道勝利無望,同時舉槍自殺。第二日10月26日凌晨,解放軍由二四六團團長孫雲秀率該團的兩個連和第八十五師的兩個連增援。同時,在沃頭的29軍87師259團千方百計搜集到幾條帆船,由3營代理營長梅鶴年帶領從全營挑選出的200名戰鬥骨幹,都是來自解放區的老兵(不是解放戰士),多帶彈藥,天黑後從沃頭起航,由於風向有1艘船折回,其他船隻上的100多人順利登陸,與島上部隊會合。二四六團的兩連,天亮時突破包圍,在古寧頭和據守該地解放軍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