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民戰爭必須向雲霧一樣,在任何地方也不凝結成一個反抗的核心。」這是德國的著名思想家和軍事家克勞塞維茨的一句話。
這句話中的「雲霧」指的是可以改變一切的力量,即有的時候可以將敵人的力量變為自己所用,將敵人化解於無形之中。
在幾十年的土地革命中,國民黨最怕的也是這一點。在國民黨人看來,無論是哪一個人,那些散落於全國各地的革命星星之火,很有可能在哪一天就會形成燎原之勢,將民國時期的黑惡統治侵吞掉。
這句話並不僅僅只停留在理論上,發生在渤海地區的渤海戰役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當時,人民解放軍的一個連被打得只剩下連長,但他卻帶領著12個國民黨軍人繼續戰鬥,一度成為傳奇的佳話。有的學者認為,這是因為他的思想工作做得到位。那麼,他又是怎麼做的呢?
一、攻擊敵人中心
1948年11月6日,有名的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正式爆發。解放軍方面的主力部隊由陳賡率領,他需要對抗的敵人是國民黨精英部隊的黃維兵團。
在解放軍方面,裝備上最先進的基本上都是從國民黨處收繳過來的大炮和其他武器,除此之外就只剩下小米加步槍了。
而國民黨則完全不一樣,他們在人數上不僅僅佔據著優勢,而且武器也相當精良。大炮、坦克、迫擊炮、機關槍、噴焰槍和毒氣罐等武器都是從美國處領取。除此以外,身上穿的、頭上戴的、腳上穿的,甚至是吃的罐頭等也基本上是從美國處領取。
兩者的懸殊極其大,陳賡善於打硬仗和大仗,有著很豐富的戰鬥經驗,但是在人數和裝備上他也無能為力。而黃維也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手下的部隊基本上都是他從戰場上帶回來的,可以說,他的軍隊裡面沒有吃素的。
就是在這樣懸殊的情況下,陳賡還是積極主動的攻打著黃維。他所帶領的4縱先是用炮火進行攻擊,然後派著步兵部隊進行衝擊。
29團1營6連作戰最為英勇,任務也極其艱巨,他們被要求深入敵中。在戰鬥打響之後,連長劉栓牛先是帶著6連擊斃了100多個敵人,後又俘獲了12位國民黨軍人。
而他們所佔領的戰地也成為了解放軍攻打黃維軍團的一個突破口,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在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陳賡原本的計劃也沒有順利地進行,黃維的部隊很快就向6連圍攻過來。
在一次次的對抗之中,6連都將敵人打退了,但是打的人數卻越來越少,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部隊的接應和救援。而黃維並沒有閒著,他正變化的戰術去攻打6連。
二、堅守到最後
黃維看著6連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所以決定先動用炮火進行覆蓋性的打擊,然後又對6連所佔領的陣地放毒氣彈,打算將6連全部毒死。
而這個決定也會帶來一個壞處,那就是那些已經選擇投降了的國民黨軍人,也會在毒氣彈的崩潰下死去。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黃維對於自己部下是多麼的決絕了。總之,為了取得勝利和消滅我方軍隊,他是真的用盡了各種各樣的低劣手段。
許多6連的戰士先被炸傷或炸死,又有一部分的戰士被國民黨軍隊使用的噴焰槍攻擊。最後,6連的陣地上瀰漫著黃維軍團放出來的毒氣。
就這樣,6連的將士們個個在敵人的攻擊下倒去。打到最後,連長劉栓牛不得不帶著殘錘的兄弟退回碉堡之中,不過這時他才發現,退回碉堡的只有他一個人,而在碉堡裡面剩下的人中,主要有6位解放軍傷員和12位國民黨軍俘虜。
休息了一會兒之後,劉栓牛不再顧及著那些俘虜,一心只想要堅守陣地。所以他對受傷的同志進行了動員,希望同他們一起堅守到最後。
他對他們鼓勵說,「人在碉堡在,大不了犧牲之後一起到地下去再做兄弟」。
受傷的6位將士顫顫巍巍的站立起來拿起他們的武器,與劉栓牛一同與敵人抗爭到底。
不過,經過幾輪的對抗之後,6位將士也全都倒下了。這時候剩下的,只有劉栓牛一個人和那12位動都不敢動的國民黨軍俘虜。
堅持了一會兒之後,劉栓牛決定對他們進行動員。
三、帶領著國民黨軍人繼續與國民黨對抗
從只剩下劉栓牛一個人,而12位國民黨軍人都不敢動他的情況來看,他們是不想打仗的,至少在這一場戰爭中,他們對於中國共產黨是沒有敵意的。
利用這個作為突破口,劉栓牛決定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參與這一場人民解放戰爭。
他先是詢問這12個人,到底是為了什麼才參加的打仗?在打仗的過程中,又有哪一些收穫?
就算是替國民黨為虎作打贏了這一場仗,他們最後又能夠得到什麼?
接著他又對此進行了一一的回答,中國人不應該打中國人,如果真的發生戰爭了,那就應該將那些不代表勞苦大眾的政權和政黨推翻,建立一個屬於人民自己的國家。
在這個國家裡,土地將會被改革,每一家都會有土地耕種,每一個農民都是國家的主人,沒有國民黨的壓迫和剝削,沒有地主和資產階級的壓迫。
而推翻國民黨統治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解放全中國人民,為了讓自己的親人和子孫後代過上好的生活。
他對他們進行了這些思想教育之後,又分析他們是如何被帶入國民黨軍隊之中的?又是如何地拿著槍枝去對抗自己的兄弟姐妹的?
經過一番思想教育,12位國民黨軍人似乎有了一些觸動,在戰爭爆發的整個過程中,解放軍並沒有將他們殺死的意思,反倒是把他們都領入了碉堡之中去躲避炮彈。
這讓他們相當感動和思想上也得到了一些感悟,所以都拿起槍枝來,聽從劉栓牛的指揮,一同堅守著這一塊陣地。
結語
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夠由弱變強,以不到200萬的軍隊打敗了國民黨超過800多萬的軍隊,這個奇蹟的創造,主要依靠的是人心所向。就如民間的傳說一樣,毛主席在一座廟中抽到了上上籤,他認為這是人名的意思。
思想的教育抓住的正是人心,而這裡並非是去誤導人們進行錯誤的戰爭,需要發動人們去對抗惡勢力和壓迫階級,去創造新的世界和改變自己的命運。
正是在這樣崇高目的的帶領之下,從來就受到壓迫的中國人民才站立了起來,中國也才由弱變強、由貧變富。雖然說是人民創造的歷史,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不變的事實。
參考文獻
《中國近代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