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黨校在行動】第24期:傾聽革命戰鬥故事——淮海戰役十人橋

2020-12-22 澎湃新聞

| 聚焦 · 大同· 關注 |

大道之行 同享福祉

編前話: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經百年滄桑和磨難,從血與火的戰爭中走來,無數先烈鑄造了敢於犧牲、敢於突破、敢於勝利的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豐碑。新時代面對各種挑戰,更應繼承和發揚敢於鬥爭的精神和品格。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無數英雄先烈是我們民族的脊梁,是我們不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所在。為講好他們的故事,傳承好他們的精神,大同區委黨校製作了「講好革命戰鬥故事」系列,以弘揚先烈精神,凝聚磅礴力量,引領鼓舞大同人民,為推動大同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源泉。

大家好,我是大同區委黨校教師孟祥銘,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淮海戰役—十人橋的戰鬥故事。

英格蘭有一首民謠這樣說: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隻馬掌;掉了一隻馬掌,瘸了一匹戰馬;瘸了一匹戰馬,毀了一位將軍;毀了一位將軍,敗了一次戰役;敗了一次戰役,丟了一個國家。

而在我國江蘇省新沂縣卻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它是這樣說的:有了一群勇士,架起一座橋梁;有了一座橋梁,通上一條大道;通上一條大道,勝了一場戰役,勝了一場戰役,誕生一個新的國家。

故事中的橋,就是「十人橋」,是十個勇士用血肉之軀築成的橋;這場戰役,就是淮海戰役,一場決定國共力量轉折的著名戰役。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後,駐防在隴海路東段新安鎮地區的國民黨黃伯韜兵團如喪家之犬,急忙由運河東岸往西向徐州方向逃竄。

殲滅該敵,是黨中央、中央軍委預定的戰役第一階段的作戰中心。

華東野戰軍領導命令所屬部隊:「不怕疲勞,不怕困難,不怕飢餓,不怕傷亡,力求迅速圍殲第7兵團,並拖住援敵,粉碎其總撤退的計劃。」於是,一場大規模的圍追戰在江淮大地上展開了。

華東野戰軍9縱隊27師奉命追擊黃伯韜兵團第63軍。

11月8日,當27師的先頭部隊趕到新安鎮時,當地群眾反映:「老廣(敵63軍)走了不到兩個鐘頭。」為了快速追擊敵人,27師官兵不顧連日急行軍的疲勞,繼續窮追不捨。

夜幕降臨後,我軍終於在沂河東岸追上了敵63軍的後衛警戒分隊,並將這股敵人一舉殲滅。

當獲悉沂河對岸堰頭鎮還有敵人的2個團時,我軍果斷決定部隊分頭追擊。79團追擊敵人到沂河時,被一條10米多寬的壕溝擋住了去路。

為了讓主力部隊儘快過河,戰士們迅速下河將兩個木梯連接起來並在上面綁紮木板,架起了一座很不牢固的浮橋。

這時,對岸的敵人發現情況不對,開始猛烈射擊。在運動中架橋本來就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又是在冰冷的水中,還要冒著對岸敵人的火力掃射,無疑就更難了。沒有橋墩的浮橋在水面上飄蕩著,壕溝邊等待過河的部隊越來越多,搖搖晃晃的浮橋很難保證主力部隊快速通過。

在這緊要關頭,副排長範學福一個箭步跳進河裡,大喊一聲:「沒有橋腿,我們當橋腿。同志們下來扛著!"說完第一個跳進了冰冷刺骨的水中,2連3班的10名戰士在班長馬選雲的帶領下,也紛紛跳進河裡,他們兩人一組,用肩膀託起木板,架起了一座用血肉之軀支撐的「人橋」。

為了保證橋面的平衡,靠近岸邊水淺地方的戰士就一條腿跪在水裡,一條腿支撐。在水深處的戰士就用雙手用力把木梯舉起。攻擊部隊迅速踏上了10位勇士用身體架設的浮橋飛奔衝向對岸。

由於橋面窄、過橋的速度快,有的戰士在橋上滑倒,架橋的戰士就用頭將戰友頂住,讓他們迅速爬起來;有的戰士踩到架橋戰士的脖子上,他們也一聲不吭硬挺著讓戰士們通過;有個戰士從橋上跌進河裡,頂立在最深處的戰士用盡全身力氣把戰友從水中拉起來......過了一會兒,腳步聲突然停了下來,原來是機槍連的戰友們過來了。他們覺得機槍太沉,怕橋下的同志們頂不住,有人就說:「走,咱們趟過河去。」橋頭的孫書賢頓時急了:「快過吧,同志,打仗還心軟什麼,我們扛得住!」就這樣,在10名戰士的奮力堅持下部隊順利過了河,迅速投入到圍殲國民黨軍的戰鬥中,全殲了敵人的兩個團。

1948年11月26日,新華社隨軍記者黎明在《大眾日報》上刊登了一篇題為《十人橋》的通訊,使「十人橋」的英雄事跡迅速傳遍全國。2連3班被授予「河上勇士」的光榮稱號。

當年的英雄之師,今天依然保留著十人一班的編制,並一直沿用「十人橋班"的班名。當年戰鬥的場景,被永恆地鐫刻在淮海戰役紀念塔的浮雕中;「十人橋」的故事,也被編入新中國小學的教科書中。

而今,血肉之橋早已變成漂亮的石橋,但支撐橋身的十根粗壯的石柱,仍像當年的十位勇士一樣屹立挺拔。潺潺不絕的清清流水,生生不息的蒼蒼蒹葭,向人們講述那驚心動魄的往事。

今天我的講述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聆聽!

講述人:孟祥銘,女,漢族,1981年1月31日出生,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教育學專業,中共黨員。2019年9月1日調入大同區委黨校,從事會計、人事及兼職教師工作。

責編:曹玉紅 孫貽國

美編:李梓豪

民生 |教育 | 文化 | 百科

大道之行 | 同享福祉

合作&投稿

電話1:18845923222

電話2:0459—6165308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傳黨音守初心 大同黨校在行動】第24期:傾聽革命戰鬥故事——淮海戰役十人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戰壕裡的「生命線」:淮海戰役中的連隊政治工作
    中原野戰軍第1縱隊1旅7團3連的戰壕黨支部工作,重視發揮黨小組作用。該連6班黨小組,黨員與非黨員戰士談心,解釋戰法,帶頭開好軍事民主會。他們還在班裡發起「與敵人比困難」的討論,組織「吃苦耐勞比賽」,想辦法在工事中多鋪草防寒。此外,1旅各連還在戰壕中開展挑應戰、革命競賽、文化生活、小型座談會、火線記功和火線入黨等活動,把戰壕政治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極大激發官兵戰鬥熱情。
  • 淮海戰役期間,華東野戰軍六大主力縱隊司令員都是誰?
    孫繼先是山東曹縣人,淮海戰役中他率領第三縱隊在徐東阻擊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此後又參加了對敵人的追擊圍殲戰鬥,1955年孫繼先被授予解放軍中將軍銜。 華東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是陶勇,手下有第十師、第十一師、第十二師。
  • 淮海戰役中毛澤東的全局指導
    為此,在濟南戰役即將結束的 9月 24日晨,華野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粟裕就致電中央軍委並報華東局、中原局,明確提出為更好地改善中原戰局,「建議即進行淮海戰役」(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粟裕年譜》,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6年版,第 358頁。)。這就是淮海戰役的由來,也是其後來發展為戰略決戰的運籌起點。
  • 剛剛,紀念淮海戰役勝利72周年暨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儀式舉行
    青山巍巍,英魂永存,冬日的淮海戰役烈士陵園莊嚴肅穆,在蒼松翠柏的環抱中,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巍然矗立。 由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的「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九個大字熠熠生輝。
  • 阿蒙:豈曰無衣——淮海戰役勝利背後的勞動婦女
    毛澤東說:「我們要造就大批的民族革命幹部,他們是有革命理論的,他們是富於犧牲精神的,他們是革命的先鋒隊。只有依靠成千成萬的好幹部,革命的方針與辦法才能執行,全面的全民族的革命戰爭才能出現於中國,才能最後戰勝敵人。」解放區婦女在黨員、幹部帶動下組織起來做軍鞋支援淮海戰役。
  • 中國首部全面展現淮海戰役的電視劇
    該劇是中國首部全面展現淮海戰役的電視劇作品,講述了1948年華東野戰軍某縱隊團長毛寶(李健 飾)組建了一支先鋒部隊,稱之為「老虎隊」,這支神秘的特種作戰部隊在淮海戰役的戰場上大放異彩,讓敵人聞風喪膽。     該劇立足於真實的歷史,再現淮海戰役中的生死對決,以最震撼人心的創作視角還原當時的大戰役、小人物、兄弟情、戰爭淚,讓老虎隊的故事更加豐富立體、有血有肉
  • 徐州:決勝新時代「淮海戰役」
    兩千多年前,漢高祖劉邦一曲《大風歌》,唱出了徐州人的壯志豪情、博大胸襟。北宋年間,主政徐州的蘇軾寫下「使歲得中熟,則民猶小康」之願。在漫長歲月裡,徐州屢遭災害、戰亂頻仍,人民飽受苦難,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渴望愈加深切。時光流轉,大風再起。淮海戰役吹響了解放全中國的號角,徐州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 毛澤東如何處理戰略與戰役戰鬥的關係
    戰略上內線持久的防禦戰,戰役戰鬥上外線速決的進攻戰  主動權是軍隊行動的自由權,失去這種自由,軍隊就接近戰敗或被消滅。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創造性地將主動權區分為戰略主動權與戰役主動權,其中戰略主動權是指軍隊在戰爭全局上的行動自由,戰役主動權則指軍隊在局部或一定程度上的行動自由。
  • 粟裕提前兩天發起淮海戰役:「如果再晚4個小時,仗就不好打了」
    1948年10月下旬,淮海戰役的各項準備就已基本就緒。 10月23日,華野發出戰役預備命令。 11月4日,經中央軍委批准,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代政委粟裕和譚震林、陳士榘、張震等領導籤發了華東野戰軍淮海戰役攻擊命令:「我為貫徹淮海戰役決心,定於本月8日晚統一發起戰鬥」。
  • 淮海戰役的重大意義,你知道嗎?
    而現實中的大決戰(三大戰役,即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其「暴力鏡頭」、其慘烈程度,比電影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是國共兩軍傷亡最大、戰鬥最為殘酷的一個。雖說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的失敗極大挫敗了國民黨軍隊的軍力和軍心,但只要能在淮海戰役中獲勝,國民黨或許仍能守住半壁江山。
  • 淮海戰役勝利,史達林知道後十分驚奇,當天在筆記寫下:真是奇蹟
    1948年9月24日,濟南戰役結束,各地國軍紛紛棄城,使得解放軍南下作戰再也沒有了負擔。美聯社也評價說:自今而後,解放軍黨要到何處,就到何處,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沒有什麼阻擋了。當天7時,粟裕上報申請,建議立即進行淮海戰役。在慎重的考慮後,第二天晚上七點,粟裕得到了答覆,認為淮海戰役甚為重要。
  • 淮海戰役殲敵80萬人,粟總:原本只打算打黃百韜兵團
    這一切,還要從華野發動淮海戰役說起。 第一階段 1948年9月,華野代司令員粟裕向中央建議,應該趁濟南戰役大勝之際向南進攻,殲滅徐州剿總黃百韜第7兵團和李延年第9綏靖區,為奪取徐州做準備。
  • 史達林得知淮海戰役勝利消息,甚為驚奇,在筆記上寫下:真是奇蹟
    淮海戰役,是在濟南戰役尚未結束時,粟裕從中國革命的總戰略考慮,思慮再三,向中央軍委建議而發起的。他總能夠立足全局和把握全局,在戰役進行的每一個關鍵時刻,均及時地提出了重要建議,對中央軍委作出正確的戰略決策,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淮海戰役中的「坦克墳墓」:史上第一次把火炮拉到前沿去戰鬥!
    這是文章頭部 神炮班這個稱號是在淮海戰役的雙堆集戰鬥中產生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回到解放戰爭年代,一起來看看神炮班的故事。 響噹噹的神炮班 說起淮海戰役,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 金城戰役的背後故事是什麼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電影《金剛川》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金城戰役期間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故事就是圍繞著這條河上的一座橋所展開的。
  • 淮海戰役國民黨軍到底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老周 摘要:解放戰爭的淮海戰役,被稱為決戰中的決戰,是大決戰三大戰役中戰果最大影響最大的一個戰役,也是國民黨軍相對更佔據優勢,那麼在這場戰役中,國民黨軍到底有沒有翻盤取勝的機會?
  • 三大戰役,為什麼淮海戰役是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國軍將領有誰你就懂了
    而我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在人民的支持下,我軍戰士愈戰愈勇,因此從1947年7月開始,我軍就由戰略防禦轉入了戰略進攻,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國軍主力幾乎已經全軍覆沒,我黨取得全國性的勝利已是時間問題。 所以,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具有重要戰略決戰性質的三場戰役!
  • 紅軍長徵中,各種戰役戰鬥600餘次,這十場戰役最為重要
    這期間進行了600多次戰鬥,以下10場戰役最為關鍵。 從1934年10月10日開始長徵,紅軍雖然沒有發生大的戰鬥,但是帶著龐大機關和眾多後勤人員,還攜帶了大量笨重的物資,經過一個多月行軍,已經疲憊不堪。 在湖南道縣和廣西全州附近渡過湘江時,紅軍行動遲緩,導致陷入尾追的中央軍、湘軍和堵截的桂軍包圍中。經過7天血戰,突破天險,犧牲和失蹤約3萬1千人,被俘約6千人。
  • 淮海戰役背後:若按杜聿明的計謀,勝負難料,卻被老蔣否決
    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是國共戰場局勢的轉折點,正是因為三次戰役的勝利,才得以消滅國民黨軍的主力部隊,讓蔣介石再也沒有扭轉敗局的能力。 三大戰役是我軍打出的漂亮仗,其中淮海戰役更是被稱為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勝利,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共產黨深得民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 國民黨上將胡璉,於淮海戰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於澎湖列島
    可能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又被蔣介石極為寵愛的西北王胡宗南,那麼也一定知道蔣介石最喜歡就是任用同鄉之人,所以他的手下多為浙江人士。然而胡宗南卻是其中最受寵愛的一位,1924年,胡宗南報考黃埔軍校,從此開始從軍生涯,一生經歷黃埔建軍、東徵、北伐、內戰、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曾經帶兵打入革命聖地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