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 · 大同· 關注 |
大道之行 同享福祉
編前話: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歷經百年滄桑和磨難,從血與火的戰爭中走來,無數先烈鑄造了敢於犧牲、敢於突破、敢於勝利的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豐碑。新時代面對各種挑戰,更應繼承和發揚敢於鬥爭的精神和品格。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無數英雄先烈是我們民族的脊梁,是我們不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所在。為講好他們的故事,傳承好他們的精神,大同區委黨校製作了「講好革命戰鬥故事」系列,以弘揚先烈精神,凝聚磅礴力量,引領鼓舞大同人民,為推動大同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源泉。
大家好,我是大同區委黨校教師孟祥銘,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淮海戰役—十人橋的戰鬥故事。
英格蘭有一首民謠這樣說:少了一枚鐵釘,掉了一隻馬掌;掉了一隻馬掌,瘸了一匹戰馬;瘸了一匹戰馬,毀了一位將軍;毀了一位將軍,敗了一次戰役;敗了一次戰役,丟了一個國家。
而在我國江蘇省新沂縣卻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它是這樣說的:有了一群勇士,架起一座橋梁;有了一座橋梁,通上一條大道;通上一條大道,勝了一場戰役,勝了一場戰役,誕生一個新的國家。
故事中的橋,就是「十人橋」,是十個勇士用血肉之軀築成的橋;這場戰役,就是淮海戰役,一場決定國共力量轉折的著名戰役。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後,駐防在隴海路東段新安鎮地區的國民黨黃伯韜兵團如喪家之犬,急忙由運河東岸往西向徐州方向逃竄。
殲滅該敵,是黨中央、中央軍委預定的戰役第一階段的作戰中心。
華東野戰軍領導命令所屬部隊:「不怕疲勞,不怕困難,不怕飢餓,不怕傷亡,力求迅速圍殲第7兵團,並拖住援敵,粉碎其總撤退的計劃。」於是,一場大規模的圍追戰在江淮大地上展開了。
華東野戰軍9縱隊27師奉命追擊黃伯韜兵團第63軍。
11月8日,當27師的先頭部隊趕到新安鎮時,當地群眾反映:「老廣(敵63軍)走了不到兩個鐘頭。」為了快速追擊敵人,27師官兵不顧連日急行軍的疲勞,繼續窮追不捨。
夜幕降臨後,我軍終於在沂河東岸追上了敵63軍的後衛警戒分隊,並將這股敵人一舉殲滅。
當獲悉沂河對岸堰頭鎮還有敵人的2個團時,我軍果斷決定部隊分頭追擊。79團追擊敵人到沂河時,被一條10米多寬的壕溝擋住了去路。
為了讓主力部隊儘快過河,戰士們迅速下河將兩個木梯連接起來並在上面綁紮木板,架起了一座很不牢固的浮橋。
這時,對岸的敵人發現情況不對,開始猛烈射擊。在運動中架橋本來就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又是在冰冷的水中,還要冒著對岸敵人的火力掃射,無疑就更難了。沒有橋墩的浮橋在水面上飄蕩著,壕溝邊等待過河的部隊越來越多,搖搖晃晃的浮橋很難保證主力部隊快速通過。
在這緊要關頭,副排長範學福一個箭步跳進河裡,大喊一聲:「沒有橋腿,我們當橋腿。同志們下來扛著!"說完第一個跳進了冰冷刺骨的水中,2連3班的10名戰士在班長馬選雲的帶領下,也紛紛跳進河裡,他們兩人一組,用肩膀託起木板,架起了一座用血肉之軀支撐的「人橋」。
為了保證橋面的平衡,靠近岸邊水淺地方的戰士就一條腿跪在水裡,一條腿支撐。在水深處的戰士就用雙手用力把木梯舉起。攻擊部隊迅速踏上了10位勇士用身體架設的浮橋飛奔衝向對岸。
由於橋面窄、過橋的速度快,有的戰士在橋上滑倒,架橋的戰士就用頭將戰友頂住,讓他們迅速爬起來;有的戰士踩到架橋戰士的脖子上,他們也一聲不吭硬挺著讓戰士們通過;有個戰士從橋上跌進河裡,頂立在最深處的戰士用盡全身力氣把戰友從水中拉起來......過了一會兒,腳步聲突然停了下來,原來是機槍連的戰友們過來了。他們覺得機槍太沉,怕橋下的同志們頂不住,有人就說:「走,咱們趟過河去。」橋頭的孫書賢頓時急了:「快過吧,同志,打仗還心軟什麼,我們扛得住!」就這樣,在10名戰士的奮力堅持下部隊順利過了河,迅速投入到圍殲國民黨軍的戰鬥中,全殲了敵人的兩個團。
1948年11月26日,新華社隨軍記者黎明在《大眾日報》上刊登了一篇題為《十人橋》的通訊,使「十人橋」的英雄事跡迅速傳遍全國。2連3班被授予「河上勇士」的光榮稱號。
當年的英雄之師,今天依然保留著十人一班的編制,並一直沿用「十人橋班"的班名。當年戰鬥的場景,被永恆地鐫刻在淮海戰役紀念塔的浮雕中;「十人橋」的故事,也被編入新中國小學的教科書中。
而今,血肉之橋早已變成漂亮的石橋,但支撐橋身的十根粗壯的石柱,仍像當年的十位勇士一樣屹立挺拔。潺潺不絕的清清流水,生生不息的蒼蒼蒹葭,向人們講述那驚心動魄的往事。
今天我的講述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聆聽!
講述人:孟祥銘,女,漢族,1981年1月31日出生,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教育學專業,中共黨員。2019年9月1日調入大同區委黨校,從事會計、人事及兼職教師工作。
責編:曹玉紅 孫貽國
美編:李梓豪
民生 |教育 | 文化 | 百科
大道之行 | 同享福祉
合作&投稿
電話1:18845923222
電話2:0459—6165308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傳黨音守初心 大同黨校在行動】第24期:傾聽革命戰鬥故事——淮海戰役十人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