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決勝新時代「淮海戰役」

2021-02-23 群眾雜誌

兩千多年前,漢高祖劉邦一曲《大風歌》,唱出了徐州人的壯志豪情、博大胸襟。北宋年間,主政徐州的蘇軾寫下「使歲得中熟,則民猶小康」之願。在漫長歲月裡,徐州屢遭災害、戰亂頻仍,人民飽受苦難,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渴望愈加深切。時光流轉,大風再起。淮海戰役吹響了解放全中國的號角,徐州回到了人民的懷抱。新中國成立後,徐州憑藉千裡煤海建設成為全國重工業基地,為國家發展貢獻巨大;改革開放的東風喚醒了這片土地的千年小康夢想,徐州人敢為人先、搶抓機遇,經濟社會變化翻天覆地,人民生活水平快速躍升;進入新時代,徐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在建設「強富美高」新徐州的徵途上昂揚闊步,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徐州時強調,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實踐證明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徐州卸下老工業基地「包袱」,全力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區域樣板,實現脫胎換骨的歷史性巨變,撕掉「百年煤城」舊標籤,展現「強富美高」新風貌。

產業層次從低到高。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錨定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四新經濟」主攻方向,著力推動產業發展邁上中高端。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51.35億元,躍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27位。三次產業佔比為9.5∶40.4∶50.1,實現了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轉變,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40.1%和40.6%,新舊動能轉換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城市功能從弱到強。過去的徐州,城區基本都是工礦區、棚戶區,基礎設施落後、城市功能薄弱、整體面貌較差。近年來,徐州對標國內一流城市提升發展標杆,優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淮海國際陸港建設全面提速,聚焦產業、交通、生態環保和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深化區域協同發展,在淮海經濟區的龍頭作用進一步強化,城市發展能力動力活力顯著增強,規劃中的「定位」正在加快變成實際的「地位」。

區域環境從灰到綠。大力實施顯山露水、退漁還湖、敞園改造、精品園林、還綠於民等生態工程,雲龍湖、大龍湖、金龍湖、潘安湖、九裡湖綠水悠悠、碧波蕩漾,如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山巒峻岭之間。今天的徐州,呈現出北方城市少有的山水園林風光,彰顯出「南秀北雄、楚韻漢風」的獨特氣質,城市形象不遜江南,被評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成功摘得「聯合國人居獎」。

人民生活從貧到富。2019年,徐州完成了佔江蘇全省四分之一的低收入人口和經濟薄弱村的脫貧任務,扶貧開發綜合考核連續兩年全省第一。按照人均收入不低於6000元的江蘇省級脫貧標準,徐州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瞄準「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的目標,民生福祉水平有序提升,人民共建共享幸福溫暖「大家庭」。

文明程度節節攀升。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弘揚紅色文化,既追求物質上的富裕,也追求精神上的富足。打造大漢文化、運河文化、鄉村文化三大名片,加快建設世界級漢文化傳承和旅遊目的地,進一步推廣「馬莊經驗」,全面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素質和農民精神風貌,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統產業改造升級,先進位造挺起脊梁。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州考察時強調,中國這麼大,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不能走單一發展、脫實向虛的路子。發展實體經濟,就一定要把製造業搞好,當前特別要抓好創新驅動,掌握和運用好關鍵技術。徐州堅持調高調輕調優調強思路,著力構建「6+6」先進位造業體系和「333」現代服務業體系,加快建設以工程機械為重點的世界級裝備製造中心和以光伏為重點的世界級新能源產業基地。

業加速壯大,「四新經濟」方興未艾。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新經濟」,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019年,徐州新興產業產值增長8.9%,佔全市工業產值比重提高到38%,四大戰略性新興主導產業發展真正立起了「四梁八柱」,其中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是10年前的18倍。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網際網路經濟,電商產業帶動一方農村富起來,誕生了一批新興產業的「徐州地標」、譽滿海內外的產業集群。

現代服務業快速聚集,區域高地加快隆起。牢牢把握服務業項目、集聚區、企業「三大抓手」,統籌推進囊括三大生產性服務業、三大生活性服務業、三大新興服務業的「333」現代服務業新體系建設。堅持製造業服務化和服務業規模化並舉,創新樓宇招商,猛攻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服務外包、電子商務等重點領域招商引資。2019年,全市服務業佔GDP比重首次過半,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大行業部門。

搶抓「一帶一路」機遇,開放型經濟乘風遠航。把做大做強樞紐經濟作為重點任務,加快建設淮海國際陸港,打造東西雙向開放的內陸型國際中轉樞紐港,構建集聚高端要素的「強磁場」。加快聯通全國、融入全球,著眼「一港多點」,將陸路港、內河港、保稅港、航空港等進行整體規劃。著力完善鐵、公、水、空、管多式聯運體系,提升貨運中轉和集疏能力。如今的徐州,國際班列滿載著大宗貨物發往中亞和歐洲,來自各國的化妝品、紅酒等商品依託跨境電商走進千家萬戶。

徐州素有「百年煤城」的稱號,今天卻是「一城青山繞,半城湖水俏」,青山綠水相互映照。「不要汙染的GDP」,已經成為徐州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導向。相繼打響大氣環境治理、柴油貨車和船舶汙染治理、水源地保護等汙染防治攻堅標誌性戰役,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新期待。對於環保不達標企業,生態環境部門不是一關了之,而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問題為導向,建立「一企一檔」臺帳,加大重點行業優化整合力度。

為把「生態包袱」變成綠色資源,徐州全面有序開展生態修復工作,打造一批有影響、老百姓交口稱讚的生態修復項目。對25萬多畝採煤塌陷地進行分類改造,使塌陷地變成各類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區,為城市新添大小上百個湖泊、溼地和景觀區。賈汪的潘安湖溼地公園,曾是傷痕累累的採煤塌陷地,經過生態修復,變身為一座集生態溼地、人文景觀、遊憩、科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將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和生態環境修復結合起來,通過生態綠化、巖壁造景、歷史遺存保護等手法,進行山體治理和景觀提升,將一座座滿目瘡痍的山體變為風景優美的宕口公園。

徐州全面梳理挖掘大運河徐州段歷史文化資源,積極探索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方式方法,精心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黃河故道在徐州境內總長234公裡,沿線區域生態退化、土地貧瘠。通過全面實施黃河故道綜合開發,如今的黃河故道區域變了模樣,成為風光旖旎、產業帶動突出的「綠色經濟生態走廊」。

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州考察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裡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麼樣。」「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引領徐州文明實踐步入新高度、新境界。

徐州市賈汪區,作為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探索出「5453」工作模式(即整合五大平臺、建設四支隊伍、堅持雙五標準、完善三項機制),在實踐探索中趟出了路子、攢足了經驗、打響了品牌。遠近聞名的馬莊村,從當年的貧窮落後到開礦起家,從關停小煤礦到轉型發展生態文旅產業,每一次大變化背後都是精神的力量、文明的指引。

徐州是淮海戰役的主戰場,孕育誕生的「淮海戰役精神」具有豐富營養、永恆價值。近年來,徐州以本土紅色革命故事為題材的地方戲創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紅色文藝創作「好戲連臺」,用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闡釋和傳播了「淮海戰役精神」等重大革命題材的內涵和價值。這些紅色文化作品,充滿著信念的力量、奮進的力量、鬥爭的力量,激勵鞭策幹部群眾奮發有為、奮勇開拓。

徐州全面挖掘、開發漢文化資源,展露「大手筆」,揮毫「大文章」,全力打造世界級漢文化傳承和旅遊目的地,讓兩漢文化走出徐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傳承和推廣漢文化,徐州重點圍繞「四個一」項目發力。即:一件衣,漢服;一部劇,《漢風飛揚》;一首歌,《難忘徐州》;一個品牌,「國潮漢風」。在漢風勁吹之下,漢文化元素不斷融入徐州百姓生活。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徐州高起點實施鄉村振興行動,高標準推進老城棚戶區改造、農民住房改善,闖出城鄉協同發展與治理新路子,讓人民群眾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共同過上高品質生活。

把棚戶區改造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通過優化體制建設、合理資源配置、規範徵遷程序等措施,探索並破解了棚改區改造所面臨的資金、安置等一系列難題,創造了棚戶區改造的「徐州模式」,有力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按照「四化同步」要求,把農村住房條件改善與配套建設、產業發展、環境整治和社區治理統籌推進,改善鄉村面貌,開啟新鄉土時代。睢寧縣姚集鎮高黨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落後村,如今已變成功能完善、生態宜居的現代化農民集中居住區。截至2020年6月,徐州累計改善農房32000多戶,一批極具特色的農房改善示範帶已然形成。

創新社會治理,建設幸福「大家庭」。創新構建以黨建為統領、德治為先導、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的「四位一體」社會治理體系,持續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銅山區棠張鎮創新「黨員中心戶」制度,精準「把脈」鄉村治理,探索智慧治理新模式,堅持「把黨員中心戶建立在網格上」。雲龍區每棟樓成立一個理事會,實現獨立的樓棟自治。一個樓棟的事由住戶商量著辦,人數少了,效率高了。邳州開展公共空間治理,把「公共」屬性作為出發點,以公共空間治理「小切口」做好基層治理「大文章」,喚醒「公」的意識,匯聚「共」的力量,取得「治」的效果。

新時代的「大風歌」鏗鏘激昂,徐州未來的光明前景值得期待。「一往無前,決戰決勝」的淮海戰役精神,必將持續釋放出巨大的力量。實踐充分證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作出的正確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優勢,必須矢志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正確方向堅定前行。

堅信思想的力量,必須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徐州取得巨大發展成績,根本就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在於新發展理念對實踐的巨大引領作用。正是因為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從根本上摒棄陳舊落後的發展理念,才凝聚起以轉型促振興、促跨越的高度共識,形成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這啟示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切實用新思想來解放思想、統一思想,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堅信人民的力量,必須心繫百姓、提升境界。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根本上是為了人民,也時刻依靠人民。從產業轉型升級到生態環境修復,從改善農民住房到治理公共空間,無不是站穩群眾立場、滿懷人民情懷的實際行動,也正是因為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徐州才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解決了許多過去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事。實踐證明,以百姓心為心才是大情懷、高境界,必須把順應百姓期盼作為做決策謀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信奮進的力量,必須創新不止、破浪前行。精神狀態決定發展狀態,奮鬥腳步決定前進步伐。徐州人敢闖敢幹、勇於突圍,跳出徐州看徐州、站在「雲端」看徐州,才成功打破思維定勢、破除思想堅冰,科學回答中心城市怎麼建、生態損壞怎麼治、鄉村振興之路怎麼走等關鍵問題。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必然會面臨更多新的風險挑戰,必須勇於開頂風船,永葆「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鬥爭精神,保持「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務實態度,在乘風破浪中英勇前行、建功立業。

摘編自《群眾》2020年第21期

作者:江蘇省委宣傳部調研組(調研組組長:周鋒;成員:李程驊、金雯、馮仰琦、沈正平、蘇勝利等)

責任編輯:蘇勝利

中共江蘇省委群眾雜誌社主辦

理論讀庫  ★  決策錦囊  ★  幹部學堂

覺得不錯,請點擊下面的「在看」↓↓

相關焦點

  • 還原歷史,致敬徐州解放,《老虎隊》解密淮海戰役神秘部隊
    (《老虎隊》主演———李健 開播在即 問候徐州觀眾)電視劇《老虎隊》以淮海戰役為背景,講述了隊長毛寶(李健飾
  • 淮海戰役中毛澤東的全局指導
    這就表明,在新的戰爭形勢下我軍打殲滅戰的作戰思想已經有所調整,即明顯擴大了打殲滅戰的規模。 1948年 9月 16日,華野發起濟南戰役。這是在敵人可能以重兵集團增援濟南的情況下,我軍對敵人重兵守備和堅固設防的大城市,實施大規模攻堅和打援同時並舉的一次戰役,是在中央軍委的直接組織和協調下,通過中野的積極策應,由華野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共同實施的。
  • 淮海戰役國民黨軍到底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老周 摘要:解放戰爭的淮海戰役,被稱為決戰中的決戰,是大決戰三大戰役中戰果最大影響最大的一個戰役,也是國民黨軍相對更佔據優勢,那麼在這場戰役中,國民黨軍到底有沒有翻盤取勝的機會?
  • 淮海戰役的重大意義,你知道嗎?
    而現實中的大決戰(三大戰役,即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其「暴力鏡頭」、其慘烈程度,比電影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是國共兩軍傷亡最大、戰鬥最為殘酷的一個。雖說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的失敗極大挫敗了國民黨軍隊的軍力和軍心,但只要能在淮海戰役中獲勝,國民黨或許仍能守住半壁江山。
  • 淮海戰役,黃百韜死前曾說:我想不通,死不瞑目
    黃百韜兵團組成於1948年6月豫東戰役期間(當時尚無具體部隊編號),開始只有整編25師(即25軍,師長為黃本人,後由陳士章接任)加一個快速縱隊;戰後得到第7兵團番號,調出快速縱隊,編入粵軍63軍(軍長陳章)和64軍(軍長劉鎮湘);48年9月濟南戰役期間,又編入中央嫡系100軍(軍長周志道,即整編83師,該部並不完整,19師在濟南戰役被殲滅);至11月淮海戰役即將開打時,又編入放棄海州撤退下來的川軍44
  • 粟裕提前兩天發起淮海戰役:「如果再晚4個小時,仗就不好打了」
    1948年10月下旬,淮海戰役的各項準備就已基本就緒。 10月23日,華野發出戰役預備命令。 11月4日,經中央軍委批准,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代政委粟裕和譚震林、陳士榘、張震等領導籤發了華東野戰軍淮海戰役攻擊命令:「我為貫徹淮海戰役決心,定於本月8日晚統一發起戰鬥」。
  • 淮海戰役背後:若按杜聿明的計謀,勝負難料,卻被老蔣否決
    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是國共戰場局勢的轉折點,正是因為三次戰役的勝利,才得以消滅國民黨軍的主力部隊,讓蔣介石再也沒有扭轉敗局的能力。 三大戰役是我軍打出的漂亮仗,其中淮海戰役更是被稱為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勝利,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共產黨深得民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 淮海戰役勝利,史達林知道後十分驚奇,當天在筆記寫下:真是奇蹟
    1948年9月24日,濟南戰役結束,各地國軍紛紛棄城,使得解放軍南下作戰再也沒有了負擔。美聯社也評價說:自今而後,解放軍黨要到何處,就到何處,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沒有什麼阻擋了。當天7時,粟裕上報申請,建議立即進行淮海戰役。在慎重的考慮後,第二天晚上七點,粟裕得到了答覆,認為淮海戰役甚為重要。
  • 淮海戰役殲敵80萬人,粟總:原本只打算打黃百韜兵團
    這一切,還要從華野發動淮海戰役說起。 第一階段 1948年9月,華野代司令員粟裕向中央建議,應該趁濟南戰役大勝之際向南進攻,殲滅徐州剿總黃百韜第7兵團和李延年第9綏靖區,為奪取徐州做準備。
  • 剛剛,紀念淮海戰役勝利72周年暨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儀式舉行
    青山巍巍,英魂永存,冬日的淮海戰役烈士陵園莊嚴肅穆,在蒼松翠柏的環抱中,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巍然矗立。 由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的「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九個大字熠熠生輝。
  • 史達林得知淮海戰役勝利消息,甚為驚奇,在筆記上寫下:真是奇蹟
    42萬餘人,佔淮海戰役我軍參戰總兵力的70%。當時,中野與華野加起來不過60萬人,而國民黨軍在徐州地區就有將近80萬人。兵力裝備上我們都是劣勢,我們卻打了勝仗,兵力還越打越多。"從戰役組織指揮方面說,獲勝的關鍵在於:(1)依據全國及華東、中原戰場形勢的變化,適時定下了擴大原定的淮海戰役規模,集中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聯合作戰,求殲劉峙集團與淮河以北的決心,並據此調整了兵力部署和加強了各項保障工作;(2)戰役第一階段,在新安鎮敵第七兵團向西撤退時,戰役第二階段,澮河北岸第十二兵團向澮河收縮和徐州杜聿明集團向西南撤退時,我軍都發揚了不怕疲勞、不怕傷亡的作風,以最迅速的動作,多路勇猛追擊和堵擊
  • 三大戰役,為何說淮海戰役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將領都有誰就懂了
    位於江蘇徐州的鳳凰山,山上建有一座淮海戰役紀念塔,到了紀念塔之後再往塔的東南方向走,坐落著一座極具民族特色的建築物,這就是淮海戰役紀念館,陳毅元帥曾親自題寫紀念館標語。淮海戰役在人民群眾全力以赴的支援下取得了勝利,「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 《隱秘而偉大》之外:淮海決戰中的情報傳奇
    我們今天要講述的淮海戰役中那些真正的隱秘而偉大的情報故事,就要從吳仲禧說起。而且吳仲禧從徐州離開後,沒有去國防部,而是先繞道上海,吳仲禧在那裡把自己完全憑藉記憶重新整理出來的徐州絕密情報,通過上海地下情報系統及時傳遞了出去。幾天之後,一份詳細記錄徐州剿總兵力部署、作戰意圖的《徐州剿總情況》情報,已經擺到了解放軍最高決策層面前,為解放軍即將打響的淮海戰役,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援。
  • 淮海戰役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是哪三個集團軍!
    如果說起解放戰爭時期,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一場戰役,相信大家都會想到的是淮海戰役。此戰爆發時間是1948年11月6日,結束是1949年10月7日。雙方參戰人數共約140萬,戰火涉及地區以徐州為中心,東至連雲港,西至河南商丘,北至棗莊,南至淮河廣大地區。
  • 淮海戰役期間,華東野戰軍六大主力縱隊司令員都是誰?
    葉飛祖籍是福建人,出生於菲律賓,他在解放戰爭中先後參加過萊蕪、孟良崮、豫東、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一系列重要戰役,曾擔任過福州軍區司令員,在1955年被授予解放軍上將軍銜。 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是孫繼先,手下有第八師和第九師兩個師的兵力。
  • 戰壕裡的「生命線」:淮海戰役中的連隊政治工作
    淮海戰役中,我軍對被圍之敵進行喊話宣傳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內發起淮海戰役,這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數量最多、影響最深遠的一場戰役。
  • 「小淮海」如何打成了「大淮海」?毛主席為何說粟裕立了第一功?
    我們現在說淮海,一般指的是以江蘇徐州為中心的一片經濟特區,也就是淮海經濟區,軍事歷史上的淮海,一般指的是鼎鼎大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淮海戰役。(二戰中,蘇聯人在兩個重大戰役——莫斯科會戰和庫爾斯克會戰中,總共殲滅了50萬德國士兵)所以,當我軍取得淮海戰役勝利的時候,史達林尤為吃驚,後來專門囑咐蘇聯駐華大使尤金,要好好研究一下淮海戰役我軍是怎麼打贏的。當然除此外,關於淮海戰役,還有一個很有名的話題,就是關於「小淮海」戰役與「大淮海」戰役。
  • 阿蒙:豈曰無衣——淮海戰役勝利背後的勞動婦女
    過去的鞋沒有什麼橡膠底、牛筋底全是土布鞋,我軍大範圍迂迴包抄殲滅敵人,每名解放軍戰士身上都帶著一雙新鞋備用。淮海戰役我人民政府發動婦女做鞋,支援戰爭。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我軍的生命線,膠南地區採取婦女幹部與實業幹部負責召開婦會長識字班長討論婦女怎樣支前,提出:「男人能推車抬擔架支前,婦女在後方做鞋也是支前。
  • 第二屆淮海科技協同發展峰會在徐州舉辦
    11月27日,以「智匯淮海•協同共贏」為主題的第二屆淮海科技協同發展峰會在徐州成功舉辦。
  • 三大戰役,為什麼淮海戰役是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國軍將領有誰你就懂了
    而我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在人民的支持下,我軍戰士愈戰愈勇,因此從1947年7月開始,我軍就由戰略防禦轉入了戰略進攻,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國軍主力幾乎已經全軍覆沒,我黨取得全國性的勝利已是時間問題。 所以,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具有重要戰略決戰性質的三場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