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CBS旗下的WFRV電視臺於6月24日報導,因弗洛伊德遇害事件引發的抗議活動在全美範圍內迅速發酵,繼抗議者拆除南部邦聯紀念碑以及種族主義者的雕像之後,6月19日,美國國歌作詞者的雕像也被推倒。
幾天後,抗議者發起一項請願活動,呼籲將現在的美國國歌換掉,理由是美國國歌《星條旗》的作詞者是一名奴隸主,並且該曲的歌詞包含種族主義內容。
《星條旗》於1931年由美國國會正式定為美國國歌,至今已有快100年的歷史。
根據史料,1814年,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美國律師目擊了英軍炮轟麥克亨利堡及美軍英勇抵抗的悽慘場面,對此感到憂傷難過。
9月13日凌晨,他透過戰場的硝煙,看到一面美國國旗仍然在城堡上迎風飄揚,被這景象深深感動,隨手在一封信的背後寫下了《保衛麥克亨利堡》的詩句,後來用當時的流行曲目《致天堂裡的阿那克裡翁》「To Anacreon in Heaven」作為配曲,同時取歌名為「星條旗」。
人們對美國歷史上的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褒貶不一,因為他不僅是一名律師,還是一名奴隸主,自己曾有7個黑奴。他曾為身為奴隸主的當事人打過維護蓄奴權力的官司。此外,他還曾起訴了要廢除奴隸制的白人和黑人,因而被認為是一名種族主義者。
因此,抗議者共同籤署了一項請願書,稱美國國歌《星條旗》的詞作者本人就是一個奴隸主,歌曲的「第三和第四節歌詞中包含種族主義、精英主義甚至性別歧視。」抗議者們強烈要求將美國國歌換成《美麗的美利堅》。
此外,參與請願的抗議者還認為,《星條旗》關注的是戰爭勝利,並沒有體現出美國的手足情誼、民族團結和愛國思想,而《美麗的美利堅》這首歌更能代表這些思想內涵。
該請願活動在推特上激起軒然大波,網友們對此褒貶不一。許多批評者認為這一想法十分愚蠢,稱抗議者們試圖「抹去美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