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應該是最早一批明星做直播賣貨的人了,淡化自己主持人的身份,加重主播的痕跡,在小屏幕前活躍。現在看,她是與時俱進的人,敢吃螃蟹,不怕冒險,但在之前,也一直被嘲諷。
嘲諷什麼,嘲諷她過氣,混不下去了才賣貨,評價她掉價,明星像櫃姐一樣叫賣,多不體面。
然而事實是什麼,事實是越來越多的明星來分直播賣貨的蛋糕。直播賣貨有什麼不好,有曝光,一個小話題就能上熱搜,而且能開拓自己在不同領域的價值,為什麼不做。
我看過一場劉濤的賣貨數據,一晚上湧入2000多萬次觀看,成交的總金額突破1.48億。劉濤自己都不信,她說到2000萬人倒立,結果真的就號召力有這麼強。每一樣商品,幾乎是秒沒的狀態。
苦口婆心地讓商家補貨,話音才落,又沒了,她哭笑不得,「感覺是在過年」。
直播賣貨,就是過年,琳琅滿目的商品,百年難遇的折扣,在明星的吆喝下,熱鬧又新鮮。明星帶貨,是新鮮的。只能在舞臺上看到的臉,放在直播間,會有一種反差感出現,就像在看真人秀。
但新鮮感一過,明星賣貨該怎麼繼續下去。
因為越來越多的明星直播賣貨,一些負面的聲音也不絕於耳,質疑他們的業務能力,不了解產品特點,只知道看提詞器,助理說個不停,自己貌美如花,高高在上。
不從消費者的視角出發,只在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翻車才怪。
最難聽的一種說法是,明星帶貨根本就是賺快錢,利用自己的名氣,一口氣吃掉一個胖子就跑。反正他們也有其他的賺錢渠道,所以他們也不會對直播賣貨上心,更不會說對消費者負責。
我甚至看到一組投票,一半的人都覺得明星幹不了直播賣貨。
但並不意味著明星直播沒有價值,明星其實是適合幹直播賣貨的,只是你沒有選對合適的人和合適的平臺。
做主播其實是需要原始積累的,像種樹一樣,一點一點地匯聚受眾,明星入場直播帶貨領域,自帶的優勢就是號召力,貼一個直播預告,就會有人來,而且很容易被傳播,景甜直播首秀,半個小時的時間上了三個熱搜。
有號召力,是可以吸引受眾的。
劉濤的口條很好,被譽為是跨界主持人,她的話術很豐富,根本不是什麼買它,而是用一種分享美好生活的姿態和你娓娓道來。
一會說自己在劇組是怎麼用的,一會說老公是怎麼提醒她吃的,一會又說朋友怎麼讓她帶的。
不僅是有故事,而且會輸出生活經驗。主播的直播間很像打仗,應接不暇,一直在一根線,但是劉濤的節奏是有起伏的,該分享的時候,細嚼慢咽,該搶貨的時候,熱火朝天,然後搶完,她立刻說緩一緩。
景甜說起話來也很討人喜歡,自然又可愛。
說優惠力度,平時是多少,現在是多少,「相當於比平時便宜了……非常多」,然後自己笑場,「對不起,我數學太差」。旁邊的助理打斷她,快搶貨,她拿回話筒,「我還沒說完,這個蜂窩可以鎖水」。
自信,但不自大,該自黑的時候是一點不客氣。
李好說自己是妻管嚴,只能在背後省點小錢;劉濤說自己穿女團衣服會胖到把衣服撐破;景甜更膽大,直接在直播裡說自己割了雙眼皮,但是埋線失敗了,勒出一個壕,雙眼皮又寬又腫,變成了悲傷蛙。
自黑是一種玩笑,但更是對自己明星身份的一種打破。
劉濤在直播的時候,很沒有架子,身上的麥掉了,助理招呼她去邊上處理一下。她不,她說,這個產品介紹了一半,不能這樣把受眾晾在這裡,不僅要對消費者負責,也要對支持她的商家負責。
景甜也是,她一喝水就會看助播的杯子裡還有沒有水,然後立刻招呼工作人員幫忙給助播倒點水。
但要持續吃直播帶貨這碗飯,努力,真誠,親近,能說會道,只是一個起點。
明星直播帶貨是有優勢的,但是怎麼把優勢轉化為勝勢,這是值得思考。一開始明星直播帶貨,消費者會被新鮮感遮蔽雙眼,但是新鮮一過,消費者看的就是你的能力。
劉濤很聰明,她加入聚划算官方直播平臺,加入不等於站臺,而是合作,她的身份是官方優選官。
優選,就是精挑細選,這是劉濤想傳達的一個概念。也許,主播都會說產品是自己參與篩選的,但是沒有鞏固這個概念,劉濤就一直在放大這個元素,傳達的信息,不止是便宜,而且是好貨。
主要劉濤身上一直有這樣的屬性,賢妻良母,做得一手好飯,又持家,所以這個點放在她身上是成立的。
怎麼樣要把這個點表達出來,劉濤和聚划算乾脆把直播間搬進客廳和廚房,商品直接就在房間裡使用著,然後劉濤就穿著很居家的衣服和褲子,走到廚房,打開烤箱,打開破壁機,就開始介紹起來。
然後又回到客廳,摁開掃地機器人,吹著空調扇,生活沉浸感撲面而來。
主播的直播間,都比較草率,搭一個臺子就直播起來,但是劉濤的做法,是一種新的敘事形式。不僅是一種沉浸式的購物體驗,而且豐富了直播的調性,打造了一個屬於劉濤自己的直播IP。
美麗官景甜、摳價官李好、嚴選官閆學晶,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屬性,開發了一個一個獨特味道的直播間。
景甜的直播間粉嫩精緻,潮流,又時尚,一進去就會有心裡暗示,我美了,重點景甜專門會有一個欄目,是教消費者怎麼護膚美容的。閆學晶的直播間,有一股東北味,想立刻盤著腿嘮嗑。
李好的直播間,像走入了一個綜藝節目,好笑輕鬆。畢竟是主持人,很懂得抖包袱,賣貨用打油詩,搶貨的時候放一首《好運來》,一會讓朋友們答題,一會讓朋友們猜歌,是不可替代的好玩。
他們都在淡化自己的明星身份,一直在加強自己的主播屬性。
李好開場白就說,「我不叫李好,我叫李好摳」,劉濤是揮著手刀,我叫劉一刀,景甜是甜,種甜,閆學晶是我是閆媽。以明星的身份進來,再以另一種人設出現,真的是精彩,潛移默化就改變了消費者的心態。
消費者再想到你,就會想到你的新的標籤,想到新的標籤,就是新的影響力。
新的影響力直接就體現在,消費者會根據你的屬性來買單。提到居家優選,就會想到劉濤,從廚房到客廳,從吃到睡,這裡的商品一應俱全。
提到美妝護膚,就會去找景甜,面膜面霜洗面奶,口紅防曬美容儀,全都有。提到柴米油鹽,就會想到閆學晶,大米呀,時蔬呀,老酒呀,好肉呀,父母輩們的最愛都有。提到摳門省錢,李好摳就會浮現在腦袋裡,聰明買對,摳得到位,就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都有話語權。
所以劉濤直播間的燕窩賣了又補,景甜直播間的美容儀秒空,閆學晶直播間的大米看著都香,李好直播間的牛排性價比多高。
有了領域話語權,再做深耕也是手到擒來,一個大的IP孵化出新的IP,一直圍繞內容做創新,創造直播的可能性,延伸直播的生命力,激活潛在受眾,培養受眾的忠誠度,讓直播間持續增值。
不過,勝勢的關鍵一點是,背後要有一個好的平臺。
劉濤景甜李好閆學晶之所以要和聚划算合作,很簡單,這是一個靠譜的地。明星可以單打獨鬥,賺的就是自己的,但是風險大,萬一翻車了怎麼辦。而像聚划算這樣的官方平臺,最大的亮點就是保障。
保障明星的形象,說簡單一點,有什麼問題,平臺會出面擔保。
而且也會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貨源肯定是嚴格把關過的,真實,必須是正品。優惠力度是多少就是多少,百億補貼實打實,就是划算,就是靠譜。物流到貨快,質量有保障,退貨也簡單,售後也好,每個環節都是標準專業的。
明星帶貨很努力,沒錯,但術業有專攻,的確是需要一個這樣的平臺來錦上添花的。
平臺提供的不僅是保障,也會有背後的一個綜合實力。說一個數字,劉濤四場直播的銷售額均過億,第四場直播下單2.2億,數字記錄不僅是不斷爬升,而且有一個重點,平均新客佔比90%。
說明什麼,說明這不僅是明星效應,還有平臺的加持。
聚划算官方直播平臺很明白直播帶貨的路該怎麼走,他們有前瞻性,會提前規劃,最大可能讓明星發揮其價值,但他們又不是保守的,他們在嘗試一些不那麼出名的商品,看能不能用直播打通渠道。
守著自己的高地,又不斷擴寬新的高地,為明星、為消費者謀福利,這是聚划算在做的事。
聚划算要的,不是一口吃掉一個胖子,而是不疾不徐,不驕不躁,一點一點積累,慢慢發酵。表面看,這是一種耐心,但本質上,是一種野心,等到樹苗變成大樹,大樹蔓延成森林,那就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