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的火爆讓下至平民百姓上至明星官員都紛紛投身其中,尤其是明星直播帶貨更是狂攬一票觀眾,銷售成績也是異常突出。
但是隨著整個電商直播市場日趨成熟,相關的規範制度落實出臺後,明星直播翻車的事件也越來越多,例如羅永浩帶貨銷量從4月的首秀1.68億元降至6月的1000萬,直播100天,帶貨量暴跌97%。當然羅永浩並不是個例,很多明星的直播帶貨量都呈現下滑趨勢:
●吳曉波首秀直播帶貨奶粉只賣出15罐。
●李湘直播帶貨貂皮大衣竟無一人購買。
●小瀋陽直播帶貨白酒退貨率高達8成。
●葉一茜直播帶貨茶具僅收入2000元。
明星的流量不等於最後的銷量
快幫廚認為直播帶貨說到底還是以賣產品為主,明星帶貨之所以能吸引到很多人前來觀看的原因還是明星本身,這與產品無關,捧個人場基本大家都願意,但是要捧個錢場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關鍵還是要看你的產品與消費者的需求匹不匹配。
很多網友坦言,進明星直播間看他們賣貨只是圖個熱鬧和新鮮,並沒有購物的需求,所以無論是明星還是商家想要用通過粉絲量來轉化成銷售量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也是不保險的。
明星直播帶貨翻車原因何在,快幫廚表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偶包過重
明星不同於一般的直播網紅,自身被貼滿了各式各樣的標籤,在直播時難免會維持自身的形象,很難像薇婭和李佳琦那樣收放自如,很多時候我們不難發現有些明星在直播帶貨時更像是直播間裡的一件擺設物,一旁的助理聲情並茂的介紹著產品,而自己卻只是坐在旁邊連聲附和,臉上還略著一些不知所措。
2、缺少專業團隊
直播帶貨是個系統性工作。例如薇婭,身後有一支500人的專業團隊為其服務,從前期的招商、選品、砍價,到後期的運營、復盤,都有團隊支持。
薇婭曾表示:「我們所有的招商團隊是分品類的,他們都是在某個行業工作十年以上,非常有經驗的人。他們的經驗能夠做到,只要看產品以及它的配方、生產廠商,就能大致知道它的成本。」
3、專業能力不足
直播不比拍戲或主持,它是沒有劇本的,全部都需要靠主播的隨機應變,例如張雨綺直播帶貨首秀時,頂流主播辛巴助陣,沒想到不按套路出牌的張雨綺,讓辛巴吃盡苦頭。在賣iPhone時,張雨綺打斷辛巴,說要再降二百,讓老鐵們高興,逼得辛巴直接到畫面外與工作人員商討對策,最後品牌仍不願「破價」,平添波折。
全程直播尷尬不斷,張雨綺離場後,辛巴向粉絲深鞠一躬:「今天是我辛有志直播生涯中遇到最坎坷的一次!」
快幫廚表示,大多明星直播帶貨一味呼籲大家買買買,只是為了高昂的坑位費和分成,其實,他們並沒有真正使用過產品。
尤其是前期沒有做足功課的明星們,面對粉絲提出的產品問題,支支吾吾答不上來,面對這種不專業的態度,很多人並不會為之買單。不專業的態度,不僅會讓直播效果大打折扣,還會影響明星自身的口碑。
明星直播帶貨會成曇花一現嗎?
不管怎麼說,明星直播帶貨確實有其優勢,但也並不是百試不爽,也不必因為刷流量、高額的坑位費等現象一味的唱衰。
快幫廚表示如果明星在選品方面能夠在把握質量的基礎上,在直播前熟悉產品的賣點,在銷售後提供貼心的售後服務,並及時對直播做復盤總結,那明星不是沒有機會。
總之一句話:靠譜的平臺才能孵化出靠譜的明星主播,只有靠譜的明星直播帶貨才能為平臺和商家帶來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