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淘氣的孩子,沒有豐滿的童年。但是,淘氣的孩子,必須要接受懲罰,不然真的會無法無天。
對於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他們改正問題,父母們和孩子進行了長期的鬥爭,並逐漸形成了個人其中以打屁股最常見,因為老人家說,屁股肉多,不會傷到骨頭,也不會傷到內臟,可以使勁打,讓孩子知道痛,痛了才會長記性。
但打屁股也會讓孩子受傷,這就不是每個父母都知道的了,有些傷害,父母也看不到。
案例
我的小學同學,是個男孩,記得他虎頭虎腦的,寫得一手好毛筆字,成績不太好,家長特別希望他能好好學習,但是他很愛踢足球,有時候放學踢球能踢到過晚飯的點。家裡總是好說歹說,要他早點回來吃飯,好好學習,就是不聽。
有一天,他沒來上學,打聽之後才知道,他昨晚上被他爸打了一頓屁股,聽說家裡的傘都被打斷了,結果當天晚上他就發高燒,送醫院去了。
醫生說男孩屁股的毛細血管破裂,導致淤青,可能引起了一些炎症,好在沒有傷得太重,不然可能造成組織壞死,那就麻煩了。
後來再看到他爸的時候,總能感覺到他對孩子的虧欠,而男孩從那以後,再也沒碰過足球,可成績並沒有因為不踢球而上升,反而越來越差,最後轉學了,如今也不知道他過得怎麼樣。
打孩子就能解決問題嗎?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其實有個很嚴重的邏輯漏洞,我們反過來看,是不是只要用棍棒教育,就一定能收穫所謂"孝子"?顯然是不可能的,相反,打得多的孩子,最後變成"滾刀肉"的情況,更加普遍。
朋友的姐姐如今43歲了,女兒小時候乖巧聽話,可是現在常常逃課,總想輟學出去打工。這個孩子,從小就是在"父母混合雙打"的背景下長大的,她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們打吧,反正我改或者不改,總是要被打的。"
所以,從以上兩個案例,都可以看出,打孩子不過是父母對孩子教育採取的手段。
教育手段千千萬,為什麼父母特別容易選打孩子?
第一,因為父母情緒化
有這樣的父母,他知道打孩子不好,也知道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孩子如果淘氣又或是自己情緒上來,就不管不顧打了再說,打完之後還會抱著孩子哭。
這就是父母情緒化的表現,大概率是父母自己的心理有問題,需要進行調整,否則會影響孩子的發展。
第二,父母內心的懶惰
為什麼會選擇打孩子?因為打孩子即時效果最好,而且可以不用考慮孩子未來的性格塑造,偷懶的解決眼前問題,對這些父母來說就夠了。
可他們沒想過,孩子只是被打了,並不是理解了為什麼挨打。既不能讓孩子糾正錯誤,也不能讓孩子心平氣和接受教育,反而可能讓孩子記恨,或者學會通過暴力解決問題。
怎麼才能讓孩子既接受教訓,又不需要打孩子呢?
01.控制孩子而不是打孩子
有些時候孩子管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和精力,會造成一些小麻煩,體現出孩子淘氣的一面,這種時候需要做的是控制孩子,讓孩子面壁也好,短暫的罰站也好,讓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如果再因此做錯,要付出更多的代價,比如取消孩子喜歡的某些活動等。
02.言傳身教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只有父母平時注意自己的行為,才能讓孩子服氣,並學習家長的行為。如上文說過的我的小學同學,他的爸爸其實總在家裡和朋友打麻將,所以小學同學對甲方是不服的,憑什麼你可以在家玩,而我卻不能踢球?
打孩子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孩子吸取教訓,而手段可以懷柔也可以粗暴,但粗暴往往換來的是更加粗暴的性格和未來,這對孩子來說,不是什麼好事。美國育兒專家認為,孩子被打屁股,只能體現父母教育上的懶惰,是一種父母的無知。所以,做父母的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內心的懶惰,造成孩子的未來出現困擾。
我是蔓德育兒,一位5歲孩子媽媽,堅持向大家提供優質育兒經驗分享,歡迎朋友們點讚、評論和分享,讓更多的朋友在育兒的問題上,輕鬆以對。